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质量检查考试分析
2009高考数学卷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理科)
一、各题得分情况
题号 考查内容 得分 0分百分比 满分百分比 16题 集合,概率 7.99 11.69% 41% 17题 立几 8.54 7% 11.5% 18题 三角 6.77 12.98% 10.89% 19题 解几 2.29 37.9% 0.1% 20题 导数应用 2.4 21.5% 0% 21题1 矩阵与变换 6.06 5.29% 12.5% 21题2 参数方程 6.13 15.29% 11.5% 21题3 不等式 4.63 15.29% 10.5% II卷总得分 49.9(49.9%)
二、答题情况分析
16.(13分) 从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中,等可能地取出一个。
记性质r: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求所取出的非空子集满足性质r的概率;
记所取出的非空子集的元素个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
1、试题设计:
本题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子集个数的计算,组合数的基本知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随机变量分布列及期望计算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应用意识,考查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和必然与或然的思想,考查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试题的设计特点:本题以集合的基础知识为背景,将集合、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等知识较好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设计思想。问题设计的视角比较新颖,构思较为独到,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对引导中学数学形成“扎实基础知识,摒弃题海战术”,有良好地导向作用,本题第(1)小题采用“先设定性质,再问满足性质的概率”的设问方式,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2、典型错误
本题的第(Ⅰ)小题,存在以下一些典型错误:
① 子集概念认识不清。对“”理解不透,导致,或在列举子集时,遗漏了“”,导致 ;
②采用列举子集再点个数的方法时,列举过程混乱无序,导致遗漏,使得“”等情况大量出现;
③对非空子集个数计算公式“”记忆不清,错记成“”、“”等;
④对“非空”一词理解不透或审题遗漏,造成“”,此错误较普遍;
⑤思维不够缜密,对的研究不够全面,导致“”或“” ;
⑥知识混乱,对概率求解认识模糊,出现“”等错误;
⑦基本运算不过关,出现“”、“”等错误;
⑧数学语言、符号使用不规范。表达集合时,将“”写成“()”或“[ ]”,甚至直接写成“2,3,5”等;
⑨书写不规范,解答过程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及演算步骤,不少考生直接写出“”;
⑩低级错误频现。有的考生已经写出了三个满足性质的集合,却回答;还有的考生已经得出了,却得出概率 。
本题的第(Ⅱ)小题,存在以下一些典型错误:
①题意理解错误。在(Ⅱ)中,误以为所取的非空子集仍然必须满足性质,导致出现“的可能值为3或4” ;
②审题不细,忽视了“非空”,导致“的可能值为0,1,2,3,4,5” ;
③由于(Ⅰ)中的值错误,导致(Ⅱ)中出现连带错误,这是造成第(Ⅱ)小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④基本公式记忆不清,甚至是遗忘,以至于计算时错用公式或者是不会计算;
⑤对随机变量理解不透彻,的可能值判断出错,出现了“的可能值为1,2,…,31” ;
⑥对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缺乏理解,错误的运用二项分布去套题;
⑦表述欠规范,不少试卷只有列表和的计算,缺少必要的说理过程;
⑧解题过程缺乏细致认真的态度,笔误现象严重,出现了不少上行搬到下行出错的现象;
⑨基本运算能力不过关,在计算时,出现了许多了列式正确但结果不正确的现象。
17(13分)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且MD=NB=1,E为BC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NE与AM所成角的余弦值
在线段AN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ES平面AMN?若存在,求线段AS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w.w.w.k.s.5.u.c.o.m
1、试题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一道中等难度试题。
本题设计新、设问巧、入口易、深入难、得满分较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又能给考生亲切熟悉的感觉,给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区分度,是一道好题。
2、典型错误分析
⑴概念理解错误、概念表述不准确。
如: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则,,将写成;将写成与点的坐标混淆,缺乏基本的数学知识。
⑵公式使用错误。
如:;设直线NE与AM所成的角为则,没有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
⑶逻辑混乱
如:第②小题问AN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相当多考生的答题为:设S(x,y,z);由,令x=1或令z=得S(1,,),而事实上应表述为:因假设AN上存在点S,则不妨设x=1,所以才有点S(1,,)确为AN的中点这一结论成立。说明逻辑关系不强,因果关系不明,缺乏推理论证能力。
(4)计算能力不强
如:;说明对分式的化简,分母有理化等基本的计算还待加强;此外还有如:,等不规范表达。
(5)重复建系浪费了考生不少时间
如:第①小题以D为原点建系;第②小题则以B为原点建系等;没有对全题作总体规划。
(6)空间想象能力欠缺
如:将图中的等腰三角形BNC看成NB=NC;将点的坐标求错。如建立了法一的坐标系,但写了不少象的错误坐标。说明空间想象能力还待加强。
(7)定理理解不准确
。说明没有领悟“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真正内涵。
(8)审题不认真
有一部分考生漏求AS的长,有一部分考生在求出异面直线NE与AM所成角的余弦后,还在一直想求出角来。说明考试心理素质还不够强。
(9)答题不规范
只有过程没下结论或只有结论没有过程或只简单罗列了公式就下结论的答题也较普遍。说明平时题海钻得多,而精练少,没体会算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更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更强调从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关注过程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0)笔误
求平面AMN的法向量,在求得x=1,z=1,y=-1后,误写成;在求得;说明考试时太紧张,考试心理还需加强。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某市拟在长为8km的道路OP的一侧修建一条运动
赛道,赛道的前一部分为曲线段OSM,该曲线段为函数
y=Asinx(A0, 0) x[0,4]的图象,且图象的最高点为
S(3,2);赛道的后一部分为折线段MNP,为保证参赛
运动员的安全,限定MNP=120
(I)求A , 的值和M,P两点间的距离;
(II)应如何设计,才能使折线段赛道MNP最长?
1、试题评析
主要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关键是以这些实际问题为背景,建立数学模型。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满分13分。
试题设计特点:体现了“保持稳定、注重双基、锐意创新”的思路。试题的命制能够以新课标为依据,紧扣《考试说明》。本试题是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整合应用,有新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试题中构造合适的三角形,应用正、余弦定理,建立已知和未知元素关系式,是通性通法,既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有助于教师把握数学教学方向。
2、典型错误
概念错误:
例如:三角函数周期概念不清,角度制与弧度制混淆,出现错误如
例如:对最值概念不清,不等式方向不明确,得出错误结论如
公式没有记忆:
例如:余弦公式记错,减号错写成加号或漏掉其中xy的系数2,如错式
;;
例如:诱导公式不会应用,导致三角函数值的正负符号写错:如错值
例如:二元均值不等式记错或
计算错误:
例如:配方错误,系数合并错写成-3,如
例如:错误;或者是
例如:正余弦公式及两角和,差公式及二元均值不等式的正用,逆用,变形使用错误百出。
笔误:如应写成可是却写成;还有却写成
逻辑思维薄弱混乱:解答过程中有平行结论的,也有循环结论的,也有相互矛盾的;
例如:不等式基本性质混乱不清,不等式两边同乘以负数不等号方向没有改变,而产生错误的不等式,错为不等式可传递
,而实际是不等号方向矛盾,不等式无法传递。
解题条理不清,格式书写不规范:主要原因是思路混乱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确。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罗列出一堆公式或不等式。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写出来是为什么,有时明明两步就可达到目的地,然而却又绕回到到了原地。有时是误打误撞,撞出结果。
19、(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A,B 分别为曲线C: +=1(y0,a0)与x轴的左、右两个交点,直线l过点B,且与x轴垂直,S为l上异于点B的一点,连结AS交曲线C于点T.
(I)若曲线C为半圆,点T为圆弧的三等分点,试求出点S的坐标;
(II)如图,点M是以SB为直径的圆与线段TB的交点,试问:是否存在a’,使得O,M,S三点共线?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试题评析
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包括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与椭圆的讨论等。考查推理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
试卷设计特点是:试题取材背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直线、圆、椭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考查直线方程,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方程参数讨论等问题,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并且只考查椭圆的上半部分,似乎有意与常见题型,常见图形位开距离,也让人耳目一新。题目在叙述上体现了有关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的生成过程,对学生正确解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若拘泥于题目所述的思路求点的坐标再去验证三点共线,计算量偏大。若能综合分析已知条件的有关信息,归纳出探索性问题或存在性问题的一般解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提出了较高要求。
2、典型错误:
第一问
1、三等分点的理解错误,首先误认为是直径的三等分,从而得到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再求,当然不对。其次误认为只有一个点,从而导致遗漏一解,解答不完整。
2、忽视半圆条件,未能求得,从而得出错解与。
3、把圆当作椭圆的特例,通过椭圆性质及离心率导致错误。
第二问:
1、沿用第一问的条件或结论,误设点的坐标为,然后再求值,此时AS方程一般误为。
2、采用或的特殊位置,如,探索求得,但未能验证一般性成立,即证明对于任意的或,均有三点共线。
3、逻辑推理混乱,卷面表述不清,将一些条件一一罗列出来,(这些条件有:A,T,S共线,;O,M,S共线,,在曲线C上,,直线OS与圆相交,直线BT与圆相交,等等),却未能理解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导致无法继续解题,或缺少解题过程,出现了综上①②③④⑤……可得的情形。
4、运算求解能力较差,表现为解法一,二中的联立方程组求T,S坐标,应用韦达定理等,不能正确得出计算结果。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且
(1) 试用含的代数式表示b,并求的单调区间;
(2)令,设函数在处取得极值,记点M (,),N(,),P(), ,请仔细观察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线段MP的位置变化趋势,并解释以下问题:
(I)若对任意的m (, x),线段MP与曲线f(x)均有异于M,P的公共点,试确定t的最小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II)若存在点Q(n ,f(n)), x n m,使得线段PQ与曲线f(x)有异于P、Q的公共点,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不必给出求解过程)
试题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基础知识,较全面考查学生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整合思想,题目比较新颖,利于高校选拔合适人才。错解成;解方程错解成或等。
逻辑错误多
如对与比较分类除>,<外,漏= 情况。又如,第二步中g (x)在上有交点等价于g (x)在内恰有一个极大植点和极小植点,又等价于在有两个不等个实根等价于,很多同学漏m>0或不懂转化。
笔误也相当多
如由方程得,分类时变为与1或 与1或由2抄成。
审题不清
如(Ⅰ)中“用含的代数式表示b”错写成。
21、本题(1)、(2)、(3)三个选答题,每小题7分,请考生任选2题作答,满分14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前两题计分。作答时,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并将所选题号填入括号中,
(1)(本小题满分7分)选修4-4:矩阵与变换
已知矩阵M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A(x,y)变成点A ‘(13,5),试求M的逆矩阵及点A的坐标
(2)(本小题满分7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l:3x+4y-12=0与圆C: (为参数 )试判断他们的公共点个数
(3)(本小题满分7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解不等式∣2x-1∣∣x∣+1
1、试题评价:
今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所以选修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考察何知识点,难度大小等是大家所关注的。本题三个小题,第一小题为《矩阵与变换》,主要考察矩阵、矩阵与变换等基知识;第二小题为《坐标系与参数主方程》,主要考察圆的参数方程、直线和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第三小题为《不等式选讲》,主要考察绝对值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这三个小题都考察运算求解能力。这三个小题选答的考生情况是;第一题68701个,第2小题149404人,第3小题127380人,平均分分别是6.06分,6.13分,4.65分。
从平均分上也可以体现这是一道送分题。基本上前2题是满分,与省质检试卷中选答题难度相当。符合新课程的精神和考纲要求。
2、典例错误:
教学启示:
教师:
1.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的研究,针对课标要求实施教学行为。
随着高中新课程数学知识容量的扩大和知识点的增加,以往的那种“简单讲知识,重点练题目”的教学方式,将越来越难以应对本题这样“跨单元知识综合”的问题。我们不能期望通过考前的“反复训练同类题”来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该在平时扎实学生的基本功,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有能力去应对这类“站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试题。
因此,在今后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课标的学习,对照课程标准,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基本功的训练摆在首要的位置;注重过程性教学,真正改变“去头掐尾烧中断”的教学模式;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摒弃“题海战术”的训练模式。
2.更加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加强规范化表达的训练。
从试卷中可以看到,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卷面混乱不清,书写凌乱不堪,层次欠分明,因果理不清。有些考生,通篇解答,见不到一个文字,把数学当作“数与式”的堆砌。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按照评分标准,有些分,不给不行,给似乎又觉得不那么情愿,这是因为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写出了关键的数与式,但前不见理由,中不见过程,末却有结果!
数学是讲求逻辑的,数学是讲究因果关联的,紊乱的书写,是缺乏逻辑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训练,做到因果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让学生们明白:数学解答题,需要的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更需要得到这一结果的逻辑过程。
3.高度重视学生数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
这些错误,一方面暴露出考生基本功的不扎实;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我们,即使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最简单的数式运算问题,哪怕是小学所学的数字加减问题,也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一些动手运算的机会,让他们在动脑的同时也多动动手。
4.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易错知识。
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有相当多的考生“非空子集”的概念认识不清,子集个数不会计算,罗列子集发生遗漏,随机变量含义理解不透,二项分布认识模糊等原因,才造成了大量失分,也致使本题得分率不高。
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普遍易混易错的知识,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考前的复习中,仍然要关注基本概念的回顾,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帮助学生区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学生:
强化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深刻领悟概念、定理、公式的真实内涵,充分把握新教材由直观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