8月26日下午,一场主题为“清”满全“夏”好家风的宣讲会在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举行,一个个动人家风故事通过朗诵者的深情演绎,赢得了场下群众阵阵掌声。诸如此类活动,是莱西市深化“德治”,走善治、高效的乡村治理之路,开展乡村的德治的一个缩影。
从传说到传承
莱西南部古称“桃花乡”,从明朝中期到1930年改乡、社为乡、镇,这一地名沿用了近400年。夏格庄镇作为其中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沉淀和优秀的乡村文化,其中双山村尤为显著。
从2018年开始,夏格庄镇党委政府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在双山村打造了德治体系样板,逐渐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之路。今年,该镇以“家风”“家训”重要论述为基础,深入挖掘了双山村传承600余年的“清、慎、勤、智、仁、勇”张氏家训内涵,打造了“双山政德教育基地”,将该村600多年的祖传家训固定下来,传承下去的具体实践。
基地建成后,双山村两委以此为教育阵地,常态化开展村民培训、乡村教育,传承乡贤惠政、传播美好品德,夯实村庄治理道德底蕴,着力打造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德治莱西样板。
从积德到积分
以前村庄垃圾随意倾倒、污水横流等问题比较突出,夏格庄镇党委便开始探索如何将“德”治与村庄治理更加紧密的结合。
近年来,“德”字作用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因缺乏引导,只能治家,不能治村。于是,镇党委便建立了道德积分管理体系,制定《村民道德积分评议办法》,在各新村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组”。
每季度,各村管理小组会结合村庄工作对全村村民进行1次道德赋分并予以公示。积分高的不仅可以悬挂“道德家庭”标识牌,提高他们的荣誉感,还可以在道德超市选购物品。
今年积分榜刚公示的时候,一些村里孩子放学都会围着积分榜津津有味的看,相互议论,孩子之间产生一种“另类攀比”,进而影响到家长的行为。村民为了给孩子“争光”,便会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的言行,积极参与到村庄的治理中,不但实现了村庄的善治,还促进了村庄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从古风到新风
在村庄的治理过程中,夏格庄镇党委发现了一个现象,村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处理村庄矛盾的时候,群众更容易接受,矛盾更容易化解。因为,他们在村里都比较有威望、处事比较公正。
镇党委便开始思考如何将他们的更好的作用发挥出来,于是便成立了“五老话心室”。村民出现矛盾时,村两委便把“五老”和当事人聚到一起,让当事人说一说原委、讲一讲理由,然后再因势利导,效果出奇的好。
镇党委还在各村成立了法律工作室,当“五老话心室”无法处理矛盾时,便由法律工作室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对矛盾纠纷化进行兜底处理,实现了“访诉分流”,大大减轻了村庄信访压力。2019年,夏格庄镇现场接访218件,即时化解216件,其中接近90%的案件是通过“诉访分离”模式解决。
从治家到治乡
按照整镇推进、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夏格庄镇党委将双山的德治做法推广到其他村庄。
为此,成立镇级党校,党校结合新时代发展大潮对张梦鲤六字家训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解读,每个月都会组织现场教学和交流活动,依托实时视频系统,实现各村庄同步上课,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整体道德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全镇乡村治理的“道德底蕴”。
2019年以来,夏格庄镇党委重塑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多网合一、一网统筹”的总体目标,整合了村级11个职位、职责和资源,公开选聘“半职业化”网格信息员队伍,待遇提升至6000元/年,特别突出把“党旗插在网格上”,优先选聘党员中心户和党员,全镇158名网格信息员中,党员占到了101名,夯实了战斗堡垒。
今年,夏格庄镇积极推动“掌上民生”工作,研发“夏格庄镇‘青云’微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和手机APP,整合了网格信息员服务事项,初步实现了区域信息一键上传、民情民意一键上报、服务事项一键办理,政府管理更加高效,民情处理更加精准,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帆 通讯员 程强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