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德清的地标,
你会想到哪里?
毫无疑问
在德清,现在它是最红的新地标建筑
联合国首届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会址!
蔡俊 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探寻地信大会会址背后的故事,
让总设计师带你了解设计过程。
地信大会会址的总设计师——吴震陵
◆ 地信大会会址的总设计师——吴震陵
李杰 摄
吴震陵是浙江大学建筑系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建筑设计院院长、副总建筑师。二十年来潜心地域建筑创作,致力人文空间研究。主持设计的项目曾获全国及浙江省、杭州市等设计大奖十余项。近年主要致力文化及教育建筑空间研究,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设计理念不断转变
◆ 吴震陵谈会址的设计理念的转变
李杰 摄
在德清展示馆三周年系列活动的讲座上,吴震陵首先谈到了会址的设计理念的转变。“最初的设计理念是‘破茧成蝶,绘制蓝图’。象征着春茧破开,科技新城能有更好的发展蓝图。”但是一次与相关负责人的对接交流过程中,不少人表示立意不够有魄力。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吴震陵说,设计师与业主的关系亦是如此,在与相关部门不断的沟通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击云破晓”的理念,在设计图纸不断的修改过程中,大家发现会址与周边的景观越来越像凤头,会址就仿若凤眼,有逐渐形成了“凤舞九天”的理念。
王正 摄
击云破晓,凤舞九天。站得高远方可纵观全局,怀辽阔之心得见天地苍茫,是地理信息产业聚焦空间领域、做强做精的根本,也是德清地理小镇信步未来的筹码,在拓宽城市发展之路的同时,为德清寻求新的历史定位。
独特造型成为焦点
地信会址由两个椭圆形的半球组成,独特的蛋形设计已经成了科技新城的标志性建筑。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实一开始这样的造型设计能否实现,吴震陵也曾经有过一些忧虑,排气、供电、空调管道应该如何设置才能实现光滑流线型的球面设计?承重如何实现?吴震陵面对的压力不小。
王正 摄
“我们特地去国家大剧院考察了一番,最终决定所有管道往下走。”吴震陵介绍,管道通过夹层埋入地下。为了形成球面造型,他与团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仔细推敲,通过空间模型进行定点,根据三点一面原理,分解成三角形进行拼接,才造就了后来的光滑流线造型。
王正 摄
走进会址内部,你会发现100多米的跨度,几乎没有柱子的存在。吴震陵说,为了提升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和开阔大气的内部结构,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单层网壳形式。而在两个半球的相对处的墙面,则采用了斜支撑架结构支撑房顶,利用弧面玻璃增加通透感。
王正 摄
德清元素衔接世界
在内部设计过程中,利用空间结构等融入德清元素,形成了“近修林竹影,远高山流水”的独特景观。吴震陵介绍,整个会址将德清的山水云树进行了有机结合,灵动呈现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意境。
王正 摄
“比如说,一走进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三个会议厅,可以理解成三个绿岛。这些构件,设计的时候是竖行的,象征我们郁郁葱葱的树枝。阳光从天窗上洒落,仿佛行走在莫干山的山林之中,有阳光从树林里洒下来,洒落在如水一般的地面上。”
而整体的装饰和软装设计也同样是植入了很多德清元素,屋顶上方设计了一组飞鸟,而中间的祥云上则利用无土栽培种植了不少绿植,仿佛穿行于绿道间,形成了一种“飞鸟相与还”的独特意境。
王正 摄
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召开之时,这些独特的德清元素都将一一呈现在国内外友人的眼前。
市民自豪感
当晚的讲座几乎座无虚席,不少人带着自家的孩子一起来参与,听完了吴老师的讲座,孩子们忍不住提出了一个个问题。
■10岁的陈鹿芩忍——“以前我只知道会址是个高大上的地方,在听了讲座后,知道了会址是如何建成的,又有着怎样的功能,更期待着前去参观。”
■市民黄桂兰——“我们德清能有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地方,而且即将召开世界性的大会,真的让人特别兴奋,希望大会能够顺利举办。”
本文来源:德清关注
长按二维码
关注“德清文旅”微信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