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因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 ( ) ( )
卷 Volum e 30 ,期 N umber 4 ,总 SUM 111
( ) ( )
页 Pages 481~485 , 2006 , 11 November, 2006 大 地 构造 与成矿 学
Geotecton ica et M etallogen ia
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和成因探讨
刘宝山1, 2 , 3 , 吕军3
( 1.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圈构造 、深部
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 齐
齐哈尔 16 1005)
摘 要 :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中 ,是石英脉型矿体 。通过对其围岩及金矿
体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发现围岩安山岩与石英脉金矿体稀土配分曲线缓右倾 ,形态基本一致 , ∑REE逐
34
渐降低 ; δ S均一化程度较高 ,分布范围集中 ,接近陨石硫 ,具明显的幔源硫同位素组成特点;铅同位素组成以高放
射性成因铅为特点 ,围岩与石英脉金矿体比值十分接近 ,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样品投影点均落于地幔与造山
带间;上述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 自岩浆热液或矿区火山岩 ,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深源岩浆作用为
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运移和流体循环提供了热能 。
关键词 :三道湾子 ;含金石英脉 ;稀土元素 ; 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中图分类号 : P6 11; P6 18. 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 11552 (2006) 04 048105
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 岩之上 。塔木兰沟组为近矿围岩 ,主要构造线呈北
是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通过区 西向 ,其次为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矿化带及
域地质调查发现的岩金矿点 ,普查 、详查工作取得了 矿体的分布 ,成矿后仍有活动 , 导致一些矿体被错
大量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本文意在通过对矿区地球 断 。北东向断裂一般不控制矿体产出 ,表现为成矿
化学及稳定同位素资料的分析 , 以揭示岩金矿床的 后断裂的特征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 、黄铁矿化 、高
成矿物质来源 。 岭土化 、绿泥石化 、绿帘石化 、绢云母化 、碳酸盐化 。
硅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主矿体呈脉状沿北西向
1 矿区地质 张裂隙分布 ,倾向 N E,倾角 60 °左右 ,矿体向深部呈
变薄趋势 。矿区内发育一些流纹斑岩 、闪长玢岩 、辉
矿床位于松嫩陆块北缘 ,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
绿玢岩等脉体 。
(
褶皱系北东段 , 中生代火山盆地边部 黑龙江省地
质矿产局 , 1993;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 2 矿床地质
尔分院 , 2000 ) 。其地理座标 , 东经 127 °00 ′00 ″~
127 °02 ′00 ″,北纬 50 °2 1 ′00 ″~50 °2 1 ′30 ″。出露的地 矿体赋存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岩 、安山
( )
层主要有中生界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 图 1 ,岩性 质火山角砾岩 ,受一组北西向雁行式张性断裂控制 ,
主要为安山岩 、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塔木兰沟组火山 载矿岩石主要为脉石英 ,既石英脉为主矿体 ,次为硅
岩呈不整合覆盖于晚三叠世三道湾子中粒二长花岗 化角砾岩 。矿体呈不规则脉状 、透镜状 ,薄层状 , 类
收稿日期 : 2005 - 12 - 2 1;改回日期 : 2006 - 03 - 3 1
( )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补偿项目 编号 : SD2002 - 29 .
( )
第一作者简介 :刘宝山 1970 -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岩金矿普查及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Em ail: lb sh757@ sina. com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82 第 30卷
(
似于脉状造 山型金矿 陈衍 景等 ,
2004) 。沿走向和倾向有膨胀和狭缩
现象 。矿体呈北西走向 , 明显受控于
北西向断裂 , 倾角 60 °~70 °, 向下最
大延伸达 180m ,厚度不稳定 ,最大厚
度 10. 2m , 最小 1. 63m 。矿产资源量
5. 7 吨 ,矿床品位 8. 43g/ t。
矿石中非金属矿物有石英 、长石 、
高岭石 、绢云母 、绿泥石和方解石等 ,
多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磁铁矿 、赤
铁矿 ,黄铜矿 、闪锌矿 、方铅矿 、毒砂 、
自然金 、银金矿 、辉银矿和自然银 。矿
石结构主要有 自形晶结构 、半 自形晶
结构 、它形晶结构 、交代结构 、包含结
构 、乳滴结构 、碎裂结构 ; 构造主要为
( )
致密块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 、细 网
图 1 三道湾子岩金矿床地质简图
1 - 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岩 ; 2 - 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 脉状构造 、显微细脉浸染状构造 、梳状
3 - 晚三叠世三道湾子二长花岗岩 ; 4 - 流纹斑岩 ; 5 - 辉绿玢岩 ; 6 - 含金石英脉 ; 构造 、晶簇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等 。
7 - 断层 ; 8 - 地质产状 ; 9 - 不整合界线 ; 10 - 地质界线 ; 11 - 平峒; 12 - 探槽 矿化期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F ig. 1 Gen era lized geolog ica l map of the Sandaowanz i rock gold depo sit 阶段为石英 - 黄铁矿阶段 ,主要形成
石英 、黄铁矿 、磁铁矿等 ,是形成石英
( - 6 )
表 1 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成分 10 脉的主体阶段 ,第二阶段为石英 - 金
Table 1 REE ana lytica l results of ores and the ir host rocks - 多金属阶段 , 为主要金矿化阶段 。
样品 安山岩 硅化安山岩 含金石英脉 第三阶段为石英 - 碳酸盐阶段 ,主要
样号 TC1 TC2 CM7 CM 8 TC9 TC10 CM 11 生成方解石 、石英 、褐铁矿等矿物 ,为
L a 19. 50 23. 70 11. 80 13. 00 1. 92 1. 42 1. 55 无矿化阶段 。
Ce 43. 20 56. 80 23. 20 30. 10 3. 60 2. 87 3. 75
Pr 4. 62 5. 16 2. 67 3. 60 0. 48 0. 47 0. 62
N d 17. 20 20. 50 11. 30 14. 00 1. 93 2. 23 2. 81 3 地球化学特征
Sm 3. 66 4. 10 2. 30 1. 95 0. 35 0. 44 0. 50
Eu 0. 83 0. 96 0. 92 0. 83 0. 99 0. 14 0. 16 3. 1 稀土元素特征
Gd 2. 23 2. 65 1. 94 1. 75 0. 29 0. 35 0. 45 由表 1可见如下规律 :
Tb 0. 40 0. 39 0. 24 0. 2 1 0. 03 0. 03 0. 06
安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最高 ,为
Dy 2. 05 2. 44 1. 35 1. 26 0. 14 0. 19 0. 33
Ho 0. 42 0. 45 0. 27 0. 25 0. 02 0. 03 0. 06 94. 56 ×10 - 6 ~119. 7 1 ×10 - 6 ,硅化安
Er 1. 0 1 1. 09 0. 80 0. 84 0. 05 0. 07 0. 18 山岩稀土总量次之 , 为 45. 49 ×10 - 6
Tm 0. 16 0. 16 0. 13 0. 13 0. 0 1 0. 01 0. 03 - 6
~75. 3 ×10 ,含金石英脉的稀土总
Yb 1. 08 1. 17 0. 90 0. 95 0. 04 0. 06 0. 17
Lu 0. 14 0. 14 0. 13 0. 15 0. 02 0. 01 0. 03 量最低 , 为 8. 72 ×10 - 6 ~ 12. 24 ×
∑REE 96. 50 119. 7 1 64. 67 75. 30 10. 37 9. 07 12. 24 - 6 δ
10 ; Eu 安山岩显示弱的负铕异常 ,
LR EE 89. 01 111. 22 52. 19 63. 48 9. 27 7. 57 9. 39
硅化安山岩 、含金石英脉呈显著正铕
HR EE 7. 49 8. 49 5. 76 5. 54 0. 60 0. 75 1. 3 1
LREE / HR EE 11. 88 13. 10 9. 06 11. 46 15. 45 10. 09 7. 17 异常 ,且含金石英脉出现一高正铕异
δ
Ce 1. 04 1. 16 0. 94 1. 02 0. 86 0. 82 0. 89 常 ,从安山岩经蚀变安山岩到含金石
δ
Eu 0. 83 0. 84 1. 3 1 1. 36 9. 32 1. 06 1. 02
δ
英脉 , Ce 逐渐降低 。以上规律性的
(L a / Sm ) N 3. 25 3. 52 3. 13 4. 06 3. 34 1. 97 1. 89
( Sm /N d) N 0. 66 0. 62 0. 63 0. 43 0. 56 0. 61 0. 55 R EE地球化学变化属热液蚀变所引
(L a / Yb) N 10. 49 11. 77 7. 62 7. 95 27. 89 13. 75 5. 30 (
起 ,反映流体的氧逸度较低 Chen and
( Gd / Yb) N 1. 46 1. 60 1. 52 1. 30 5. 12 4. 12 1. 87
Zhao, 1997) 。LR EE /HREE为 6. 55 ~
注 :样品由宜昌地质所测试中心分析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4 期 刘宝山等 : 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和成因探讨 483
图 2 三道湾子金矿区岩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图
1 - 安山岩 ; 2 - 硅化安山岩 ; 3 - 含金石英脉矿体
F ig. 2 REE d istr ibution pa ttern s for ores and host
rocks of San daowanz i gold deposit
15. 45, (L a / Sm ) N 为 1. 6 1 ~4. 06, ( Sm /N d )N 为
图 3 三道湾子矿石 、岩石 Pb - Pb关系图解
0. 43 ~0. 80 , (L a / Yb ) N 为 5. 3 ~11. 7 ,仅一个样品 Ⅰ- 大洋火山岩铅 ; Ⅱ- 深海沉积物铅 ; Ⅲ - 成熟岛弧铅 ; Ⅳ -
达 27. 8, ( Gd / Tb)N 为 1. 30 ~5. 12 ,稀土元素配分曲 克拉通化地球铅
( ) 208 204 206 204 207 204
线形态相近 图 2 、曲线斜率基本一致 ,安山岩 、硅 F ig. 3 Pb / Pb - Pb / Pb and Pb / Pb -
206 204
化安山岩 、含金石英脉配分曲线呈上 、中、下三个层 Pb / Pb d iagram s of ore m inera ls and rock s
次梯度 ,这些特征表现出金矿体对安山岩继承性 。 of the ma in deposits in the San daowanz i area
3. 2 同位素特征
34 2005) ,具明显的岩浆硫或幔源硫同位素组成特点 ,
( ) δ
硫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 明 表 2 , S 值 为
- 3. 1% ~3. 8% ,极差 6. 9% ,均值为 - 0. 5% ,均一 说明矿体中硫来源于深部岩浆或火山地层 ,预示着
(
( 金成矿 与岩浆 热液 有密切 的关 系 王 可 勇等 ,
化程度较高 , 分布范围集中 , 接近陨石硫 吕军等 ,
2004) 。
(
表 2 三道湾子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 铅同位素是物质来源 的示踪剂 陈根文等 ,
Tab le 2 S isotope com po stion s of the Sandaowanz i 2002) 。三道湾子矿区含金石英脉矿体与围岩安山
A u depo sit ( )
岩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 ,变化范围很小 表 3 ,说
34 34 34
测定对象 δ S 测定对象 δ S 测定对象 δ S 明它们铅源相同 ,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 ,可能主
黄铁矿 3. 80 黄铁矿 - 3. 1 黄铁矿 2. 13 (
要来 自围岩火 山地层 。此外 , 与阿尔卑期 25 ~
黄铁矿 - 1. 64 黄铁矿 0. 04 黄铁矿 - 2. 35 ) (206 204
180M a 岩浆岩铅同位素比值 Pb / Pb = 18. 22
黄铁矿 - 2. 73 黄铁矿 1. 3 黄铁矿 - 1. 2 207 204 208 204
~18. 45, Pb / Pb = 15. 57 1 ~15. 64 , Pb / Pb
注 :硫同位素由天津地质研究所测试 ) ( )
= 38. 22 ~38. 37 梁一鸿 , 2004 十分相近 。
表 3 三道湾子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 4 构造环境及控矿模式
Tab le 3 Pb isotope com postion s of the San daowanz i
A u depo sit 对于中低温脉状金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 , 目前
206 204 207 204 208 204 ( ) ( )
样品岩性 Pb / Pb Pb / Pb Pb / Pb 存在两种主要认识 李晶等 , 2004 : 1 矿床形成于
安山岩 18. 273 ±0. 003 15. 493 ±0. 002 38. 013 ±0. 006 造山过程 ; ( 2 ) 矿床形成于造山后 。晚侏罗世大规
硅化安山岩 18. 353 ±0. 003 15. 53 ±0. 0 1 38. 145 ±0. 024 模岩浆作用使研究区普遍发育中基性 - 中酸性火山
硅化安山岩 18. 279 ±0. 003 15. 469 ±0. 003 37. 98 ±0. 007 岩 ,其受 NW 向断裂控制明显 ,其物质来源于上地
硅化安山岩 18. 30 1 ±0. 004 15. 459 ±0. 004 38. 055 ±0. 009
幔 。大兴安岭晚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形成于伸展构造
含金石英脉 18. 236 ±0. 003 15. 482 ±0. 003 37. 978 ±0. 0 10
( )
含金石英脉 18. 259 ±0. 002 15. 491 ±0. 002 37. 981 ±0. 005 背景 邵济安等 , 1999;祁进平等 , 2005 。金矿体与
含金石英脉 18. 23 ±0. 004 15. 476 ±0. 004 37. 943 ±0. 0 16 围岩铅同位素均投影于造山带与地幔演化线之间
注 :铅同位素由天津地质研究所测试 (图 3) ,表明矿体与围岩为同一源区的构造环境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84 第 30卷
另外 ,北西向基底断裂控制着晚侏罗世塔木兰沟期 裂在深部向主断裂收敛 。本区次级断裂主要表现出
火山岩浆的喷发与定位 ,表现出张扭性特点 ,是该期 北西向 ,一方面表现出矿体石英脉呈北西走向 ,另一
( )
的主体控岩控矿断裂 李仰春等 , 2005 。可见矿体 方面矿区脉岩长轴指向北西 。在次级断裂中 ,工业
与围岩安山岩同形成于造山过程中的伸展构造环 矿体在平面上断续相连 ,局部产出 , 向深部有可能进
( )
境 。一般认为 ,大型剪切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裂起 入主断裂 图 4 。模式图体现了内生金矿床主要受
(
着传递含矿热液的作用 ,成为配矿 、容矿构造 刘忠 断裂构造的控制 ,金矿勘查工作应沿区域性大断裂
明等 , 200 1;车勤建等 , 2005) 。矿区沿主控矿断裂发 开展 ,不仅对区域性大断裂某些有利构造部位预测 ,
育一系列次级断裂 ,是矿区矿体的容矿构造 ,次级断 同时对次级断裂金矿床进行评价 。
5 结 论
( 1) 围岩安山岩显示负铕异常 ,
而成矿流体作用使蚀变安山岩和含金
石英脉显示正铕异常 , 因此正铕异常
可作为金矿床 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之一 。
(2)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发生
在造山过程的伸展构造背景 ,岩浆来
自深部 。岩浆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流
体的循环提供了热能 。
( 3) 金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的
特征 ,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来 自上地
幔 ,或者来自围岩火山岩 ,拟或来 自深
部的成矿流体与围岩火山岩由强烈的
图 4 三道湾子金矿床构造控矿模式平面简图
物质交换 ,总体受岩浆控制 。
1 - 塔木兰沟组安山岩 ; 2 - 三道湾子单元花岗岩 ; 3 - 控矿次级断裂含金石
( )
英脉矿体 ; 4 - 控矿主断裂 上部脆性断裂 ,下部变为韧性断裂 ; 5 - 沿导矿 致谢 : 承蒙陈衍景研 究员 的认真审
断裂上升的深源成矿流体 ; 6 - 不整合地质界线
阅 ,为本文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
F ig. 4 Plane sketch of a structurecon trolled m eta llogen esis
见 ,笔者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
m odel for the Sandaowanz i gold depo sit
参考文献 ( Reference s) :
李晶 ,陈衍景 ,刘迎新. 2004. 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
车勤建 ,李金冬 ,魏绍六 ,伍光英. 2005. 湖南千里山 - 骑田岭 铁矿标型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 矿物岩石 , 24 ( 3 ) : 93 -
矿集区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9 102.
(2) : 2 14. 李仰春 ,刘宝山 ,赵焕力 ,张昱 ,韩延东. 2005. 大兴安岭北段
陈根文 ,吴延之 ,夏斌 ,王核 ,钟志洪 ,王国强. 2002. 楚雄盆地 根河地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砂岩铜矿床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大地构造与成矿 29 (4) : 443 - 450.
学 , 26 ( 3) : 279 - 284. 梁一鸿. 2004.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构造
陈衍景 , 李晶 , Franco P irajno, 林治家 , 王海华. 2004. 东秦 学意义. 中国地质 , 3 1 ( 1) : 9 1 - 95.
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矿 刘忠明 ,刘施民 ,蒋镇亚. 2001. 湖北浠水 - 梅川地区剪切带
物岩石 , 24 ( 3) : 1 - 11. 中金成矿作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5 (4) : 446 - 455.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 1993.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 北京 : 吕军 , 王建民 , 岳帮江 , 于荣文 , 张大鹏 , 赵立国. 2005. 三
地质出版社. 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2000. 1 ∶5 万新
地质与勘探 , 4 1 ( 3) : 33 - 37.
峰 、达音卢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地矿
祁进平 ,陈衍景 , P iraino F. 2005.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温热液矿
局.
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 矿物岩石 , 25 (2) : 47 - 5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4 期 刘宝山等 : 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和成因探讨 485
邵济安 ,张履桥 ,牟保磊. 1999. 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 Chen Yanj ing and Zhao Yongchao. 1997. Geochem ical charac
程中的岩浆作用. 地学前缘 , 6 (4) : 339 - 346. teristic s and evolution of REE in the Early Precam brian
王可勇 ,任云生 ,程新民 ,代军治. 2004. 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床 sedim ents: evidence s from the southern m argin of the North
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28 Ch ina craton. Ep isodes, 20 (2) : 109 - 116.
(2) : 171 - 178.
GEOLO GICAL, GEOCHEM ICAL AND GENET IC STUDY O F
THE SANDAOW ANZ I QUARTZ VE INTY PE GOLD
D EPO SIT IN HE IHE C ITY , HE ILONGJ IANG PROV INCE
1, 2, 3 3
L IU Bao shan an d L U Jun
( 1. S a te Key L abora tory of Geolog ica l P rocesses and M inera l R esou rces, Ch ina Un ivers ity of Geosciences, B eij ing
100083, Ch ina; 2. M OE Key L abora tory of L ithosp here Tecton ics and L ithop robing Technology, Ch ina Un ivers ity of
Geosciences, B eij ing 100083, Ch ina; 3. Q iq ihaer B ranch of Geolog ica l S u rvey of H eilongj iang P rovince, Q iq ihaer,
HL 16 1005, Ch ina)
A b stract: A s a typ ical quartz veintyp e go ld depo sit, Sandaowanzi go ld depo sit occu rs in the ande site of the late
Ju ra ssic Tam u lan Form ation. R e su lts from R EE and stab le isotop e s stud ie s show that the R EE distribu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