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ali的毕业论文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新疆疆农民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 : 努尔艾力.赛力木阿吉
学 号 : 2006103478
院 部 : 经济学院
专 业 : 经济学
年 级 : 经济 06-2班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 史金哲 (副教授 )
完成日期 : 年 月 日
2011 03 01
新疆疆农民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06-1班 努尔艾力.赛力木阿吉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农村各项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
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民收
入增长的速度不高,与全国农民纯收入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新的
发展阶段,理性地看待农民的收入现状和未来趋势,认真分析研究新疆农民增收
问题,探寻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农村政策,采
取各种有力措施,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有以下几个内容:第一,系统地描述了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及特点。第
二,分析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些原因。第三分析目前存在的有些问题,提
出了如何增加新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从新疆农民收
入的实际状况出发进一步的提出了提高新疆农民收入水平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对策
目 录
一、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及特点……………………………………………… 1
(一)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 ……………………………………………1
(二)新疆农民收入的特点……………………………………………… 3
二、制约新疆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 3
(一)城乡二元结构 ……………………………………………………4
(二)自然因素与基础设施的影响………………………………………4
(三)农业生产成本高,影响农民收入…………………………………5
(四)收入渠道单一,二,三产业滞后…………………………………5
(五)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6
三、提高新疆农民收入水平对策和建议……………………………………… 7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7
(二)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9
(三)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9
(四)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9
(五)搭建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素质,致富技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台………………………………………………………………… 10
参考文献………………………………………………………………………… 11
新疆疆农民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
提高, 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优势
资源得到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全国相比较,特别是
发达地区相比,新疆农民收入的差距还是很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
和消费差距过大,低收入,低消费,加上相对城市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严峻的市
场形势以及投入不足,使农民增收步履艰难。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是新疆农村稳
定的基础,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应
是新时期新疆健康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及特点
2007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2元,比上年增加445元,增长16.3 %。
2008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3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421元;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11432元人民币。2009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同比增
加597.1元,增长14%。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20元,同比增长6%。
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的119元增加到 2007年的3183元,累计
增长306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9%。但从2000年到2007年,农民收入累计增
长1502元, 年平均增长率为 13%,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
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国相比较,新疆农民收入差距还进一步拉大,
同样也存在一些列短处,农民增收的难题亟待破解。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深刻掌
握和理解新疆农民收入水平的现状。
(一)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
1、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来看
农村改革以来,新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自2005年至2009年,新
疆农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依次为2482元,2737.28元,3182.97元,3502.90元,
4100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26%、80.32%、76.45%和76.26%,76.31%。
2005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3254.93元相差772.78元,成为
历年来差距最大的一年,2009年新疆农民人均收入4100,比上年增收597.1元,
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表1 新疆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新疆农民人 全国农民人 全国农民人均纯 新疆农民人均收入
均纯收入 均纯收入 收入是新疆的倍数 在全国的位次
(新疆 100)
2005 2482 3255 1.31 25
2006 2737 3587 1.31 25
2007 3182.97 4381 1.37 25
2008 3502.90 4761 1.36 25
2009 4100 5153 1.25 25
数据来源:历年 《新疆统计年鉴》
2、从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来看
2005年,新疆农民纯收入为2482.15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140.76
元,工资性收入只有195.51元财产性收入33.87元,转移性收入 112.01元,2008
年,新疆农民纯收入为3502.90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784.94元,工资性
收入只有422.82元,财产性收入 115.91元,转移性收入 179.23元,而发达地
区农民收入来源则正好与新疆相反, 2006年,全国农民纯收入为3254.93元,其
中,家庭经营纯收入1844.53元,工资性收入1174.53元,财产性收入88.54元,
转移性收入147.42元,2008年,全国农民纯收入为4760.62元,其中,家庭经营
纯收入2435.56元,工资性收入1853.73元,财产性收入148.08元,转移性收
入323.24元。与之相比,新疆的差距主要在工资性收入上。2009年,全国农民
纯收入为5153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935.56元,工资性收入2200.2元,财
产性收入210元,转移性收入407.24元。与之相比,新疆的差距主要在工资性
收入上。
3、从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看
2005~2009 年,全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平均水平依次为 1924.3
元,1998.8元,2015.6元,24 15.47 元。发达地区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
依次为1565.3元。1612.23元,1689.7元,1696.40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从农民增收的实力来看
新疆农业发展对政府投入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许多县(市)政府财政“吃饭”
都非常困难,根本无力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设和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投入连年累欠,
造成农生产基础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竞争力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
长。
5、从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民增收的情况来看
农民贫困与村集体贫困是一对孪生子。当前,乡镇、村组集体贫困面大,债
务沉重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政预算收入和村级管理资金
大幅度减少,而转移支付资金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又太大,寅吃卯粮,负债沉重的问
题进一步突出。由于乡村集体没钱,许多公益事业难以开展,村容村貌多年依旧。
6、从农民增收的发展空间来看
单纯依赖发展传统农业实现大幅度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农村人口出生率居
高不下,而人均耕地面积则越来越少,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新疆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墨玉县、英吉沙县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3亩,一些地方农民
人均耕地比西部地区人均2.38亩,全国平均2.07亩水平低得多。从农民增收的
成本来看,农业生产成本近几年来还在不断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却逐年下跌,
大多数农村地区仍然是传统的耕种与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新疆农民收入的特点
1、农民收入偏低
新疆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幅接近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
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5153相比,差距1053元。在西北五省区中,新疆农民人均
纯收入低于宁夏的2760元,高于青海的2358元、陕西的2260元和甘肃的2134
元排第2位,但在全国31个省市排位中却连续几年处在第25位。
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率一直很低,1999年甚至为负增长,15年间平均增长率
为825%。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其次是牧业,林业收入很低,渔业收入
几乎为零,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等的收入很低,贡献率低;农民收入结构不合
理,其中种植业又占很大,来自农业的收入占很大比重部分,农民收入结构单一,
不合理,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2,收入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占比低
新疆2009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422.82元,仅占9.28%。全
国同期工资性收入 1853.73元,比重为38.33%,从工资性收入的绝对量上看是
新疆的4.38倍,从相对量上看比新疆高出29.05个百分点。
3、农村内部贫富分化加剧
伴随着农民收入的总体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分化明显,,总体特征是贫富差
距越来越大。近10年来新疆农村已有300多万人口脱贫农村贫困由原来的 “整
体贫困”向“局部贫困”或 “个体贫困”转变, 原来单一的 “贫困区”逐步向
“贫、富区”交织化方向发展。贫困人口总量减少但这些人脱贫更难, 属于极端
贫困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而高收入农户的生活水平已达小康水平。
4、城乡收入差距大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虽然经历了扩大、缩小的波浪式发展,但总的趋势不仅没
有缩小,反而在逐步扩大。新疆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32%,城
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24:l。2009年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3.60:1。两年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24扩大到3.60。
二、制约新疆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
农民增收问题历来是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由于新疆地处西北边疆,社
会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信息不便,产业结构单一,以及相应支撑和保障体系不完
善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农民增收。因此,深入研究和剖析新疆农民收人增长缓慢
的深层原因,提出相应的解放思路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总得来看,制约新疆农
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一)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妨
碍着城乡之间物质、信息、生产要素等的合理流动,降低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
最终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也使得城乡居民的竞争起点不公平,没有给予农村居
民“国民待遇”。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城乡割裂的二
元结构造成的。这主要体现在:
(1)制度性的因素
如城市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同时,工业和农业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别扩大,依靠农业让农民致富遇到了更大困难,农民来自农
业的收入增长缓慢,潜在的农村市场也难以成为现实的市场。
(2)投融资体制的因素
投融资体制向城市的严重倾斜,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城乡居
民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和城乡关系的总体失调。从城乡的投资结构看,
近几年在中央和地方支农、惠农政策背景下,农村投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加快,
投资比重保持上升,但目前城乡投资结构依然是向城镇倾斜的格局。
(二)自然因素与基础设施的影响
1、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
新疆农业是典型的内陆干旱性绿洲灌溉农业,水是自然生态及绿洲农业的生
命之源。新疆的水利资源比较丰富,人均水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数。但由于不合理
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内陆河由于人工灌溉截流,下游已断流,两大盆地的自然生态
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绿洲农业灌溉方式粗放已造成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许多
垦区只有通过灌水洗盐维持农田生产能力。天然绿洲退化严重,人工绿洲也日益
荒漠化、沙化。与绿洲内优良生态反差明显,绿洲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投
入加大,化学污染严重,不可持续因素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今后新疆农业及农民
的生存和发展。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农业大发展的需要
新疆水利工程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低,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耕地虽有所增
加,但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均耕地仍呈下降趋势。可垦宜农荒地受资金和水
资源开发现状的限制,开发利用速度较缓慢,现有土壤质量较差,土壤有机质积
累少、肥力低,中低产田比重大。虽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显著
提高,但农业生产环境不容乐观。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不仅直接危
及粮食和食品安全,也加剧了耕地肥力和质量下降的矛盾。
(三)农业生产成本高,影响农民收入
近年来,新疆农产品生产成本基本呈上升态势,主要物质资料投入成本上升,
从而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从新疆2001-2008年的农业生
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变动情况看(见表2),有七年农业生产
资料价格处于上涨,2004年的农业生产价格指数高达 107.3,最低的2002年也
达到99.6。
表2新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表
年份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2001
103 97.9
2002 99.6 99.7
2003 101.1 104.4
2004 107.3 100.8
2005 105.3 108.3
2006 102.5 98.4
2007 101.9 102.7
2008 100.3 101.3
2009 101.4 101.9
数据来源:历年 《新疆统计年鉴》
而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来看,仅有五年是上涨,指数最高的年
份是2005年,为108.3,指数最低的年份为2001年的97.9。由于新疆农民的主
要收入来源是农业收入,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农产品销售
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成本增加幅度长期高于农副农品收购价格的增加幅
度,导致农民收入降低或持平,这也是新疆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因素。
(四)收入渠道单一,二,三产业滞后
由于大量的过剩劳动力缺乏技能,从事农耕生产成为他们唯一的经济收入来
源。通过对和田,阿克苏,喀什等地贫困乡镇的数百农户经济收入来源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这些农户农耕收入占年总收入的85%以上,其中粮食约占40%,棉
花占32%,蔬菜瓜果占13%。在被调查的农户中,家庭养殖可创收的仅占被调
查农户的32%,其收人仅占家庭年总收入的10% 左右,平均家庭圈养的家禽牲
畜仅为6只( 头),绝大部分被调查农户仅养殖少量的自用家禽牲畜(养殖大户、
专业户除外)。这也是南疆地区肉食价格高于北疆的主要原因。在被调查的离城
镇较远的农户,每百个劳动力中,长期外出务工不到2人。在城镇近郊的农户,
百户中依靠从商谋生的6户,户人均年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甚至更高;百户中
从事季节性体力性零工和服务型活动的有32人,每人年收入2500元左右,加上
农耕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可达3450元。与内地发达和较发达地区农户的收入来
源相比,新疆农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耕收入,种植以外的收入仅为农户年总收
入的10% 左右,而内地农耕收入仅占人均年收入的 25%︵50%。
(五)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农牧业人口、贫困人口、文盲半文盲人口多
人口素质不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新疆有2000多万人口现
有专业技术人员46万余人,但初中级人数庞大,结构不合理,主要分布在财会
专业、中小学教育和卫生医疗岗位,真正从事工农业技术、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
人员比例很低;现有的3.8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副高职称以上),有1万
多人已退休,有近1.8万人从事财会、中小学教育和基础卫生事业工作。在科
研,工农业、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万人。这样的人才
队伍状况不可能适应新疆经济大开发和快速发展的需要。有些地区提出建设大纺
织城、化工城和高科技园区,人才从哪里来,是否有合适的高级人才作为支撑都
是可想而知的。 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2007年,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分组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432元,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为2765元高
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为3654元,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为3698元,分别比1990
年增长了214倍、2.4倍、2.6倍和2倍。同时,随着整个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
的提高,高中文化程度的户数在农户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2008年,农村拥
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户数占3.2%,比1990年增加了4.2个百分点高
中文化程度的户数占7.1%,比1990年增加了3.1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
户数占48.6%,比1990年减少了3.2个百分点;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户数占
41.1%,比1990年下降了4.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劳动力文化程度与收入呈
现正相关关系,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是加快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文化程
度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就难以推广应用,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创新
意识淡漠,观念陈旧,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严重。有吃有喝有穿就不愿冒险创业,
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农民素质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自
改革以来新疆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仍以农户为单位,每一农户经营的土地非常有
限,按每户三人计算,每户经营的土地在7亩左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把农
民的收入提高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实现农
业现代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另外,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过于分散,农户经营行
为协调性很差,组织化程度极低,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这使农户经营行为有
很大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形成优势,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
新疆农业生产走出短缺时代、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急需
推进农业信息化,这对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由于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
所限,很难搜集到适应其需要的农业信息。加之有关主管部门对这方面工作重视
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使得处于分散经营
状态下的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有时纯粹凭想当然做
出相关的经营决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结果往往是投入颇多,收益甚
微,有时甚至连投资都很难收回,增收更无从谈起。
三、提高新疆农民收入水平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
革命。农村体制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农村的分配秩序和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农村体制改革中,我们
要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发展的思路抓住新机
遇,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促进新发展。
1、进一步深化乡村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税费改革后的新要求,着力推进乡村改革。一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压缩村组干部人数,推进乡镇经济管理模式改革,
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乡村管理效益。二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对乡镇、村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工作量化到组,使乡村
工作机制逐步向“乡镇工作下移到村,目标量化到组,管理措施到户”的机制转
变,优化乡 (镇)村工作格局。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选
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适当解决好基层干部的待
遇,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基层千部队伍的稳定。加大乡镇站所等事
业单位改革的力度和各项相关措施的完善和落实,探索把站所推向市场新途径,
建立综合性的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为农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乡镇各站所的
作用。四要积极推动乡村两级组织由从前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单纯的
依靠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民主、教育等手段相结合;要加强对乡村干部
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规范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两级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均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要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和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遵照 “乡财县管乡
用”的原则,合理划分县与乡的财权,规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
转移支付资金是为弥补农村税费改革后资金缺口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对转移支付
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捆绑使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从而确保应该分配给乡村
的转移支付资金到位。
3、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按照 “民权、民愿、民决、民享”的要求,充分发扬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
会的作用,逐步探索一套让群众作主的民主管理机制和办法,促进农村集体公益
事业的发展等。二是合理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对公益事业投入的热情和思想意
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组织动员,积极协调,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积极性、
能动性和号召力,对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村道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强化引
导和搞好规划。要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要加强日常管护,避免各自为政;
要量力而行,避免胡子工程。
4、进一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我们应在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的同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一切不合时宜、阻碍 “三农”发展的条条框
框,拆除 “门槛”,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条件。同时,在鼓励农产品、专业
农民“走出去”的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引导富余劳
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就
业增收。
5、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改革
一是着力发展各类要素市场。稳步推进产权、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
各类市场建设。提升市场能级,打破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努力形成独立运作、
跨越区域、流动顺畅、服务完备的市场联动发展机制。二是继续培育土地市场。
加快探索完善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并规范集体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作价入股、抵押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收益补
偿分配办法,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全部留给集体土地所有者。三是
不断完善市场导向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平等对待城
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失地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要求,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性质的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中介机构,提
高转移就业的组织程度。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造稳定和谐的用工环境,扩
大就业面,解决好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总之,农村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统筹推进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
济改革、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以及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政治领域改革等诸多方面
的改革同步进行。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优化和细化改革方案,建立改革推进责
任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通过深化改革
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目前,新疆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农产品普遍出现结构
性,阶段性过剩,需要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
新形势,每个农户平均只有几亩地的超小型家庭经营,根本无法跟经营规模比我
们大上百倍甚至更多,农业水平,农业劳动力素质比我们高得多的欧美大农场去
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要持续发展,农民要增收,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利益分配上向长期为工业和城市发展作出牺牲性贡献的
农业和农村倾斜,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与保护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
投入。要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必须要加大农
业科技的资金投入,明确政府在农业科技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并以立法的形式规
定财政对农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体系,帮助农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巾场风险。同时,
要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抗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
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发展的基础
条件。要始终把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坚持用
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坚持“调优结构,调新
品种,调高效益,调强竞争力” 的原则,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按照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围绕优势产业,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优
质高效种植业,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靠调优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来促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一批有特色,能够
支撑地方经济的绿色支柱产业。一是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在巩固提高原有传统产
业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天然,特色的高附加值绿色产品。二是林业产业。在搞好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的同时,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珍贵用材林,发展
林纸,林化生产等加工业。三 是畜牧业。抓住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机遇,通过品
种 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巩固提高传统养殖业。四是旅游业。大力发展以山川,
湖泊,森林和草原为重点 的生态旅游和以民族风情、 民族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旅
游,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
(四)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推进新疆农村小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农民
收入,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新疆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特别是2005年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工作,把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的重要途径,作为开发,利用和储备人力资源的重大举措,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制定政策措施,提
高转移就业能力,加强转移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工作呈现出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热情服务,各用工单位努
力吸纳,广大农牧民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可喜局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搭建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素质,致富技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平台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农牧业人口、贫困人口、文盲半文盲人口多
人口素质不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新疆有2000多万人口现
有专业技术人员46万余人,但初中级人数庞大,结构不合理,主要分布在财会
专业、中小学教育和卫生医疗岗位,真正从事工农业技术、科学研究和创新工
作人员比例很低;现有的3.8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副高职称以上),有1
万多人已退休,有近1.8万人从事财会、中小学教育和基础卫生事业工作。在
科研,工农业、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万人。这样的人
才队伍状况不可能适应新疆经济大开发和快速发展的需要。有些地区提出建设
大纺织城、化工城和高科技园区,人才从哪里来,是否有合适的高级人才作为
支撑都是可想而知的。 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2007年,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
度分组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432元,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为
2765元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为3654元,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为3698元,
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14倍、2.4倍、2.6倍和2倍。同时,随着整个农村劳
动力文化素质的提高,高中文化程度的户数在农户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2008
年,农村拥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户数占3.2%,比1990年增加了4.2
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的户数占7.1%,比1990年增加了3.1个百分点;初中
文化程度的户数占48.6%,比1990年减少了3.2个百分点;小学以下文化程
度的户数占41.1%,比19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