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人哄抢侧翻货船的榴莲食用后中毒,谁的锅?
前几天有一条新闻上了热搜,广西东兴一货船侧翻,榴莲漂浮海面,旁边的村民还有游客不顾劝阻,一哄而上,把榴莲都抢回去吃了。到这里还是社会新闻,大家不得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但是很快事情急转直下,吃了抢回去的榴莲,523 人因食用捡来榴莲出现不适就医,这件事变成了公共卫生事件。为什么呢?是榴莲出了问题,还是报应来的太快?
当地疾控中心很快给出了答案
答案都不是!此次事件是由于一种细菌的作用。这个细菌的名字叫做副溶血性弧菌,这次就是它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弧状杆菌,属于弧菌属,弧菌属的细菌分布广泛,以水中最多,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引起霍乱和食物中毒。[1]
比起霍乱弧菌的巨大威力,副溶血性弧菌稍稍逊色一点。
它「爱盐」,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在有食盐的条件下(食盐浓度为 3%—3.5%)生长良好,故而得名。[2] 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适量 NaCl 即能生长。NaCl 最适浓度为 35g/L,在无盐培养基中不生长。
它不耐热,不耐冷,不耐酸,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弱。生长所需 pH 为 7.0~9.5,最适 pH 为 7.7。该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这次能够造成如此大的危害!
第一气温适宜。广西温度最近都是高温天气,37 摄氏度左右,副溶血性弧菌能够在 5-44℃ 温度范围内生长,以 30-35℃ 为最佳,正是最佳繁殖温度。
第二近海。这个细菌生长需要的食盐浓度是 3%—3.5%,而 1000g 海水中氯化钠的含量是 35g,也就是 3.5%,刚刚好。
第三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 1 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 47 天。[3] 而这船榴莲侧翻后在海水里面浸泡了足够的时间。
第四就是人和。榴莲是生吃不需要加热的水果,人们从海里捞出来,估计也没人放醋吃,所以没有经过杀菌。
掉入海水的榴莲像块海绵一样吸入近海海域里面丰富的副溶血性弧菌。然后被贪婪的人们吃入腹中,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会引起哪些危害?
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图片来源:soogif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 2~24h,一般为 10h 发病。主要的症状为腹痛,优势腹痛在脐部附近剧烈。腹痛是本病的特点,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似水样。便中混有黏液或脓血,部分病人有里急后重,重症患者因脱水,使皮肤干燥及血压下降造成休克。[4]
由于吐泻,患者常有失水现象,重度失水者可伴声哑和肌痉挛,个别病人血压下降,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绀以至意识不清,若抢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能导致死亡。本病病程自 1~6 日不等,一般恢复较快。
副溶血性弧菌这么厉害,就没有防治措施么?
当然是有的,还是由于它的特性,它既然有最佳生长条件,那么破坏这些条件,它就束手无策了。
第一它耐盐却不耐酸。这个细菌适宜生长的 pH 为 7.5-8.5,以 pH7.7 为最佳,在 pH 低于 6 的酸性条件下则生长不佳。所以我们用 1% 醋酸处理 5 分钟,或用稀释 1 倍的食醋处理 1 分钟均可将其杀灭。
第二它喜欢的温度是 30-35 ℃,但怕高温。只要加热到 56℃并持续 5 分钟,或 90℃ 并持续 1 分钟,它就被杀死了。
另外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吃海产品也要注意安全,毕竟这个细菌主要污染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食用此类海产品成为此病主要传播途径。如果不多加注意食品安全,同样的问题一样会发生。而且刚刚过去的几次新冠病毒爆发也是与海鲜市场有关,海鲜等海产品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温床和载体,海鲜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这就要求海产品食品行业必须对生产和加工过程严格把关。
预防感染,你还应该了解这些
1.尽量不要生食海产品,要知道很多寄生虫,细菌,病毒跟你一样也喜欢这么新鲜的海鲜。
2.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不仅要加热,还要达到高温,这样才能高温灭菌。既然人类发明了火,我们就不要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香喷喷热腾腾的海鲜肉它不香么?
3.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如某研究中对冷冻与保鲜海鱼类的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 96.4%。[5] 以及上次检出新冠的三文鱼案板,都在告诉我们对加工海产品进行消毒有多么重要。
4.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5.注意储藏时间。在室温下,动物性食物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 2 个小时,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6.加醋食用更安全。烹调和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等。
参考文献:
[1] 马肖,赵飞骏。副溶血性弧菌中主要致病毒力因子的研究现状 [J]. 人人健康,2017 (4).
[2] 韩喜荣,刘伟,马平焕。高度嗜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
[3] 王凯,杜巧玲。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检验报告 [J]. 求医问药 (下半月), 2012.
[4] 苏豪浩,刘淑芬,安东,等。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J].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 002 (001):96.
[5] 陈永红,李晶,唐雨德,等。南京夏秋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监测及其毒力与耐药性 [J]. 实用预防医学,2012, 019 (004):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