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安全文件 0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
通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作业环境、设备、生产、维修过程的危险源的进行准确辨识、风险程度评价、分级管理,制定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生产经营组织、物资采购、维修安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工程项目实施等全过程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检查控制。
3 职责
安全管理处负责组织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危险源;
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4.1危险源的识别
4.1.1危险源识别范围;
4.1.1.1针对活动及服务在过去、现在时态下的常规及非常规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a.本公司在用系统、报废系统(包括设备和材料)及职工在工作场所的活动;
b.供应商、服务厂商在作业场所的在用系统、报废系统(包括设备和材料)及其员工在本公司作业场所的活动.
c.其他相关方的活动。
4.1.1.2针对活动及服务在将来时态下的常规及非常规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a.新、扩、改建项目;
b.新工艺引进、原工艺改进;
c.新设备引进、原设备改进;
d.新生产线施工、原生产线改进;
e.设备长时间停用后复用;
f.操作步骤修改;
g.作业环境改良;
h.防护装置设置或改良。
4.1.1.3在识别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4.1.2识别方法
4.1.2.1运用“设施/活动”分析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并结合现场观察、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
4.1.2.2原理:确认设施——分析针对每一设施的活动——识别每一种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分析每个危险事故可能的产生原因(从物的缺陷、作业环境的缺陷和人员的行为缺陷三方面考虑)。
4.1.3识别过程:
4.1.3.1安全管理处将《危险源辨识清单》空白表分发到各部门,各部门要组成“辨识小组”,根据本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全面识别本部门危险源,识别过程还应充分考虑有关的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
4.1.3.2危险事故类别包括:
a.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行,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b.车辆伤害:是指本公司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人体坠落、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
c.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d.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
e.触电:是指人体触电事故。
f.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人体内、外灼伤)。
g.火灾
h.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i.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堆置物倒塌等。
j.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爆炸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k.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l.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m.生产性粉尘和不良气味吸入伤害
n.噪声伤害
o.高温伤害: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中(如窑系统)进行作业而造成的伤害。
p.低温伤害:指冬季露天作业造成的伤害。
q.辐射伤害:如电脑辐射、电焊作业时的弧光辐射
r.其他伤害:如摔伤、扭伤、挫伤、擦伤、刺伤、割伤等伤害和非机动车辆碰撞、轧伤等。
4.1.3.3各部门将所识别的危险源填写在《危险源辨识清单》上,经部门领导审核并经各部门员工代表确认后将该表交回安全管理处。
4.2风险评价
4.2.1各类风险按其严重程度分为:1类风险、2类风险、3类风险、4类风险、5类风险。
4.2.2风险等级判定标准参见附表。
4.2.3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LEC”专家判定法:由评价小组专家根据本人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经验并结合作业(活动)现场状况,必要时与岗位作业人员
沟通交流,以了解相关情况,评估L、E、C三个单项的数值,然后根据三个指标的乘积值,即危险性分值按照风险等级判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4.2.3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LEC”专家判定法:由评价小组专家根据本人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经验并结合作业(活动)现场状况,必要时与岗位作业人员沟通交流,以了解相关情况,评估L、E、C三个单项的数值,然后根据三个指标的乘积值,即危险性分值按照风险等级判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4.3公司危险源分级为:
一级危险源:造成轻微伤害,可能发生轻伤事故
二级危险源:造成一定伤害,可能发生一般事故
三级危险源:造成重伤或致残,很有可能发生较大事故
四级危险源:造成较大的伤害,很有可能发生大的事故
5 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5.1各部门依据《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其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法规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现况,针对不同的危害,制定三级到四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
5.2危险源风险控制应包含:
a)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方案;
b)运行控制的措施、操作规程;
c)应急方案与程序;
d)培训与演练;
e)监督检查制度及评审;
5.3公司危险源风险控制所制定的措施或应急方案等,应充分考虑到以下方面的因素:
a)控制措施是否可以消除危害源和风险,将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b)控制措施在执行中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c)控制措施是否选定了最佳的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对控制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评价;
e)控制措施是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f)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利用技术,改善和提高控制措
g)考虑人的精神、体能及适应性,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为最后手段;
5.4当公司生产工艺、设备、法规、产品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各部门亦应进行相应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
5.5依据《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根据上述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策划制定要求,对三级、四级危险源各部门提出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报安全环保部汇总,安全环保部组织有关部门参与核实、修改、确认,经安委会审批,建立全公司《三级、四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预案》档案,作为安全生产管理重点进行控制;
6 危险源风险检查控制
6.1安全管理处将《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三级、四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预案》下发各部门实施培训控制;
6.2公司安全管理处及各部门应依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结果、监控措施及预案,制定《公司危险源检查控制流程》、《部门危险源检查控制流程》进行各级危险源检查控制;
6.3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保持经常性定期检查危险源运行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发现违规、违例的情况应即时予以纠正处理,并予以记录。发现新的风险应即时报告、评价制定控制措施;
6.4公司员工间、各工序岗位间应相互监督、监护,发现问题和风险应及时指出、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
6.5安全管理处每年要求各部门须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应用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做到持续有效;
6.6公司必须投稿足够的资金以保证对三、四级危险源采取足够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
6.7公司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危险源的辨识、危险等级、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巡查、检查、隐患整改等情况。
6.8当公司三级、四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安全管理处及其它各部门应当对三级、四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6.9公司安全管理处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将本单位四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告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本公司不能处理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同时上报集团公司,以便及时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处理,以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
6.10公司应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三级、四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
7危险源的信息反馈
7.1公司安全管理处将完成建档的《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三级、四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预案》和对其控制情况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建档;
7.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责任范围内定期监测、检查的危险源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报安全管理处,由安全管理处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做到相互反馈,并适时修正《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三级、四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预案》,达到持续有效地控制。
风 险 等 级 评 价 准 则
危险性分值D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危险性公式:D=L*E*C各
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