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顺豆花村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论证研究报告
中国富顺豆花村项目建设
?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承办单位概况
1.1.3建设期
1.1.4建设地址
1.1.5项目类别及性质
1.1.6建设规模及内容
1.1.7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1.8本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5.1可行性研究结论
1.5.2建议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2.1是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需要
2.2.2是当地自身发展的需要
2.2.3是提升富顺形象的需要
2.2.4是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需要
2.2.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2.2建设规模
第三章?场址选择
3.1场址现状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1.3.项目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3.2场址条件
3.2.1.地形、地貌条件
3.2.2.工程地质条件
3.2.3.气候条件
3.2.4.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3.2.5.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3.2.6.交通条件
3.2.7.社会环境条件
3.2.8.法律支持条件
3.2.9.公共设施条件
3.2.10.征地拆迁条件
3.2.11.施工条件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功能分区
4.2.2景区与景点设计
4.2.3专项设计
4.3.4配套设施
4.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5.1设计依据
5.1.1法律
5.1.2法规
5.1.3设计标准及规范
5.2节能节水设计的设计原则
5.3能耗分析
5.4节能措施
5.4.1建筑节能措施
5.4.2电气节能措施
5.4.3节水措施
5.4.4项目建设期节能措施
5.4.5项目运营期节能措施
5.4.6能源计量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6.1设计依据
6.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6.2.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卫生危害因素
6.2.2?运营期主要安全卫生危害因素
6.3对人体危害程度分析
6.4劳动安全措施
6.4.1?消防安全措施
6.4.2?电气安全措施
6.4.3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6.4.4运营期的安全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本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7.1.1环境质量标准
7.1.2污染物排放标准
7.2环境影响分析
7.2.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7.2.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7.3污染防治措施
7.3.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7.3.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第八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1?项目实施机构
8.2施工条件
8.3?工程进度安排
8.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5?安全
8.6?文明施工
8.7?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九章?工程建设招投标计划
9.1?项目概况
9.2招投标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9.3招标规划方案
9.4资质等级
9.5工程招标基本情况
第十章??投资估算
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0.2项目投资估算指标
10.3投资估算结果
第十一章??资金计划与筹措
11.1资金来源
11.2资金使用与管理
11.3工程投资计划
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12.1社会影响分析
12.2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12.3社会风险分析
12.4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13.1可行性研究结论
13.2要求和建议
第十四章??附件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富顺县豆花生态文化园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富顺县林卉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地址:富顺县东湖镇黄泥村
机构类型:企业
法定代表人:林甜
1.1.3建设期
本项目预计建设期60个月,即2013年11月~2018年10月。
1.1.4建设地址
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黄泥村、高石村
1.1.5项目类别及性质
类别:园林项目
性质:新建
1.1.6建设规模及内容
占地30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入口广场、豆花文化风情街,豆花文化体验区、生态田园休闲区、苗圃区,配套停车场、商亭、公共厕所、道路、绿化等。
1.1.7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3亿元。
资金来源:省级专项补助和业主自筹
1.1.8本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1.8.1编制依据
(0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02)《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意见》(川委厅〔2012〕38号);
(0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发〔2013〕2号);
(03)《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04)《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15);
(05)《四川省商贸镇建设规划》;
(06)《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现代流通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商建〔2013〕40号);
(07)《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商贸镇建设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商贸镇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川商建〔2013〕41号);
(08)《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09《富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富顺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11)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有关各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
(15)经济环境及社会调查;
(16)与项目业主签订的咨询协议;
1.1.8.2编制范围
本报告编制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等规划设计方案;技术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可行性;安全、环保、消防、节能、节水等;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效益分析;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工程招标规划;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等。
1.1.8.3编制指导思想
以项目的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前提,适度超前,以满足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报告着力于论证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研究项目实施的政策依据是否充足、可行,建设条件是否具备,建设标准是否规范,建设规模是否适宜,工程方案是否可靠,建设投资是否节约,社会效益是否显著,项目建设是否引起社会风险等,使报告能成为业主和主管部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1.1.8.2编制范围
本报告编制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等规划设计方案;技术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可行性;安全、环保、消防、节能、节水等;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效益分析;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工程招标规划;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等。
1.1.8.3编制指导思想
以项目的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前提,适度超前,以满足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报告着力于论证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研究项目实施的政策依据是否充足、可行,建设条件是否具备,建设标准是否规范,建设规模是否适宜,工程方案是否可靠,建设投资是否节约,社会效益是否显著,项目建设是否引起社会风险等,使报告能成为业主和主管部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申报单位概况
1.2.1.1富顺县概况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位于东经104°40′~105°15′、北纬28°55′~29°28′之间。东邻隆昌,西靠沿滩,南接泸州,东北与隆昌临界,西北与自贡大安区相连,西南与宜宾接壤,距省会成都约250千米。被誉为“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 、“中国豆花之城” 。
富顺县幅员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011年末,富顺县户籍总人口107.71万人,城镇化率32.74%。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工业产值位居全四川县中第44位。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9.17亿元。在全省59个扩权县中绝对额居18位,增速居10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上百亿元。
1.2.1.2东湖镇概况
东湖镇位于沱江东岸,驻地东街,与富顺县城隔江相望。有红旗、晨光两座大桥与县城相连。邓隆、泸富、东牛、东黄、东福公路在这里交汇,是县城东部交通中心。幅员面积6414公顷,辖22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6.0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0152亩,人均占有耕地0.54亩。是省级工业示范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科级示范镇、县个体私营经济园区。
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8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234户,规模企业总数达18户,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8.89亿元,规模企业增加值13.6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达1859万元。44个落户或与东湖镇有关的县级重大项目全部完成上级考核进度要求,重大项目总是和进度位居全县第一。
东湖镇是县城交通枢纽,邓隆、泸富、东牛、东黄、东福路在这里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早在1998年经省批准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省级工业示范区,省级科技示范镇,被县确定为富顺县个体私营经济园区,2007年,又被县确定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试点镇,镇党委、政府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四块牌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东湖发展,目前引进了旺林堂药业、锦明、锦程食品加工厂、富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非公企业。年招商引资近仟万元,现有工业企业23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户,个体工商户1128户,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结构调整也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卷坝鱼苗、塘家、楼台生姜、顺河、长田、石板、笋竹为龙头的种养业模式。全镇笋竹发展已达8162亩,成为市级笋竹示范基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财政税收等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2.2承办企业概况
富顺县林卉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11年4月12日,注册资本600万元人民币,是富顺县最具规模企业和富顺县种养殖类最大规模企业。公司为私营制企业,实行经理责任制,执行董事林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现有职工130人,其中:经理1人,监事1人,财务人员1人,生产技术人员18人,生产工人85人,后勤管理人员24人。
公司承租东湖镇黄泥村土地约600亩,打造以甜橙种植、堰塘鱼、生态鸡、白鹅养殖为主的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度假村。承租山林村土地约300亩,建设以富顺豆花为主题的豆花博物馆,以网球场、高档会所、婚纱摄影、休闲别墅多元化经营为题材,以休闲、生态、健康为目的的豆花文化产业园,为富顺县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天然氧吧。
1.2.3项目提出背景
豆花作为富顺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保护。为做大做强富顺豆花品牌,让游客亲自产与制作豆花的全过程,感受制作豆花的乐趣,促进豆花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本项目。
为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服务业,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活跃流通,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镇,有效发挥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的带动作用,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四川省商贸镇建设规划》、《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现代流通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商建〔2013〕40号)、《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商贸镇建设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商贸镇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川商建〔2013〕41号)等文件精神,提出本项目。
1.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商贸镇建设是我省产业转移的需要,是我省农业人口转移的需要,是我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乡扩大消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保护我省传统文化的需要。商贸镇将成为我省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地区,商贸服务业将成为我省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承载产业,小城镇将成为我省“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地区,也是我省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地区。小城镇商贸服务业发展,既实现了农业人口在小城镇的转移与聚集,又在工业化进程中为商品提供了市场,并为城乡居民提供现代商贸服务,可以真正实现“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等产业格局,发挥小城镇在单个产业链的优势,形成特色商贸镇。商贸镇又为其转移的广大农民提供商品流通服务,提供商品配送、各种维修服务和生产资料服务,实现购物不出镇、买菜在身边、居民服务便利,为小城镇提供更为全面的现代服务。建设商贸镇,发挥商贸服务业在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础引导功能,通过商贸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善小城镇的生活生产服务条件,提升商贸镇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方面的能力,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提高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商贸设施的提升,促进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促进商贸和旅游业的融合,促进产业与市场的融合,达到生产要素集聚和市场拓展的融合,从而实现“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目标,推动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1.2.5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县有关政策
本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中关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有关政策。
本项目建设是贯彻《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
本项目符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意见》(川委厅〔2012〕38号)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增强新农村综合体功能”的精神。
本项目符合《四川省商贸镇建设规划》、《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现代流通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商建〔2013〕40号)、《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商贸镇建设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商贸镇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川商建〔2013〕41号)等文件 关于“推动县域特色商贸设施建设”的要求。
本项目符合《自贡市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优势特色农业集聚升级,推进城乡建设与发展,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精神。
本项目符合《富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城乡统筹规划,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狠抓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建设新农村综合体,打造以豆花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东湖黄泥综合体,大力发展休闲游、乡村游”的要求。
1.2.3项目所在地具有实施本项目的诸多优势
1.2.3.1区位优势
项目所在地东湖镇山林村位于富顺县城东面,距富顺县中心城区仅3公里,位于沱江东岸,与富顺县城隔江相望,区域优势明显。
1.2.3.2人口优势
富顺县户籍总人口107.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55万人,非农业人口25.16万人,常住人口82.81万人,城镇化率32.74%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人口大县
项目所在地东湖镇幅员面积6414公顷,辖22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6.03万人,是富顺县26个乡镇中第二人口大镇,仅次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富世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山林村新农村综合体的实施,项目所在地的人口居住将相对集中。
1.2.3.3交通优势
1.2.3.4通讯优势
1.2.3.5社会环境优势
近两年来,山林村围绕豆花文化村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产业规划和发展,现已建成村示范片发展花卉苗木500亩,甜橙种植500亩,笋竹基地69.4亩,黄金梨300亩,绿色蔬菜100亩,水产养殖50亩,生猪养殖企业1个,稻田养鱼200亩,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1.2.3.6自然条件优越
1.2.3.7气候优势
1.2.3.8豆花文化历史悠久
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 1200年的历史
1.2.3.9富顺县旅游资源丰富
1.2.3.10当地民俗休闲习惯适合本项目建设
1.2.3.11各级政府支持
1.2.3.12领导班子组织有力
1.2.4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本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聚力推进富顺县“十二五”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对促进富顺县县域商贸服务水平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对转变东湖镇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4)项目的实施对打造富顺县城东部景观大道,对富顺整体风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5)本项目是展示富顺“豆花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传承和发扬豆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6)本项目作为富顺市民休闲旅游、短期度假的基地,对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1.3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该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工作。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用地面积 公顷 3000亩 ? 2 建设内容 ? ? 入口广场、豆花文化风情街,豆花文化体验区、生态田园休闲区、苗圃区,配套停车场、商亭、公共厕所、道路、绿化等。 3 工程总投资 万元 130000 ? 4 资金来源 万元 130000 省级专项补助和业主自筹 1.5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5.1可行性研究结论
(1)本项目是富顺县林卉苑圣体农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集贸镇建设政策,为加快富顺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富顺县品位的一项惠民工程,对促进富顺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2)该项目位于山林村范围内,项目规划区域内地势平坦,周边无明显工业污染源,环境质量较好,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3)该项目为富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短期度假的基地,对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符合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
(4)本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的生活污水、废气、生活垃圾等,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其处理措施,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5)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本项目的建设,把这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了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等相关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6)该项目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与所在地有很强的互适性。对弱势群体不会造成伤害和影响,能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的广泛支持,能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项目属于民生工程,无社会风险。
(7)本项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聚力推进富顺县“十二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项目建设对促进富顺县县域商贸服务水平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9)项目对转变东湖镇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0)项目的实施对打造富顺县城东部景观大道,对富顺整体风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1)本项目是展示富顺“豆花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传承和发扬豆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该项目是必要和可行的。
1.5.2建议
(1)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使项目早日实施。
(2)建议项目建设方认真按照建设程序要求搞好各阶段的工作,特别要搞好招投标工作和工程质量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3)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公用、环保和生活环境的配套建设,配套设施与施工建设同步进行。
(4)工程建设中,切实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
?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2.1是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需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聚力推进富顺县“十二五”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服务业,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活跃流通,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镇,有效发挥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的带动作用,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四川省商贸镇建设规划》、《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现代流通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商建〔2013〕40号)、《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商贸镇建设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商贸镇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川商建〔2013〕41号)等文件精神,提出本项目。
2.2.2是当地自身发展的需要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聚力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富顺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本届政府工作“一二三四”的总体部署,以“强产业、抓项目、促增长、优环境”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两化”进程,做强工业,做美城乡,做实民生,做好稳定,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狠抓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发展镇乡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2.2.3是提升富顺形象的需要
随着成自泸赤高速路建成通车
2.2.4是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需要
富顺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素有“千年古县、才子之乡”的美誉,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 1200年的历史
2.2.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富顺市民喜欢跳舞、喝茶、棋牌、骑游、垂钓、暴走、饮酒、武术、台球 等活动。为给富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旅游、短期度假的基地,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必要实施本项目。
2.2建设规模
根据本项目的规划方案,本项目占地33公顷,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入口广场、豆花文化风情街,豆花文化体验区、生态田园休闲区、苗圃区,配套停车场、商亭、公共厕所、道路、绿化等。
?
?
?
?
第三章?场址选择
3.1场址现状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选址于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高石村、黄泥村,省道305北侧,成自泸高速路右侧,鳌溪河两侧。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为集体土地,占地面积3000亩。
3.1.3.项目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现有场址为山地,植被以竹子和小型乔木为主,分布较为零散,成小型团块状。
3.2场址条件
3.2.1.地形、地貌条件
场址整体地形西北高,河谷低,河谷岸顶标高在275.0左右。地块整体高程在275.0以上,西北部最高点为308.7米。
3.2.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岩溶、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场地地基土由第四季覆盖层(杂填土、卵石土、粘土)及基岩(泥质砂岩)组成。杂填土稳定性均匀性较差,不能利用。卵石土及粘土层,其承载力一般,可考虑作为上部荷载较小的地下车库基础的持力层。基岩为泥质砂岩,属于软岩,岩体结构较完整,基岩中风化层是良好的高层地基持力层。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本场地为II类场地。设防类别为丙类。
本次勘察工作测得的地下水稳定水位普遍位于泥质砂岩层内,潜水型基岩裂隙水,水量小,主要受大气江水补给,开挖时应加以注意。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该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对钢结构为微酸腐蚀性。
地基以侏罗纪中统泥质砂岩为主,属软质岩石,易风化和软化,基础开挖后应加强地址验槽工作。施工中应做到及时封闭。若不能及时封闭,应预留20cm保护层,待验槽认可后再清除。
3.2.3.气候条件
富顺县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根据自然景观和植物生态,具有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属性。跟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气候总体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无霜期长,雨热同步,四季宜耕。但是日照时数较少,同时冬干、春夏伏旱、低温绵雨、洪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也时有发生。相对而言,农业气候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农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是我县地形地貌差异不大,气候多样性不够突出,发展优质高产作物的种类将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富顺县累年(1971至2000年)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在1000小时以上,其中历年8月日照最多,平均可达191.1小时;7月次之,为175.9小时。历年12月日照最少,平均仅35.0小时。年最多日照时数达1418.3小时;年最少日照时数仅876.5小时,月最多日照时数出现在8月份,约为300小时;月最少日照时数出现在12月份,仅为4.9小时。从季节分布看,春季总日照时数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比例为19%,初夏占22%,盛夏占31%,秋季占18%,冬季占10%。大春生长季节总日照时数为940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比例达80%,而冬半年仅占20%。全年日照百分率为24%。自10月至次年2月日照百分率均低于20%,1月和12月日照百分率最小,仅有9%。3月至9月日照百分率大都在22%以上,其中4、5月和7、8月均在30%以上,8月日照百分率最大,达到了42%。冬季平均气温最低,为8.7℃;从冬季到春季和从春季到初夏气温回升均较快;盛夏平均气温最高,为27.1℃;由盛夏到秋季和由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当中, 1月最冷,8月最热,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4.8℃,8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30.0℃。气温年较差较小,为19.6℃。在气温的旬分布中, 1月中旬最冷,旬平均气温为7.4℃;8月上旬最热,旬平均气温为28.2℃左右。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1℃,出现在9月;累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出现在1月。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1.6℃。月平均最高气温8月最高,为32.0℃,1月最低。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2℃,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最低,为5.7℃,8月最高。
富顺县累年(1971至2000年)年总降水量平均为1028.8mm。历年7、8月降水最多; 1、12月降水最少,均不足20mm。年最多降水量为1470.7mm,月最多降水量在448.9mm,出现在8月。年最少降雨量为777.4mm。月最少降雨量为0.5mm,出现在11月,而非出现在12、1月。各季节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分别是:春季占9%;初夏占27%左右;盛夏占37%;秋季占22%;冬季占5%。我县大春生长季的降雨量为944.7毫米,占全年的92%,但全年大雨、暴雨均出现在本生产季,较多降水以径流形式流失,使有效降水明显减少。小春生长季降雨量为176.5mm,占全年的17%。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2006年,平均气温19.2℃,比正常年份偏高1.3℃;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1.2℃;降雨量819.1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20%;年总日照时数1062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少10%。主要气候特点:隆冬无严寒,初春气温回升不稳定、波动大,夏有酷暑,秋季绵雨不明显。年内出现寒潮、暴雨、高温、特大伏旱等自然灾害,尤以高温、伏旱造成危害最严重。
3.2.4.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本项目位于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周围基本为荒地。
3.2.5.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本项目拟选址位于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符合富顺县东湖镇山林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
3.2.6.交通条件
场址位于富顺县城东环线内,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右侧,省道S305北侧交通便利。
3.2.7.社会环境条件
3.2.7.1基本概述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位于东经104°40′~105°15′、北纬28°55′~29°28′之间。东邻隆昌,西靠沿滩,南接泸州,东北与隆昌临界,西北与自贡大安区相连,西南与宜宾接壤,距省会成都约250千米。幅员面积1333平方公里。2011年末,富顺县户籍总人口107.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55万人,非农业人口25.16万人,常住人口82.81万人,城镇化率32.74%。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工业产值位居四川省各县中第44位。被誉为“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中国豆花之城”。
3.2.7.2历史沿革
富顺县自公元567年建县至今,已经走过了1442年的漫长历程,是中国井盐的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
3.2.7.3行政区划
富顺县辖26个乡镇,面积1336.26平方千米,人口1001699人。3.2.7.4地形地貌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0%以上,丘陵多呈馒头状。河流属沱江水系,沱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境内沱江河段长94公里,年平均流量350立方米/秒。
3.2.7.5气候
富顺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隆冬无严寒,初春气温回升不稳定、波动大,夏有酷暑,秋季绵雨不明显。
3.2.7.6自然资源
富顺自然资源丰富,沱江富顺段可开发电能6.8万千瓦,现已开发装机容量1.4万千瓦和1.8万千瓦水电站各1座。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卵石、河沙、料石、沙金为主。野生植物药材60余种;野生动物以鱼类为主,还有龟、鳖、野兔等。经济作物以笋竹、花生、油菜籽、大豆、芝麻、甘蔗、优质柑桔、茶叶、蚕桑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薯为主。禽畜业以生猪、肉羊、鸡、鸭、鹅、兔为主。森林覆盖率25%,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大头茶桉、泡桐等。
矿产资源:发现矿产14种,分别是天然气、煤、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砂岩、页岩、建筑用砂砾石、天然卤水、菱铁矿、砂金、铜、石油。前8种正在开采利用,后5种,石油已枯竭,卤水停采,其余为矿化点。
水利资源:全县总共有大小溪河351条,其中长5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3条,长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24条。
地下水:本县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主要为分布于红层砂、泥岩的孔隙--裂隙水,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碳酸盐裂隙熔洞水仅在青山岭及梯子崖背斜局部有所分布。地下水一般埋藏深度25至50米。杨初步调查资料,本县地下水储量为0.42亿立方米。
水库:全县拥有水库120座,蓄水量9389万立方米,其中:中型1座,蓄水量2970万立方米,小一型25座,蓄水量3961万立方米,小二型94座,蓄水量2458万立方米。
3.2.7.7经济发展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东方变压器等名优品牌。 2002年以来,富顺工业生产紧紧抓住“两个龙头、四个产品链”,努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一是以晨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三大系列产品;二是以富益电力为龙头,发展机电业及其耗能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发展涉农工业。利用富顺农业优势,大力开发优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品链,蚕桑——丝及纺织产品链,猪牛羊养殖——冷饮食品及皮革等产品链,经济林木——林化工及中成药产品链。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5.1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增长15.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2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2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110元,增长15%。
3.2.7.8劳动力资源
富顺县共有26个乡镇,劳动力资源总数57893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89714人,占总数的84.59%;城镇劳动力89221人,占总数的15.41%,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1802人,占城镇劳动力总数的13.23%。男性293334人,占总数的50.67%;女性285601人,占总数的49.33%。
3.2.7.9旅游资源
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一镇”。一城,指富顺县城——富世镇。这里聚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墓、西湖、五府山、钟秀山、千佛岩、锁江塔、文化走廊、天然石佛、福源灏清代民居、后街——市中花园古城区等景点。一江,指沱江,其上游有晋代葛洪炼过丹的葛仙山,下游有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虎头城等古迹遗址,沿江有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景点,还分布着黄泥滩、黄葛灏2座人工湖;沱江生态走廊建设与沿江景点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一山,即青山岭山脉,包括从龙贯山、天池湖到天山坡的众多大小山峰组成的山脉,其中有普法寺、天池湖、明建文皇帝隐居的金田寺、上下仙鹅洞、仙女洞等,其喀斯特地貌和溶洞在自贡市独具特性。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方圆1.5万余亩,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一镇,即狮市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整,建筑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3.2.7.10地方特产
富顺特产豆花和香辣酱。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 1200年的历史了。如今的“美乐”牌香辣酱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南非、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其产品还荣获部、省等40余项重奖,被誉为“富顺一绝,香辣之冠”。
3.2.7.11交通运输
富顺县公路通车里程1850公里,内宜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内河航道里程161公里,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顺流由泸州入长江。
富顺交通、通讯便捷,地处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四市之间,县城距宜宾、泸州机场60公里左右,历来是川南商品集散地之一。县境内拥有可通航水路209公里,公路里程2123公里。内宜高速、川云中路、泸自路、隆雅快速通道等公路主干线同邻近的成渝高速、成渝铁路、内昆铁路通连,县内邮电、通讯、因特网等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立足富顺可依托成渝、辐射川南、通达云贵,具有很强的市场辐射力和开发潜力。
3.2.7.12文化教育
富顺教育事业发达,拥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富顺县第一中学校、自贡市重点中学校——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校、极富盛誉的初中品牌学校——富顺县城关初级中学校
3.2.7.13广电事业
富顺县广播电视局属富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成立于1984年,位于富顺县富世镇钟秀街96号,实行“局台合一”的管理体制。主要履行新闻宣传、事业建设、行业管理三项职能,机关内设16个股室,下属10个片区站,现有在职职工176人。光纤网络遍及全县26个镇乡,传送42套电视节目,有线、无线电视用户7.8万户,已建成一个以县城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组为基础的广播与电视,有线与无线,城镇与农村,传统业务与增值业务协调发展的多功能、高质量、综合性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3.2.7.14著名人物
富顺人杰地灵,自古享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明代,富顺人考中进士 139人、举人492人、贡生386人,著名人物有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清代,全县考中进士31人、举人315人、贡生477人。此外,为梦想而唱的谭维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红军将领邓萍、革命烈士江竹筠、四川报业第一人宋育仁、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川南才女赖雨、当代青春作家领军人物郭敬明等,都是富顺这片热土孕育的优秀儿女。
3.2.7.15投资政策
凡在富顺县境内投资(含独资、合资、合作)生产性企业、高科技产业、公益性项目、转改制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鼓励发展的项目,按照富委发[2005]28号文件规定,享受如下用地政策、财税政策、规费政策等优惠政策。
3.2.8.法律支持条件
项目的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及部门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和配套设施的完善,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据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不会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项目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如下:
3.2.8.1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
《建筑法》;
《城乡规划法》;
《防震减灾法》;
《防洪法》;
《气象法》;
《消防法》;
《安全生产法》;
《招标投标法》;
《环境保护法》;
《能源节约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防汛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91号);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9号);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
3.2.8.2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3.2.8.3结构设计标准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冷扎带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2.8.4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节水型生活用水洁具》(GB50164-2002)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
3.2.8.5电气设计标准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10KV及一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2.9.公共设施条件
项目拟建地的给水、排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条件由马耳桥村统一规划,依托市政公共设施条件。
3.2.10.征地拆迁条件
本项目为流转土地,不存在征地问题。
本项目红线范围内仅有10余户民房,拆迁工作量小。
3.2.11.施工条件
项目所在地在山林村,周边较为开阔,施工设备、建筑材料进场不受限制,施工现场较大,施工条件很好。
?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全园整体景观设计遵循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布局各类园林建筑、活动空间等。景区与景点设计主题时刻围绕“豆花文化”展开,以浪漫的手法抒写富顺深厚的豆花文化,彰显富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浓郁的田园氛围中畅游,在美丽的鳌溪河畔,半山水湾间,抑或是山谷之中,聆听有关豆花的故事和传说,品尝美味的豆花,将是何等惬意和享受。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功能分区
全园被水系分割成三个半岛,整体功能分区一方面考虑半岛间的相互衔接,另一方面考虑整个项目经营管理的方便性以及景观系统的相互映衬。全园从总体功能角度划分为:入口区、豆花文化体验区、生态田园休闲区、苗圃区等四个一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又根据景区和景点的详细内容划分出二级分区,例如豆花文化体验区根据细节内容划分为:豆花庄区、豆花谷区、豆花苑区、滨水垂钓休闲区、生态湿地区等。
4.2.2景区与景点设计
4.2.2.1设计原则
全园整体景观结构规划完全建立在对现状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各景点具体功能进行布局。
首先,借助全园四个制高点,形成鸟瞰全园的景观视野,同时,这四个点也是借景周边田园风光的重要节点。登临山顶,内外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其次,认真经营建筑观景点。全园建筑功能主要包括服务、会议、接待、休息等,建筑布局一方面考虑经营管理的方便性,经济性、实用性,另一方面考虑建筑内外的整体景观效果。为凸显地域特色和整个园林的田园风格,建筑布局采取庭院式、川东南民居风格,与周边温婉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凸显川南特色。
最后,利用一般性的景观节点,营造不同高度,不同视域的景观小空间,丰富园林层次和游园感受。
4.2.2.2景区整体方案
(1)主入口景区
位于园区的西北角,紧邻成自泸高速延伸段。为园区提供了方便的入园条件。该景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豆花文化风情街、主入口广场、豆花庄、豆花总店等。
该区域是园区内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筑的集中布置有利于有效地利用市政管网设施。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享有开阔的水域视野和优美宜人的山林环境。同时建筑采用朴素的川南民居风格,与自然山水相融,掩映于绿树花田之中。建筑内含:会议接待、文化餐饮、度假休闲等功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豆花文化服务区。
(2)豆花文化风情街
沿高速公路辅路退后50米(退后距离可根据后期高速路辅路景观规划进行调整),设置一排商业建筑,建筑风格与园区整体建筑风格统一。
(3)主入口广场
位于豆花庄前区,展示出优美雅致的园区形象,在满足日常的人流疏散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一些庆典活动的需求。广场外围植有高大的乔木,林荫浓郁。广场与豆花庄之间设有薄水面,有水时,可将豆花庄倒映其中;无水时,与广场浑然一体,为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空间。入口区还设有游客服务中心、自行车租赁站等,方便游人游园。广场入口处设有标志景石,景石上篆刻“豆花村生态文化园”的中英文名称,豆花庄与文化广场依照现状地势建于上层台地。
(4)豆花文化体验区
位于园区核心部位,是基于生态田园、自然风光的背景下营造的,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故事手法向游人娓娓道来,它主要包含:幽人豆花谷、宜人豆花湾、醉人听香园、迷人知味坡以及磨盘山、豆花坊、生态湿地、水上码头、钓鱼湾等几个部分。豆花谷磨盘山、豆花湾构建了豆花文化体验的核心体系,通过山水格局蕴养豆花文化;通过参与豆花的制作流程,来丰富游人的直观体验;通过展示豆花的历史文化,来烘染游人的豆花情怀;通过对豆花品种的横向品味,来滋润游人的味蕾感官。
(5)滨水垂钓休闲区
在原来鱼塘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破除原来僵硬的硬质岸线,用生态的手法进行改造提升。并在视线上佳的观景区设置亭台水榭,利用水面之间的高差形成叠瀑,环湖设有步行道,打造环境宜人的生态滨水环境。整个水域与建筑区呈环抱状,相互因借,相映和谐。水域内放养鱼苗,可供垂钓休闲,观鱼赏荷等活动。
(6)生态田园休闲区
占据整个东部半岛。该区主导功能为:结合部分苗木生产,打造以森林草坪为主的,市民日常休闲游览的园林空间。
全区共包含五个二级功能区,其中,毗邻305省道安排全园的次入口区,向北依次布局叠水花田区、山林休闲区、草坪休闲区、花岛区等。草坪休息区和花岛区紧密结合,打造全园最富浪漫气息的场所,为新婚夫妇提供一个婚纱摄影、举办草坪婚礼的外景场地。全区植物景观种植以园林化手法包裹苗圃种植,充分将植物与地形结合,塑造全区景观空间的骨架。
(7)次入口区
次入口广场设计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一组自然形态的木雕和一个矩形水池,低调的引导游客进入内部以盆景温室为主的主广场区。盆景温室的外围进行盆景及盆花的室外展陈,内部进则行盆景及部分温室花卉的培育和展示。温室的东侧,沿着全园主路布局两座服务建筑。次入口广场西侧,保留附近村庄的风水山,风水山西侧,设置一座小型的林荫化停车场,方便来源游客停放车辆。
(8)叠水花田区
该地块充分利用现有梯田式下沉台地以及现状汇水塘规划一处以叠水相串联,以梅花为特色的植物景观区。木栈桥穿插于溪水和花谷间,将游客从北侧幽静的翠竹湖逐步带入一个如画般的诗意场所。汇集的雨水从翠竹湖沿自然地形向东流淌,最终汇入鳌溪河。在雨水不充分的时节,整条溪流保持一种旱溪的姿态。最下层水面扩大成一个半月形池,取名泮池,隐喻“才子文化”(文庙中有泮池)。为便于管理,花田区植物景观以开花灌木为主,少量采用油菜花等时令花卉。梅花沿着台地边缘紧凑种植,形成浪漫的梅花山谷。
(9)山林休闲区
该地块充分利用现状地形,营造以山林为主的植物景观。南侧山体最高点设置一个椭圆形的小广场,广场上点植一株大型香樟树,广场因树得名,故取名“得树台”。广场四周植物种植有意的留出四个方向的视廊,以实现内外借景。东北部半山腰位置设置一个小型的林荫剧场,青竹环抱,碧水相依,环境优雅。
(10)草坪休闲区
草坪休闲区和花岛区是整个半岛现状地形最平坦的区域,适宜组织各种功能活动,尤其是草坪区所在地段。
????从功能上讲,该区一方面承载了整个东侧半岛(生态休闲区)的主要活动,另一方面,也作为西侧半岛(豆花文化体验区)的休闲、娱乐功能的延伸和拓展。西侧半岛主打文化牌,东侧半岛则主打浪漫休闲牌。
????草坪休闲区通过内侧环路分割成内外两个空间,环路外侧为密林包裹,内侧则是开敞的大草坪。为丰富草地空间效果,在南北端头,通过疏林形成草地空间的过渡,扩大空间层次。在不同草地空间内摆放儿童游戏设施、运动场地、樟林小筑、休闲座椅等设施,丰富草地空间景观效果。
(11)花岛区
位于半岛的最北端,结合草坪区一起打造浪漫外景婚纱场地。植物种植以灌木型花卉为主,在核心区种植月季、蔷薇,外围则种植各种多年生草本花卉,以色彩为团块划分,打造“红、白、粉、黄、紫”等“七彩花田”的效果。
(12)停车场
位于广场北侧,四周有高大树木遮蔽,环境安静怡人,提供小汽车、大客车停车位。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4.2.3专项设计
4.2.3.1出入口
全园的主入口安排在西侧,东南毗邻305省道处安排一处次要出入口。
4.2.3.2园路
全园道路分成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园路(主路)宽4米,基本上利用现有土路,在各半岛上呈环形布局。二级园路(此路)宽2.5米,三级园路为1.5米。道路铺装材料尽量选用生态的透水砖等,并尽量采用当地材料。
4.2.3.3停车场
结合主次入口安排两个林荫停车场。
4.2.3.4游览路线
除主要的步行游览线路外,在园区内还规划了自行车骑游线路以及水上游览线路,安排游船码头4座。
4.2.3.5水系
全园水系统的处理是体现生态技术的一个关键点。首先,在山谷的不同位置,结合现状水塘收集雨水,形成多处块状水体。在雨水不充分的情况,这些块状汇水区变成旱池,以湿生植物栽植为主;此外,为了疏导来自山体不同汇水区的径流,沿着道路或者某些景观区域设计旱沟,在保证洪水快速排走的同时,将全园的主要水体有机的联系起来,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有效的调节水质。
4.2.3.6驳岸
驳岸的处理技术也是体现生态园林的关键点之一。全园驳岸尽可能的采用种植驳岸,在设置木栈桥、码头、亲水平台等景点的区域则采用立砌驳岸、栈桥驳岸等。根据《公园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 m。”同时观赏水体为了满足游人的亲水需要,一般驳岸距水面的距离为0.2m—0.3m。
????鱼塘现状驳岸为硬质石砌驳岸,整体景观效果较差。驳岸改造可以结合具体设计分别采用以下手法:
种植驳岸:其做法是按要求分段砌筑块石挡土墙,在砂石料的上层再覆以300厚腐殖种植土,种植不同水深要求的水生植物。
自然石驳岸:主要应用于桥体、亲水平台附近,通过散置石块将近水2m范围内池底加高,保障安全性。
亲水平台: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要。将平台入水2m之内处理成水深0.5m的池底,再与现有改造池底顺接。
亲水驳岸:常水位以上种植草坪或湿生植物。该种类型的驳岸自然生态,景观效果较好,是主要采用的驳岸形式。
4.2.3.7竖向设计
????全园竖向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因高就低,尽可能少实现土方就地平衡。
????2)依山就势,尽可能少动土方,保持场地原貌。
????3)保证安全,一方面要维持自然坡体的稳定,另一方面要根据地形条件合理的进行建筑和各种功能场地的选址,使永久性建筑避开洪水冲刷区域,同时,尽可能的选择相对隐蔽的地点进行建设,以营造更生态的园林景观。
4.2.3.8种植方案
设计原则:
????1)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的选用为主
????2)四季有景,注重植物季相、色彩搭配,做到四季有景;
????3)便于管理,植物品种尽可能选用粗放型、易于管理的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
????4)多样统一,植物种植规划在保证全园整体格调统一的基础上,对各区骨干树种进行变化,形成各区的植物景观特色。
????规划分区:全园植物景观分区基本上与功能分区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对滨水区植物做了细分。
????全园的基调树种:香樟、黄角树、竹、桂花。
(1)主入口种植区
创造入口标志性景观,背景以笔直的高大乔木为主。
配以开花小乔木阵列式种植,重点突出春秋季景观,
选择抗性较好的树种,停车场以绿篱围合。
(2)滨水休闲垂钓区
本区域的种植以耐水湿的植物为主,重点打造湖岸植物景观效果,增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丰富水景效果,同时,该区是重要的生态景观区。
(3)豆花苑文化区
豆花湾文化区植物种植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种植,乔木占主导地位,色彩主要采用白花树种,凸显豆花文化情怀。
(4)山林休闲区
本区域山体种植主要以冠大荫浓的大乔木创造出丰满的顶空间,通过不同品种植物搭配,营造出丰富的山体植物层次空间,中层灌木以自然的乡土植物为主,地被以草坪和野花塑造,尽显山林野趣的场地氛围。
(5)次入口种植区
主要营造舒适田园的入口景观氛围春季景观,重点突出春秋季景观,选择抗性较好的树种,停车场以绿篱围合。
?(6)叠水花园区
本区域以梅花为主题,冬季和春季景观为主要塑造的对象。利用观花植物和芳香植物营造氛围,同时结合生态要求,选取能够进行生态进化的水花园植物。
(7)农业体验区
本区域提供给游人亲近自然,感受田园生活,体验农村劳作的机会,在植物选择上,划出部分区域种植农业经济作物及果蔬,其他大面积区域种植园林树木。
(8)山林休闲区
本区域植物空间较郁闭,用冠大荫浓的大乔木创造出丰满的顶空间,不同的色叶树种形成丰富的山体景观。中层灌木以自然的乡土植物为主,地被以草坪和野花塑造,满足轻松休闲的场地氛围。
(9)草坪休闲区
大草坪区主要采用大乔木围合成草坪空间,供人们休息活动,草坪边缘采用多层次植被丰富视觉效果,形成宜人的舒适空间。
(10)花岛种植区
本区域种植以月季花为主题,旨在营造浪漫花田氛围,打造四季皆景的田园花海。
(11)滨河种植区
滨水区的种植以耐水湿的植物为主,重点打造湖岸植物景观效果,增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软化岸线,丰富水景效果。具体分为三种配置手法:
滨水处理手法Ⅰ:岸线处理均采用湿生水生类植物层次处理,视觉效果开敞。
滨水处理手法Ⅱ:岸线处理上植耐水湿大乔木,下植水生植物两个层次,视觉效果半开敞。
滨水处理手法Ⅲ:岸线处理结合现有亲水竹林,补植蕨类、浮水类植物,视觉效果郁闭。
4.2.3.8小品设施方案
小品设施包括:标示牌、商亭、厕所、停车场、垃圾桶、无障碍设施等。
(1)设计原则
① 兼顾生态性、工艺性、功能性、装饰性的要求;
② 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③ 设施整合设计;
④ 具备一定的可更新性;
(2)设计内容
① 公共厕所
厕所布置在交通便捷、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不影响景观效果,厕所可相对隐蔽,但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便于游客顺利到达。
②标示牌
采用原生态材料,以木、石为主,具有统一性。
③ 垃圾箱
垃圾箱的布置要考虑人流游赏路线和主要的驻足停留点,可与座椅、休息亭等小品设施结合布置。
4.3.4配套设施
给水:由市政管网接入。
排水:配套排水系统,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鳌溪河。
供电:由市政供电网接入。
供热:本项目不考虑供热。
燃气:由市政燃气网接入。
4.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内容 单位 指标 1 绿化用地 ㎡ 233241.62 2 水面用地 ㎡ 41392.58 3 建筑用地 ㎡ 5812.50 4 道路用地 ㎡ 36153.79 5 广场用地 ㎡ 14582.13 6 总用地 ㎡ 331182.62 ?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5.1设计依据
5.1.1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7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9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生能源法》(国家主席令[2005]第3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1.2法规
(1)《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1256号文)
(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
(3)《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川发改环资[2011]82号)
(4)《自贡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自发改发[2011]57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8)《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1996建科530号);
5.1.3设计标准及规范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排水》(2007JSCS-S)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JSCS-D)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JSCS-J)
5.2节能节水设计的设计原则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十二五”时期16%的节能指标,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机制、强化监督落实。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在发展理念、配套政策、基础工作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中央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时期的经验表明,单靠能源强度目标不足以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如何在确保节能目标完成的同时,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对各地区合理规划经济增速、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减排没有退路。
??(2)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主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
我国的GDP总量只占全球经济的5%多一点,但是平均每万元GDP的能源消耗指标却是1.21吨标准煤,比发达国家多3—11倍。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因此从各个环节加强节约、注重环保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建筑领域是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居住建筑到公共建筑,从大中城市到城镇、乡村,建筑物的节能已是当前我国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坚决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切实把建筑耗能水平降下来,建筑节能是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发在首位。节能工作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能源开发”,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保护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荐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建筑节能是功在当代,荫及子孙,造福人类的大事,是发展我国建筑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凡承担本建设项目任务的规划、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材料设备采购、建筑施工、监理各环节都必须认真按照节约能源的要求,层层把关,确保本项目在目前设计 能耗水平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节能65%以上的要求。
(4)项目设计必须选用能源和资源消耗低的产品。
???项目设计选用的各种设备必须采用优质节能产品,淘汰能耗高的设备。必须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选择资源低消耗设备,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最大限度物尽其用。
5.3能耗分析
本项目用能品种为自来水、电。
5.3.1用电量估算
本项目用电包括建设期临时用电和运营期用电,建设期临时用电按实际用量计算,项目建成后用电量估算如下: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9W/ m2计算,平均每天持续用电8小时,年用电量按360天估算,建筑面积按17437.5平方米估算,则年用电量为1.14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5.548吨。
5.3.2用水量估算
自来水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期临时用水,按实际用量计;二是项目建成后用水;三是消防用水。其中,建设期临时用水、消防用水按实计算。主要用水指标取值如下:
项目建成后,用水量参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要求,取300升/人.日,日均人数按照300人计,则项目建成后年用水量为324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77.668吨。
5.3.4用能分析
从上述能耗分析可以看出,从上述能耗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主要能源消耗品种为自来水,其次为电。能耗消耗费用是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耗的多少,事关经营者的成本。无论从宏观节约资源的角度还是微观降低运营费用的角度出发,重视能源节约,建立节能消耗的长效机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本项目的能源消耗都是十分必要的。
5.4节能措施
能耗消耗费用是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耗的多少,事关的经营成本。无论从宏观节约资源的角度还是微观降低运营费用的角度出发,重视能源节约,建立节能消耗的长效机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本项目的能源消耗都是十分必要的。能源节约,应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5.4.1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提高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采暖、制冷、照明能耗,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主要建筑节能措施如下:
通风:布局上考虑组织有效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室内设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窗户。
屋面:采取保温措施;
外窗:采用塑钢窗+普通中空玻璃(Low-E)隔热保温窗;
地面:采用隔热保温措施。
外墙:采用内保温系统
5.4.2电气节能措施
1、配电箱设置在楼内,靠近负荷中心,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的电能损失。
2、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电;
3、采用铜芯电缆或导线,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按年综合运行费用最小原则确定单位面积经济电流密度,低线路损耗;
4、配电设计尽量使三相负荷达到平衡,必要时可采用移相平衡法或容抗平衡法来改善系统的平衡性;
5、在低压侧采用并联电力电容作为无功补偿。
6、采用节能性电灯、电器。
7、按照建设标准的要求,合理选择建筑物、道路照明工程的照度、灯具控制方式等,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8、尽量选用节能型灯具,降低照明电耗,提高照明质量。照明设计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所对应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值(LPD)、能效指标等相关标准值的综合要求,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高光效的光源,选择荧光灯光源时,应使用稀土三基色细管径T8、T5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以达到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好的品质要求;9、选用配光合理、效率高的灯具,在满足眩光限值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一般室内的灯具效率不低于65%,并要求灯具的反射罩具有较高的反射比;
10、选择合适的安装高度,在满足灯具最低允许高度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安装的高度,以节约电能;
11、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
12、选择整流器时,应选择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高功率因素电感镇流器。荧光灯单灯及气体放电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并应采用能效等级高的产品。
13、建筑物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过道的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均采用声光延时节能开关控制。
5.4.3节水措施
1、合理选择建筑物的地面标高,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给水。
2、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公共建筑配水支管的工作压力限值应为0.15MPa,静水压力限值应为0.25MPa。压力大于上述限值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3、尽量利用城镇自来水管网压力,无需设置自来水加压系统。
4、采用节水器材、器具。给水水嘴采用陶瓷芯等密封性能好、能限制出流流率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节水水嘴;洗手盆采用自闭式水嘴。
5、给水管道采用输送流体阻力小,能耗低,耐腐蚀性强、强度高、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质管道。
5.4.4项目建设期节能措施
1、建立现场施工用能管理制度,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和严格考核,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节能、节水宣传教育,增强节能意识,使节约用水、用电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
2、以施工用能单位为单元安装水、电表,进行独立计量、收费,以利于施工过程中的水、电节约。
3、施工用电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能效指标的机电设备,杜绝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机电设备。
4、为避免施工用水的浪费,在施工现场选择适当位置设置废水回收池和废水沉淀池,清洗沙石材料和设备工具后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5、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做到节约用水,能很好解决传统使用中的现场配置砂浆质量保证难、易造成现场环境污染等问题。
5.4.5项目运营期节能措施
1、建立、健全本单位能源管理机构及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村民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2、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3、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按功能分区、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4、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帐。
5、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
6、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5.4.6能源计量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7167-2006对各种能源消耗均应计量并配置计量器具;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项目所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精度等级要求见下表:
计量器具类别 计量能源种类 准确度等级 电能表(V类用户) 交流电 2.0 水流量表 自来水 2.5 在保证项目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室内热环境和水、电使用环境符合设计功能的前提下,本项目如能坚持不懈和切实认真地对上述节能措施落实到位,一定会效果十分显著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优化供给的目的。??
???????????????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6.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劳字[1996]3号文);
(3)国家经贸委组织制定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4]2号文)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8)《安全标志》(GB2894-20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强制性条文之一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6.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6.2.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卫生危害因素
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高空作业,可能出现人或建筑材料从高空坠落,造成人员伤亡;大风、雷雨、高温天气可能对高空施工人员带来危险。
2、施工阶段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危害人体健康。
3、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及交通扬尘,危害人体健康。
4、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伤害、起重伤害及施工过程中车辆运输时造成的人员碰撞伤害。
5、装饰施工阶段中油漆、涂料挥发出的有毒气体(如二甲苯、甲苯、甲醛等),危害健康。
施工过程中,因管理不当造成建筑周边通道堵塞,若发生火灾危险时,不能及时的疏散人员或进行消防扑救,造成人员伤害。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见表6—1:
表6—1项目建设中的主要安全卫生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表
施工阶段 施工工序 危害因素 危害程度 主体施工阶段 高空作业 人员、物体坠落 严重 工人使用施工机械或车辆运输 触电、碰撞 严重 装饰工程阶段 外墙贴砖 人员、物体坠落 严重 内墙装饰、油漆 噪声、有毒气体 较大 6.2.2 运营期主要安全卫生危害因素
1、如果缺乏安全防火意识,消防设施不按规范配置,或消防安全设施疏于检查,以至于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消防安全设施不能正常工作,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电气线路系统接地失效造成漏电,引起火灾甚至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3、建筑的防雷接地设施失效受到雷击,引起火灾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堵塞,若发生火灾,则有可能导致消防车辆无法及时通行,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6.3对人体危害程度分析
高空坠落: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高空作业以及项目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设备检修、外墙清洁打扫时的高空作业时忽视安全措施,容易发生人员、物体的高空坠落,造成人员伤亡,后果极为严重。
噪声:工人长期在噪声80dB(A)以上的环境中,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听觉失灵,降低工人的生产效率,诱发安全事故。
粉尘:大量的粉尘粘附于人体呼吸道,引起各类疾病。
触电:如电器、插座发生漏电,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后果非常严重;
车辆碰撞: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营期中,若忽视安全措施,造成人车碰撞,容易发生人员伤亡;车行道或疏散通道若不能保持畅通,在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6.4劳动安全措施
6.4.1 消防安全措施
(1)在建筑物室内、室外设置消火栓,并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在各楼层设置干粉灭火器。
(2)建筑内设置有独立的疏散楼梯。
(3)各房间及封闭楼梯间均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间靠外墙设置,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1.1条文的要求。
(4)室内装饰、装修根据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的,必须选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材料。
(5)外露的金属结构件应涂防火涂料作保护层,耐火极限≥3小时。
6.4.2 电气安全措施
(1)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按规范要求分别设有负荷保护和短路保护,用电设备和设施采取接零保护,凡产生静电的设备均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2)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的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3)在高压电源进线处装高压负荷开关,便于操作和维修,变压器中性点采取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4)建筑出入口,楼梯间及走廊均设置照明。
(5)在各层走道设置应急照明灯具,同时在疏散出入口处设置疏散标志灯,应急照明采用EPS作备用电源。
(6)公共城场所的配电箱应加锁并宜设在非游览地段,园灯接线盒外罩应考虑防护措施。
(7)园林建筑配电设施的防雷装置应按有关标准执行园内游乐设备制高点的护栏等应装置防雷设备或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6.4.3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要对参与施工各类人员进行普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使参与项目的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2、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查出隐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网,高空作业的人员要佩戴安全带,对高空作业的建筑材料要妥善堆放,防止人员和物体的坠落;大风、雷雨、高温天气不进行高空作业;
4、为了避免施工现场的大范围、长时间产生扬尘,要妥善的进行施工调度和管理:设置散装水泥和河沙等临时库房;对混凝土搅拌时散装建材的装卸加强管理;在清理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容器或其他可靠措施,严禁随意抛洒;施工现场道路要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施工场地设置高度为2米以上的围墙,以降低扬尘散播对周围群众的不良影响;
5、施工企业应尽可能的选用低噪声的生产设备,对于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应根据情况采取吸气、隔声、消声、减震降噪等措施,使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能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6、对于常用的施工机械,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避免漏电伤害。同时,对于施工期间各运输车辆的主要出入口处应设置警示标志,避免人车碰撞;
7、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的“文明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项目现场管理”的规定,以及省、市有关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
8、施工单位应明确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好质量保证措施,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6.4.4运营期的安全措施
1、卫生工作应配备专人清扫,保持清洁,垃圾日产日清;
2、利用空旷地带作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相应标志,照明设施等;
3、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业主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临近区域内的供水、排水、供电等地下管线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相关资料;
4、为保证安全,该装饰项目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
5、业主单位应落实专人负责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安全管理工作;
6、业主单位应有一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消防管理工作,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7、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业主单位和所属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8、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9、定期组织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
10、在雷雨季节,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查防雷设施,保证防雷设施的完好有效;
11、加强管理,保证建筑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