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
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转变教育理念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更新学科业务知识,努力提升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教学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了解和掌握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检验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新教材的把握程度,提高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激发和调动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同时摸清我县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状况,为今后教师培训提供依据,使其师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教材教法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领导,特成立余庆县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领导小组。
组 长:李进洪
副组长:丁 强 龙子广
成 员:王朝国、张远昌、毛光敖、刘 健、饶正余、王庆勇、
杨天庆、陈定艳、王天坤、李 豹、骆登祥、陈 刚、
各中心校校长和中学校长。
考试领导办公室设在县教研室,由毛光敖兼任办公室主任,杨天庆和王庆勇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考试相关事宜。
三、参考对象
参考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在职任课教师(含特岗教师)。男教师50周岁以上(1964年8月31日后出生)、女教师45周岁以上(1969年8月31日后出生)可以申请免考。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暂定2014年10月,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五、考试科目、方式及范围
(一)教材考试(100分)
1.考试科目(教什么考什么,教两科以上任选一科)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
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
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幼儿园:学前教育。
2.考试范围
小学参照六年级质量监测题范围命题;初中参照中考试题范围命题;高中参照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命题;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内容命题。
3.考试方式:纸笔测试。
教法考试(100分)
理论纸笔考试(60分)。《课程标准》20分,要求熟悉并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原则与方法,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习评价与考核等;《教师管理智慧》10分,主要考查教师对学生管理的理念及案例分析;《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10分,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提供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案例来命题,对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能力进行考查;《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20分,考查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教学技能操作考核(40分)。由中心校和中学参照附件4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高效课堂开展的实际情况拟定方案组织考核(幼儿教师考核由中心校负责组织),考核结果按优(占20%)、良(占40%)、合格(占30%)、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占10%)于2014年6月30日前上报教师教育中心,届时将按等级赋分并计入总分。
教育技术能力考试(100分)
考试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附件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占80%;
《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初级)理论知识》,占20%。
2.考试方式
网络上机考试。
六、考试报名
(一)本次考试采用网上在线报名注册,时间为2014年3月1日—3月31日,报名时登陆,点击“免费注册”进行注册(注册时必须据实填写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注册成功后点击“我的考试酷”,并申请加入相应考试班级(附件1:余庆县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及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班级),等待管理员审核。教师注册成功后,各学校填写报名情况统计表(附件2:余庆县教师教材教法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报名统计表)加盖公章,小学(含幼儿园)以中心校为单位、中学以校为单位于2014年4月15日前上交余庆县教育局教师教育中心杨天庆,同时上传电子档案。
(二)借调人员在借用单位报名。
七、考试结果使用
本次教材、教法和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总分300分,270分以上为优秀,240-269分为良好,180-239分为合格,18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试结果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考试合格颁发《余庆县中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考试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考试成绩优良率前三名的乡镇和初级中学给予表彰;
考试不合格者(含缺考)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其当年继续教育视为不合格,取消当年评优晋级资格。
八、注意事项
1.高度重视。各校要高度重视本次考试工作,按时按要求网上注册并上报考试人员名单。注册报名技术问题与远教站王俊松老师联系。
2.加强培训。各校要加强对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培训。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本次考试顺利完成。
3.认真组织技能考核。各校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建设,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认真组织广大教师的教学技能考核。
3.未尽事项,请与教研室联系,办公室电话:4624469。
附件1:
余庆县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及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班级 班号 班级名称 备注 班号 班级名称 备注 63772 白泥 63784 城关中学 63773 小腮 63785 实验中学 63774 龙溪 63786 龙溪中学 63775 构皮滩 63787 小腮中学 63776 花山 63788 构皮滩中学 63777 大乌江 63789 花山民中 63778 龙家 63790 大乌江中学 63779 敖溪 63791 箐口中学 63780 松烟 63792 敖溪中学 63781 关兴 63793 钟山中学 63782 余庆中学 63794 松烟中学 63783 白泥中学 63795 关兴中学
附件2:余庆县教师教材教法与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报名统计表
序号 学校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学段 学科 身份证号 备注 1 XXX 小学 2 初中 3 幼儿园 免考 填表提示:
学段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学科:按文件中规定的学科名。
报名表前面是必考名单,后面是免考名单。
附件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
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附件4
余庆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板书
1.笔法:笔画清楚到位。有轻重、粗细,富有变化。
2.字法:书写规范,结构平正、均匀。使用简化汉字,无繁体字、异体字等,无错别字。
3.章法:能充分利用板书区域,版面整体布局整洁美观,字距、行距合理,无涂改。
4.特色:构思精巧,富有创意。 板图
1.结构合理
2.线条流畅
3.色彩协调
4.画面美观 说课
教学理念与目标?
1.教学理念能正确体现课标精神,“三维”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等不同学习需要。?? 教学内容?
1.能正确理解、把握课标理念下的教材特点。?
2.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教学容量适当,深浅适宜。?3.能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加工和整合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适用,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2.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地理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
3.师生双边活动协调,能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 教学基本功?
1.普通话规范、流畅,教态端庄、亲切。?
2.板书规范,板图、板画设计科学,形象美观,布局巧妙。?
3.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 评课
1.对教材地位、作用、联系,分析恰当;
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
3.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 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富有启发性;
2.学法指导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程序:1.容量是否适当,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衔接是否紧凑,是否体现“先学后教”的要求;2.重点、难点突破策略是否恰当;3.板书、图示、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教师基本素养:1.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是否流畅、准确、精炼;2.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感染力强;
3.演示操作是否熟练,板书、图示是否工整规范。 问题建议:4.对存在的问题是否把握准确、分析有据:提出建议是否针对性强,措施设计是否合理。
教
学
设
计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实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能够优化组合使用各种媒体工具,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6.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7.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课
件
制
作
1.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课件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3.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5.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
6.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试
题
命
制
1.测量目标:试题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一致;
2.试卷结构:试题的广度、深度是否适合;试题的题型、题量是否合理;试题中的基本知识、难点、重点比例是否合理
3.情景材料:挑选的情景材料应该与学生学习经历过的材料有类似性但并不相同;挑选的情景材料应该有教育意义;情境材料选择必须考虑测量的认知目标和涉及的内容领域;情景材料所含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不影响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并且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
3.设问角度:设问或试题设计必须考虑测量目标和内容领域;要用与测量目标相一致的动词进行设问;设问的要求应该与材料保持一致;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设问;应对如何应答提出具体要求;问答题和简答题设问应该有一定的综合性,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宜太窄。
5.答案表述:参考答案是否正确、完整;评分标准是否合理
quality project approval policy (2010 Edition); 1.4 the measures on China electric power quality project award (2012); 1.5 thermal power project put into operation for standards and acceptance of the Statute of the Office (2011 edi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