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高中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综合训练(有解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CH3COONH4=CH3COO)2+(NH4)2SO4。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Pb(CH3COO)2+H2S=PbS↓+2CH3COOH B.Pb2++H2S=PbS↓+2H+
C.Pb2++2CH3COO-+H2S=PbS↓+2CH3COOH D.Pb2++2CH3COO-+2H++S2-=PbS↓+2CH3COOH
【答案】A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滴定操作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C错。
)
A.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2-4存在的溶液中:Na+ 、Mg2+、Ca2+、l-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32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c(OH﹣)=c(H+)
B.醋酸与醋酸钠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Na+)
C.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和NaHCO3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HCO3﹣)+c(H2CO3)+c(CO32﹣)
D.c(NH4+)相等的(NH4)2SO4、NH4HSO4、NH4Cl溶液中:c(NH4HSO4)>c[(NH4)2SO4]>c(NH4Cl)
【解析】A、pH=11的氨水和pH=3的盐酸溶液中,酸的浓度小于碱,二者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所以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H4+)=c(Cl﹣)+c(OH﹣),所以c(NH4+)>c(Cl﹣),故A错误;
B、醋酸与醋酸钠的pH=7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c(OH﹣)=c(H+),c(CH3COO﹣)=c(Na+),c(CH3COO﹣)+c(CH3COOH)>c(Na+),故B错误;
C、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和NaHCO3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HCO3﹣)+c(H2CO3)+c(CO32﹣),故C正确;
D、NH4HSO4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c(NH4+)相等的(NH4)2SO4、NH4HSO4、NH4Cl溶液中,c[(NH4)2SO4]<c(NH4HSO4)<c(NH4Cl),故D错误;
故选C.
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
A.0.01mol/L B.0.017mol/L
C.0.05mol/L D.0.50mol/L
6、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反应:①NaHB==Na++HB-,②HB-H++B2-,③HB-+H2OH2B+OH-且溶液中c(H+)c(OH-),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NaHB为弱电解质 B.H2B为强酸
C.H2B为弱电解质 D.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
【答案】C
7、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
①将水加热 ②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③向水中通CO2 ④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 ⑤向水中加NaHCO3固体 ⑥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④
8、下列图象不符合事实是( )
A图①:pH相同的H2S溶液、稀H2S4溶液、H2SO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NH3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图③:将铜粉加入到一定量浓硝酸中产生的气体与加入铜量的变化情况
D图④知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CH3OH(g △H=-(b-a)mol-1
【答案】B
【解析】A、H2S溶液被氧化生成水,其pH增大,稀H2SO4溶液不发生变化,其pH不变,而H2SO3溶液被氧化生成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其pH减小,与图象一致,故A正确;乙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向乙酸溶液中通入NH3生成乙酸铵,溶液导电性增强,错误;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正确由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变化图可知,1molCO(g)与2molH2(g)完全反应生成1molCH3OH(g)放出热量为(b-a)kJ,所以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b-a)kJ/mol,
9、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此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B.由图乙可知,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C.图丙表示25℃时,用0.1 mol/L盐酸滴定20mL 0.1 mol/L氨水,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D.图丁表示向Al2(SO4)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Al(OH)3沉淀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B
【解析】A、乙酸是弱酸,与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的导电性增强,A不正确;B、根据图像可知,pH等于4时氢氧化铁已经沉淀完全,而此时铜离子不沉淀,因此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B正确;C、氨水是弱碱,则0.1mol/L的氨水溶液的pH小于13,C不正确;D、根据反应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10、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Mg2+ + 2HCO3- + 2Ca2+ + 4OH-= Mg(OH)2↓+ 2CaCO3↓+ 2H2O
B.Cu2+ + H2S = CuS↓+ 2H+
C.Zn2+ + S2- + 2H2O = Zn(OH)2↓+ H2S↑
D.FeS + 2H+ = Fe2+ + H2S↑
【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Zn(OH)2>ZnS可知C选项应该生成的应该是溶解度更小的是ZnS而不是Zn(OH)2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11、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1
C.因为H2SO4是强酸,故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答案】D
【解析】A错,因为对于三种难溶物,Ksp越小,溶解度越小,故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B错,因为H2S属于弱电解质,c(S2-)远远小于0.1 mol·L-1(极限最大值),故不能由此计算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C错,因为尽管H2SO4是强酸,但不溶解CuS,故反应能发生。D对,因为相对于FeS,CuS的Ksp更小,故而能够实现沉淀的转化。
12、下列各项叙述I、都正确且二者的原理最相似的是( )
叙述 叙述 A FeS难溶于水,却溶于稀硝酸 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溶于醋酸 B 浓硫酸要密封保存阴凉处 漂白粉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少量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D 碳酸钠溶液显弱碱性 氯化铵溶液显弱酸性
【解析】A.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将FeS氧化溶解,碳酸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
B.浓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能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使之变质,故B错误;
C.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故C错误;
D.碳酸钠水解显碱性,氯化铵水解显酸性,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时的强碱溶液与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答案】D
【解析】设以下标1表示酸,2表示碱。则混合前碱中c(OH-)2=0.1 mol·L-1,酸中c(H+)1=0.01 mol·L-1,则c(OH-)余=10-3mol·L-1===0.001;解得V2∶V1=1∶9,故选项D正确。
14、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逆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盐酸,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A选项中加入水时,c(CH3COO-)和c(H+)均减小,平衡向其浓度增大的方向(也就是正方向)移动;B选项加入的少量NaOH与H+反应,c(H+)变小,平衡正向移动;C选项中加入盐酸时c(H+)变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最终c(H+)比未加盐酸前还要大;D选项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25℃时,有下列四种溶液:①0.1mol/L 的CH3COOH溶液②pH=13的NaOH溶液③ 0.05mol/L的 H2SO4④0.1mol/L 的Na2CO3溶液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④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可表示成:CO32- + 2H2OH2CO3 + 2OH-
B在上述四种溶液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④①③
C将该温度下a mL的溶液②与b mL的溶液③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a b =1:2
D.若将溶液④和Al2(SO4)3溶液混合,观察到有白色状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
16、为了证明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电解质,常温下,甲、乙、丙三人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0.010 mol·L-1氨水、0.1 mol·L-1NH4Cl溶液、NH4Cl晶体、酚酞试剂、pH试纸、蒸馏水。
(1)甲用pH试纸测出0.010 mol·L-1氨水的pH为10,则认定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2)乙取出10 mL 0.010 mol·L-1氨水,用pH试纸测出其pH=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再用pH试纸测出其pH为b,若要确认NH3·H2O是弱电解质,则a、b值应满足的关系: 。(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答案】(1)是 若是强电解质,则0.010 mol·L-1氨水溶液中c(OH-)应为0.010 mol·L-1,pH=12
(2)a-2ba
【解析】(1)0.010 mol·L-1氨水的pH为10,则其c(OH-)为10-4 mol·L-1,说明NH3·H2O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若是强电解质,pH应为12。
(2)若NH3·H2O是弱电解质,则存在电离平衡,稀释pH=a的氨水102倍,则其pH变化小于2。
17、(Ⅰ)实验室有贮存以下物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氢氟酸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
②浓硝酸用棕色瓶盛放,贮存在阴凉处
③少量液溴可用水封存,防止溴挥发
④氢氧化钠溶液贮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⑤在实验室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Ⅱ)实验室需要480mL0.2mol·L-1的FeSO4溶液做实验,在配制FeSO4溶液时的操作步骤为:
①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绿矾(FeSO4·7H2O),把它放在某仪器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的注入某仪器中;
③继续向某仪器中滴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时,改用某仪器小心滴加,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④用蒸馏水洗涤某仪器2~3次,每次的洗涤液都转入某仪器中,并轻轻摇匀;
⑤将某仪器塞好,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托盘天平称取的绿矾的质量为: ;
(2)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
(3)本次实验用到的玻璃仪有: ,
(4)在观察液面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 ;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后倒出部分溶液,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会 。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用密度ρ=1.84g·mL-1,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50mL1mol·L-1的稀硫酸与上述配制溶液的步骤上的差别有:
①计算:理论上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V= mL;
②量取:由于量筒是一种粗略的量具,如想精确量取,必需选用 (填仪器名称)。
(Ⅲ)下图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HCI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 。
(Ⅰ)②、③、⑤
(Ⅱ)(1)27.8g (2)①②④③⑤
(3)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偏高;偏低 (5)①13.6 ②酸式滴定管
(Ⅲ)BDE
(Ⅰ)①氢氟酸和玻璃能反应,所以不能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不能贮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故错误。
(Ⅱ)(1)m=0.2mol/L0.5L278g/mol=27.8g;
(2)①②④③⑤
(3)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俯视液面,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浓度偏低 (5)①设浓硫酸的体积是VL,ρ=1.84g·mL-11000VmL98%=0.25L1mol·L-198g/mol,所以V=13.6mL
②量酸应该用酸式滴定管。
(Ⅲ)有缓冲作用的装置能防止倒吸,故选BDE。
某学生用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2.50 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 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
(2)滴定:
Ⅰ.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若步骤Ⅱ中仰视读数,步骤Ⅳ中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20 20.38 第二次 20.00 4.00 24.20 第三次 20.00 2.38 a ①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a=
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答案】(1)500 mL容量瓶 (2)①Ⅰ 偏大 ②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偏小 (3)①22.60 ②80.8
【解析】(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在固定容积的容量瓶(500 mL容量瓶)中配制。
(2)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还必须用待装液洗,否则会导致浓度偏小,用量增多,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偏大。滴定前溶液呈红色,滴定后应变为无色,同时一定要注意半分钟内不恢复。步骤Ⅱ仰视,起始读数偏大;步骤Ⅳ俯视,最终读数偏小,故导致所用标准盐酸的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小。
(3)注意滴定管的读数必须到小数点后两位。三次实验所用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0.20 mL,故NaOH的纯度为×100%=80.8%。
19、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① 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 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将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从 色变为 色,且半分钟不变色。(4)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5)下表中数据为某同学在三次滴定实验中所得,据你分析,三组数据是否都合理,如果不是,其中应舍弃的是第 次。(填写序号)
滴定次数 待测体积(ml) 标准烧碱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1次 20.00 0.40 20.40 第2次 20.00 4.00 24.00 第3次 20.00 0.10 22.10 (1)①;偏大 (2)偏小 (3)无 ;浅红 (4)22.60 (5)3
试题分析:(1)错误的步骤是①,滴定管洗涤完之后要润洗,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小,因此使用溶液的体积比正常值大,测定结果会偏高。(2)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则使用液体的体积比正常值小,所以测定结果偏小。(3)碱滴酸中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锥形瓶中溶液从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4)从图中可知滴定管的读数为22.60mL。(5)从数据上可知,第三次的数据偏差较大。考点:酸碱中和滴定点评:本题非常基础简单,主要考查了误差分析和滴定中的基础知识。等体积混合以下浓度的AgNO3和CH3COONa溶液:①二者浓度均为0.020 mol·L-1;②二者浓度均为0.20 mol·L-1。问是否都会产生CH3COOAg沉淀?
已知Ksp(CH3COOAg)=2.3×10-3。
有CH3COOAg沉淀析出
这是一道典型的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的题目,此类问题首先要计算出相应的离子积Qc,再与Ksp比较,同时注意溶液体积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
对于CH3COOAg,Qc=c(Ag+)·c(CH3COO-)。然后比较Qc和Ksp的大小并作出判断。当QcKsp时,有沉淀生成;当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当QcKsp时,无沉淀生成。
(1)c(Ag+)=c(AgNO3)=0.010 mol·L-1,c(CH3COO-)=c(CH3COONa)=0.010 mol·L-1
Qc=c(CH3COO-)·c(Ag+)=0.010×0.010=1.0×10-4Ksp,说明不会产生CH3COOAg沉淀。
(2)c(Ag+)=c(CH3COO-)=0.10 mol·L-1,则Qc=c(Ag+)·c(CH3COO-)=(0.10)2=1.0×10-2Ksp,说明有CH3COOAg沉淀析出。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请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2)向澄清的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3)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
(1)能反应,因为H+可与CH3COO-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2)能反应,因为Ca2+和OH-可吸收CO2生成难溶物CaCO3和弱电解质H2O。
(3)不能反应,因为CuCl2、H2SO4、CuSO4、HCl均为易溶的强电解质。
(1)CH3COONa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CH3COONa===Na++CH3COO-,HCl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HCl===H++Cl-,H+可与CH3COO-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CH3COOH。(2)Ca(OH)2电离出的Ca2+和OH-,可吸收CO2生成难溶物CaCO3和弱电解质H2O。(3)因CuCl2、H2SO4、CuSO4、HCl均为易溶的强电解质,故CuCl2不能与H2SO4反应。
室温下,现有A、B、C、D、E、F六种常见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室温下,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浓度约为0.00165 g/mL)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向B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出现难溶于强酸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的黑色沉淀;
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A 、B 、C .
实验中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D与E的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
(1)Ba(OH)2;AgNO3;Ca(CH3COO)2;
4Fe(OH)2+O2+2H2O=4Fe(OH)3;
(3)2Al3++3CO32﹣+3H2O=2Al(OH)3↓+3CO2↑.
解:已知:室温下,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浓度约为0.00165 g/mL,则1L溶液中最多含有1.65g钙离子,最大物质的量为:=0.04125mol,即:氢氧化钙的最大浓度小于0.04125mol/L,则六种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钙,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三种溶液为碱液或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且碱性为A>E>C,则A为碱,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离子,OH﹣离子与Ag+,Ca2+,Fe2+,Al3+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只能为Ba(OH)2,根据越弱越水解,E应为碳酸盐,根据离子共存,只能为K2CO3,C为醋酸盐;
向B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出现难溶于强酸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的黑色沉淀,该黑色沉淀为硫化银,则B为硝酸银溶液;
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B中不含SO42﹣离子;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说明F中含有Fe2+离子,
综上分析可知,A为Ba(OH)2,B为AgNO3,C为Ca(CH3COO)2,D为AlCl3,E为K2CO3,F为FeSO4,
(1)根据分析可知,A为Ba(OH)2,B为AgNO3,C为Ca(CH3COO)2,
故答案为:Ba(OH)2;AgNO3;Ca(CH3COO)2;
氢氧化亚铁在溶液中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3)D为AlCl3,E为K2CO3,二者混合后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故答案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
A、B、C、 D、 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NH3·H2O、CH3COOH、HCl、NH4HSO4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1 L pH=3的A溶液分别与0.001mol·L-1 xL B溶液、0.001mol·L-1 yL D溶液充分反应至中性,x、y大小关系为:y<x;
②浓度均为0.1mol·L-1A和E溶液,pH:A<E;
③浓度均为0.1mol·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回答下列问题:
⑴D是 溶液。
⑵用水稀释0.1 mol·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填写序号)。
① ② ③ c(H+)和c(OH-)的乘积 ④ OH-的物质的量
⑶O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③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A=E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 EA
⑤A溶液里有锌粉剩余 ⑥E溶液里有锌粉剩余
⑷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溶液混合后,升高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右图中的_________曲线(填写序号) 。
⑸室温下,向0.01mol·L-1 C溶液中滴加0.01mol·L-1 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⑴NaOH ⑵①② ⑶ ③④⑤ ⑷④
⑸ c(Na+) c(SO42-)c(NH4+)c(OH-)=c(H+)
某温度下纯水的则此时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则溶液中为 由水电离产生的为 此时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8×10-11mol·L-1 高于
【解析】纯水电离出的c(H+)=c(OH-)=2×,故KW=4×10-141×10-14,故此时温度高于25℃。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则溶液中c(OH-)为=4×10-14/(5×10-4)=8×10-11(mol·L-1)=c(OH-)水电离。
易错提醒:只要是纯水,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就等于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本题易错用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来计算,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因此要注意在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解题时特别注意温度是否是25℃。
25、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溶液的pH值,纵坐标为Zn2+离子或Zn(OH)42-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sp)=________。
(3)某废液中含Zn2+离子,为提取Zn2+离子可以控制溶液中pH值的范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