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中山中学1#行政办公楼设计
学 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06土木二班 学 号 0615001211 学生姓名 冯 伟 指导教师 胡秀青 杨芳
温州大学教务处制
浅谈办公楼设计
[摘要]目前,框架结构已成为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之一。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带头节能已成为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而这一点也必然会在办公楼的设计建造中所体现。
前言
进入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办公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木质、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已不能满足现代办公的需求。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出现则突破了这些局限性:一方面,框架结构以梁柱承重的特点使平面布置更加灵活;另一方面,梁柱本身结构类型和布置位置也可以灵活选定,比如柱子可以选用L型、T 型、十字型等类型,如此可以使整个立面更加富于变化[1];再则,通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做成延性框架,延性框架的抗震性能好,可承受较大侧向变形。
1 功能设计
1.1 带有租赁性质的办公楼
以出租办公室空间来获取收益,因此可以划分为出租部分和公用部分。由于此类建筑的利益点体现在出租面积上,因此开发商尽可能地减少公共部分的面积,以取得利益最大化。这类办公楼要求功能布局简洁明了,有效降低公共部分面积,达到使用效率最高。如天恒置业大厦及佳汇国际中心,标准层设计选择单核心筒,简洁合理的核心筒与走廊居中的平面有利于租售和土地局的面积测算。其他附属功能如公共空间、机房、物业等设计精到,达到使用面积最大化[2]。
1.2 自用办公楼
自用办公楼因其使用人员、功能的确定性,要求设计全过程与业主密切配合,明确业主的各项需求。功能设计复杂而全面,一般包括公共空间,若干会议室,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的办公室、餐饮、健身、车库等配套设施,在这类办公楼中一般将上述功能分区或分层布置,做到相对独立。交通核心的布局根据功能划分和使用的便利性相对灵活,同时设计方案要为业主预留发展空间。
2 空间设计
办公楼内最首要的是办公空间,其他空间如入口大堂、电梯厅、会议空间等都是办公室的附属空间,为服务于办公需求而设。
2.1 办公空间
办公空间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工作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并利于提高工作效率[3]。从传统的小开间、独立封闭的办公室转变为大开间、灵活分隔的开放式办公空间,进而演变成现在无固定模式的办公空间。建筑师追求的是空间与功能的对应,空间与作为办公行为主体的人群的和谐关系。
2.2 大堂空间
室内外空间的转换在建筑主入口的大堂实现。这几幢办公楼用地紧张,都采用通透的设计手法,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融合,给人以舒畅的心理感受。如佳汇国际中心,建筑首二层主入口处呈阶梯状退让,入口大堂全部用通透的点式玻璃幕墙做维护结构,淡化了墙的感觉,减弱“内”与“外”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室内外空间联系在一起。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在室内外取得一致,于是本来面积有限的入口大厅在视觉和空间体验上被延伸到了整个建筑基地。
2.3 电梯厅空间
电梯厅是写字楼各层最重要的人流集散和公共空间,电梯厅的空间效果及方便性、舒适性和功能性影响整座大楼的品质。建在城市中心区的中型办公楼,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办公层层高较低,一般设计为3.5~3.6m[4]。而电梯厅上空一般为主要设备管线集中穿越区,必然造成人流越集中的空间越低矮。在技术设计过程中,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最终使主要设备管线避开电梯厅,只有烟感、喷洒、风机盘管等主要设施穿越电梯厅上空,给电梯厅的装修设计留出了最大的空间,形成了标准层电梯间高大,宽敞的效果。
3 结构设计
3.1 竖向结构体系
在具体设计中,为配合建筑功能要求,设计采用了和实际情况相符的柱网布置,最好采用长柱截面,这既是柱子受力的要求,又能减小框架梁的跨度和高度,有利于管线布置和保证净空[5],同时超长截面避免了梁的二次转换,大大减小了转换梁的跨度和高度。为了避免结构刚度不对称而产生大的扭转和满足裙楼需要的大空间,将某一层设计为结构转换层,增加了新的纵向对称布置的剪力墙,以加强其纵向刚度和抗扭转刚度,扩大底部空间[6]。简体和框架柱自下而上分二次改变了截面尺寸,剪力墙只进行了一次变断面,这就不至于使结构刚度发生突变[7]。
3.2 楼面结构体系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因为层高和各楼层的功能不同,为便于布置管线和保证一定的楼层净高[8],分别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楼盖形式:宽扁梁现浇楼盖体系;梁板式楼盖体系;密肋楼盖体系。宽扁梁楼盖体系具有便于管道穿行,减小板跨度,充分利用层高等优点,但是它也存在整体刚度减小[9],易造成房屋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加大的缺点;并且用钢量加大,支座节点复杂,因此不利于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处[10]。梁板式楼盖是最为普遍的楼板型式,施工方便,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但是它楼面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布置管线,要求较大的层高[11]。密肋楼盖多用于跨度大而梁高受限制的情况下,当肋距为1.2m左右,使用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12]。
4 结构整体方案的可靠性
当确定了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方案和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后,我们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多、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 进行计算[13]。SATWE 是以壳元理论为基础构造了一种通用墙元来模拟剪力墙,可以较好地模拟剪力墙的真实受力状态,因而分析精度高,模型误差小[14]。由于该工程结构布置中剪力墙较多,因而采用了SATWE 软件进行计算。
5 综合节能设计
建筑师认为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实现节能设计,保证从建造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对能源节约和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实现节能设计建筑立面结合体形设计,降低体型系数,减少玻璃幕墙,合理设计外窗开启扇,有效利用空气自然对流[15],结合立面细部设计室外遮阳系统[16]。佳汇国际中心设计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建筑立面结合体型,形成玻璃幕墙与石材幕墙穿插,西北两侧立面以实墙开洞为主。
6 发展趋势
6.1 高层化
办公楼要高层化,就必然会对设计提出新的要求,这时,纯框架结构将不再能满足要求。因为框架结构体系的侧向刚度较小,随着高度的增加,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如果加大梁柱尺寸,则会占去很多使用空间,也不经济[17]。因此,高层建筑多使用框架-剪力墙体系,这一体系既利用了剪力墙的高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弥补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又保持了框架结构具有较大灵活空间[18]、立面富于变化等特点,而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是一种较好的适用于高层办公楼建筑的结构体系[19]。
6.2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20];最小日照距离不低于1.1H;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0.35,建筑外墙传热系数K值小于1.5W/m2·K[21];要求节能指标在80年代初砖混结构多层住宅达到舒适热环境效果的同时节能50%等[22]。由于节能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即房间温度不会随着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有着自然的冬暖夏凉的效果,因此被专家称为自然“空调房”。
结语
对办公楼设计的总结使我们能够看到未来办公楼的发展趋势,办公楼的设计也将更多地融入科技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将更加体现对人的关怀,我们的工作环境将更加健康、更加人性化、更加有效率。建筑师必须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总结,才能实现具有前瞻性的作品,满足不断演进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霍小萱 纵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问题[J].四川建材,2007年第01期。
[2]王晓峰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罗福午、方鄂华、叶知满编著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M].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施青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徐福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用资料速查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6]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30 - 185.
[7]赵巍岩 当代建筑美学意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2 - 23.
[8]吕西林、李学平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J ]. 建筑结构学报, 2002
[9]董金梁 上南花苑城D区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J ].建筑结构, 2002, 32 (4)
[10]钱寿春 办公楼设计规范[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GB50011 - 2001.
[11]於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GB50010 - 2002
[12]朱军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S ].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2002. JGJ3 - 2002, J186-2002
[13]刘小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系列,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墙元模型) SATWE[M ]. 2005.
[14]王开贤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系列,特殊多、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广义调墙元模型) PMSAP[M ]. 2005.
[15]宋铁峰 浅议旧--建筑改造的价值[J ] . 林业科技情报,2006(4) :11212.
[16]徐思光 适用·经济·美观—感受安徽省建科院办公楼改造[J ] . 安徽建筑,2006
[17]Park R and Paulay T. Reinfored Concrete Structures. New York:John Woley Sons,1975
[18]Jordanovski LR, Lee VW, Manic′ MI, Olumcˇ eva T, Sinadinovski C, Todorovska MI, Trifunac MD. Stro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data in EQINFOS: Yugoslavia, Part 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Report No. 87-1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1987.
[19]Trifunac MD, Ivanovic′ SS. Reoccurrence of site specific response in former Yugoslavia—Part I: Montenegro.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3; 23(8):637–661.-
[20]Trifunac MD, Ivanovic′ SS. Reoccurrence of site specific response in fo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