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2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
3.1工程地质 3
3.1.1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3
3.1.2隧道洞身穿越地层 7
3.1.3工程地质总体评价 7
3.2水文地质 8
3.1.1地下水位 8
3.1.2地表水、地下水的赋存及类型 8
3.1.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8
四、盾构始发施工总体策划 10
4.1 施工总体流程图 10
4.2 盾构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10
五、盾构机始发 12
5.1 盾构机始发流程 12
5.1.1 始发台架的安装 12
5.1.2 盾构机下井、组装及调试 13
5.1.3 安装反力架 13
5.1.4 洞门密封装置的安装 14
5.1.5 负环管片的安装 15
5.1.6 始发前的准备工作 15
5.1.7 盾构机始发掘进 16
5.3 盾构机始发后的100米试掘进 16
5.3.1 掘进参数的初步设定 17
5.3.2 试掘进阶段的施工监测 19
5.3.3 负环管片的拆除 19
5.4 盾构机始发的注意事项 20
六、洞内运输及施工设施 21
6.1 洞内运输 21
6.1.1 轨道铺设要求 21
6.1.2 轨道的选择 21
6.1.3 轨道布置 21
6.1.4 垂直运输 21
6.1.5 地面运输及弃渣 21
七、资源配置 23
7.1 劳动力配置计划 23
7.1.1 盾构机安装调试人员安排 23
7.1.2 盾构机掘进劳动力安排 24
7.2 主要施工设备 25
八、盾构始发的施工测量与监测 27
8.1盾构始发的施工测量 27
8.1.1 内业资料复核与计算 27
8.1.2 始发前测量 27
8.1.3 始发掘进系统导向测量 27
8.1.4 盾构姿态的人工复测 28
8.2盾构始发的施工监测 28
8.2.1 监测内容及项目 28
8.2.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29
8.2.3 监测的周期及频率 30
九、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2
9.1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2
9.2 安全保证措施 32
9.2.1 建立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2
9.2.2 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33
9.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7
十、突发事件及应急措施 38
十一、附件:反力架结构设计 40
11.1计算支撑圆杆的临界荷载 40
11.2简化结构受力,验算结构强度和刚度 40
11.3验算反力架主梁的挠度 42
11.4验算支撑桁架受力 43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2310标寮厦站~珊美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图纸;
(2)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2310标珊美站主体结构施工图纸;
(3)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2310标地质祥勘及补勘资料;
(4)盾构施工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
(5)我单位多个轨道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2310标寮厦站~珊美站盾构区间。
二、工程概况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2310标]工程项目位于东莞市厚街镇莞太路,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包括【寮厦站】、【珊美站】及【陈屋站~寮厦站矿山法区间】、【寮厦站~珊美站盾构区间】四部分(共两车站、一暗挖区间、一盾构区间);标段的起点里程为YDK25+316.978,终点里程为YDK29+563.625,全长4246.6米。
寮~珊区间为地下盾构隧道,始点里程为YDK27+663.204,终点里程为YDK29+351.625,区间全长1688.419米。线路埋深为12.5~18米,设3处联络通道。区间隧道地基土稳定性较差,土质不均匀,同一断面上下、左右软硬不均,属基本稳定场地。隧道采用双洞单线盾构法施工,从珊美站始发掘进,至寮厦站过站吊出。本段区间沿宽阔路面进行,两侧地面建筑物距离线路均较远,控制性的建筑物为S256拟建的厚街大道下穿隧道,对施工的影响较大。区间平面线路如附图1所示。
本区间隧道采用两台海瑞克φ6250EPB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管片采用环宽1.5m的标准环及左转弯楔形环和右转弯楔形环三种管片。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S12;钢筋为Ⅰ、Ⅱ级,管片的最小配筋率不小于150kg/ m3。管环外径6000mm,内径5400mm,厚300mm,宽1500mm。每环由3片标准块+2片邻接块+1片封顶块共6片管片组成,砼量8.06m3。管片拼装方式采用错缝拼装,纵、环向连接均采用M24螺栓,管片纵、环向间隙防水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1工程地质
3.1.1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岩土公层描述如下:
1-1素填土(Q4ml)
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黄色,稍经压密,主要由粘性土和少量砂组成,局部为填砂和块石,表面40~100cm为沥青和混凝土路面,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范围内。层厚0.40~6.0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5.3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86g/cm3,天然含水率w=22.9%,天然孔隙比e0=0.784,液性指数IL=0.29,压缩系数a0.1-0.2=0.49,压缩模量Es0.1-0.2=3.5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20.5kPa,内摩擦角Φ=14.7°,自由膨胀率Fs=24%。
3-1软塑状粉质粘土(Q4al+pl)
黄褐色、褐黄色、褐红色、灰黄色、灰白色、灰褐色,软塑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无摇震反应,含砂约8~25%,场地范围内有40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1.00~12.30m,层厚0.60~4.8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6.4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9~2.04g/cm3,天然含水率w=23.5~41.7%,天然孔隙比e0=0.710~1.110,液性指数IL=0.71~0.93,压缩系数a0.1-0.2=0.258~0.48MPa-1,压缩模量Es0.1-0.2=3.9~4.7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8.7~16.5kPa,内摩擦角Φ=14.1~18.6°,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18.6~27.0kPa,内摩擦角Φ=11.75~21.9°,自由膨胀率Fs=18%~39%。
3-2可塑状粉质粘土(Q4al+pl)
黄褐色、褐红色、棕红色、灰黄色、褐黄色,可塑状,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无摇震反应,含砂约10~30%,场地范围内有46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0.00~15.10m,层厚0.55~7.1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3.5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3~2.01g/cm3,天然含水率w=20.1~37.8%,天然孔隙比e0=0.517~1.055,液性指数IL=0.27~0.65,压缩系数a0.1-0.2=0.26~0.42MPa-1,压缩模量Es0.1-0.2=3.9~6.7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17.0~29.9kPa,内摩擦角Φ=10.5~15.8°,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17.1~28.4kPa,内摩擦角Φ=14.9~21.7°,自由膨胀率Fs=13%~39%。
3-3硬塑状粉质粘土(Q4al+pl)
褐红色、黄褐色、灰白色,硬塑状,由粘粉粒组成, 切面稍光滑~较粗糙,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无摇震反应,含砂砾,场地范围内有9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1.00~12.70m,层厚1.30~9.6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23.3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3~2.02g/cm3,天然含水率w=15.0~31.9%,天然孔隙比e0=0.593~0.975,液性指数IL=0.03~0.16,压缩系数a0.1-0.2=0.20~0.49MPa-1,压缩模量Es0.1-0.2=3.7~7.2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19.0~29.0kPa,内摩擦角Φ=20.2~25.1°,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22.5~37.9kPa,内摩擦角Φ=14.0~14.2°,自由膨胀率Fs=19%~39%。
3-4淤泥质粘土(Q4al+pl)
灰黑色,软塑至流塑状,粘性较强,刀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较差,无摇震反应,含少量植物根系、树叶、朽木等腐烂物,有臭味,局部夹少量砂粒,场地范围内有54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1.40~12.80m,层厚0.50~5.6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3.8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46~1.77g/cm3,天然含水率w=35.7~72.7%,天然孔隙比e0=1.111~2.471,液性指数IL=1.10~2.55,压缩系数a0.1-0.2=0.61~1.60MPa-1,压缩模量Es0.1-0.2=1.6~3.8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4.5~8.2kPa,内摩擦角Φ=2.5~4.8°,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12.2~20.0kPa,内摩擦角Φ=14.1~18.9°,自由膨胀率Fs=15%。
3-6淤泥质砂(Q4al+pl)
灰黑,饱和,松散状,级配较差,分选性较差,含较多的粘粒,砂粒成份主要为石英,略具臭味,场地范围内有20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0.00~12.30m,层厚0.60~3.2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4.3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60~1.89g/cm3,天然含水率w=22.5~44.6%,天然孔隙比e0=1.003~1.419,液性指数IL=1.20~2.42,压缩系数a0.1-0.2=0.50~1.09MPa-1,压缩模量Es0.1-0.2=2.5~3.2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6.2~7.9kPa,内摩擦角Φ=4.1~4.3°,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9.2~10.2kPa,内摩擦角Φ=17.3~22.7°。其中两样室内试验颗分结果为中砂。
3-7粉砂(Q4al+pl)
灰白色、浅灰色、灰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饱和状。颗粒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局部含粘性土,含量约5~20%,场地范围内34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3.00~17.30m,层厚0.60~6.0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1.2击/30cm;室内试验颗分结果为粉砂。
3-10中砂(Q4al+pl)
灰白色、黄褐色、灰褐色,稍密~中密状态为主,局部松散状,饱和,砂质成份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局部含少量粘粒,底部见少量砾砂,主要成分为石英,场地范围内68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3.20~17.60m,层厚1.99~6.50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5.6击/30cm;室内试验颗分结果为中砂,少量粗砂。
3-11粗砂(Q4al+pl)
灰白色、灰褐色、黄褐色灰色,稍密~中密状,饱和,由圆砾、粗粒、中粒石英砂组成,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底部偶见卵石。场地内22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7.00~16.80m,层厚1.10~4.65m。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18.6击/30cm;室内试验颗分结果为粗砂、中砂。
6-5可塑状砂质粘性土(Qel)
褐黄色、黄褐色、褐红色、灰褐色、灰白色,可塑状态,岩石的组织构造已全部破坏,矿物成份变化显著,矿物除石英外其余已风化成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含约15~30%石英砾、砂,由下伏花岗闪长岩风化残积而成。场地内36个钻孔揭示该层,埋深0.70~20.00m,层厚1.20~9.60m。标贯校正击数平均值N=11.7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2~1.88g/cm3,天然含水率w=22.8~35.7%,天然孔隙比e0=0.757~1.040,液性指数IL=0.27~0.61,压缩系数a0.1-0.2=0.36~0.56MPa-1,压缩模量Es0.1-0.2=3.4~4.8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18.1~26.3kPa,内摩擦角Φ=13.6~21.5°,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18.7~28.3kPa,内摩擦角Φ=15.0~18.7°,自由膨胀率Fs=18%~36%。
6-6硬塑状砂质粘性土(Qel)
褐黄色、褐灰色、褐红色、灰黄色、褐色等,硬塑状,岩石的组织构造已全部破坏,矿物成份变化显著,矿物除石英外其余已风化成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含10~35%的石英砾、砂,由下伏花岗闪长岩风化残积而成。场地内85个钻孔揭示该层,厚度变化极大,厚0.70~22.00m,埋深0.80~32.50m。标贯校正击数平均值N=21.5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5~2.05g/cm3,天然含水率w=20.0~30.3%,天然孔隙比e0=0.656~0.988,液性指数IL=0.02~0.23,压缩系数a0.1-0.2=0.28~0.49MPa-1,压缩模量Es0.1-0.2=3.5~5.9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15.4~27.3kPa,内摩擦角Φ=13.4~25.6°,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16.5~23.3kPa,内摩擦角Φ=20.0~30.6°,自由膨胀率Fs=11%~35%。
9-1全风化花岗闪长岩(γδ)
褐黄色、褐灰色、褐色,呈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矿物中除石英外绝大部分已风化成粘性土,长石手捏略具砂感。岩芯呈硬塑土条状,局部为砂土状,泡水易软化、崩解,合金钻进容易。场地内84个钻孔揭示该层,部分钻孔未揭穿。埋深5.00~33.60m,层厚1.00~14.80m。标贯校正击数平均值N=36.9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3~2.02g/cm3,天然含水率w=14.1~27.0%,天然孔隙比e0=0.563~0.992,液性指数IL=0.02~0.08,压缩系数a0.1-0.2=0.24~0.48MPa-1,压缩模量Es0.1-0.2=3.6~6.6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17.4~31.0kPa,内摩擦角Φ=15.0~24.5°,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23.29~28.9kPa,内摩擦角Φ=21.4~29.3°,自由膨胀率Fs=9%~29%。
9-2土状强风化花岗闪长岩(γδ)
褐黄色、褐灰色、褐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呈密实砂土夹少量碎石状或角砾土状,软硬不均,其块状手可折断,泡水易软化、崩解,合金可钻进。场地内98个钻孔揭示该层,大部分钻孔未揭穿。埋深9.50~33.30m,层厚0.60~19.10m。标贯校正击数平均值N=66.6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ρ=1.78~2.14g/cm3,天然含水率w=12.6~24.7%,天然孔隙比e0=0.394~0.778,液性指数IL=-0.46~0.03,压缩系数a0.1-0.2=0.21~0.43MPa-1,压缩模量Es0.1-0.2=3.7~7.6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20.3~30.6kPa,内摩擦角Φ=20.0~28.1°,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22.8~49.9kPa,内摩擦角Φ=23.4~33.1°,自由膨胀率Fs=9%~25%。
9-2-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闪长岩(γδ)
褐黄色、褐灰色、褐红色、灰褐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掰易断易碎,锤击声哑易断。场地内44个钻孔揭示该层,大部分钻孔未揭穿。埋深12.10~31.65m,层厚0.40~12.80m。标贯校正击数N90击/30cm。
9-3中等风化花岗闪长岩(γδ)
青灰色、灰夹肉红色、灰褐色、灰黄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裂隙发育,裂隙面铁锰质渲染,岩体破碎,岩芯多呈块状、扁柱状,岩块锤击声脆,易碎,合金钻进较困难,近似RQD值8%~81%。场地内仅32个钻孔揭示该层,大部分钻孔未揭穿,层面起伏较大,层面埋深11.70~30.80m。根据室内试验:饱和密度ρ=2.55~2.69g/cm3,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fr=9.87~63.9MPa,极大值为79.0MPa。根据波速测试试验揭示:该层完整性指数为0.32,属破碎岩体。
9-4微风化花岗闪长岩(γδ)
青灰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裂隙稍发育,岩石新鲜,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岩石较完整,岩芯呈长柱状、柱状,节长7-120cm,近似RQD=72~93%,岩石致密、坚硬,锤击声脆,合金钻进困难。岩面埋深起伏大。场地内仅5个钻孔揭示该层,层面埋深18.6~29.70m。根据室内试验:饱和密度ρ=2.57~2.65g/cm3,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fr=28.0~129.0MPa,极大值为144.0MPa。
3.1.2隧道洞身穿越地层
根据本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区间隧道穿过地层有〈3-1〉、〈3-2〉、〈3-4〉、〈3-7〉、〈3-10〉、〈3-11〉、〈6-5〉、〈6-6〉、〈9-1〉、〈9-2〉、〈9-2-1〉、〈9-3〉、〈9-4〉,围岩级别为Ⅲ~Ⅵ级。
(1)盾构隧道左线:洞身范围内ZDK27+663.204~ZDK28+878段主要穿越硬塑状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局部基岩突起为中等风化花岗闪长岩;ZDK27+878~ZDK29+351.623段主要穿越饱和砂土、冲洪积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或穿越可塑~硬塑状砂质粘性土、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但顶板2米范围内为饱和砂土。具体地层情况见《附图2:区间左线地质纵断面和地层统计图》。
(2)盾构隧道右线,洞身范围内YDK27+663.204~YDK29+090段主要穿越硬塑状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局部基岩突起为中等风化花岗闪长岩;YDK29+090~YDK29+351.623段主要穿越饱和砂土、冲洪积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或穿越可塑~硬塑状砂质粘性土、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但顶板2米范围内为饱和砂土。具体地层情况见《附图3:区间右线地质纵断面和地层统计图》。
3.1.3工程地质总体评价
本区间范围内上覆人工填筑层,冲洪积淤泥质土、砂土及粘性土,残积砂质粘性土,下伏基岩为花岗闪长岩,隧道主要穿行于6-5可塑状砂质粘性土、6-6硬塑状砂质粘性土、9-1全风化花岗闪长岩、9-2土状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局部(靠近珊美站始发端头)通过3-7全新统冲洪积粉砂、3-10全新统冲洪积中砂、3-11全新统冲洪积粗砂。隧道洞身同一开挖断面上存在上下、左右软硬不均的现象,残积土及全、强风化岩遇水极易软化、崩解等问题,砂层自稳性差,易产生涌砂、流砂等问题。
采用盾构法施工能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对附近周边的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砂层中施工,盾构法施工较其它施工方法所采取的措施较少,可防止施工中涌泥、涌砂现象的发生。
3.2水文地质
3.1.1地下水位
本区间地下水位埋深1.8~9.1m,地下水动态变化大,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年水位变幅一般在2~7m。
3.1.2地表水、地下水的赋存及类型
本区间场地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水量丰富,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中,含水层主要为粉砂3-7、中砂3-10、粗砂3-11,分布于YDK28+230以南(后半段)。地下水位埋深0.8~5.8米,以孔隙潜水为主,含水层(砂层)总厚度一般1.0~9.0m。局部为存在层间承压水。人工填筑土层(填砂)中存在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残积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为砂质粘性土,透水性和富水性均较弱。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碎块状强风化9-2-1、中等风化带9-3中。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反之不然。总体上,基岩裂隙水发育具非均一性。
3.1.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是雨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第四系孔隙砂层中地下水径流途径较好,基岩裂隙水中径流途径主要在强风化裂隙间,径流途径较好。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由相对较高水头处向相对较低水头处渗流,流速低,流量小,主要以蒸发的形式排泄。
地表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相互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相互补给,二者同基岩裂隙水联系较弱,同时还受大气降水、蒸发、植物蒸腾的影响。通常降水充沛的丰水期,一般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相反,在降水稀少的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由相对较高水头处向相对较低水头处渗流,流速低,流量小。主要受地形控制,从地下水位反映的形态看,地势高则地下水水位高,反之则地下水位低。
本区间地形总体呈北东高、西南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基本与地形趋势一致。
四、盾构始发施工总体策划
根据工期要求和具体的场地施工条件,盾构机从珊美站始发井下井向北始发,向寮厦站方向掘进。第一台盾构机计划于2012年11月20日进场拼装,2012年12月10日从右线始发;第二台盾构机计划于2012年12月10日进场拼装,2012年12月30日从左线始发。
4.1 施工总体流程图
图4-1 施工总体流程图
4.2 盾构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2 盾构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盾构机始发
5.1 盾构机始发流程
盾构始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安装盾构机始发台架、盾构机组装就位和调试、安装洞门密封圈、安装反力架、拼装负环管片、盾构机分体始发掘进、台车下井连接为正常掘进等。盾构机始发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盾构机始发流程图
5.1.1 始发台架的安装
始发台架采用钢结构形式(如图5-2所示),主要承受盾构机的重力和推进时的摩擦力。由于盾构机重达300多吨,所以始发台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此外,在底板预埋有四块预埋件,与始发台架底部焊接,以保证始发台架的稳定性。在安装始发台架前先由测量组在车站底板设置控制护桩,根据护桩精确定位始发台的高程和左右位置。然后由工班将始发台架安设在预定的位置上,并由测量组进行复核,在完成定位之后,将始发台架固定。在盾构机主机组装时,在始发台的轨道上涂硬质润滑油以减小盾构机在始发台架上向前推进时的阻力。盾构机在始发井的始发位于曲线段,因此采用与隧道轴线割线始发的方式。始发台架同端墙有7‰的坡度,始发台的坡度(即盾构机的中心坡度)与隧道设计轴线坡度平行,以保证盾构机按照设计的中心和高度进入地层。
图5-2 始发台架钢结构形式示意图
5.1.2 盾构机下井、组装及调试
盾构机进场之后,用250T履带式吊机吊运至井下始发台架上进行组装,始发之前须对盾构机进行调试,以确保盾构掘进时能正常运转(详见盾构机吊装、调试方案)。
5.1.3 安装反力架
反力架提供盾构机推进时所需的反力,因此反力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反力架(如图5-3所示)及支撑通过底板预埋件固定,以保证反力架的稳定性。反力架支撑设计原则主要有:1、分析各杆件的类型,计算出各杆件的临界荷载;2、对于反力架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出支撑点的最佳位置,使反力架整体变形最小;3、布置好支撑位置后,验算反力架工字钢的强度与刚度,保证二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4、对支撑本身进行加固,形成一个桁架结构,使整个支撑可看成一个刚体,确保整体稳定性。
反力架的纵向位置保证零环砼管片拆除后浇注洞门时满足洞门的结构尺寸和连接要求以及支撑的稳定性。反力架的横向位置保证负环管片传递的盾构机推力准确作用在反力架上。安装反力架时,先用经纬仪双向校正两根立柱的垂直度,使其形成的平面与盾构机的推进轴线垂直。为了保证盾构机始发姿态,安装反力架和始发台架时,反力架左右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高程偏差控制在±5mm之内,上下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始发台架水平轴线的垂直方向与反力架的夹角<±2‰,盾构姿态与设计轴线竖直趋势偏差<2‰,水平偏差<±3‰。
图5-3 反力架结构形式示意图
5.1.4 洞门密封装置的安装
为了防止盾构始发掘进时泥土、地下水从盾壳和洞门的间隙处流失,以及盾尾通过洞门后背衬注浆浆液的流失,在盾构始发时需安装洞门临时密封装置,临时密封装置由帘布橡胶、扇形压板、垫片和螺栓等组成。
为了保证在盾构机始发时快速、牢固地安装密封装置,在车站施工时在预留洞门处预埋环状钢板(见图5-4所示)。密封装置安装前应对帘布橡胶的整体性、硬度、老化程度等进行检查,对圆环板的成圆螺栓孔位等进行检查,并提前把帘布橡胶的螺栓孔加工好。盾构机进入预留洞门前在外围刀盘和帘布橡胶板外侧涂润滑油以免盾构机刀盘挂破帘布橡胶板影响密封效果。当盾构机刀盘进入洞门后将扇形压板置于外侧并用螺栓固定;本始发井洞门环梁位于[9]号碎屑微风化岩层,当盾构机主机全部通过洞门后将扇形压板置于内侧靠在负环管片的外表面,起到防止泥水、浆液流失的作用,从而减少始发时的地层地下水流失。
图5-4 洞门预埋件示意图
5.1.5 负环管片的安装
负环管片为标准环管片。管片为300mm厚,内径为5400mm,外径为6000mm。在拼装第一环负环管片前,在盾尾管片拼装区下部180度范围内安设7根长1.4m、70mm厚的木条(盾尾内侧与管片间的间隙为75mm)。在盾构机内拼装好整环后利用盾构机推进千斤顶将管片缓慢推出盾尾,由于始发支座轨道与管片外侧有130mm的空隙,为了避免负环管片全部推出盾尾后下沉,在始发台导轨上架设管片托架,将负环砼管片托起。第二环负环以后管片将采用错缝拼装,利用管片托架托起负环片(如图5-5所示)。
图5-5 拼装负环管片
5.1.6 始发前的准备工作
(1)始发前对端头地质进行检查,确保端头加固地层的稳定。
(2)始发台架要具有相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始发台架导轨必须顺直,并严格控制其标高及中心轴线。始发时将始发台导轨抬高20mm,并在始发台架轨道上涂抹硬质润滑油,以减少盾构推进阻力。
(3)始发前在刀盘边缘和密封装置(帘布橡胶)上涂抹油脂,避免刀盘上刀头损坏洞门密封装置。
5.1.7 盾构机始发掘进
当盾构机的刀盘部分切入帘布橡胶板并抵达距掌子面100mm时,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可以进行盾构机的试运转,先转刀盘再推进。由于盾构机进洞后周围岩土侧压力的磨擦作用,且盾构油缸的推力和掌子面通过刀盘的反力都很小,因此,在试运转时应使刀盘慢速旋转,且要正、反向旋转,使盾构姿态正确。
进洞后,土压设定值应略小于理论值且推进速度不宜过快,各组油缸的压力不大于7Mpa,盾构机总推力不大于1000T。盾构机坡度略大于设计坡度,待盾构机穿越围护结构之后,为防止因正面土压变化而造成盾构机突然“低头”,土压设定值应略小于理论值且推进速度不宜过快,各组油缸的压力不大于7Mpa,盾构机总推力不大于1000T。盾尾进入洞门后,及时调整扇形压板的位置将洞门封堵严实,保证洞口漏泥水、漏浆的效果从而减少地层的损失。
在通过半径300米曲线地段掘进过程中利用仿形刀进行曲线内径扩孔,掘进速度严格控制在10mm/min左右,以降低盾构机的推力,合理地分区操作推进油缸和利用铰接油缸进行盾构机转向纠偏。
本工程地质中含有单轴抗压强度97.8MPa的硬岩地层,选用“黑金刚”或“旁万利”超硬耐磨滚刀和相应品牌的齿刀将会较大的提高刀具的破岩能力,有效的提高盾构机的工作效率,并能显著的降低刀盘、刀具的磨损,减少换刀次数。在掘进过程中,根据情况在盾构机正面及混合仓内加入泡沫剂、膨润土、泥浆等添加剂以改善碴土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表的监测信息对土压设定值以及推进速度等施工参数作及时的调整。
5.3 盾构机始发后的100米试掘进
本工程计划将盾构机在始发后的100m作为掘进试验段。通过试验段掘进熟练掌握盾构机操作、在不同地层中盾构推进各项参数的调节控制方法;熟练掌握管片拼装工艺、防水施工工艺、环形间隙注浆工艺;测试地表隆陷、地中位移、管片受力、建筑物下沉和倾斜等,依此及时详细分析在不同地层中各种推进参数条件下的地层位移规律和结构受力状况,以及施工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并及时反馈调整施工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详细的资料和参数,确保盾构机在全标段安全顺利施工。试掘进阶段每环均应人工测量。
在试掘进阶段,掘进模式采用土压平衡式。土压平衡模式掘进时,是将刀具切削下来的土充满腔室,然后利用土仓内泥土压与作业面的土压和水压相抗衡,与此同时,用螺旋式输送机排土机构,进行与盾构推进量相应的排土作业,掘进过程中,始终维持开挖土量与排土量的平衡,以保持正面土体稳定,并防止地下水土的流失而引起地表过大的沉降。
5.3.1 掘进参数的初步设定
(1)土压的设定
随着隧道埋深的不断加大,土压也会越来越大,应每掘进10环计算一次土压设定值。加大土压时,首先关闭螺旋输送机,停止出碴,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观察土仓内土压的变化,当土仓内的土压达到土压的设定值时,打开螺旋输送机,根据压力传感器所反映的土压的变化调节螺旋输送机的速度,直到土压保持在土压设定值上不变为止。
(2)出渣量的控制
由于盾构机的特殊构造,使其无法观察掌子面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出碴量的大小来推算掌子面的情况,出碴量过大,掌子面就有可能出现了坍塌,出碴量过小,则掌子面就可能有空洞或裂隙比较发育。所以必须控制好出碴量。
每循环理论出碴量=π/4×D2×L=3.14/4×6.282×1.5=46.44m3
盾构机每掘进一循环的出碴量应控制在理论出碴量的95%~125%之间,即44.12m3~58.05m3之间,出土量因碴土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如超出此范围,则施工过程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掘进速度的控制
试掘进时,掘进速度不宜过大,应控制在2~5㎝/min为宜,特别是端头加固范围内,应根据地表的监测情况随时进行调节。
(4)同步注浆配比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注浆方式和注浆部位,注浆材料及配比、性能指标如表5-1所示。
表5-1 注浆材料配比和性能指标表(m3)
注浆方式 配 比 备注 水
(kg) 水泥
(kg) 细砂
(kg) 粉煤灰
(kg) 膨润土
(kg) 同步注浆 225 100 1350 300 75 一般段 285 100 1000 400 50 洞口段 补强注浆 100 100 单液或双液 注:水泥采用425#普通酸硅盐水泥。
注浆的浆液采用惰性浆液,初凝时间为8小时左右。抗压强度大于1.2Mpa。
同步注浆采用盾构机后配套附带的同步注浆系统。
(5)盾构机轴线及地面沉降控制
盾构机轴线控制偏离设计轴线不得大于±50㎜,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30㎜。
(6)检查点的布置
为了能及时反映盾构机掘进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在地面布置一定数量的地面监测点。为了能及时地反馈盾构机始发时地地面及土层的变形情况,在端头井外至重要建筑物50m时监测点应适当加密。在盾构机开始掘进之前,对已布置好的监测点须测得原始数据。
(7)试掘进的技术要求
盾构机的姿态调整较为困难在掘进第一段30米,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应控制在2cm/min左右。为减少刀盘切削困难,可适当往掌子面加水泡沫,同时应密切注意土仓的压力和刀盘扭矩的变化。待盾构机整体进入岩层,状态稳定后,掘进速度可提高至3㎝/min~4㎝/min,日进度可控制在3~4环。对土仓压力、刀盘转速、油缸推力、掘进速度、注浆压力以及注浆量等诸项分别作好记录,通过对隧道沉降、地表沉降的测量及数据反馈,对上述技术参数进行修改,直到确定一组适用的技术参数。
第二阶段30米掘进采用已掌握的各项参数值,通过施工监测,根据地层条件、地表管线、道路等情况,对施工技术参数作缜密、细微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施工技术参数。这一阶段掘进速度可适当加快至4~6cm/min,日进度应达到3环左右。
第三阶段为正式掘进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各项施工技术参数已基本确定,人员都已基本掌握了各项技术要领。这时要控制好每一循环的作业时间,争取控制在3小时/循环。日进度力争维持在5环左右。
通过试掘进,我们对盾构机姿态的控制,管片安装质量均有了各项具体的保证措施,进一步掌握了施工技术参数。技术人员已能根据地下隧道的覆土厚度、地质条件、地面附加荷载等变化情况,适时地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参数,同时为整个区间隧道的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隧道沿线的房屋和管线的监护也掌握了初步的规律,并以此指导施工的全过程。
5.3.2 试掘进阶段的施工监测
盾构始发和试掘进阶段由于始发井开挖及加固土体对地层已有扰动,盾构推进时易发生土体坍塌和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陷,危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特别是盾构始发时还没有建立起土压平衡,盾构推进会引起较大的地层损失,从而地表沉降也会很大,因而对盾构始发处需重点监测,测点间距和测试频率应加密。
(1)监测频率
在盾构始发阶段,对距开挖面5倍洞径范围内的地表、地中和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每天监测2次,盾构通过之后2倍洞径范围内的监测点每天监测2次,2~5倍洞径范围内的监测点2天监测1次,5倍洞径范围外的监测点7天监测1次,待稳定期后则15~20天监测一次。当掘进过程发生异常如出土量超量、喷涌或沉降聚变时,实施24小时监控测量。
(2)监测警戒值与报警值
以监测控制值的80%做为警戒值,当变形达到警戒值或变化量大于2mm时并持续增加使,应优化施工参数,一但变形达到控制值或变化量大于5mm时并持续增加时,则立刻通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并起动应急预案。
(3)资料申报
当监测数据正常,24小时内提交成果报告,当数据超出预警值,立即上报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并在1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同时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增加监测频率,通知监理施工等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当数据超报警值则时立刻通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 6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并起动应急预案。
5.3.3 负环管片的拆除
盾构机掘进100米后,便可以进行负环管片的拆除,形成正常的掘进状态。
负环管片的拆除利用15T门吊,先从封顶块拆起,保留三块标准块。具体是先用100#角钢把所有的负环管片的邻接块连在一起,以防拆除封顶块后邻接块失稳;然后拆除封顶块的连接螺栓,使用门吊吊起封顶块;最后用门吊吊住邻接块,拆除邻接块连接螺栓,割断角钢,吊走邻接块,完成负环管片的拆除。
5.4 盾构机始发的注意事项
(1) 由于始发时盾构机与地层间摩擦力很小,盾构易旋转,这时可以在盾构机两侧盾壳焊接两排钢块作为防扭装置,用来卡住始发台,防止盾构机旋转。同时应加强盾构机姿态的测量,如发现盾构有较大转角,可以采用大刀盘正反转的措施进行调整,同时推进速度要慢。如果由于负环管片转动或松动而且盾构推进油缸推力过大,致使负环管片变形、破损或破裂,应立即停止推进,及时更换或加固破损管片,同时对管片环的临时支撑进行加固。
(2) 在拼装第一环负环管片时,为防止两块邻接块失稳,可在管片抓取头归位之前,在盾壳内与负环钢管片之间焊接一根槽钢以扶住邻接块。
(3) 盾构机向前推进时,在始发台两侧必须设专人进行观测、查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主司机停止推进,待故障排除后,再向前推进。
六、洞内运输及施工设施
6.1 洞内运输
碴土及施工材料(管片、砂浆、钢轨等)的洞内运输为有轨运输,每台盾构机配备两列运输车辆,由45吨电瓶机车牵引,每列车一次运输一环出碴量。每列车编组为:一节电瓶机车,五节碴土车,一节砂浆车,两节管片车。为便于在洞口附近装卸材料和砂浆,在洞口设置道岔。运输车辆轨距为900mmm,洞内行车速度控制在10km/h以内,倒退作业时,行车速度控制在8km/h,全部车辆配有停车制动系统。
6.1.1 轨道铺设要求
最大行车速度:车辆最大行车速度10Km/h。
最小曲线半径:300米
最大坡度:39.569‰
轨距:900mm。
6.1.2 轨道的选择
根据配套设备情况选用43Kg钢轨,轨枕采用20热扎型工字钢及型定型钢轨枕,间距1000mm。扣件选用铁路常用的扣板式扣件,用普通M16螺栓加防转垫圈代替螺旋道钉。扣件由M16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扣板等零件组成。钢轨接头夹板选用22型鱼尾板(长度510mm)。
6.1.3 轨道布置
隧洞轨道及管路布置参见图6-1。
6.1.4 垂直运输
碴土的垂直运输,采用2台45吨门吊(轨间距为17.0m)出碴,施工材料(管片、砂浆、钢轨等)运输采用1台15吨门吊(轨间距为34.0m)。为了保证垂直运输能够安全进行,在井下吊装位置安装监视系统。
6.1.5 地面运输及弃渣
本盾构工程的所有碴土外运工作专业土方公司完成,碴土及施工材料(管片、砂浆、钢轨等)的地面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碴土采用反铲进行装车。
弃渣条件:
(1)时间:根据东莞市的有关规定,弃碴时间为晚7点~早7点。
(2)弃碴场地的大小能容纳总弃碴量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后才能弃碴;
(3)弃碴手续:主要有弃碴证、弃碴车辆准运证、道路通行证、运输单位余泥运输资格证等。
图6-1 隧洞轨道及管路布置图
七、资源配置
7.1 劳动力配置计划
成立盾构机调试、掘进领导小组
组长:贾剑虹
副组长:杨孝嵩
组 员:肖志国、张弦、吴文彪、郑勇、赵星辰、陈武斌
根据施工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人员配置,掘进前安装操作人员为29人,掘进阶段安排181人,具体安排如下
7.1.1 盾构机安装调试人员安排
表7-1 盾构机安装调试人员安排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工作范围 1 沈宁福 工程负责人 助工 工程总指挥 2 黄标如 质安员 高级工程师 质量安全管理 3 马云龙 技术员 助工 协助生产 4 曾丙华 装工 技工 吊装班长 5 陈勇 司机 技工 50t汽车式吊机司机 6 罗晋远 司机 技工 150t汽车式吊机司机 7 李志龙 司机 技工 机械班长 8 高维佳 司机 技工 250t履带式吊机司机 9 洛炳溪 装工 技工 吊装 10 周百光 装工 技工 吊装 11 黄大森 装工 技工 吊装 12 李远秋 装工 技工 吊装 13 谭基光 装工 技工 吊装 14 谭中华 装工 技工 吊装 15 冯广文 装工 技工 吊装 16 洛日阳 装工 技工 吊装 17 魏汉城 装工 技工 吊装
7.1.2 盾构机掘进劳动力安排
按三班制考虑人员安排,(工作6天,休息3天)不间断施工配置两套班组。
表7-2 寮珊盾构区间作业工人、岗位设置及定员一览表(总计:181人)
作业班组 班 组 岗 位 单线每班人数 单线三班人数 双线合计人数 备 注 掘进班组(128人) 隧道 电瓶车司机 2 2×3 2×6 二条隧道两班轮换 注浆 2 2×3 2×6 每班工作12小时 管片安装工 4 4×3 4×6 井下挂钩 2 2×3 2×6 主控室 2 2×3 2×6 小计 12人 72人 地面 龙门吊司机 3 3×4 四班轮换,每班工作8小时 砂浆拌和站 4 4×3 三班轮换 每班工作12小时 管片装卸 2 2×3 卸土配合 2 2×3 小计 11人 36人 地面/隧道 劳务队伍管理 2 2 只上白班,每个劳务队伍1名 机电班组(46人) 隧道/地面 仓管员 1 1×3 三班轮换 每班工作12小时 砂浆站操作手 1 1×3 砂浆运输 1 1×3 润滑工 1 1×3 充电工 1 1×3 电工 2 2×3 机修工 4 4×3 轨道维护 4 4×1 白班为主,工作为12小时 焊工 2 2×3 三班轮换 每班工作12小时 机电班长 1 1×3 小计 18人 46人 测量班组(10人) 地面/隧道 测量工 10 10×1 随时(白天为主) 运输班组(15人) 渣土转运 重机手 2 3 三班轮换 每班工作12小时 15T自卸车司机 8 12 小计 10人 15人 7.2 主要施工设备
表7-3主要施工设备表
设备类型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盾构法隧道施工专用设备 1 盾构机及后配套 2台 海瑞克 φ6280 2 电机车 4台 XK45—900/540 最大牵引力104KN, 3 电机车蓄电池组 10组 4 碴车 20节 18m3 5 砂浆车 5节 18m3 6 管片车 8节 7 充电机 10套 KWCA2-125/315 8 A型门式起重机 2台 45t 9 门式起重机 1台 15t 10 冷却塔 1套 SRM-80 11 砂浆搅拌站 1座 TS-500 19.6KW 12 通风机 2台 SFD60-4-N010 37KW *2 13 水泵 2台 65LS16*6 功率75kw 14 潜水泵 8台 Q4 功率5.5kw 15 叉车 1台 10t 16 量规设备 1套 17 专用工具 1套 土石方运输专用设备 1 反铲挖掘机 3台 PC200 1m3 2 轮式装载机 1台 ZL50 2.5m3 3 自卸汽车 8辆 HD205 20t 4 压路机 1台 3Y18*21 18T 5 手提风钻 10把 7655 6 蛙式夯实机 4台 HW20 7 空压机 6台 4L-20/8 8 风镐 10把 GJ-7 9 排污泵 6台 QW100 2.5KW 地层处理设备 1 钻机 2台 MGJ-30 2 注浆机 2台 KBY-50/70 起重设备 1 履带式起重机 1台 LS-368RH5 250T 2 汽车起重机 2台 TADANO 90t 3 汽车起重机 1台 加藤 25t 4 电动葫芦 4台 CDI型 15T 供电设备 1 柴油发电机 1台 TSWM59-200 200kW 2 地面箱式变压器 2台 1000KVA 3 高、低压配电柜 8面 监测设备 1 精密水准仪 2台 WILD-N3 精度0.1mm 2 全站仪 2台 TCA2300 精度±1" 3 激光导向仪 2台 SLB-32 4 GPS静态定位仪 1套 5 测斜仪 1套 GXP-1 精度0.1mm
八、盾构始发的施工测量与监测
8.1盾构始发的施工测量
盾构始发施工测量主要项目包括始发托架放样、盾构隧道的施工导向、管片检测等。
8.1.1 内业资料复核与计算
施工放样前,复核设计图纸的线路坐标值和高程值、平曲线要素值、竖曲线要素值、里程和断面尺寸等。复核无误后再进行具体放样数据的计算。
8.1.2 始发前测量
始发前做地面和地下的联系测量,在始发井做一井定向联系三角形定向投点测量,在左右线底板上(预埋钢板点)各导入二个平面坐标点,共4个导线点构成两条始发边,由于始发井较小,始发边控制在30~32m左右,等盾构掘进至200米管片稳定时拉大始发基线边距离(控制基线边长在300m半径区域段预计可达到70~80m)。
8.1.3 始发掘进系统导向测量
(1)SLS-T隧道导线系统
采用SLS-T APD隧道导向系统,自动定位,掘进程序软件及评估,PC机共同完成盾构掘进的立体方位和走向的最新信息,并自动适时向转向控制机构下达调整指令,以便将盾构机掘进方向控制在设计的线路公差范围之内。
SLS-T APD系统的主要的基准是由初始安装在墙壁或隧道衬砌上的激光全站仪发出的一束可见激光,激光束穿过机器中的净空区域(约100-200米),击到安装在机器前部的电子激光靶上。激光束相对于ELS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就会被自动测量,同时激光束击到子激光靶上的水平方向角也被记录下来。在电子激光靶内部是一个双轴倾斜仪,用这个倾斜仪来测量ELS靶的仰俯角和滚动角。在电子靶的前方安装有一个反射棱镜,激光基准点和电子激光靶之间的距离通过全站仪中的内置EDM来测定。通过知道激光站和基准点的绝对位置,就能得到电子激光靶的绝对位置及方位,从而得到机器的位置及方位。始发掘进前应正确的输入控制点坐标、轴线、坡度等有关数据信息,并制定出如果导向系统出错时的人工测量方案和设备、人员。
(2)SLS-T APD隧道导线系统
SLS-T APD系统是一套先进的导向系统,系统包括很多完美的重要功能,经过培训的工地人员都能很快掌握系统的配置,功能及操作。一般来说,一个值班工程师来负责SLS-T APD的操作,包括激光仪的前移,并不需要测量人员亲自到场,测量人员可以把精力用在控制测量上。先由测量组对土木和机电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关于SLS-T的介绍和培训,使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能基本掌握SLS-T的操作。
(3)数据采集
始发及掘进过程中,通过盾构机配置的数据采集系统获得大量的有关盾构掘进的资料,同时对地表及建筑物特别是重要建筑物进行全天候监测,并与盾构掘进参数相关联,从而制定一套盾构掘进参数设置与建筑物变形控制关系图表,指导施工。洞内掘进控制与洞外建筑物监控量测及盾构机和管片姿态统一协调。监控数据必须及时传入洞外控制室,采用网络技术进行控制。在安装负环管片时,应对每环管片都采取人工测量的方法,对管片的位置和姿态进行测量,并以最快的速度指导施工,确保盾构机按设计线路掘进。
8.1.4 盾构姿态的人工复测
通过测量盾构机上的参考点来计算盾构机的姿态与盾构机导向系统PPS显示的姿态是否一样。通过测量3个参考点,即可以计算。为了提高精度,通常测量4~6个参考点,而且各个点的距离尽量拉大。盾构姿态的人工复测定期进行(直线段45m转站,曲线段按实际情况而定),特别是在隧道贯通前(150~200m以内时)更要加大检测频率。
8.2盾构始发的施工监测
为掌握盾构始发施工过程中隧道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变形及受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施工监测,并及时反馈给设计与施工单位,以达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周边建(构)筑物及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
施工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是实现结构信息化设计的一部分,既保证结构安全施工,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通过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全过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以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8.2.1 监测内容及项目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本盾构工程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表8-1所示:
表8-1 盾构区间监测内容及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 监测仪器设备 监测限值 1 地表隆陷 每30m设一断面,过既建筑物时加密每10m一断面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10mm、-30mm 2 建(构)筑物倾斜、沉降 施工影响区域 精密水准仪、高精度倾斜仪、光学观测仪与可伸缩量尺 10mm、-30mm 3 重要管线监测 施工影响区域 精密水准仪、高精度倾斜仪、光学观测仪与可伸缩量尺 10mm、-30mm 4 管片姿态监测(隧道结构) 管片(每环) 全站仪、水准仪 ±100mm
8.2.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变形监测基准点
在隧道影响范围外、稳固的地方布置3个基准点作为每次沉降、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具体的布置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基准点布置原则:
1)水准点应埋设在本次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外;
2)基准点埋设的位置应能保证在整个监测期间不会被施工破坏,并且在监测期间监测视线不会受到阻碍;
3)为了能够校核,避免水准点位置变动造成的差错,水准点的数目不应少于3个;
4)基准点在开始进行变形测量时已处于稳定状态。
(2)地表及邻近建筑物、管线沉降监测
隧道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地表、管线等产生沉降或隆起,较大的沉降、隆起或不均匀沉降都会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并能根据监测信息实时的调整施工参数,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管线的安全,在施工期间内对地表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管线的沉降进行观测。
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01mm;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每次监测采取以下措施:
1)观测在仪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且避免在测站和标尺有振动时进行;
2)尽量选择在每一天同一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坚持四固定原则,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站位置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施测顺序固定。
3)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较差不宜超过0.5mm,监测完成时要闭合至控制水准点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3)管片姿态监测
在衬砌管片时,及时测量衬砌环的姿态。每天测量一次,必要时每天测量两次,保证每环都能测到,及时掌握管片的位移情况,同时也是对导向系统的校核。相邻衬砌环测量时重合测定为10环管片。
包括管片的纵向垂直位移监测、圆度变形监测和水平偏移监测。
成型管片的纵向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遂道底正下方固定位置的高程变化量。监测精度与地表监测相同。圆度变形监测与水平偏移监测采用4M(5M)长铝合金直尺法测量。水平横置直尺,用全站仪测定铝合金直尺中心坐标,比对与设计中心坐标的变化量测定水平偏移值,并推算下半环隧道圆度的变化值。
8.2.3 监测的周期及频率
盾构区间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盾构机掘进距离按表8-2确定:
表8-2 按掘进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序号 监测项目 量测频率 1 地表隆陷 掘进面前后<20m时测1~2次/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周 2 建(构)筑物倾斜、沉降、裂缝监测 掘进面前后<20m时测1~2次/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周 3 重要管线监测 掘进面前后<20m时测1~2次/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周 4 管片姿态监测(隧道结构) 掘进面前后<20m时测1~2次/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周 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监测频率进行适当调整: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较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施工影响范围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者超过设计限值。
(5)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6)邻近建筑物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九、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1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9-1 施工安全生产体系框图
9.2 安全保证措施
9.2.1 建立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2)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共青团安全监督岗。
(3)按照股份公司颁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4)本项目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复杂、施工危险性大、多发易发事故的高处作业、深基坑开挖等施工项目,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5)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由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6)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① 针对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木工、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等进行培训教育。
② 未经安全教育的施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不准上岗。未进行三级教育的新工人不准上岗。变换工种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而没有进行培训的人员不准上岗。
③ 特种工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复核,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执行。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获取操作证方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登记存档,对上岗证要按期复审,并要设专人管理。
④ 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7)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要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参加检查的人员。经理部每旬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应视工程情况,如: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采取新工艺、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进行检查,并要有领导值班,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
9.2.2 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① 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等应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② 现场道路应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应悬挂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应设红灯示警,现场道路应符合《工厂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78-84的规定,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③ 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不得乱拿乱动,要组成一个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④ 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应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工加工场、料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应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
⑤ 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炔发生器要隔离存放。
⑥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执行。
a. 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b. 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其悬挂高度及线距应符合安全规定,并应架在专用电杆上。
c. 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变压器设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近旁应悬挂“高压危险、切勿靠近”的警示牌。
d. 室内配电盘、配电柜前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e. 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要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f. 配电箱要能防火、防雨,箱内不得存放杂物并应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g. 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应使用橡胶电缆,穿过行车道时,应穿管埋地敷设,破损电缆不得使用。
h. 检修电气设备时应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应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i. 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准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必须安设绝缘支承物。
j. 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36V的安全电压,在潮湿的基坑,洞室掘进用的照明灯采用12V的电压。
k. 未经领导同意,严禁个人乱拉、乱接照明灯或其他用电器。
l. 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⑦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物(如地下电缆、给排水管道等)的埋设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到地下构造物、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2)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①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械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②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③ 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④ 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⑤ 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
⑥ 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⑦ 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了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⑧ 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
⑨ 起重作业应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⑩ 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3)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本工程自然地面距基底深10 m,坑内施工属高处作业,凡时入基坑内进行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 所有进行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具,如安全带等安全工具。
②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和裙子进入施工现场。
③ 在距基坑放坡边缘1.21~0.5m处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m,并要稳固可靠。
④施工作业搭投的扶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工程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0)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要求。
⑤进入基坑施工的人员,要由斜道或扶梯上下通行,不准攀登模板、脚手架、或由绳索上下。
⑥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
⑦进行两层或多层上下交叉作业时,上下层之间应设置密孔阻燃型防护网罩保护。
⑧脚手架拆除时,应经安全员检查同意后方可拆除,并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严禁将架杆、扣件、模板等模板向下抛掷。
⑨基坑周围应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灯光照明。
(4)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或制品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针对盾构法施工在特定的地质条件和作业条件下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施工前必须仔细研究并制定防止发生灾害的安全措施。
① 施工准备:
为确保盾构施工的安全,必须在各作业点之间设有便捷可靠的通讯设备。
盾构施工前应编制施工安全作业规程。
做好环境调查。
施工前应作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运输设施的运输能力应与盾构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供应量相适应。所有的起重机械、机具要按安全规程要求定期检查维修与保养。
② 起重安装作业:
起重安装作业前应清除工地所经道路的障碍物,做到工地整洁、道路畅通。
各种起重机械起吊前,应进行试吊。
起吊作业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十不吊”,吊机停止作业时,应安全制动,收紧吊钩和钢丝绳。
起吊重物时,吊具应捆扎牢固,以防滑脱。
③ 电瓶车操作:
电瓶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工作时必须持证上岗。
电瓶车司机与调车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司机交接班时,必须仔细检查机车状态,确认完好。
电瓶车在接近弯道、道岔、等地点时应减速行驶。
④ 盾构掘进:
严格执行盾构机安全操作规程。
掘进时,不得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检修设备,特别是皮带机、注浆泵、空压机及电器设备等。
进入刀盘时,必须按人仓进出安全作业指导书的程序执行。
管片安装过程中,举起的管片下严禁有人作业。
掘进时,隧道内应有良好的通风,以满足安全作业的各方需要。
9.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 弃碴坑中临时弃碴要适量,弃碴不能溢出,不能危及围挡,下雨天进行遮盖,每日需将弃碴坑清空,以保证第二天弃碴。
(2) 弃碴车辆用翻斗车(泥浆用不漏浆的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对车轮进行冲洗,下雨及刮大风时,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