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2014-12-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50分。)
1.某学者指出:“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史秦朝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 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
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 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2.“民本”语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谓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下列关于“民本”与“民主”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具有限制和约束统治者行为的作用B.两者的区别在于“民”是否是国家的基础
C.两者都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社会地位D.两者都鼓励百姓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奋斗
古代罗马的商品买卖要依据“拟诉弃权”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方法为: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来到裁判官(法官)前,买方充原告,卖方充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是否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所有,买卖就告成立。“拟诉弃权”在这里仅是走过场而已,只不过是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移转所有权的合法性。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强调法官至上B.保留习惯旧俗C.体现公平交易D.重视法律程序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6.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 )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7.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下列现象体现这种“分享”的有 (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B.说明国共两党处于敌对时期
C.反映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D.不能体现蒋介石的阶级属性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A.文化才开始形成 B.文化是多元化的
C.文化具有民族性 D.文化的政治性质
15.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 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 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 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16.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里的它是指( )
A.英国光荣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德意志的统一 D.美国独立战争
17.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 ( )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阿根廷 1856~1932 6 400 000 加拿大 1821~1932 5 200 000 巴西 1821~1932 4 400 000 澳大利亚 1861~1932 2 900 000 英属西印度群岛 1836~1932 1 600 000 南非 1881~1932 900 000 新西兰 1851~1932 600 000 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来源:学+科+网Z+X+X+K]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汽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8.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主题的是
A.《海国图志》??????? B.《共产党宣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0.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 )A. a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放任政策的
实施
B. b段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国家政策的
实施
C. c段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大力推行
D. d段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混合
经济”的实施与“新经济”的出现
2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23. 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龙应台主张 ( )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C. 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D.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24.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 )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C.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高尔基的《母亲》
25.学生甲根据材料一“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如果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得出自然哲学源于古希腊先哲思想的结论;又有学生乙根据材料二“古希腊的种种思想都是从‘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前提出发的,而且各种思想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延伸的;这些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关于人的研究和认识。”对学生甲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生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专业学者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自然哲学,材料二指的是社会哲学,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二.非选择题:() 清朝的财政制度,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密的规定,其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列有10项,这些税目都是统一的.固定的,不得随意改变。但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此种静态的固定化的财政体系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动的时局。太平军兴后,解、协饷制度崩盘,无钱可拨的中央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晚清财源的开辟,中央少有作为,基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财源相继确立,其中的大项有:厘金、关税、铸币、公债等。这与古代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有很大区别,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日益膨胀和中央收支日益萎缩。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20世纪初进行的“新政”,开始了财政方面的改革。1903年,清政府设立财政处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准备在统一税权,主要是海关税和常关税方面做些工作。同年,清政府将户部改为度支部,负责统管全国财政,统一设立中央统管下的度支公所和财政公所,向各省派驻监理官……。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明确提出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主张,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改革旧税制,着手新税制的建设……。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首先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为了防止中央与地方发生冲突,财政部于1928年11月间正式公布了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基本上完成国.地税收系统的划分。
——摘编自张志超等《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三两政府在财政税收上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变化的积极影响。(4分)
27.(14分)“幸福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并不一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材料三 2006—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观的内涵。(2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的幸福观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4分)
28.(12分)“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旱从人”的都江堰
材料二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这一流域原是美国的一个贫困地区,多数居民没有电用。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田纳西工程》
材料三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27年至1939年建设,由美国工程师援助建设。其电力直接供应新建的扎波罗热钢铁联合企业。该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
——《沧桑80年: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兴修都江堰的可能性。(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背景,说明美国采取上述措施的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聂伯河水电站兴建的国内国际有利条件。(4分)
29.(10分)“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2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8分)
于都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答题卷 2014-12-21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答案只能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指定的方框内,否则无效)
于都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 2014/12/11
选择题答案:
01-10 :A A D B B / C D B C B/
11-25: C C A C D/ D C D C C/ D D C B D
26.(l)变化:从静态的财政体系向动态的财政体系转变;
从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或农业税)向商业税转变;
从中央政府占主导向地方政府占主导转变。(6分)
原因: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及战后的条约赔款;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中央集权的削弱;
洋务新政的支出(如办企业、教育、新军)。(任三点即可4分)
(2)影响: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面,为统一全国财政和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财政税收制度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两点即可4分)
27.【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幸福观
(2)维新思想——康有为幸福观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1)本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据材料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可知孔子在生活上追求简单,不在乎物质享受,据材料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和“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孔子认为乐在其中,富贵如浮云,忧不改其乐,即安贫乐道。
(2)第一小问考查历史比较能力,同时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据材料二“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并联系材料一可知康有为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与孔子的复古理念不同,据材料二“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并联系材料一可知康有为以追求博爱.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为其政治理想,而孔子主张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据材料二“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并联系材料一可知康有为主张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而孔子主张安于贫寒,清心寡欲,据材料二“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可知康有为的幸福观相较孔子的幸福观具有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的色彩;第二小问可结合清末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即可。(3)本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即1978年,幸福生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方面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思想文化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方面关注民生,建成小康社会。
(2)不同:由复古到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
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到追求博爱.自由.平等为政治理想;
由安于贫寒.清心寡欲到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
其幸福观具有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的色彩。(4分)
原因: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全面危机;
近代工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西学的传播。(任答两点4分)
(3)带领: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
社会生活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