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古往今来,每每说到七夕,众多文人骚客的笔下都会出现一幅浪漫的画卷:朗朗明月、繁星闪烁,牵牛星和织女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无数怀揣着少男少女心事的有情人都会在这个晚上许下浪漫的心愿。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究竟富含岭南文化特色的婚礼习俗是怎么样的呢,今日小e为你揭秘。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是流传于广州、佛山、中山、香港、澳门等广府地区的重要人生礼俗之一。据介绍,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六礼”,它包括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回门等几个环节。
当定好良辰吉日后,男方会携带礼金和礼品到女方家提亲,又称“过大礼”。一般而言,礼品包括海味、椰子、生果、莲子等物,且所有礼金、礼品的数量一定要双数,寓意“好事成双”。
当女方家接受提亲后,由小舅子们将嫁妆箱抬到男方家中,俗称“落栊”。而关于“落栊”需要准备的物品,也是颇有讲究,一般包括百合、莲子、红枣、花生、红包、四季衣服等。
落栊完成后,就要安床了。据悉,铺好的新床要由“好命婆”撒上一些寓意“好彩头”的红枣、桂圆、花生等干果。安好床之后就到开脸、上头环节。“开脸”是指女子出嫁前去净脸和脖子上的汗毛;“上头”是指女子出嫁前将辫子改梳成发髻。“上头”后,新郎新娘各剪一小缕头发放到红包里,寓意“结发为夫妻”。
一切准备就绪,婚礼当天,新郎和伴郎团“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接到新娘。入门之后,新郎新娘齐齐向长辈敬茶,此时大妗姐会在旁边说吉祥词助兴,如“饮过新抱茶,富贵又荣华。”出嫁以后,新娘子还要回娘家探亲,即为“回门”。
广府婚庆仪式的重要角色:“大妗姐”
在这一套传统的广府婚庆仪式上,总少不了一个重要角色——“大妗姐”。“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舅母”,“大妗姐”则是在婚庆场合中安排打点大小事务的重要人物,以保障婚礼顺利进行。
据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家族传统的第四代大妗姐卢玮玮介绍,大妗姐正式成为一门行业,可以从自己的太姑婆说起。“清末民初时期,太姑婆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就帮助东家打点婚礼事宜。后来她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谋生手段,就慢慢地衍生了大妗姐这个行业。”
从小接触婚礼习俗的卢玮玮在与姥姥学习的过程中传承了这门技艺,坊间人们都称她为“八姑姐”。
毕业于广州某院校历史系专业的卢玮玮,曾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和工作。“做大妗姐的工作并不容易,需要懂很多知识。所以我目前已经考取了高级美容师、高级化妆师、高级美甲师等50多个职业资格证。”
小e了解到,卢玮玮有着较为丰富的传统婚礼主持经验,对各地的特色风情较为熟悉。“我在工作这么多年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特殊棘手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够巧妙快速地解决问题,保证婚礼顺利进行。”
(黄丽霞摄)
“因为一份责任,让我坚持到现在。我想要让现代人在充满仪式感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
已经从事23年婚庆主持工作的卢玮玮坦言随着时代发展,现在懂得传统婚俗的人越来越少,她表示:“我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如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设计推出相关的文创产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传统文化散发的光彩。”
建立广府婚俗文化非遗馆,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2019年5月,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据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颖雯介绍,申报非遗项目需满足的条件有: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岭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群体中或者地域范围内传承、活态存在。
“能被确立为非遗项目,对申报单位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肯定,既增强自信心,也提高知名度,还促进同一领域其他单位的认同。在无形中,推动申报单位的发展。”刘颖雯说道。针对非遗项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搭建了多样化的宣传平台。“我们会在迎春花会、广府庙会等活动中,设置非遗体验摊位,提供展示展演的平台。同时还会举办各种非遗体验课程和讲座,助力其宣传推广。”
黄丽霞摄
而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准备,广府婚俗文化非遗馆也于日前开建。据悉,此馆选址建立在六榕街惠吉东1号,面积共计100平方米,包括两层空间。
“我之前是住在六榕街的居民,对社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旧南海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社区,我也想将这项非遗文化引入社区,增强六榕历史街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卢玮玮表示此想法一经提出,得到了街道、社区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后决定开建。
下一步,广府婚俗文化非遗馆将会呈现上个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婚庆仪式的历史图片、服装、饰品等,展现一幅生动的婚俗历史变迁图。
“目前我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这些富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希望通过展示实物,给大众更直观地呈现广府婚俗的变化,让大家感受到这背后包含的岭南文化内涵。”
此外,卢玮玮还坦言可以将非遗项目推广进校园、进社区,“比如教学生们制作在婚礼上需要用到的手工艺品、食品等;设计推广相关文创产品,将非遗带到大众的身边。”通过这些方法,从而来增强学生与社区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期待广府婚俗文化非遗馆的建成吧!
【记者 黄丽霞】
【编辑 子禾】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视频/资料由受访者提供,如认为存在侵权,请凭权利证明材料联系作者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