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棚户区改二期工程—风景区药泉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182136324
目 录
1. 总论 1
1.1 项目由来 1
1.2 编制依据 2
1.3 评价目的及原则 3
1.4 评价内容及重点 3
1.5评价标准及实施级别 3
1.6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4
1.7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7
2. 区域环境概况 9
2.1 自然环境 9
2.2 社会环境 12
2.3总体规划 16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17
3.1项目区域现状 17
3.2 项目基本概况 17
3.3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 18
3.4项目总体组成
3.5项目总平面布局 19
3.6布局合理性分析 21
3.7 公建工程 22
3.8 工程分析 23
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4
4.1 环境空气 34
4.2 地表水 35
4.3 声环境 3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9
5.1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9
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9
5.3 废水 56
5.4 固体废物 57
5.5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58
5.6阳光照射适度性评价 58
5.7生态适宜性评价 59
6.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60
6.1小区建成后环境满意度分析 60
6.2对小区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63
6.3工程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印象 63
6.4小结 63
7 . 污染防治措施 64
7.1 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64
7.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66
7.3 项目主要污染物处理前后排放量 69
8. 清洁生产 70
8.1清洁生产 70
8.2该项目拟采用清洁生产措施 70
8.3清洁生产建议 71
9.总量控制 74
9.1总量控制的原则和目的 74
9.2燃煤分担量计算 74
9.3总量控制因子 74
9.4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确定 74
9.5项目建设前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对照 74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5
10.1 社会效益分析 75
10.2 环境效益分析 75
10.3环境损失分析 77
10.4分析结论 77
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78
11.1 环境管理 78
11.2 环境监测计划 78
12. 公众参与 80
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 80
12.2 公众参与的作用 80
12.3 公众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81
12.4 公众调查结果分析 81
13. 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 85
13.1选址合理性分析 85
13.2规划功能布局合理性分析 85
13.3居住环境适宜性分析 85
13.4基础设施适宜性分析 86
13.5环境保护分析 86
14. 结论和建议 87
14.1 主要环评结论 87
14.2 六项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89
14.3建议 91
14.4 环评总结论 93
附表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1、2:拟建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3: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件:1、供水证明;
2、供热证明;
3、供电证明;
1. 总论
1.1 项目由来
项目实施单位黑河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委托后,我们对拟建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及环境监测和调查,收集了相关资料,在征得环保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范要求,编写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报请审查。
1.2 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10.30)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9)
⑻(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⑼《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⑽《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版)
⑾《黑龙江省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
⑿《黑河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⒀《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管理的通知》
1.2.2相关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2.3相关文件
(1)《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公众参与的通知》黑环发[2001]117
(2)《黑河市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风景区药泉片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同书》
(3)《黑河市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风景区药泉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其它文件》
1.3 评价目的及原则
1.3.1评价目的
本评价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和类比分析,了解该项目拟选址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识别确定项目建设过程及建成后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就其对周围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结合五大连池风景区城市总体规划,对项目选址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对策措施,为项目建设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主管部门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3.2评价原则
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要求;
⑵坚持环境评价为环境管理和工程建设服务,注重评价的实用性与真实性;
⑶结合项目特点,评价突出重点;
⑷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资料。
1.4 评价内容及重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为基础,以施工期粉尘、噪声影响分析及运营期汽车尾气、噪声、生态及景观变化为重点,同时兼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公众参与等内容。
鉴于项目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经城市污水管网后入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故仅在建设项目分析中进行简要分析,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1.5评价标准及实施级别
1.5.1环境质量标准及实施级别
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实施级别
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⑵(GB18483-2001)
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⑷《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⑸《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
⑺《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⑼《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5.3监测方法及标准
⑴《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
⑵《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
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6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6.1 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法,根据项目特点、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及有关规定,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建成后,由于本项目不单设锅炉房,采取集中供热。因此本项目主要废气来源于小区居民燃气废气、公建餐厅厨房油烟废气和停车库汽车尾气等,主要污染物有NOX、SO2、CO及CH。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6-1。
评价工作级别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80%,且D10%≥5km 二级 其他 三级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Pi=Ci/C0i×100% (1)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非甲烷总烃参照《以色列空气质量标准》中小时平均浓度。
(2)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970.25m3/d,远小于5000m3/d;水质相对简单,无特殊的污染因子;且废水纳入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至讷谟尔河。根据《导则》的规定,确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规定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本项目为新建大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地区为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因此,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本项目性质及影响范围、对象及程度,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在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 -2011)中建设项目分类原则,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
通过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据逐项对比,确定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6.2 评价范围
(1)空气环境:以拟建项目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
(2)声环境:施工场界及周围200m范围内环境敏感点。
(3)生态环境:项目区周边外延300m范围内。
1.7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控制车库机动车尾气排放、施工粉尘,保护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
水 环 境:控制项目的污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保护纳污水体讷谟尔河的水质。
噪 声:控制施工期施工机械的噪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评价区的声环境。
图1.7-1 项目对外关系图
2. 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2.1、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行政区划绝大部分位于黑河市所辖的五大连池市境内(有619公顷位于讷河市境内)。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7′00″—126°31′00″,北纬48°33′00″—48°52′20″。面积为10.6万公顷。
2.2、气象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根据五大连池市气象观测站1967年—1998年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0.5℃,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4℃,最高气温在七月,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1.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14.3mm,雨期一般集中在6—8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17.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2%。全年多西北风。结冰期为10月初至次年5月初,无霜期为121天,最大冻结深度2.47m。
2.3 水文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内水系较为发达,主要河流有石龙河、张通世沟、药泉河等。
2.3.1石龙河:又名白河,发源于五池西北侧小洪山北部的沟谷中,经五池、四池、三池、二池、头池后,沿石龙台地东缘南流,注入讷谟尔河。从源头到入口全长61km。河宽7—10m,水深0.2—1.0m不等。2000年7月中旬在下游测得流量约为0.8m3/s。
2.3.2张通世沟:为石龙河支流,发源于保护区东北部一带的沟谷中,从源头至三池入口全长23.2km,河床宽2—5m,平均水深0.2—0.8m不等。2000年7月中旬在中游测得流量约为0.1m3/s。
2.3.3药泉河:药泉河发源于药泉湖,沿石龙台地西侧南流,注入石龙河,全长7.5km,河宽4—7m,平均水深0.2—1.0m不等。在下游测得流量约为0.3m3/s。
2.3.4湖泊
区内由火山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泊有: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药泉湖、月牙湖、南月牙湖等。湖水最深7—10m,一般3—5m
其中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合计面积为2035.99公顷。
2.4、地质、地貌
2.4.1地层
1、上元古界上部固安屯组(P2t3g)
为一套低级变质岩系,主要为千枚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泥质板岩、石墨化板岩。分布在北、东及西南部,均在钻孔中见到,可见厚度大于200m。岩层倾角多大于45℃,断裂裂隙发育。
2、白垩系上统嫩江组(K2n)
几乎全区都有分布,为一套砂岩、泥岩地层,在东部及西部一带较厚,可达400m,中部地区较薄。岩层近于水平,多被第四系覆盖。
3、第三系孙吴组(N1-2S)
主要分布在西部,岩层近水平,为灰白色、黄褐色微胶结的砂岩、砾岩、泥岩,具交错层理,区内最大厚度47m。
4、第四系(Q)
以火山熔岩为主,间夹有松散堆积物,由于七期喷发,形成多期熔岩地层(见表3)。
2.4.2侵入岩
五大连池地区可见有花岗岩类侵入及多期脉岩侵入。
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中部及北部,面积较大,在药泉山及火烧山一带埋藏较浅。岩石为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结构,也常见有不等粒的似斑状花岗岩结构及蠕虫结构。
燕山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分布在药泉山东北及老黑山、小平山等地,呈零星的孤立的岩体分布,为浅肉红色,细粒—中细粒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并发育有蠕虫状结构,岩石新鲜,无蚀变。
区内有闪长玢长岩、闪长岩、细晶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煌斑岩等脉岩,皆在印支期花岗岩之后侵入。还见有细晶岩、伟晶岩脉侵入燕山期的
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中。
2.4.3构造
经钻探证实,在西部及东部为两个基底凹陷区,中部药泉山、老黑山、火烧山及西北部小洪山一带为凸起区,凹陷区的轴方向为NNE,基底为上元古界固安屯组变质岩系,埋藏较深,其上覆盖有较厚的白垩系嫩江组沉积岩,厚达350—400m,在凸起区由印支期及燕山期侵入岩构成。白垩系沉积盖层薄,仅几十米,甚至缺失。五大连池火山喷发集中在第四纪的三个时段,即中更新世焦得布喷发期、晚更新世五大连池喷发期和全新世老黑山喷发期。最近的喷发发生在1719年到1721年,喷发的结果分别形成了老黑山和火烧山及其石龙台地。
1、火山喷发类型
五大连池火山群喷发类型归纳为两种,一是夏威夷喷发类型,宁静的熔岩流形成盾火山和锥形火山的基底;二是斯特龙博利喷发类型,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碎屑物和形成锥状火山体。
2、火山成因分类
五大连池火山群按喷发成因分为两类火山,一类是盾火山,主要由夏威夷喷发类型作用形成;另一类是复式火山,由夏威夷喷发类型和斯特龙博利喷发类型共同作用形成。
盾火山:主要分布在东龙门山和笔架山至老黑山一带,常成群沿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分布,在地貌上形成缓丘或相连而成垅岗。由于外形低矮,火口不明显,又于周边台地相连,单体辨认困难,但有关专家目前已发现11座盾火山。因为这类火山的喷发完全表现为玄武熔岩平静的溢流,没有爆发形成碎屑抛出物,所以喷发类型属于夏威夷式。
复式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群中的14座锥状火山均为复式火山。火山体由两部分组成,下部由熔岩组成宽广的盾火山基底,上部由火山碎屑物组成锥火山。依据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物所占比例的多少,复式火山又分为以下两亚类。以夏威夷型为主的复式火山:火烧山最为典型,其特点是火山基底不明显,锥火山规模小,喷发以熔岩溢流为主要方式,爆发活动微弱。以斯特龙博利型为主的复式火山:除盾火山和火烧山以外的13座锥状火山均为此亚类。其特点是火山喷发前期以夏威夷型的熔岩溢出为主,形成宽广的盾火山基底。火山活动晚期,火山爆发出大量碎屑物和挥发组份形成火山上部锥体,其中只有少量熔岩伴随爆发而溢流。区内断裂发育,为隐伏断裂,北东向断裂为主干断裂,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火山多沿其分布;北西向断裂也较发育,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往往成为火山喷发通道;另外还见有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2.5、水文地质概况
保护区及其邻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主要类型为:
2.5.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本区东北、北及西部沟谷和南部阶地漫滩区。水位埋深小于10m,含水层厚度小于5m,单位涌水量50m3/d·m,局部地区较大,矿化度0.1—0.2g/L,PH值6.5—7.5。
2.5.2第四系火山熔岩孔洞裂隙潜水
广范分布于保护区中部和南部的熔岩台地地区。水位埋深10—50m。靠近火山锥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小。台地前缘多有泉水出露,如二龙眼泉群(最大流量3000m3/d),宝龙泉群(最大流量1196 m3/d)。双龙泉(最大流量10000 m3/d),矿化度0.4/L,PH值6.5—8.0。往往是偏硅酸矿泉水。
2.5.3白垩系砂岩、砂砾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在区内广泛分布,含水层厚度可达70m左右,水头埋深15—50m不等。单位涌水量为30—160m3/d·m,矿化度为0.15—0.4g/L,PH值7—8。
主要分布在本区东部及西南部,含水层埋藏于地下深部。涌水量多小于50m3/d,矿化度大于0.5g/l,在有利地带分布有重碳酸盐碳酸矿水。
花岗岩裂隙承压水
主要出露在本区中部、西部、西北部,其它地段皆为隐伏岩体。含水层多数埋藏于地下深处,富水性较差。矿化度大于0.4g/l。局部地段为原生重碳酸盐碳酸矿水。
2.6、地震
区内地震活动频繁,但震级多较小(ML0.5—1.0级),震源浅,多为8km,最浅4km。震中集中分布在西部的卧虎山和格拉球山周围。
2.7、其他资源
2.7.1 土地资源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情况由以下部分组成:火山熔岩、地表水体、耕地、林地、草地、居民点用地、道路等。
火山熔岩占地分新火山熔岩占地和老期块状熔岩堆占地。
地表水体包括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药泉湖、月牙湖、南月牙湖、大庆水库、石龙河、药泉河等。
林地,含天然次生林地和人工种植林地。
草地包括草甸和湿草地。
土地资源总的看来是耕地不断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林缘后退,牧草地缩小。土地利用情况与生态环境保护严重失调。
2.7.2矿产
经地质勘察工作发现,区内除富存矿泉水外,还见有矿泥和建筑石料。
1、矿泥: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内经地质勘察工作发现两处矿泥分布区,一处位于翻花泉附近,储量约为20200m3,另一处位于南北泉附近,储量约为16160m3。目前乱掘乱挖现象严重。
2、火山熔岩建筑石料:区内组成十四座火山锥体的浮石、火山碎屑岩及组成的熔岩台地的熔岩,都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但这些矿产又是具有丰富科研内涵的地质遗迹和具有旅游价值的天然景观,应该对其严加保护,不准开采。目前在保护区周边隐蔽处的熔岩正在做为建筑石料进行开发,其它局部地带无证乱采石料破坏地质遗迹景观的现象时有发生。
2.7.3地表水资源
据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提交的《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估报告》资料,保护区内地表水较为丰富。地表湖水(堰塞湖)总容量为8259.85×104m3,主要河流合计径流量为3469×104m3/a。
2.7.4地下水资源
保护区内具供水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有:第四系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合计天然补给量为3910×104m3/a,开采资源量为1960×104m3/a;白垩系嫩江组砂岩、砂砾岩孔隙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343×104m3/a。
2.7.5森林资源
本区森林资源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
主要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蒙古栎、杨树、桦树,其次为榆、色紫椴、黄菠萝、水曲柳、核桃楸等。
森林分布特点:没有地带性成分,森林集中连片呈团块状分布,有明显的镶嵌性,树种较少,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产力低。整个地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其中又以杨桦林占优势,针叶林天然的极少,人工针叶林主要分布在焦得布林场,以落叶松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5.3%,其中天然林为22.2%、人工林为3.1%。
2.7.6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动物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主要有19种,但目前不常见。它们主要是:
一级保护动物:丹项鹤、灰鹤;二级保护动物:熊、鹿、黄鼬、灰鼠、香鼠、松鼠;三级保护动物:麝鼠、貉子、野猪、狼、艾虎、乌鸡、野鸡、野鸭;四级保护动物:狐狸、狍子、草兔。
2、野生植物
区内有野生植物128科、400多属、1106余种,分别组成地衣植物5科、7属、16种;苔藓植物14科、15属、19种;蕨类植物13科、118属、31种;裸子植物2科、5属、7种;被子植物94科,358属、1033种。这些植物是在火山区特有的地质、地形、水热条件和火山土壤生态条件中,发生、发展成今天的火山植物资源。
2.7.7水产资源概况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拥有天然水面31590亩(其中一池子744亩,二池子4716亩,三池子14806亩,四池子605亩,五池子9669亩,药泉湖459亩,月牙泡350亩及其它零散水体)栖息着鳜鱼(鳌花)、鲶鱼、鲤鱼、鲫鱼、鳊花、乌鳢(黑鱼)、青稍红鳇、鲢鱼、葛氏鲈塘鳢(还阳鱼)、鲂鳢(葫芦子)等近二十种鱼类,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鱼量最高达15万公斤。
2.2 社会环境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大连池市境内,行政隶属黑河市管辖。自然保护区内包括一个镇、二个农场、二个乡、一个林场、三个部队农场,还含有三个农场和一个乡的部分村屯(见表5)。总人口56730人。共有劳动力18000人,人口密度53人/ km2,劳动力密度17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
保护区内现有矿泉水生产、粮食加工、矿泉日化、农机具修造、木材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羽绒制品生产加工等工业企业三十余家,初步形成了以矿泉水加工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五大连池镇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其中矿泉水加工业完成产值2500万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30%,矿泉水产量达到5000吨。旅游疗养收入1000万元。粮豆薯总产量85900吨,大牲畜存栏2700头,生猪存栏11000头,水产品产量58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其中牧业产值400万元,渔业产值176万元。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为五大连池市,下辖4个镇,12个乡和28个市直单位。辖区总人口为36万人,市属土地面积1万平方公里。青山镇是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五大连池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1项目区域现状
3.1.1 项目区域现状
拟建“黑河市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风景区药泉片区”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药泉北侧。本项目规模较大,不仅扩大了商业区的规模又给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区,提升人民城市生活的品味。
3.1.2 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区内主要为棚户区,涉及拆迁住宅3400户,该区域现居住总人口约10880人,拆迁面积m2。拆迁住宅补偿方式全部采用回迁安置形式,非住宅以货币补偿为主,具体参照《黑河市城区房屋拆迁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表3-1-1 项目区原有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拆迁户 区域内总人口 主要污染物排放方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a) 动迁后去向 拆迁居民
3400户 约10880人 污水散排
大气污染物均无治理设施超标排放 废水:
COD:76.25
NH3-N:11.12
废气:烟尘:282.22
SO2:36.88
氮氧化物:23.04
生活垃圾:1985.6 全部回迁安置 3.2 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黑河市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风景区药泉片区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黑河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本项目选址于五大连池风景区药泉北侧,具体位置见附图2。
项目用地性质:居住、商服
总投资:10.15亿元
3.3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药泉北侧道路工程规模:组团级道路总面积m2,宅间路总面积m2,人行道铺装面积m2,小区内停车场总面积m2,综合绿化及广场铺装面积m2,项目总投资10.15亿元。m2;物业公司1个,建筑面积100 m2;公厕二处,建筑面积45 m2;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市政公用、商业网点及车库等其他设施。
3.3-1 住宅套型配置及建筑面积一览表
套型 套数 建筑面积m2 比例 二类(65m2) 2425 157625 70 三类(70-80m2) 565 45025 20 小计 3400 225200 100 3.3-2 公建配套情况一览表
小区
公建项目 用地
面积
h㎡ 建筑
面积
㎡ 文化体育 社区服务 市政公用 商业网点 车库 总计
表3.3-3 风景区药泉片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 值 所占比重 人均面积 (%) (m2/人)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hm2 17.50 - - 1.居住区用地(R) hm2 17.50 100 16.08 ①住宅用地(R01) hm2 7.27 41.54 6.68 ②公建用地(R02) hm2 2.36 13.48 2.17 ③道路用地(R03) hm2 3.15 18.00 2.89 ④公共绿地(R04) hm2 4.72 26.98 4.34 2.其他用地 hm2 居住户(套)数 户(套) 3400 居住人数 人 10880 总建筑面积 万m2 27.02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 万m2 27.02 100 24.83 ①住宅建筑面积 万m2 22.52 83.23 20.70 ②公建面积 万m2 4.50 16.77 4.14 2.其他建筑面积 万m2 住宅平均层数 层 6 人口毛密度 人/hm2 621.71 人口净密度 人/hm2 1496.56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套/hm2 194.29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套/hm2 467.68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万m2/hm2 1.544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万m2/hm2 1.29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万m2/hm2 1.544 停车率 % 10.00 停车位 辆 34 住宅建筑净密度 % 59.94 总建筑密度 % 24.90 绿地率 % 26.98 3.4项目总平面布局
3..1规划总体布局
3.4.2 住宅设计
(1)、户型突出流行趋势。力求全明设计,通风顺畅;主要房间朝南,北侧设置工作阳台,同时根据建筑所在位置不同设计南厅和北厅户型;注重玄关、独立餐厅、入户花园与储藏空间的设计,并尽量减少交通面积;运用凸窗及八角形景观窗以拓展室内空间,在丰富里面效果的同时降低空调外机的负面景观影响;设计L型转角阳台以满足住户对室外空间的洗晒衣需求和休闲需求。
(2)、临街住宅底层的背街侧设地上分户车库。
(3)、各套型皆深入考虑了空调室外机位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而在建筑外立面形象的设计上,则把空调室外机位与飘窗和阳台有机结合,作为一个建筑造型要素来加以处理,从而通过对于建筑细小功能的解决和细部立面的处理形成本小区自身的建筑特色。
(4)、多层住宅的风格基调为现代简约主义,以平坡结合的建筑风格为主,简化繁琐的线脚处理而注重体块造型和色彩处理,以插片、飘窗和阳台穿插结合,运用光影和色块丰富建筑立面,创造明快、简洁的建筑形象,使之具有高品质居住区的休闲形象。
总平面布局见附图4。
3.布局合理性分析
(1)建筑有利于通风及采光,也使整个居住组团景观更为合谐。
(2)小区内宅间绿地及小型广场的布设有利于各楼座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做到资源共享,方便生活。
(3)小区内道路以区域边界的环形大道为主结合宅间道路形成一个由直线和规律曲线组成的住宅道路网,小区在边界设置车行出入口及步行出入口,便利居民生活。
(4)小区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并设置绿化带,有利于减轻交通噪声对小区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5)热力站布置在地下。
综上所述,该工程平面布局较为合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方便生活,方便小区与外界的联系。
3. 公建工程
3..1 给排水
给水:生活给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 在公共配套设施的水泵房内设生活水箱,设置两套变频生活给水设备。
本项目总用水量约为m3/d,即45.68万m3/a。
排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划分为生活污水及雨水两个系统。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后经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讷谟尔河(Ⅲ类水体)。小区污水排放量为970.25m3/d(即35.41万m3/a)。
3..2 供电
工作电源:高压电源由本工程附近10kv电力网引入一回10kv专用电源线,并在小区中心或附近设一10kv高压配电室(面积12m×4m),负责向各片区的10/0.4kv变压器的10kv侧馈电。并设电工值班室(4m×4m)。低压电源系为设置在各片区负荷中心的10/0.4kv变电器,共有6个供电电源点,供电半径不大于250m。
3..3 暖通
本项目采用集中供热,由黑河市热电厂统一提供热源,不自建锅炉房,由市政集中供热管网在本项目区内设立换热站,向各单体建筑供热。供热方式采用上给下行方式供热,采暖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冬季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
3..4 防雷接地
各片区供电均采用TN-C—S接地系统,即配电干线在各栋楼的引入处将PEN线进行重复接地,并在接地点分出中性线N与保护零线PE,楼内即为TN—S系统。
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各建筑物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5 道理照明
小区主要道路设置道路照明灯,拟采用单臂马路弯灯,灯杆高度不小于6m,在小区绿地可根据环境设计情况配置景观灯和草坪灯,各片区内道路照明电源由各片区提供,开关亦设在各片区低压配电室或厢式变压器内。路灯电源线采用VV22型电缆埋地敷设,路灯间距为40—50m。
3..6 其它
本项目各个分区均设有保安监控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通讯与信息系统及楼宇自控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3.工程分析
3..1 建设期主要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本项目在建设阶段由于建设施工和装修,不可避免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建设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泥浆污水以及油漆废气等。
3..1.1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装修过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间的主要噪声源如表3.-1所示,主要建筑机械施工噪声源强见表3.-2。
表3.-1 建设期主要噪声源
建设阶段 噪 声 源 场平 挖掘机、铲土机、卡车 建筑施工 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 路面施工 压路机、搅拌机 表3.-2 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声级 (dB)
名称 距离声源10 m 距离声源30 m 声压级范围 平均噪声级 声压级范围 平均噪声级 推土机 76~88 81 67~79 72 挖掘机 80~96 84 71~87 75 装载机 68~74 71 59~65 62 打桩机 93~112 105 84~103 91 搅拌机 74~87 79 65~88 70 振捣机 75~88 81 66~97 72 吊车 76~84 78 67~75 69 建筑施工多采用大型车辆,其噪声级较高,如大型货运卡车的声功率级可达107dB,自卸卡车在装卸石料等建筑材料时的声功率级可高达110dB以上。
3..1.2扬尘及废气
(1) 扬尘
粉尘是建设阶段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该项目建设期粉尘主要来自于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
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由于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则起尘的原因主要为风力起尘,即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
①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
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放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 -1.023w
式中:Q——起尘量,kg/吨?年;
V50――距地面50米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3.-3。
表3.-3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
粒径(微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降速度(m/s) 0.03 0.012 0.027 0.048 0.075 0.108 0.147 粒径(微米 80 90 100 150 200 250 300 沉降速度(m/s) 0.158 0.170 0.182 0.239 0.804 1.005 1.829 粒径(微米 450 550 650 750 850 950 1050 沉降速度(m/s) 2.211 2.614 3.016 3.418 3.820 4.222 4.624 ② 车辆行驶的动力起尘
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Q一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
V一汽车速度,km/h;
W一汽车载重量,吨;
P一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表3.-4中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千米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办法。
表3.-4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公里
P
车速 0.1 0.2 0.3 0.4 0.5 1 5 ( km/hr ) 0.051 0.086 0.116 0.144 0.171 0.287 10 ( km/hr ) 0.102 0.171 0.232 0.289 0.341 0.574 15 ( km/hr ) 0.153 0.257 0.349 0.433 0.512 0.861 20 ( km/hr ) 0.255 0.429 0.582 0.722 0.853 1.435 本项目的粉尘主要表现在交通沿线和工地附近,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影响更为明显,使该区块及周围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浓度增大。粉尘的排放量大小直接与施工期的管理措施有关,因此较难估算。
(2)油漆废气
油漆废气主要来自装修过程,由于不同业主的习惯、审美观、财力等因素的不同,装修时的油漆耗量和油漆品牌也不相同。油漆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因此,该部分废气的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较难预测,在此,本报告仅对油漆废气作一般性估算。
根据市场调查,每100m2的住宅装修时需耗油漆10组左右(包括地板漆、墙面漆、家具漆等)、公建需5组左右,每组油漆约10kg。在油漆过程中约有40%的油漆挥发形成废气。油漆废气的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汽油、丁醇等,本评价全部按甲苯和二甲苯计。本项目建筑总面积为m2,则共需消耗油漆247.7t,则向周围大气环境排放甲苯和二甲苯约99.08t。
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住宅等的装修应满足关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2001至GB18588-2001及GB6566-2001)等十项国家标准要求。
3..1.3 固体废物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挖出的土方、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拆迁、地基开挖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m3,按国家环保总局345号文固体废物分类方法确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一般固体废物。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将按城管的要求,运至建筑垃圾场。根据黑河市同类项目类比分析,本工程中产生的土方共万m3,其中万m3用于回填地基,其余万m3用于小区内绿化和筑路用,不外运。
3..1.4 废水
施工期废水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QS 按下式计算
式中:QS—生活区污水排放量,t/d;
qi—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取qI=60L);
Vi—生活区人数,人;
K—生活区污水排放系数,一般为0.8;
如果有400人同时施工作业,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表3.-5。
表3.-5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
生活用水量 污水排放量 COD排放量 BOD5排放量 24t/d 19.2t/d 7.6kg/d 4kg/d 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废水,若处置不当,会对附近的水体造成污染,建议建设单位先接管后进行工程建设,同时设置临时厕所和化粪池,并对食堂废水进行隔油处理。
同时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防止它们成为地面水的二次污染源,建议在施工工地周围设置排水明沟,径流水经沉淀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3..1.5生态破坏
但由于本工程开挖地基较深,挖坑时需有大量土方工程量,会有大量土、沙挖出并堆存,影响景观。
施工时,工地往来车辆要增多,且多为重型货运车,出入工地时,可能要给附近交通带来一定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施工单位要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错开交通车辆运行高峰期。车辆进出工地时,一定要清洗轮胎,减少泥土对道路环境卫生的影响,减少环卫工人的清扫量。暑期施工时对此应尤为注意。为防止土方堆存过程产生水土流失,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在项目区域设置3个临时堆土场,土堆周围采用编织袋贴坡堆砌的防护措施。
3..2营运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3..2.1产污环节图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住宅楼和商服,其中商服部分独立做环评,在此不做污染分析,项目建成运营后污染主要来自于居民生活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详见图3.8-2。
图3.8-1 项目产污环节图
3..2.2水污染物
一、用水排水情况
(1)住宅楼用水量
根据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本项目共有住户约3400户,居住总人口约为10880人,每人每日实际用水量按80L计,则居民用水量为870.4m3/d。
(2) 公建用水
公建部分还包括商铺、物业管理、车库和垃圾中转站等共m2,用水量每日按5 L/m2计,共225m3/d(其中垃圾中转站用水约0.3 m3/d)。
(3)绿化用水量
项目还需要一定量的水用于绿地浇灌,经估算,绿化用水量约为m3/d(14164.5m3/a)。
(4)不可预见用水
不可预见用水按以上用水量的10 %计,即m3/d(42854.65m3/a)。
综合上述分析,项目总用水量为m3/d,即45.68万m3/a。绿化用水等一般通过土壤、植物吸收和自然蒸发消耗,不直接排放;项目营运期实际排放的废水为生活污水量,按0.8的排放系数计算,排水量约为970.25m3/d,即35.41万m3/a。项目排放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类比同类项目污水排放水质COD(mg/L):300 mg/L ,SS(mg/L):200 mg/L,氨氮(mg/L):25 mg/L。
项目给排水情况见表3.-6,水平衡情况见图3.-2。
表3.8-6 给排水量一览表
用水项目 用水定额 用水单位 日用水量
(m3/d) 总用水量
(×104m3/a) 日排放量
(m3/d) 总排放量
(×104m3/a) 住宅 80L/人·d 10880人 共建用水 5 L/m2 m2 225 8.21 180 6.57 绿化 — — 0 0 未可预见用水 按用水10%计 — 合计 — —
图3.-2 水量平衡图(单位:m3/d)
二、水污染排放情况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SS,废水水质按《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市排水)》中提供的典型生活污水质中常值计算。根据该项目建筑方案设计,小区内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附近市政下水管网进入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讷谟尔河。
所排生活污水COD浓度较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见表3.-7。
表3.-7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m3/a)
污染物 浓度
(mg/L) 排放量 t/a COD 300 SS 200 70.82 氨氮 25 由上表3.-7可知,该项目所有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可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污水排放量为970.25m3/d,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能够接纳本项目污水排放量
本项目生活污水达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指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即可被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所接受,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经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最终注入讷谟尔河。因此,本项目污水入五大连池风景区污水处理厂可行。
3..2.3 废气
⑴供热锅炉
本项目建成后,不单设锅炉房,热源由统一提供集中供热。因此本项目不存在直接的煤烟污染。但由于本项目的存在,相应增加采暖的热负荷,增加燃煤量。
根据本项目的供热需求,总供热面积为m2,其燃煤分担量为/a,因此污染物的排放量烟尘为3.75t/a,SO2为11.26t/a。
⑵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有停车位约个。汽车尾气主要污染因子为CO、HC、NOX等,其排放量与车型、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一般住户家庭用车基本为小型车(轿车和小面包车等),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3.-8。
表3.-8 轿车(汽油)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 单位:g/L汽油
污染物种类 CO HC NOX SO2 污染物产生量 191 24.1 22.3 0.291 小区内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可由车辆在小区内的运行时间、车流量等因素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住宅小区进出车库(位)的车辆数早、晚两次较频繁,其它时间段较少,同时车辆进出具有随机性,亦即单位时间内进出车辆数是不定的。按住户车辆拥有率计,则小区车辆数约为辆,其出入小区的次数按平均每日早、晚出入一次,则小区每天进出的车辆数为辆/日;汽车出入小区的平均运行时间以75s计。
根据有关资料调查,车辆低速(≤20 km/h)行驶时,平均耗油速率为0.20 L/km(93号无铅汽油的密度为0.713 kg/L),则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的量可由下式计算:
g= f·M, M= m·t
式中:f—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汽油),具体见表3.-8;
M—每辆汽车进出小区的耗油量(L);
t—汽车出入小区的运行时间,平均车速以10km/h计;
m—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平均耗油速率。
由上式计算可知,本项目汽车进出小区运行情况见表3.-9。相应废气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3.-10。
表3.-9 项目汽车运行情况
每辆汽车进出小区的运行时间汽车进出小区 83.16L/日 汽车进出小区 3.04万L/年 表3.-10 项目汽车废气污染物产生情况
日排放量(kg/d) 2.62 0.161 0.321 年排放量(t/a) 1.912 0.118 0.324 ⑶燃气废气和厨房油烟气
燃气废气
本项目建成以后,入住户数为3400户,共约10880人。本项目设计采用罐装煤气,煤气的消耗量取每人每日0.2 kg计,则本项目建成后,煤气用量约为 t/a。煤气燃烧产生的各污染物量见表3.-11。
表3.-11 煤气燃烧产生的各污染物量
污染物 烟尘 SO2 CO NO2 排放系数*(g/25kg煤气) 4.56 0.20 4.76 19.84 合计 (kg/a) * 引自《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
油烟气
本项目主要油烟废气来自各住宅厨房,按人均食油消耗量50g/d计,则小区总消耗食油约kg/d,按平均挥发损耗率3%计,则小区住宅油烟气产生量约为kg/d(约t/a)。目前国家对家庭厨房油烟尚无控制要求,故只要经竖井烟道楼顶排放即可。项目一二楼的门市房应当设独立的烟囱,避免以后在墙外加挂铁皮烟囱影响市容、漏烟扰民。对设置的餐厅等,应严格按《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安装油烟净化器,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⑷垃圾中转站臭气
本项目设有垃圾中转站1座。其功能主要是把附近地区的生活垃圾集中后,通过物理方法缩小其体积,再集中运至垃圾填埋场,为小区内生活垃圾提供中转服务。本项目垃圾中转量较少,约t/d。根据黑河市已投入运转的同类垃圾中转站臭气类比调查资料,一般垃圾中转站臭气影响范围在20m以内。
3..2.4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住宅按居住人口10880人,每人每天垃圾产生量0.5kg,商务中心等其它建筑按每100m2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2kg/d计,则小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kg/d,年产生生活垃圾2299.5t/a。
3..2.5 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水泵、电力关闭所排风风机、换热站内水泵运行产生的噪声等公建设备噪声、车辆行驶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等。
(1) 公建设备噪声
本项目的机械设备噪声主要来自给水泵和电力关闭所排风风机,设备的噪声强度参见表3.-12。
表3.-12 机械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设备名称 平均声级(dB) 备注 给水泵 80 换热站 85 排风风机 75 (2) 人群活动噪声
本项目的人群活动噪声强度约60~75dB。
(3)汽车行驶噪声
汽车噪声与汽车车型及车辆运行状况有关,各车型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噪声值列于表3.-13,本项目进出小区的车辆以小型车为主。
表3.-13 汽车噪声强度值
车型 运行状况 噪声值*(dB) 小型车 怠速行驶 59-76 正常行驶 61-70 鸣笛 78-84 中型车 怠速行驶 62-76 正常行驶 62-72 鸣笛 75-85 大型车 怠速行驶 65-78 正常行驶 65-80 鸣笛 75-85 *距车7.5米处的等效声级
3..3 污染物源强汇总
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染物源强汇总如下表3.-14所示。
表3.-14 建设项目污染源强汇总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单位 处理前产生量 废 气 家庭厨房 油烟气 油烟 t/a 燃气废气 烟尘 t/a SO2 t/a 0.0063 NO2 t/a 0.6302 CO t/a 0.1512 汽车尾气 CO t/a NOx t/a 0.324 HC t/a 0.118 餐厅 油烟 按GB18483-2001要求安装油烟净化器,达标排放 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废水总量 万m3/a CODCr t/a 106.23 SS t/a 70.82 氨氮 t/a 动植物油 t/a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t/a 噪声 水泵 Leq dB 80 风机 dB 75 换热站 dB 85 商服中心 dB 60~75 车辆 dB 60~80 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
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点位
本评价环境空气监测数据采用黑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年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监测项目
总悬浮物(TSP)、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分析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4.1-1。
表4-1-1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和方法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
分光光度法 GB/T15262-94 721分光光度计 总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GB/T15432-95 电子天平 二氧化氮 Saltzman法 GB/T15435-95 721分光光度计 4.1.2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表4-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
污染物 标准值(mg/Nm3) 浓度(mg/Nm3) 评价指数Pi 达标状况 年
平
均
值 TSP 0.3 0.169 0.56<1 达标 SO2 0.15 0.034 0.23<1 达标 NO2 0.12 0.031 0.26<1 达标 现状评价结论
由上表可知,评价区域内各评价因子的均值污染指数皆小于1,即区域内各评价因子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说明评价区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4.2 地表水
4.2.1地表水文现状调查
讷谟尔河及其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水源为山涧溪流,上游河水水温偏低,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讷谟尔河属季节性河流。据五大连池水文站观测,讷谟尔河最大流量815m3/h,最小流量为0,平均流量为21.2m3/h,开河日期为4月,封河日期为11月。
4.2.2地表水文现状监测
监测断面
根据本项目的废水排放特点,水质监测数据利用黑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年讷谟尔河水质监测报告中已有监测数据。
监测项目及结果分析
表4.2.1 常规水质因子年均值
常规水质因子 PH DO
(mg/L) COD
(mg/L) BOD5
(mg/L) 高锰酸盐
(mg/L) 氨氮
(mg/L) 总磷(mg/L) 硝酸盐氮(mg/L)
年均值 7.01 8.8 17.1 2.2 5.86 0.302 0.048 0.309 表4.2.2 讷谟尔河水质主要指标监测结果及评价 (单位:毫克/升)
河流
名称 流经区域 入讷谟尔河口水质类别 规划
类别 达标
情况 202012 讷谟尔河 Ⅲ类 Ⅲ类 Ⅲ类 达标 由上表可看出,讷谟尔河现状水质达到规划功能标准。
4.3 声环境
4.3.1声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内容
对拟建项目环境噪声进行监测。
(2)监测点布设
共布设4个监测点,分别位于拟建厂址四周。
(3)监测方法
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2011年11月1日、2日,昼夜各一次。
(4)监测仪器
采用HS6288D噪声仪。
(5)监测结果
现状监测结果分析见表4-3-1。
拟建项目噪声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点位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11月2日 昼间 dB(A) 夜间 dB(A) 昼间 dB(A) 夜间 dB(A) 1号监测点位 50.2 44.6 50.9 42.1 2号监测点位 51.5 45.7 50.3 43.5 3号监测点位 55.7 47.6 56.8 47.8 4号监测点位 49.6 46.5 50.4 47.2 4.3.2声环境现状评价
(1)评价量
以等效连续A声级Leq作为评价值。
(2)评价方法
采用监测值与评价标准直接对比的方法确定声环境现状类别。
(3)评价标准
现状评价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标准见表4-3-2。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时段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类 50 40 1类 55 45 2类 60 50 3类 65 55 4类 4a类 70 55 4b类 70 60 4.3.3评价结论
从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来看,4个监测点的噪声值昼间在50.2~56.8dB(A)之间,夜间在42.1~47.8dB(A)之间,院界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1.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①噪声源及源强
项目主要噪声源见表5-1-1,建筑工程各施工设备运行中1米处的噪声强度见表5-1-2。
表5-1-1主要噪声源一览表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土石方 挖掘机、运输车辆 结构阶段 搅拌机、升降机、振捣棒、运输车辆 表5-1-2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强度表
设备名称 噪声强度(dB(A)) 设备名称 噪声强度(dB(A)) 挖掘机 95 运输卡车 85-94 推土机 86 打桩机 95-105 混凝土振捣器 100 升降机 80 混凝土搅拌机 95 电锯 75-105 ②特点:除升降机声源位置相对固定外,其它声源均在施工现场一定范围内移动。
③预测计算
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只计算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预测公式如下:
Lr=Lr0-20lg(r/ro)
式中:Lr---距声源r处的A声压级,dB(A);
LrO---距声源r0处的A声压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o--监测设备噪声时的距离,m。
预测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贡献值,预测结果见表5-1-3。
表5-1-3各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贡献值
序 机械 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dB(A)) 施工
阶段 号 名称 10m 20m 30m 40m 50m 100m 200m 300m 1
2 推土机 66 60 56 54 52 46 40 土石方
阶段 挖掘机 80 74 70 68 66 60 54 50 3 混凝土振捣棒 80 74 70 68 66 60 54 50 结构 4 混凝土搅拌机 75 69 65 63 61 55 49 45 5 电锯 80 74 70 68 66 60 54 50 6 升降机 60 54 50 48 46 40 ④影响分析及对策措施
鉴于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内一定区域内移动,以达标距离及受声点离声源距离分析各受声点达标情况。
小区建设时,分土石方阶段、结构阶段和安装阶段,主要声源及高噪声设备在土石方与结构阶段。
在土石方施工阶段,在单个施工设备作业情况下,施工现场噪声贡献值昼间10m-30m即可达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但夜间l00m-300m处方可达标。
考虑到实际施工作业中经常有多个施工机械同时施工,土石方阶段以挖掘机最大数量3个计,昼间达标距离为50m左右,夜间为150m-350m左右。
在结构施工阶段,单个施工机械作业的情况下,施工现场昼间20-30m处基本可以达到噪声限值要求,但夜间100-200m处方可达标。考虑到多个振捣棒同时作业的情况,最多以3个计,达标距离昼间为50m,夜间为300m。
另外,土石方及建筑材料的运输将使通向工地的车流量增加,产生的交通噪声将给运输路线沿途的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由于本项目周围有居民区,因此工程施工时,施工噪声昼间将会产生扰民影响,夜间对居民影响很大。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与附近居民区相邻处设置隔音壁(墙),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⑴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放置在远离居民点的位置,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⑵施工单位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选用施工机械。
⑶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增大机械噪声的现象发生。
⑷现场不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
⑸施工及来往运输车辆禁止鸣笛。
⑹精心安排,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中午12:00-14:30分,尽量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中午12:00-14:30分,夜间22:00到清晨6:00时段内,禁止施工(如确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时,应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批准后方可夜间连续施工,并公告周围居民)。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
5.1.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对一住宅小区而言,声环境质量如何是评价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小区内部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水泵、换热站、变配电设施等等公建设备噪声、车辆行驶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等,声源强度60~80dB。在此,主要对公建水泵及配电关闭所排风风机等噪声进行预测。
①固定声源噪声预测模型
对公建水泵房和配电关闭所排风风机等固定声源可采用整体声源法进行预测。预先求得其声功率级LW,然后计算声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造成的衰减∑Ai,再求得预测受声点P的噪声级LP。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和受声点的噪声级可分别由公式(6-1)和(6-2)求得:
式中: LW 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 ∑Ai 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总衰减量; 整体声源周界的声级平均值; L 测量线总长; α 空气吸收系数; h 传声器高度; Sa 测量线所围成的面积; Sp 整体声源的实际面积; D 测量线至整体声体周界的平均距离,见图5-1-1。 →D← 受声点 p *
r
整体声源 测量线
图5-1-1 Stueber模型
在SpD条件下,Sa≈Sp=S,而且(67-2)式可简化为:
Lw=Lpi+10lg(2S)
在预测计算时,为留有余地,以噪声对环境最不利的情况为前提,同时也考虑到计算方便,确定以下假设条件及参数:
⑴预测计算的安全系数
预测计算时,声能在户外传播衰减只考虑屏障衰减、距离衰减和空气吸收衰减,其它因素的衰减如地面效应、温度梯度等衰减均作为工程的安全系数而不计。
⑵平均声级
各整体声源的平均声级见表5-1-。
表5-1- 各整体声源的平均噪声级 (dB)
编号 站(房)名称 平均声级 周界平均声级 声功率级 1 商服 70 67 93 2 水泵房 80 65 71 3 配电房 75 60 67 4 换热站 85 70 73 ⑶噪声源的屏蔽衰减
上述声源可看成一个隔声间,其隔声量由房的墙、门、窗等综合而成,隔声量一般在10~30dB间,地面上取15dB,地下一层取25dB,本项目中除换热站外各设备均在地面上,因此泵站和配电房的墙体隔音量取15 dB,商场门窗较多,墙体隔音量取10dB。换热站设于小区绿地内且单独布设于地下,与最近居民住宅楼的距离为15米。
⑷声功率级
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由式(6-3)计算
⑸附加衰减量
附加衰减量为距离衰减量、空气吸收衰减量和屏障衰减量之和,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距离衰减: Ar=10lg(2πr2)
空气吸收衰减: Aa=10lg(1+1.5×10-3r)
屏障衰减: Ab=10lg(3+20Z)
式中:
附加衰减量: ∑Ai=Ar+Aa+Ab
式中:h 屏障高;
r1 整体声源中心至屏障距离;
r2 屏障至受声点距离。
因各衰减量计算过繁,限于篇幅,本表略去具体计算过程。
⑹ 整体声源经衰减后不同距离的贡献值
本项目新建成后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减去附加衰减量,即为整体声源对不同距离的贡献值,计算结果列表5-1-。
表5-1- 整体声源对应不同距离的贡献值(dB)
编号 整体声源 10m 20m 30m 40m 1 商服 63 60 56 54 2 水泵房 53 47 43 41 3 配电房 49 43 39 37 4 换热站 50 42 36 32 ②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北侧,南侧、西侧及东侧均为道路,加之小区内车辆进出次数较多(约次/日),故应考虑交通噪声对小区住宅的影响。对此,可采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公路噪声预测模式来预测。
⑴基本模式
将公路上汽车按照车种分类(如大、中、小型车),先求出某一类车辆的小时等效声级:
式中:Leq(h)i——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
——第i类车的参考能量平均辐射声级,dB(A);
Ni——在指定的时间T(1h)内通过某预测点的第i类车流量;
D0——测量车辆辐射声级的参考位置距离,D0=15m;
D——从车道中心到预测点的垂直距离,m;
S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
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
a——地面覆盖系数,取决于现场地面条件,a=0或a=0.5;
Φa——代表有限长路段的修正函数,其中Ψ1、Ψ2为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rad);
, 其中。
ΔS——由遮挡物引起的衰减量,dB;
⑵混合车流模式
将各类车流等效声级叠加求得。如果将车流分成大、中、小三类车,那么总车流等效声级为:
模式参数的确定:
(L0)Ei采用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提出的车辆平均辐射声级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轿车(L0)Ei = 25+27lgS dB(A),r=0.92
轻型车(L0)Ei = 34+24lgS dB(A),r=0.92
大型车(L0)Ei = 45+24lgS dB(A),r=0.92
公路路面引起的等效A声级修正,可根据表5-1-8进行路面引起等效A声级修正。
表5-1- 路面种类与修正值 单位:dB
路 面 (L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0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一般粗糙面 3-4 严重粗糙路面 5-6 根据类比调查资料,主要交通噪声源声级见表5-1-。
表5-1-主要交通噪声源声级 单位:dB
道路类别 噪声源 声级 测量条件 时速(公里/小时) 测点距离(m) 区内道路 大中型车 75~85 60~80 7.5 小型车 65~70 30~60 7.5 影响交通噪声的因素主要有车辆行驶状况(车流量、车速)、车辆类型(大、小车、摩托车)和道路设施状况(包括道路宽度及路面质量)等。一般地,车流量大的道路其声级值比车流量小的高;大车、摩托车所占比例大的要比小车比例大的高;道路窄、路面质量差要比道路宽阔、路面质量好的要显得高。
根据同类道路的车流量和路面情况,预计各类道路的交通噪声随距离衰减程度见表5-1-。
表5-1- 各类道路交通噪声随距离衰减程度 单位:dB
道路 D65 D60 D55 交通主干道 67 87 104 次干道、支路 40 56 70 ③预测结果分析
由表5-1-可知,换热站、水泵房和配电房在外界10m处的声功率级即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白昼标准,故其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明显。
商服人群活动噪声对其紧邻的住宅楼有轻微影响,白昼噪声将略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区白昼标准。但商场夜间不营业,故其对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
道路交通噪声对小区住宅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区内车辆噪声影响较大,一般小区内道路上汽车行驶速度较慢,噪声级一般在60~65dB之间,白昼一般对附近居民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若在住宅区内高速行驶或鸣喇叭、夜间行驶等,则其噪声对小区道路两侧居民住宅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强小区内的交通管理,限速在10 km/h以下,禁鸣喇叭。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将小区交通噪声的影响降至最小范围,确保小区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
5.1.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噪声源主要来自居民区内公共设施、社会生活和交通噪声,居民区内的公共设施噪声源为给水泵房、变电室等,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商服、住户及流动商贩,交通噪声主要为汽车进出小区时产生的噪声。
(1)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噪声将对周围产生影响,特别是工程基础阶段和工程结构阶段,其噪声影响不容忽视,除采取必要的噪声防治措施外,还应加强施工期管理,封闭施工场界,严禁夜间施工及运输,使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2)本项目建成后对给水等设备噪声采取噪声治理措施后,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小,可以被环境所接受。
(3)在小区进出口设置限速标志牌,当进出项目区车辆的车速低于10km/h时,交通噪声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小,可以被环境所接受。
(4)热力站设于地下,对声环境影响较小,可以被环境所接受。
综上所述,本项目受周围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和4a类标准的要求。在采取必要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该工程建设从声环境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该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扬尘。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打桩、开挖、回填、道路浇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表5-2-1为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米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
表5-2-1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公里
P
车速 0.1(kg/m2) 0.2(kg/m2) 0.3(kg/m2) 0.4(kg/m2) 0.5(kg/m2) 1.0(kg/m2) 5(km/h) 0.0283 0.0476 0.0646 0.0801 0.0947 3 10(km/h) 0.0566 0.0953 0.1291 0.1602 0.1894 0.3186 15(km/h) 0.0850 0.1429 0.1937 0.2403 0.2841 0.4778 20(km/h) 0.1133 0.1905 0.2583 0.3204 0.3788 0.6371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表5-2-2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取每天洒水4~5 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
表5-2-2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距离(米) 5 20 50 100 TSP小时平均浓度
(mg/m3) 不洒水 10.14 2.89 1.15 0.86 洒 水 2.01 1.40 0.67 0.60 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施工扬尘的另一种情况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
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10 – V0)3e-1.023W
式中:Q ——起尘量,kg/吨·年;
V10——距地面10米出风速,m/s;
V0 ——起尘风速,m/s;
W ——尘粒含水率,%。
由此可见,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其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微米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当尘粒大于250微米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施工季节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和方向也有所不同。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须制定必要的防止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控制上述无组织排放源对附近环境空气的影响,建设单位拟采取如下措施以降尘、防尘:
①土石方运输往来车辆采取遮盖措施,盖上笘布、防止遗落和风吹起尘;
②施工现场道路加强维护、勤洒水,保持一定湿度,控制二次扬尘的产生;
③限制车速,合理分流车辆,防止车辆过度集中;
④科学调试,合理堆存,减少扬尘。对需长工期堆存的物料如珍珠岩、水泥、石灰等要加遮盖物或置于料库中;
⑤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
由于本工程最终产品为毛坯房,无装修工序。故施工期无各种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气产生。
5.2.2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根据五大连池市气象站2008年的气象数据对当地的温度、风速、风向风频进行统计。
(1)温度
当地年平均气温月变化情况见表-2-3,年平均气温月变化曲线见图-2-1。从年平均气温月变化资料中可以看出五大连池市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2.03oC),1月份气温平均最低(-24.42 oC)。表-2-3 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温度(℃) -24.4 -16.8 -1.5 6.6 11.9 20.9 22.0 19.7 12.5 4.4 -11.2 -20.9 (2)风速
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情况分别见表-2-4和表-2-5,月平均风速、各季小时的平均风速变化曲线见图-2-2和图-2-3。
表-2-4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风速(m/s) 1.81 2.28 3.47 3.97 3.61 2.83 2.50 2.55 2.94 2.95 2.54 2.19
图-2-1 年平均气温月变化曲线
图5-2-2 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
表-2-5 各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春季 2.80 2.57 2.61 2.53 2.66 2.94 3.34 3.91 4.38 4.62 4.89 5.03 夏季 1.67 1.64 1.58 1.68 1.75 2.09 2.51 2.98 3.18 3.47 3.58 3.65 秋季 2.17 2.03 2.10 2.16 2.09 2.23 2.38 2.75 3.20 3.65 3.75 4.10 冬季 1.72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