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进行系统部署,一体谋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对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高度重视,为苏州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有力指导。
为破解本土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率先从上海请来“星期六工程师”,实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到上世纪90年代抢抓国际产业资本大转移的历史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创令人瞩目的“新苏南模式”;再到新世纪精准实施科技人才计划,发展创新型经济,吸引了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在苏州创新创业,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开展招商工作。
新时代十年,苏州各级科技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将科技招商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瞄准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坚持精细化、专业化科技招商,紧扣科技创新四大支撑(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生态)和科技招商十大主题(区域背景、重大意义、队伍建设、项目特征、资金政策、载体平台、特色产业、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以人为本),以全链条思维抓科技项目招引,以集群化模式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注入了新动能,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经验成果。
围绕产业布局,建设“最硬核”创新载体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创新载体平台是集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的“蓄水池”,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苏州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特色,大力丰富和完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领域,建设高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园区、研发社区等载体平台,以多层次、体系化的布局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区域科技力量、产业科技力量有机配套与协同联动,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区域发展紧密互动和深度融合,形成覆盖全面、领域清晰、布局合理、有效支撑国家战略目标与战略需求的创新载体布局体系,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创新源头瓶颈。
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重点产业,积极推进载体平台建设,并通过载体平台孵化引进了大量科创企业和科技人才,四大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创新药物等细分领域未来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融合,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全市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全部分布于四大产业;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和产学研研发机构90%以上集中在四大产业;所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90%的科技创业园集聚于四大产业。2021年,四大产业产值达到3.8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4.3%。
“中字头”“国字号”重大平台,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苏州昆山近年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借势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建成全国第八个超算中心,并积极筹建国家自主软硬件协同技术创新中心。有了算力平台,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以及中科可控、中科晶上、中科寒武纪等一批先进计算龙头项目先后集聚昆山。昆山正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向科创园区转变,累计启用科创空间超539万平方米,打造与创新动能相匹配的创新引擎。
科技招商项目的落地需要依托高能级载体的承接。在“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理念的倡导下,2017年11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相城区开展战略合作,全面共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以发展研发产业、创造技术商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具有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等核心功能的专业研发产业园,形成区域创新和高技术的辐射中心。这个研发社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聚焦研发产业规划布局,配套高端功能设施,致力打造“以人为本、国际顶级、不可复制”的研发社区,目标建成“产城融合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区”。5至8年后,研发社区将集聚10万名以上高科技研发人才,引领相城打造“东方硅谷”。紫光云引、京东智谷、新松机器人、智加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引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已相继入驻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
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提出的“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殷殷嘱托,坚持把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关心关怀下,苏州承担着国家赋予的重大科研任务,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落地建设。当前,苏州正站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部署的高度,积极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依托四个带状空间完善全市域创新布局,将城市产业空间重点用于承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紧扣创新需求,集聚“最优秀”创新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0年7月,首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上,两位科学家被授予“苏州科学家勋章”,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科学致敬、为创新礼赞。苏州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为引育高端人才,以“改革红利”激发“人才红利”,更大力度集聚优质创新资源。苏州于2007年启动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并不断推出“升级版”。截至目前,该计划已立项扶持2735人,全市各级领军人才累计超万名。“十三五”期间,苏州人才总量、高层次人才总量分别增长41%、70%,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人数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省双创人才数连续15年位列全省第一,两次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姑苏领军人才计划”、“人才新政40条”、《苏州市引进顶尖人才“一人一策”实施办法》、《苏州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办法》、《关于支持外籍人才参与科技创新的若干举措》、《关于加快人才国际化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坚持市场导向和突出产业导向,贯彻落实人才评价改革要求,构建起更加灵活开放高效的引才机制,搭建起由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等构成的独特“金字塔”式人才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
苏州工业园区自2007年就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为契机,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近年来更加重视“筑巢引凤”,围绕产业图谱,同步绘制“人才地图”,促进招商项目库和人才需求库有机结合。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中,约80%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以领军人才项目为龙头,吸引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汇聚园区,带动形成了核酸药物、纳米技术、医疗器械等一批产业联盟,建立完善了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抗体药物、微纳米级药物分离纯化、生物诊断与检测等一系列科技产业链,形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的格局。
在苏州科技招商的版图上,一些科创企业家志存高远又勤勉踏实,专注于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专注于造福民众福祉。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博士俞德超就是一个典型,他拥有61项发明专利,其中38项美国专利。苏州科技招商亲商安商友商的氛围和政府高效严谨的作风让他12年前果断在苏州创立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后来创下了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实现了高端生物药中国造的梦想。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批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留美海归江必旺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深耕微球领域,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推动了该领域的全球性进步。2021年6月23日,企业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十年培育一个“慢”产业,前瞻性的眼光不仅成就了从空白走向世界领先的技术攻关梦,也成就了苏州园区纳米产业的集聚发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苏州科技招商以自身的特质,赢得了全球人才的青睐,树立了新时代科技招商的新形象。
在招商成为社会热点的语境下,惟有不断创新,赋能科技招商新的时代内蕴,挖掘科技招商的内生动力,才能不断丰富科技招商的内函。当全国各地还在点对点招聘人才时,苏州已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数字化人才工作体系。苏州率先推出了“苏州全球科技人才地图”,该数字化人才招引平台拥有领军人才发现、创新集群人才支撑、科技招商智能导航三大系统,可根据产业链和技术链需求,自动构建适配的人才链,同步绘制可视化引才路径,基本实现全球范围“一键选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苏州人才政策的核心秘诀在于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逐步搭建起更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顶尖人才筑地标、领军人才构大局、海外人才链全球、产业人才创实业、技能人才固根基”的人才配置新格局。
夯实创新主体,壮大“最强劲”企业梯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支点。为持续加大创新型企业梯队招引培育力度,苏州先后出台《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细则》、《苏州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实施细则》、《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等系列政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组织实施瞪羚计划、独角兽培育计划,完善分层孵化体系,着力打造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先头军”、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科技上市企业为“特种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生力军”的梯队,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培育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1165家、数量居全国第五;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数量17942家,位居全省第一;潜在独角兽企业入围3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41家,居全国第三。
2022年是常熟市声功能材料产业创新集群的起步之年,目前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独角兽培育企业4家,上市企业2家。截至2022年5月,先后引进锦艺纳米粉体新材料、中科建声建筑高端吸声材料、美国ITT汽车消音降噪高端复合材料等10个声功能材料科创项目,同时围绕声功能材料上下游产业,聚焦声滤波器、数字扬声器、汽车声学等方向,新引入行业领先的声学产业项目超过30个,总投资超110亿元,落地声学科创新项目40余个。
苏州太仓高新区全力打造长三角产才融合特色新高地,聚焦重点产业方向,紧紧围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相城区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大力强化科技招商,瞄准数字金融、先进材料、量子信息等科技前沿持续发力,产业形态发生巨大改变。目前全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到3211家,越来越接近“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数字化发展第一区”的目标。
昆山集聚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军企业,华天科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纬创资通获评全球“灯塔工厂”,立臻科技运用精密造技术提升产品良率接近至10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友达光电跻身全球同业前列,成为中国显示面板产业规模化成长的标杆企业;龙腾光电成为国内唯一能够提供HVA宽窄视角防窥笔记本电脑面板的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排名全球第一,维信诺是全球领先的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维信诺(昆山)的G5.5AMOLE生产线已于2015年实现量产,是国内运营最好的G5.5AMOLED生产线,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成功实现了科技成果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相城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车产业,初步建立覆盖“车”“路”“网”的全产业链,涵盖30余个细分领域,已引育超150家车联网企业,培育了魔门塔、智加科技、挚途科技等一大批智能驾驶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率先启动国家首批、长三角唯一的5G新基建车联网项目建设,建成高等级智能网联道路超60公里,部署感知设备超400套,实现近50种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智能网道路区域内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接连获批了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江苏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率先推动Robobus、Robotaxi、智能环卫、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落地。
完善科技服务,打造“最优质”创新生态
科技服务是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能力越发达的地方创新创业生态就越成熟,新经济的发展动力也就越强劲。苏州市围绕建立健全科技招商体制机制,瞄准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核心目标,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持续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2年,苏州市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指导意见》,苏州市科技局牵头组建苏州市科技招商联盟,作为全市创新集群资源引进的协调中心,将助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的科创要素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发挥“一盘棋”优势,在模式探索、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智库支撑、宣传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共招共赢,助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各地先后设立相应的科技招商部门,各板块坚持“一把手”抓科技招商,加快构建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在一个总体协同的目标下,全市科技招商的模式管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形成了全市上下共抓科技招商引智的良好工作氛围。
吴中区围绕“技术先进性”和“产业成熟度”两个维度,探索形成人才队伍专业化、科创载体平台化、科招服务系统化和资本渠道多元化等4条科技招商实施路径,成立吴中·硅谷创新中心等四大科招平台。昆山加快构建“专职队伍+专项政策+专业载体+专用基金+专题考核”五轴联动的科技招商工作体系,探索出以“创新为先、人才为本、项目为王”的科技招商道路,致力提供最解渴的创新服务,建立全国首个县级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推出275项“一站式”专业服务,着力营造“人到苏州必有为、才来昆山更精彩”的良好环境。张家港以“六个一”(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建设一个功能园区、设立一只发展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展会)为导向,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从“物理集聚”向“化学融合”升级,坚持“投早、投小、投科创、投引进”,设立总规模5亿元“沙洲科创C计划”基金、总规模15亿元人才一号母基金,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并积极探索“信用融资”“投贷联动”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以科招专业人才对接招商细分领域,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等方式,在生物医药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建立一支科研能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队伍。常熟市科技招商建有1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设有50多个企业研发检测创新机构,积极推进与国家级平台、全球科创平台及协同创新联盟的合作。
科技金融是提升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倍增器,苏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实行“拨改贷”“拨改投”“拨改补”创新,推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科贷通”等金融创新产品,同时也构建了“创易融人才贷”“高企贷”“生物医药贷”“科创贷”“培育贷”“苏数贷”等“科贷通一行一品牌”产品。截至2022年3月,“科贷通”与“科贷通一行一品牌”已为365家企业解决贷款16.5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3.7%和41.68%。“科贷通”已累计为10221家企业解决贷款572.87亿元。
苏州已成为国内科创基金投资最活跃、资本和项目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市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1800只,管理基金总规模超6200亿元,2022年又成立了管理基金规模超1400亿元、注册资本180亿元的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7家,其中A股194家、位列全国第五,2022年平均12天就有一家企业上市。下一步将集聚更多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和母基金,精准匹配全产业链、各细分领域、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让更多的资本在苏州找到好项目,让更多的好项目在苏州成功对接资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国家使命任务,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是苏州新一轮科技招商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生态,科招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处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沪宁产业创新带交汇点的苏州“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以科技招商赋能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作出苏州的贡献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