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力目标 情感价值观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悼词的特点
1、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和科学的精神。
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 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
1、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人物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883年1月,马克思身患严重的支气管炎,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
特兰公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海伦女士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三天后,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这篇著名的《讲话》。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3、新知识预览 悼词的结构
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享年及其生前的身份职务
正文——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要求等
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
(1)注音
诅( )咒( ) 估量( ) 芜( )杂诽( )谤( ) 悼( )念 给( )予
污( )蔑( ) 浅尝辄( )止 空( )白
嫉( )恨 得心应( )手 譬( )如
抹 抹杀 量 量入为出
抹布 估量
转弯抹角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分析
5、我的疑难问题
第三部分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研读第一段
1.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地写出时和刻呢?
2、“最”能否删去?为什么?
3、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1)对“这个人的逝世”,在第一段中是用哪些词语表述的?
(2) 提问:为什么不直接说出?
(3) 提问:知道这叫什么修辞方法吗?
5、“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什么样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 马克思的贡献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4.“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万不得已的时候”指什么时候?
5、.“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6、.“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第四部分 知识梳理与框架梳理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第五部分 习题设计完成《伴你学》
第六部分 学习心得
让我们共同分享一段马克思的名言: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们不能做马克思,但我们可以学习马克思,我们正是立志学习的青春年华,如何立志,立何样志向,是我们该深思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一、悲痛 停止思想 不可估量的损失
历史发展规律 繁茂芜杂— 简单事实 类比
思想家 剩余价值规律 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 对比
功绩 其他领域 独到发现— 都不肤浅
创办革命刊物 得心应手
二崇 革命家
敬 创立工人协会 卓有成效
敌 人: 嫉恨 诬蔑 驱逐
影响
战 友: 尊敬 爱戴 悼念
三、悼念 英名事业 永垂不朽
必修一第二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
悼词。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的感情基调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
悼词这种文体有哪些表达方式?
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悼词结构怎样?
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享年,身份和职务等有关情况;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悲痛)
第二部分(2-7)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敬仰)
第三部分(8-9)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怀念)三、研读第一段
1.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地写出时和刻呢?
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
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最”能否删去?为什么?
“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3、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表达了恩格斯内心的巨大矛盾与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暂时地像往常一样地“睡着”,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说出“永远地睡着了”,但又不能不说出。
4、 对“这个人的逝世”,在第一段中是用哪些词语表述的?
提问:为什么不直接说出?
提问:知道这叫什么修辞方法吗?
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
地睡着了”。
为突出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
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讳饰手法。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5、、“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表达了恩格斯内心的巨大矛盾与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暂时地像往常一样地“睡着”,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说出“永远地睡着了”,但又不能不说出。
6、、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什么样的心情?
无限惋惜、悲痛、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两句话总领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
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
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3、马克思的贡献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强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4.“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万不得已的时候”指什么时候?
“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万不得已的时候”指有损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时候。
5、.“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