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头充分扩散掺气射流下消力塘的数值模拟-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II
掺气分流墩墩头顶部到底部流速逐渐减小,绕墩头流动的水流流速沿程逐渐增大,离
边壁越远,绕墩头流动的流速越大。抛射水流的流速在重力作用下沿程不断增大。消力塘 内流速分布具有相似性,在 h’/h 为 0.06 附近流速最大,然后沿水深逐渐减小。台阶上的 相对流速分布仍具有相似性,在 h’/h=0~0.15 范围内,流速先增大后减小,在 h’/h0.15 以后,流速开始增大,在水面附近,流速变化减弱。
消力塘的最大紊动能和耗散率均出现在射流水舌落点附近以及水跃的旋滚区域。在消 力塘后部的台阶上紊动能和紊动耗散率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掺气分流墩与消力塘联合应 用的消能率可达 90%以上。
掺气分流墩和消力塘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消能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型消能工。
关键词:掺气分流墩设施;消力塘;三维数值模拟;水流流态;压强;流速;消能
ABSTRACT
Titl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STILLING BASIN COMBINED WITH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Major: Hydraulics and River Dynamics
Name: Ying Zhao Signature: Supervisor: Prof. ZHI-CHANG ZHANG Signature:
Abstract
The stilling basin combined with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is a kind of novel energy dissipation facility. In the nine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study of hydraulic model test of stilling basin under high head fully aerated jet diffusion is conduc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model is simulated by Fluen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facility an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acility.
Based on test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by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PISO algorithm, and free water surface is captured by VOF method. And stilling basin combined with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model is divided by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grids.
The main stud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to research the flow pattern of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tongu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pier and stilling basin, velocity isoline distribution of water tongu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stilling basin,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and turbulence dissipation rate of stilling basi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effect.
When water flows through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plitting pier regime and dentoid baffle pier regime. Splitting pier regime is that when the pier is above the water surface, and dentoid baffle pier regime is that when the pier is submerged in the water surface. Water tongue of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is fully diffusion and aeration and the tongue thickness increases along the wa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is model researches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jet distance, and gives the comprehensive correction factor of the maximum jet distance. It also researches water surface line of stilling basin, which can be found that the vari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tests, while the water depth is above the model tests.
The maximum pressure of pier head occurs in upstream place of the pier and decreases along pier head direction, and begin to appear negative pressure when xi/Ld=0.5, the maximum negative pressure is at xi/Ld=0.87, and at the end of the pier, negative pressure begin to decrease.
III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V
I
Along pier high direction, the maximum pressure of pier head occurs in upstream place of the pier when hi/hd=0.395~0.415. The maximum pressure of the side face of pier head occurs near hi/?=0.82. On the condition of dentoid baffle pier regime, there has negative pressure at the top of the pier head,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The maximum pressure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e%8b%e5%bc%ba%e7%b3%bb%e6%95%b0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oefficient%2Bof%2Bpressure coefficient of pier head is at xi/Ld=0,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xi/Ld, pressure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e%8b%e5%bc%ba%e7%b3%bb%e6%95%b0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oefficient%2Bof%2Bpressure coefficient desrease rapidly, and when xi/ Ld =0.4~0.5, it becomes negative, and near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e%8b%e5%bc%ba%e7%b3%bb%e6%95%b0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oefficient%2Bof%2Bpressure the region of xi/Ld =0.87, it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e%8b%e5%bc%ba%e7%b3%bb%e6%95%b0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oefficient%2Bof%2Bpressure reaches the minimum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e%8b%e5%bc%ba%e7%b3%bb%e6%95%b0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oefficient%2Bof%2Bpressure , and then increases a bit at last.
The maximum pressure of stilling basin occurs in the place of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6%b0%b4%e8%88%8c%e8%90%bd%e7%82%b9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fall%2Bpoint%2Bof%2Bwater%2Bjet water jet fall point.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6%b0%b4%e8%88%8c%e8%90%bd%e7%82%b9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fall%2Bpoint%2Bof%2Bwater%2Bjet Relative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6%b0%b4%e8%88%8c%e8%90%bd%e7%82%b9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fall%2Bpoint%2Bof%2Bwater%2Bjet maximum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low veloc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fall point, pressure isoline become thinning, so pressure become smaller. The tren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lative maximum press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st, but its value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est valu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illing basin combined with steps, because of water cushion, the pressure of water jet fall point is smaller than it without steps.
The maximum pressure of steps at the rear end of stilling basin occurs in the 1st step, the value decrease slightly at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5%87%b8%e8%a7%92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onvex%2Bcorner convex corner of steps, along the step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lane, and more backward, the pressure become more stable, negative pressure is not found on the steps.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flow velocity of pier head decreases, around the pier head velocity increase along the way, and farther away from the wall, the velocity around the pier head is getting fast.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jet flow velocity increases along the way. In stilling basin, velocity distribution has similarity. The maximum velocity appears near h’/h=0.06,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s along water depth. The relativ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n the steps of the stilling basin also has the similarity. Velocity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at the area of h’/h=0~0.15, and when h’/h0.15, velocity begin to increase, and near the water surface, velocity change has faded.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k and turbulence dissipation rate ε of stilling basin are all appears near water jet fall point and roller area. The value of k and ε on the steps at the rear end of stilling basin is decreased sharply.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of stilling basin combined with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is above 90%.
The facility of stilling basin combined with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has good energy dissipation effect, and it is a recommended new energy dissipation facility.
Key words: splitting dentoid baffle pier aerator; stilling basin;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flow pattern; pressure; velocity; energy dissipation
目录
主要符号表 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高速水流的消能问题的研究进展 2
1.2.1 底流消能的研究现状 4
1.2.2 挑流消能的研究现状 9
1.2.3 新型消能工的研究 13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9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20
1.5 课题的主要难点及采取解决方案 20
1.6 预期研究成果 21
1.7 本章小结 21
2 紊流数值模拟理论 23
2.1 基本控制方程 23
2.2 紊流模型 23
2.3 常用数值计算方法 26
2.4 流场数值计算算法 28
2.5 自由液面处理 29
2.6 边界条件 29
2.7 本章小结 29
3 掺气分流墩和消力塘联合应用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1
3.2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32
3.3 边界条件的处理 35
3.4 求解器的设置 35
3.5 本章小结 35
II
III
4 掺气分流墩和消力塘联合应用的水流流态 36
4.1 掺气分流墩的水流流态 36
4.2 水舌厚度的沿程变化和水舌最大、最小挑距 40
4.2.1 掺气分流墩的墩前水深 40
4.2.2 掺气分流墩水舌厚度沿程变化 40
4.3 消力塘的水面线 43
4.4 本章小结 44
5 掺气分流墩和消力塘联合应用的的压强场 45
5.1 掺气分流墩墩头压强分布 45
5.1.1 掺气分流墩迎水面时均压强沿墩高分布 45
5.1.2 掺气分流墩侧面时均压强沿墩高分布 46
5.1.3 同一工况墩头不同位置相对压强与相对水深的关系 47
5.1.4 齿墩墩头时均压强系数沿横断面分布 48
5.1.5 齿墩墩墩顶压强分布 49
5.2 消力塘底板压强分布 50
5.3 消力塘时均压强沿程变化 52
5.3.1 消力塘无台阶时时均压强沿程变化 52
5.3.2 有台阶消力塘时时均压强沿程变化 53
5.4 有台阶消力塘台阶上的压强分布 55
5.4.1 台阶压强分布 55
5.4.2 台阶水平面压强沿程分布 57
5.4.3 台阶竖直面压强沿程分布 58
5.5 本章小结 59
6 掺气分流墩和消力塘联合应用的速度场 60
6.1 掺气分流墩和消力塘联合应用的流速矢量图 60
6.2 齿墩墩头流速分布 61
6.3 消力塘流速分布 61
6.4 本章小结 64
7 消能效果 65
7.1 紊动能和紊动耗散率 65
7.2 消能效果 72
7.2.1 消能机理 72
7.2.2 消能效果 72
7.3 本章小结 73
8 结论和建议 74
致 谢 76
参考文献 77
附 录 80
TOC \o 1-1 \h \z \u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0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0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80
主要符号表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G 重力
g 重力加速度
γ 重度
ρ 密度
主要符号表
H0 掺气分流墩水平掺气坎出口以上总水头
Z0 下游消力塘底板到水平掺气坎出口底板的高度
Q 进口流量
Um 模型进口端面平均流速
H 进口断面水深
hd 掺气分流墩墩前断面水深
Fr0 墩前来流弗劳德数
V0 墩前断面来流流速
hsd 水舌任一断面的厚度
S 水舌轨迹任一断面的曲线长度
L 水舌射距
Ljs-max 水舌最大射距计算值 Lm-max 水舌最大射距模拟值 Lc-max 水舌最大射距试验值 Ljs-min 水舌最小射距计算值 Lm-min 水舌最小射距模拟值 Lc-min 水舌最小射距试验值 b 两个分流墩之间净宽
KLmax 实测最大射距与模拟最大射距的比值
KLmin 实测最大射距与理论最大射距的比值
?x 某一侧点到消力塘起点的距离
p 某一测点的压强
pmax 掺气分流墩迎水面最大压强
? 掺气分流墩墩高
h 某一测点的水深
hi 某一侧点距离墩底的距离
Cp 齿墩墩头压强系数
I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pmax
最大时均压强
?x’ 台阶上某一点到台阶起点的距离
l0 每级台阶的长度
?y 台阶上某一点到台阶起点的距离
a 台阶高度
u1 断面某点流速
u1-max 某一断面的最大流速
h’ 某点距离消力塘底部的距离
ht1 消力塘后下游水深
vt 消力塘后下游水深对应流速
hw 水头损失
η 有台阶消力塘消能率
II
第 1 章 绪论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79
PAGE 8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近几十年来,高 坝建设发展迅猛,我国锦屏水电站坝高已达 305 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坝。世界上坝 高在 260m 以上的大坝有 10 座,我国的小湾水电站和溪洛渡水电站排在其中。高坝建设 工程量大,费用大,为了节省工程投资,其泄洪的单宽流量也大,例如我国三峡大坝的单 宽流量已达 324.57 m3/s·m,大单宽流量下高坝的泄洪消能问题成为制约高坝建设的主要 问题。
高坝大单宽流量的泄水建筑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巨大的动能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如果处理不当会危及大坝甚至整个工程的安全。 例如我国盐锅峡水电站,其二道坝的下游河床和Ⅰ-Ⅲ坝段的小护坦被严重冲刷和淘空, 一级消力池内护坦、消力墩及趾墩蚀损。之后将消力墩及趾墩全部凿除,改善了消力塘的 水力特性,但加剧了一级消力池下游河床的冲刷,这又危及消能建筑物的安全,后增建二 级消力池及非常溢洪道岸坡防护工程,才解决了下游冲刷问题。
(2)泄水建筑物溢流面的空蚀问题。在高速水流作用下,溢流面上的流速和压强不断 的发生脉动,造成溢流面的空蚀破坏。美国鲍尔德水电站泄洪洞是最早因空蚀破坏的工程 之一,1941 年在无压状态下泄流,反弧处的洞底衬砌、基岩被严重破坏,基岩中形成深 13.7m、宽 9.5m、长 35m 的空蚀坑;我国的刘家峡水电站,1972 年泄水时,在龙抬头反 弧段末端发生空蚀,形成长 24m、宽 13m、深 3.5m 的大坑;葡萄牙的米兰德坝,在深孔 出口与溢流堰面的连接部位发生空蚀破坏,曾用厚 10-20m 的钢板护面,修复两次,但每 次修复后衬砌仍被撕裂,混凝土受到破坏。
(3)溢流面的水流掺气问题。泄水水流掺气是高速水流的特性之一??当下泄水流流速 达到一定值的时,水中就会掺入空气,形成水、气两相流。水流掺气固然对防止溢流面的 空蚀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水体的膨胀需要加高边墙的高度,如设计不当,可能会造成 水流翻顶或者泄洪洞封顶现象,造成泄水道两边的严重冲刷或泄洪洞通气不畅,或者掺气 水舌的水雾影响电站的安全运行。例如,我国的黄龙潭水电站,泄洪时由于水雾大,形成 倾盆暴雨,使厂区的 3 台水泵被淹,发电机层积水 3.9m 深,此次大事故使电站停止发电 49 天,少发点 2 亿 kW·h,冲毁了部分农田及 2.2 公里的公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大单宽流量的消能问题,近几十年来,水利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型的消能
设施,这些消能设施主要包括掺气分流墩、齿墩、宽尾墩与消力塘联合运用,窄缝挑坎、 高低坎、扭曲鼻坎、台阶式溢洪道、旋流消能等,为解决高坝、大单宽流量、低弗劳德数 消能问题开创了新的途径。
掺气分流墩设施是我校为解决柘林水电站趾墩消力塘空蚀问题提出来的,它是设置 在溢流陡坡面上的一种分流、掺气和消能设施。掺气分流墩设施的提出,打破了以往要
求溢流面光滑如镜的传统观念,是消能的一种新思想。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证明掺气分流墩设施具有显著的掺气减蚀作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消能效果。但以往的 工程主要是用在中水头。对于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泄水建筑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 下虽然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但模型试验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对每种工况都进行试验, 因此利用数值模拟研究高水头充分扩散掺气射流消力塘的水力特性,对于掺气分流墩设 施的推广应用以及解决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消能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 意义。
1.2 国内外高速水流的消能问题的研究进展
泄水建筑物的消能形式主要有底流消能、挑流消能和面流消能。底流消能实质上就是 利用消力池消能。
底流消能是采用水跃作为泄水建筑物下游的一种消能措施, 历史悠久, 应用广泛, 除 坝顶泄洪和厂房顶溢流外, 其它泄洪方式均可采用底流消能, 尤其是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 大、中、小型枢纽, 高坝大泄量, 低水头大单宽流量工程应用最多[1]。
底流消能在高坝应用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前苏联的萨扬舒申斯克拱坝。大坝为世界 已建最高的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245.5m,溢流坝段设11个中孔,进口高程479m, 溢流面出口设弧形闸门,各宽5m、高6m,最大水头116.7m,泄洪能力13600m3/s,下设两 道坝消力池消能。总装机64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235亿kW·h。水库总库容313亿m3, 单宽流量为340m3/s·m,是世界上第六大水力发电站。大坝于1968年9月份开始建设,1987 年竣工。1985年,一次强大的春汛摧毁了85%的溢洪道混凝土底板,将其锚筋拉开50mm, 并将岩基冲刷出数米深的坑。1988年,春汛给溢洪道和消力池底部造成了严重损坏,锚固 在岩基上3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护坦被冲坏, 消力池底坚硬岩基由于洪水急流而脱落,被迫 将其运行水头降低了5m。为了解决消能问题,在溢洪道上设置了两道挑流消能设施,将 来流分成三层,其中底流消能的部分只占总能量的20%,其余流量由两道挑流消能设施均 分[2]。
我国荆江分洪闸修建于50年代,采用底流消能,共54孔,每孔净宽18m,设计流量12100 m3/s。1952年开工建设以来,已3次泄洪,其中1954年8月7日9时最大分洪量7769 m3/s, 确保了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
我国葛洲坝二江闸设计流量 86000 m3/s,是世界第一大泄水建筑物,运用流量范围为 3000~83000 m3/s。通过实验采用一级消力池,池后设防冲段,加设深防墙及 1:10 反坡加 糙柔性海漫段,并设加糙墩十三排的布置方式,使水流扩散和消弱立轴漩涡。二江泄洪闸 的单宽流量为 130~170m3/(s·m),消力池包括前面的连接段总长 180m,在设计上采用隔 墙分割,使多孔泄水闸的消能适用性更强防冲更为安全可靠[1]。
底流消能的工程实例很多,表 1-1 为国内外 100m 以上高坝采用底流消能的工程实例
[1]。由表中可以看出,最大总流量为的巴基斯坦的塔贝拉坝,总流量为 42500 m3/s;最大
单宽流量为巴基斯坦的曼格拉坝,单宽流量为 290 m3/(s·m);最大坝高为苏联的萨扬舒
申斯克坝,坝高为 245.5m。我国 100m 以上的高坝,最大总流量为清江隔河岩水电站,
总流量为 22800 m3/s;最大单宽流量为安康水电站,单宽流量为 282.7 m3/(s·m);最大 坝高为清江隔河岩水站,坝高为电 150m。
照片 1-1 苏联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 照片 1-2 葛洲坝二江闸
Photo.1-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8%90%a8%e6%89%ac-%e8%88%92%e7%94%b3%e6%96%af%e5%85%8b%e6%b0%b4%e7%94%b5%e7%ab%99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sayano-shushensk%2Bhydropower%2Bstation 1 Sayano-shushensk hydropower station Photo.1-2 Er-jiang gate of gezhouba project
表 1-1 国内外 100m 以上高坝采用底流消能的工程实例
Table.1-1 Engineering example for more than 100m high dams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by hydraulic
jump at home and abroad
编 号
工程 名称
国 名
坝型
坝高
(m)
地质 基础
泄流 方式
总水 头
(m)总流 量 (m3/s
)单宽 流量 (m3/(
s·m))
消力池 形式跃前
建成 年份v1Fr1L
1萨扬
舒申 斯克苏 联重力 拱坝
245.5麦质石 英沙岩坝身 11
孔 中孔
206
13600146
(340
)二道 消力池
52
8.8
109
1980
2德沃 歇克美 国重力 坝
218.5花岗片 麻岩堰顶 2 孔
下设 3 个 底孔
186
5380
144.6消力池 斜坡
46.6
17.8
85.5
1973
3夏
斯 塔美 国重力 坝
185
安山岩
堰顶
101
5300
94.7
消力池
43
11.4
102
19454德突
伊特美
国重力
坝121安山岩500062消力池19535弗勒
索姆美
国重力
坝104花岗岩850085斜坡97.519556利比美
国136112284081消力池4611.119727奥本美
国2101494480142消力池438安康中
国重力
坝128云母岩堰顶 5 孔76.221200282.7平底
消力池120施工
9清江
隔河 岩中 国重力 拱坝
150石牌页 岩堰孔及 底孔
22800
210
消力池
40
139
施工
10朱庄 水库中 国重力
110基岩有 软弱夹 层堰孔及 底孔
8700
30二级 消力池
9611早明
浦日
本重力
坝106石英片
岩堰顶 6 孔
宽 10m900150消力池197512井川日
本大头
坝103.690240057.1平底
消力池389.360195713有峰日
本重力
坝140岩基消力池196014烟稚
第一日
本重力
坝135岩基100.7消力池1961
15萨
利 姆西
班 牙重力 坝
131.5
板岩
117
2000
40
消力池
43.1
13.5
40
1955
16阿尔
坎塔 拉西
班 牙支墩 坝
130
花岗岩岸边溢
洪
道 4 孔
108
13800
114三个大
型消力 池
80
1969
17圣·埃 斯特 旺西 班 牙重力 拱坝
115
花岗岩
99
4500
83二道坝 消力池
92
1955
18曼 格 拉巴
基 斯
坦
土坝
116
砂岩
岸边主 溢洪道
100
32000
290
两级 消力池
43.7
38.3
1967
19
塔贝 拉巴 基 斯
坦
土石 坝
147
变质岩溢洪道 7 孔隧洞 3#4#
42500
173
消力池
75
1976
20巴
克 拉印 度重力 坝
226页岩、砂 岩堰顶 4 孔 开敞式
179.6
8210
108
消力池
49.5
145
1966
21
百拉 根巴澳 大 利
亚
重力 坝
137
砂岩
堰顶 4 孔 溢流
92
12000
131.5
斜坡 消力池
1960
22伊塔
帕里 卡巴 西土石 坝
105
花岗岩岸边堰
孔 9 孔
27760
205.6斜坡 消力池
1982
23尼察 赫尔 柯约
特墨 西 哥
堆石 坝
138
砂岩主溢洪 道
3 孔
118
11800
215.6
3
平底 消力池
44
8.5
100
1964
24鲍卡 麦顿巴
拿 马重力 坝
106
岩基
71.78
消力池
25
1955对于中小型工程,运用底流消能的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坝高 15~340m
采用底流消能的工程有 431 座[3],其中底流消能的有 131 座,占 30%。15~30m 有 43 座, 占 43%;30~70m 有 43 座,占 32.9%;70~120m 有 26 座,占 19.7%;120~150m 有 13 座, 占 9.9%;150~340m 有 6 座,占 4.6%。
1.2.1 底流消能的研究现状
底流消能实质上就是水跃消能。水跃是水流从急流过渡到缓流时,水面突然跃起的 一种局部水流现象。水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水跃共轭水深、水跃长度、水跃的消能率以 及消力池的设计方法。
水跃共轭水深的研究
水跃是水利工程中最有趣最热门的现象之一,其研究已有一百九十余年历史,历年都 有大量的专题研究报道。1818 年贝登首次对水跃现象进行了研究。1928 年,Belanger 采 用能量方程推导水跃方程遭到失败,1938 年,他改用动量方程(忽略渠底阻力)得到了 水跃方程,并给出了矩形断面下共轭水深比的显式解,经试验验证,此方程有足够的精度, 至今仍是水跃计算的重要方程。1965 年,Rajaratnm[4]通过对水跃区流速分布的研究,认 为水跃实质上是一种附壁射流,提出了水跃研究的新概念。1982 年,郭子中[5]根据混合 流理论,认为水跃是一种贴底的附壁射流,这和 Rajaratnam 提出的附壁射流理论不谋而 合。最近 20 年,随着测量手段的进步,对水跃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89 年,Hager 在矩形水槽中通过试验研究了光滑壁面切应力对水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计及壁面切 应力后,水跃的共轭水深小于 Belanger 的解[6];Ohtsu 和 Yasuda 也研究过光滑壁面切应力 对水跃的影响[7];Ead 和 Rajaratnam 研究了波状粗糙床面对水跃的影响[8],而且给出了切 应力的经验表达式。
Belanger 通过动量方程得出的共轭水深的公式为
h ??h1 (
2 2
h ??h2 (
1 2
1??8Fr 2 ?1)
1
2
1??8Fr 2 ?1)
(1.1)
(1.2)
式中,h1 和 h2 为水跃跃前和跃后断面的水深;Fr1 为跃前断面的弗劳德数;Fr2 为跃后断面 的弗劳德数。
水跃长度的研究 对于水跃长度,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模型试验研究水平,至今尚未找到合理的理论公式。 完整水跃的长度定义为跃首与跃尾两断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跃首断面处于表面旋滚
与跃前急流的交界处,一般很容易确定。但对于跃尾位置,由于水跃区水流紊动非常剧烈, 跃尾位置不断摆动,加之人们对其认识不同,所得到的水跃长度也不同。
И·И·Αгроскин 教授认为,跃尾断面应位于缓流中,取旋滚长度的水平投影作为水跃 长 度 有 一 定 误 差 , 水 跃 长 度 须 根 据 水 跃 扩 散 区 内 流 速 分 布 来 确 定 。 J.N.Bradley 和 A.J.Peterkar 认为,水跃长度的观测很困难,可以在紧靠旋滚末端的下游断面或较高的底 流速度开始脱离槽底的位置之间选用较远的一个。E.A.Elevatorski 认为,水跃的终止点可 取表面回流的末端。由以上研究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水跃跃尾断面的定义或标准有三种情 况:一是从水面观测,取为水跃旋滚的末端或回流的终止点为水跃长度;二是从底流观测, 取为较高流速开始离底上升的位置为水跃末端;三是跃后流速分布为明渠正常流速分布的 断面作为水跃长度[9]。
笔者收集了国内外 43 个计算水跃长度的公式,如表 1-2 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 学者张长高[10]、陈椿庭[9]研究了前人对水跃长度的试验成果,其中张长高收集了国内外 13 个水跃长度公式进行比较,得到的水跃公式见表 1-2 中序号 13;陈椿庭收集了国内外
12 个水跃长度的公式,点绘了 Fr1 与 L j / h1 的关系如图 1-1 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弗 劳德数 Fr1 的增大,水跃公式的差距越大,例如当 Fr1 ??10 时,最大和最小的 L j / h1 相差了 2.2 倍,Fr1 ??16 时,L j / h1 相差了 2.3 倍,由此可以看出,对水跃末端位置的认识不同,所 得的水跃长度也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对水跃长度的进一步研究还是有必要的。 表 1-2 水跃长度公式汇总
Table.1-2 Conlution of length of jump
类型
Type编号
Number研究者
Researcher水跃公式
Hydraulic jump formula备注
Remark以跃后水深表示
The formula expressed by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8%b7%83%e5%90%8e%e6%b0%b4%e6%b7%b1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depth%2Bafter%2Bthe%2Bjump depth after the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8%b7%83%e5%90%8e%e6%b0%b4%e6%b7%b1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depth%2Bafter%2Bthe%2Bjump jump1美国垦务局 USBRLj=6.1h24.5≤Fr1132N. PageLj=5.6h23K.SafranezLj=5.2h24K.Safranez 1Lj=4.5h25J. H. DoumaLj=3.0h2
以跃前、跃后水深表
示
The formula expressed by depth before and after the hydraulic jump6E. A. ElevatorskiLj=6.9(h2-h1)7Н. Н. ПавловскйиsLj=4.75h2-2.5h18张迎春 Zhang Y CLj=6.84h2-7.69h19GiniLj=6.02(h2-h1)10J. SmetanaLj=6.0(h2-h1)11В.И.АравинLj=5.4(h2-h1)12Н. Н. ПавловскийLj=5.0(h2-h1)13张长高 Zhang C GLj=6.0[(h2/h1-1)(1+ h1/h2)] h114ШаумянLj=3.6(h2- h1)(1+ h1/h2)215WalkerLj=(h2- h1)(8-0.05 h2/h1)16C. J. PoseyLj=(4.5~7.0)(h2- h1)17В.А.МацманLj=(5.4 h1/h2-0.06)[(h2/h1)2-1] h1
以跃前断面的弗劳德 数和跃前水深或跃后 水深表示18陈椿庭 1 Chen C T 1Lj=9.4(Fr1-1)h11.7≤Fr119.5519姚琢之 Yao Z ZLj=10.44(Fr1-1)0.78h120М. Д. ЧертоусовLj=10.3(Fr1-1)0.81h121郭子中收录
Guo Z Z collectedLj=(2.07+0.9Fr1)h2Fr14.522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Lj=10.8(Fr1-1)0.93h11.7≤Fr119.5523Пиκалов2 0.5
Lj=4(1+2Fr1 ) h1
The formula expressed by Froude number of the cross section before the hydraulic jump and depth before or after the hydraulic jump24水力计算手册 1
Hydraulics calculation manual 1Lj=9.5(Fr1-1)h11.7≤Fr19.025水力计算手册 2
Hydraulics calculation manual 2Lj=[8.4(Fr1-9)+76]h19.0≤Fr116.026吴持恭 Wu C GLj=10(h2- h1)Fr1-0.322.5Fr17.4527А. IνаnchenkoLj=10.6(h2- h1)Fr1-0..3728陈椿庭 2 Chen C T 2Lj=(7.25- Fr1 /15)(h2- h1)29C.K.WuLj=10(h2- h1)Fr1-0.16
30
АйвазянLj=K(h2- h1)3/4 h1h2
K=8(10+ Fr1) Fr1-231OhtsuLj=2.75h1[(1+8Fr12)0.5-1]32倪汉根收录
Ni H G collectedLj = 6.2 h2 tanh(Fr1/3)2Fr11233刘沛清 Liu P QLj = 6.55 h1 Fr1arctan(h2/h1-1)0.534Hager W. HLj=220 h1 tanh[(Fr1-1)/22]
35沈波
Shen BLj =9.8h1(8βFr12+1)0.5/(3β)-6.56 h1
1.7Fr14.5 时 β=Fr1/(1.03 Fr1-0.35);
4.5Fr120 时 β=Fr1/(0.99 Fr1-0.17)36K.Safranez 2Lj=6Fr1 h137J.KozenyLj=9.0(Fr1-1)h138SilvesterLj=9.75(Fr1-1)1.01h1
其他表示方法
Others39芦丁 Lu DLj=(4.5- v1/vk)h2vk 为临界流速vkis critical velocity40EinwachterLj=(15.2-0.241h2/h1)
( h2/h1-1)[ h1-v12/g/( h2/h1)2]
41
KnappLj=(62.5h1/H1+11.3)[(v1-v2)2 /2g-(H1-H2)]
H1= h1+v12 /2g H2= h2+v22 /2g42В.И.АравинLj= 0.33[0.54(h2/h1) 4.35+75] (h2-h1) 3 h12/( h 3
k
h2)hk 为临界水深
hk is critical depth43Г.Г.Во?даиовLj=1.1136 v1{2[(h2-h1) +(1.24
v12/2g-2.082v22/2g)]/g} 0.5
180
Lj /h1
A
水 B
C
D
160 槽 E
F
120
上限 基尼 欧勒弗托斯基
陈椿庭
C.K.Wu
斯沫特纳
派奇 沙夫兰兹
阿拉文
100
巴甫洛夫斯基
80
60
下限 基尼
40
2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水跃的消能率
图 1-1 Lj/h1~Fr1 关系
Fig.1-1 Relationship between Lj/h1 and Fr1
Fr1
关于水跃的消能率,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文献[11]已给出了计算消能率的公式,即
1
K j ?
( 1??8Fr 2 ??3)3
(1.3)
8( 1??8Fr 2 ?1)(2 ??Fr 2 )
1 1
式中, K j 为水跃的消能率。
由公式(1.3)可以看出,水跃消能率主要和跃前断面弗劳德数 Fr1 有关。弗劳德数越 大,水跃的消能率越高。对于矩形断面,研究表明,当1.7 ??Fr1 ??2.5 时 K j ??5 ~ 18% ;
当 2.5 ??Fr1 ??4.5 时, K j ??18 ~ 45% ;当 4.5 ??Fr1 ??9 时, K j
??45 ~ 70% ;当 Fr1 ??9 时,
K j ??70% 。至于波状水跃,消能率很差,小于 5%。
消力池的研究
消力池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挖深式消力池、消力坎消力池和综合式消力池。消力池研 究的主要问题是消力池的深度、消力坎的高度和消力池的长度。
挖深式消力池如图 1-2 所示,图中 0-0 线为原河床底面线,0-0线为挖深 d 后的护坦 底面线。当池中形成淹没水跃后,水流出池时,其水流现象类似于宽顶堰的水流现象,水 面跌落高度为 ?z ,然后与下面水面相衔接。
2
0v0
2g
E0 E0
v0
0
c1 c
hc1
1
H 1 ht
hT
d
△z 2
v2
0
0 0
c c1
1 2
Lk
图 1-2 挖深式消力池
Fig.1-2 Deep-digging stilling basin
挖深式消力池的计算公式为
d ????j h2 ??ht ???z
q 2
E0 ??d ??h1 ?
1
2g??2 h2
(1.4)
(1.5)
h2 ?
h1 ( 2
2
1 ??8
q 2
1
gh3
?1)
(1.6)
?z ??q
2g
[ 1
t
(??h )2
? 1 ] (??j h2 )
(1.7)
2
式中, q 为单宽流量; h2 为护坦高程降低 后收缩断面水深 h1 的跃后共轭水深;
??j ??1.05 ~ 1.1 ,实用上常采用 1.05; ht 为下游河床水深; d 为消力池深度;池末水深
hT ????j h2 ;??为坝面流速系数;????为消力池的流速系数,一般取?????0.95 ; ?z 为跃后水
面降落。
消力坎式消力池如图 1-3 所示,建坎后水流受坎壅阻,池末水深 hT 大于下游水深 ht , 池内形成水跃。坎前水深 hT ????j hc??。
从图 1-3 可以看出
hT ??c ??H1
(1.8)
式中, c 为坎高, H1 为坎上水深。由此可得坎高 c 的计算公式为
c ????j h2 ??H1
(1.9)
v
2
0 0
2g
E0
v0 c
q2
1 2g( jh 2) 2
hT H 1
h1 c
hs ht
c Lk 1
图 1-3 消力坎式消力池
Fig.1-3 Stilling basin of baffle wall style
消力坎通常为曲线或折线形实用堰,利用堰流公式计算消力坎顶水头 ,即
H1 ??H10 ?
q
2g(?
2
2
j
h )2
??( q
??s m1
)2 / 3 ?
2g
q
2g(?
2
2
j
h )2
(1.10)
式中, H10 为消力坎上的总水头。跃前水深 h1 用下式计算
h1 ?
?
q
2g(E0 ??h1 )
(1.11)
以上各式中,??j 和??s 分别为水跃和消力坎的淹没系数,??s 由淹没程度 hs / H10 决定,其中 hs ??ht ??c ;m1 为消力坎的流量系数,其值与消力坎的形状以及消力池内的水流状态有关, 初设时可采用 m1 ??0.4 ~ 0.42 ;??为流速系数。因为消力坎前有水跃存在,与一般实用堰 前的水流状态不同,故淹没系数及淹没条件也有所不同。判别淹没出流的条件为
(ht ??c) / H10 ??hs / H10 ??0.45
(1.12)
当 hs / H10 ??0.45 时,消力坎为非淹没出流,??s ??1;当 hs / H10 ??0.45 时,消力坎为淹没出 流,??s ??1,其值可由文献[12]查得。
综合式消力池如图 1-4 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综合式消力池是由挖深式消力池和消
力坎消力池组成的。其计算方法为
0
2
0v0
2g
E0 v0 2
1
h1
j h2
2
2v2
2g
H 1
c d
c ht
hc
c
0 1 Lk 2
图 1-4 综合式消力池
Fig.1-4 Comprehensive stilling Basin
假设在坎后形成了二次水跃,已知跃后水深 ht ( ht 为下游水深),单宽流量为 q ,则 跃前水深 hc??为
hc???
ht ( 2
1 ??8
q 2
t
gh3
?1)
(1.13)
坎后跃前断面的总水头为
E????h??? q
2
c
(1.14)
取 m1 ??0.42 ,可得坎顶以上总水头
0 c 2g(??h??)2
H10 ??(
m1
q ) 2 / 3
2g
(1.15)
求坎高 c
c ??E0????H10
(1.16)
当求出坎高 c 后,一般在工程应用中,考虑到安全的因素,为了在坎后形成稍有淹没
的水跃,所取的坎高值可较式(1.16)计算的坎高略低一些。
下面求消力池池深 d ,为了在消力池中形成略有淹没的水跃,由图 1-4 可得
式中, H1 为坎顶以上水深。
??j h2 ??H1 ??c ??d
q 2
H1 ??H10 ? 2
2g(??j h2 )
(1.17)
(1.18)
式中, h2 为挖深式消力池的跃后水深。消力池深度为
2
q 2
消力池长度 Lk 由下式计算
d ? ?
j h2 ?
2g(?
j h2 )
??(H10
??c)
(1.19)
Lk ??(0.7 ~ 0.8)L j
(1.20)
式中, L j 为平底渠道中的完全自由水跃的长度,其计算公式见表 1-2.
1.2.2 挑流消能研究的现状
挑流消能的工程应用
挑流消能就是利用挑流鼻坎将下泄的急流挑入空中,然后降落在远离建筑物的下游消 能。挑流消能主要应用于中、高水头的泄水建筑物,这是因为中、高水头泄水建筑物的单 宽流量较大,如果采用底流消能,护坦长度过长,工程费用过大;如果采用面流消能,下 游水深不够深而无法采用。因此,最理想的是采用挑流消能。当然,在小型工程上,挑流 消能也应用得很多。
采用挑流消能的工程很多,如我国的三峡大坝(照片 1-3),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 重力坝,最大坝高 181m,正常蓄水位 175 m,最大水头 180.4 m,泄洪坝段设有 22 个表
孔,23 个深孔和 22 个导流底孔[13],均采用挑流消能,最大单宽流量为 324.57 m3/s·m。 锦屏一级水电站(照片 1-4)枢纽泄量较大, 水头高, 下游河道窄, 消能难度大, 泄洪消能 建筑物采用分散泄洪、分区消能, 采用坝身四表孔、五深孔及一条泄洪洞三套泄洪设施, 表孔采用挑流或自由跌流消能, 深孔采用挑流消能, 挑流水舌分层出流[14]。
目前,世界高坝建设发展很快,我国的锦屏水电站,坝高已突破 300 m,达 305 m, 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坝。其次,塔吉克斯坦的努列克坝、我国的小湾水电站和瑞士的 Grande dixence 坝坝高均达到了 280 m 以上,世界十大已建、在建高坝如表 1-3 所示。这 些工程均采用挑流消能或挑流与底流相结合或采用其他新形联合消能工的形式消能。
表 1-3 世界十大已建、在建高坝表
Table.1-3 The world’s top ten construction and under-construction high dams
序号坝名坝高(米)国家1锦屏一级水电站305中国2努列克(Nurek)300塔吉克斯坦3小湾水电站(云南)292中国4Grande dixence285瑞士5溪洛渡278中国6Inguri272格鲁吉亚7瓦扬特(Vajont)262意大利8Manuel m. Torres261墨西哥9Tehri261印度10Alvaro Obregon260墨西哥
照片 1-3 三峡大坝工程 照片 1-4 锦屏一级水电站
Photo.1-3 Three Gorges Project Photo.1-4 Jinping First-Stage hydropower station
在中小型工程中,挑流消能的应用也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坝高 15~340m 采用挑流消能的工程有 431 座[3],其中挑流消能的有 214 座,占 50%。15~30m 有 16 座, 占 7.5%;30~70m 有 78 座,占 36.4%;70~120m 有 81 座,占 31.8%;120~150m 有 23 座, 占 10.8%;150~340m 有 16 座,占 7.8%。
挑流鼻坎参数的确定
挑流消能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空中消能阶段;二是水垫消能阶段。
(1)空中消能:利用挑流鼻坎将水流抛向空中,水流在空中运动时由于没有固体边界 的束缚,水股逐渐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和内部摩擦阻力的影响而消耗部分能量, 水流扩散愈大,消能愈充分。
(2)水垫消能:当射流落入下游水面时,入水点附近形成两个巨大的旋滚,并与之碰 撞,水舌在与水垫的碰撞和扩散中流速逐渐减小,入流水股的大部分能量因为主流与旋滚 之间发生强烈的动量交换及剪切作用而消耗,底部的主流冲刷河床而形成冲刷坑。
挑流消能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选定适宜的挑流鼻坎形式、挑角,确定鼻坎的高程、反弧 半径、计算挑射高度和射距,确定下游冲刷坑的深度[11]。
挑流的鼻坎形式主要有连续式和差动式,如图 1-5 所示。连续式挑坎是最常用的挑坎 形式,施工简单,射程远。差动式就是将挑坎做成齿状,使通过挑坎的水流分成上下两层, 以增大水流在垂直方向的扩散,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流速高时差动式易产生空蚀。
连续式
差动式
图 1-5 挑流的鼻坎形式
Fig.1-5 Somatotype of flip bucket
挑射角在????45??时抛射最远,但挑角大,起挑流量大,水流的入水角 ??大,水下射 程 L1 减小,冲刷坑深度增加,有时因为动能不足,水流挑不出去,会沿着挑坎跌落,在 坝脚处形成冲刷坑,对建筑物威胁较大。所以,我国所建的一些大中型工程,挑角一般在 15???~ 35??之间。
挑坎高程的选择需考虑下游水位和挑坎下面有足够的空气补给,因为水舌跌落后对尾 水有推动作用,坎后的水流会低于水舌落点下游的水位,故一般取挑流鼻坎最低高程等于 或略低于最高的下游水位。
根据试验和工程实践,反弧半径应大于最大设计流量时坎顶水深 h1 的 6 倍,即 R ??6h1 , 一般设计中,多采用 R ??(6 ~ 10)h1 。有条件时最好采用 R ??(8 ~ 12)h1 。最小反弧半径也可 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Rm i n??23h1 / Fr1
式中, Fr1 ??v1 / gh1 。上式的适应范围为 Fr1 ??3.6 ~ 6.0 。
挑流消能的水力计算
挑流消能的水力计算主要是指挑流射程和冲刷坑深度的计算。
(1.21)
挑流射程是指挑坎末端至冲刷坑最深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图 1-6 所示。由图中可以 看出,挑流射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射流在空中的抛射距离;二是水舌入水后的水下射程。
空中射程的计算公式为[11]
1
u 2 s i n??c o ?s
L ?
[1 ?
2g(a
1 ? k
ht
??0.5h1
c o ?s )
]
(1.22)
1
0 g u 2 s i n2 ?
式中, ak 为坎高,即下游河床距挑坎顶部的距离; ht 为冲刷坑后的下游水深; h1 为 1-1 断面的水深。如果忽略挑坎出口水流中心至挑坎末端的距离(一般该距离很小,可以忽略), 则 L0 即为水舌空中抛射的距离。
1
0
L ????2 sin 2??(s
h1
cos??)[1 ????1 ?
ak ??ht
2 2
??0.5h1
c o ?s
]
(1.23)
对于高坝, h1 相对于坝高很小,可以忽略,则
???s i n ??(s1 ??h1 c o ?s )
L ????2 s
s i n2??(1 ????1 ?
ak ??ht )
(1.24)
1
0 1 ??2 s
s i n2 ?
式中,s1 为上游水面至挑坎顶部的高差;??为坝面流速系数,它反映了水流自上游至鼻坎
间的水头损失。可根据文献[15]给出的公式计算。
s1
P z
R
x
1 h1 u1 2
o
1 a 2 ht y
L ts
L0
B0
水下射程 L1 的计算公式为
L L1
图 1-6 挑流射程示意图
Fig.1-6 Somatotype of flip bucket
ts ??ht
L1 ? (1.25)
tan 2 ???
ak ??ht ??0.5h1 cos?
1
??2 (s
h1
cos ??) cos 2 ?
对于高坝,略去 h1 后得
L ? ts ??ht (1.26)
1
1
t a n2 ???
a k ?ht
挑射水流的总挑距为
??2 s
LT ??L0 ??L1
c o s2 ?
(1.27)
当水舌跌入下游河床时,若河床的抗冲能力小于水舌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河床将
被冲刷,形成冲刷坑。随着冲刷坑深度的增加,水垫的消能作用逐渐加大,水舌冲刷能力 逐渐降低,冲刷坑逐渐趋于稳定。
冲刷坑深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水流的冲刷能力,二是河床的抗冲能力。水舌的冲 刷能力主要和来流单宽流量、下游水深、上游和下游的水位差、水舌的空中扩散程度、掺 气量以及其入水角有关。河床的抗冲能力与河床的组成以及地质条件有关。对岩石河床, 抗冲能力还主要取决于地层的产状和胶结的性质以及岩基节理的发育程度。
由于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工程上只能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冲刷坑的深度,对于岩 基河床,我国普遍采用的公式为
ts ?K sq
1/ 2
z1/ 4
ht
(1.28)
式中,对于溢流孔闸门同步开启,边墙不扩散的挑坎,单宽流量 q 可采用挑坎上的单宽
流量;对于边墙扩散(或收缩)的挑坎,应采用水舌落入下游河床时的单宽流量。
K s 为反映岩基特性的系数,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分析了国内 13 个工程的原型观测 资料,给出各类岩基的特征及相应的系数 K s 见表 1-4。
表 1-4 岩基构造特性及系数 K s
Table.1- HYPERLINK /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7%89%b9%e6%80%a7amp;tjType=sentenceamp;styleamp;t=characteristics%2Bof 4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oundation structure and coefficient
岩基构造特性岩基类型Ks节理不发育,多为密闭状,延展不长,岩石呈巨块状。
节理发育,岩石呈大块状,裂隙密闭,少有充填。 节理较发育,岩石呈块状,部分裂隙为粘土充填。 节理很发育,裂隙很杂乱,岩石呈碎块状,裂隙内部 为粘土充填,包括松软结构,松散结构和破碎带。Ⅰ
Ⅱ Ⅲ
Ⅳ1.0 0.9~1.2
1.2~1.5
1.5~2.0
1.2.3 新型消能工的研究
随着高坝建设的快速发展,其高速水流以及超高速水流的消能问题十分突出。例如, 塔吉克斯坦的 Nurek 坝,坝高 300m,最大流速为 40 m/s,我国小湾水电站,坝高 292m, 最大流速 47m/s,锦屏一级水电站,坝高 305m,最大流速达 50m/s。这样巨大的动能如果 不采取相应的消能措施,将会对大坝甚至整个水工建筑物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苏联 的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消力池,1985 年和 1988 年,两次强大的春汛均给消力池造成了很 大的破坏,其中 1985 年的春汛催毁了 85%的溢洪道混凝土底板;美国的黄尾坝,坝高 160m,1967 年通过的最大流量为 510m3/s[16],溢洪道反弧段和反弧段下游发生了严重的空 蚀破坏;我国的五强溪水电站,采用宽尾墩和消力塘相结合的消能形式,1996 年过特大 洪水时,消力塘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消力塘 4m 厚的钢筋混凝土底板被击穿,混凝土下面 的基岩被冲深了 35.2m,修复消力塘的工程费用超过了 1 亿元。
消能防冲的主要问题是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消除或减轻巨大的动能对水工建筑物造 成的破坏,水工建筑物的破坏主要分为冲击破坏、空蚀破坏、磨蚀破坏和疲劳破坏。冲击 破坏是水流直接冲击建筑物的边壁造成建筑物底板掀起和边墙脱落;空蚀破坏则是指水流 中压力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时,水流内部便出现蒸汽空泡形成空穴,空泡溃灭如果发生在水 流边壁附近,溃灭时放出的巨大能量直接冲击边壁表面,在长时间的高频冲击下,就会使 边壁遭受破坏,这就是空蚀破坏。磨蚀破坏是指石头、泥沙以及杂物对建筑物壁面造成的 磨损。疲劳破坏是指动水的脉动荷载长期作用在建筑物上引起建筑物疲劳产生的破坏。
高速水流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防止水工建筑物发生空蚀破坏。空蚀破坏的实例很多, 例如美国鲍尔德水利枢纽中泄洪洞是最早因空蚀破坏的工程之一,该洞直径 15.2m,落差 157m,1941 年泄流 4 个月后,反弧处的洞底衬砌、基岩被严重破坏,基岩中形成深 13.7m、 宽 9.5m、长 35m 的大坑;苏联布拉斯克水电站,在泄水 11 个昼夜之后,其中一孔溢流 坝面和反弧处形成 1.2m 深的冲蚀坑,体积约 12m3,其他孔冲蚀坑深平均为 0.2~0.4m;我 国的刘家峡水电站,1972 年泄水时,也在龙抬头反弧段末端发生空蚀,形成的冲坑长 24m、 宽 13m,最大冲坑深 3.5m[17]。
为了防止水工建筑物的空蚀破坏或冲击破坏,近几十年来,水利工作者研究了许多新 型的消能设施,这些消能设施概括起来有宽尾墩消能设施、窄缝挑坎消能设施、掺气分流 墩消能设施、高低坎消能设施、对冲式消能设施、泄洪洞内孔板消能设施、旋流消能设施、 台阶式溢洪道消能设施和在消力池中加糙等消能设施。
宽尾墩消能设施
宽尾墩消能设施是七十年代龚振赢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联合消能工形式[15]。所谓宽尾 墩就是将闸墩的尾部加宽,当急流通过宽尾墩时,受到宽尾墩的扰动,使得水流在纵向扩 散加速、碎裂和掺入大量的空气,掺气水流有利于防止坝面的的空蚀破坏。与其他消能方 式相比,宽尾墩有四大特点:一是水流通过宽尾墩时,受到宽尾墩的顶托和缩窄,使得水 流三面接触空气,水流纵向扩散,形成三元收缩水流,并伴有水翅、空腔等流态,大大增
加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水流掺气浓度,有效的防止了坝面空蚀[15];二是当 水翅落入下游反弧段时,这股水流横向扩散,邻孔水流在鼻坎上互相碰撞和顶托, 向上壅 起, 激起较高的水冠[18];三是水流出闸后受墩尾约束,在墩后形成大面积无水区,可以用 来设置泄水底孔或,其他建筑物;四是由于水流充分扩散,挑射水流高、低相间,以及由 于水流碰撞和掺气,使得水流落点分散,空中消能率大幅度提高,当水流落入消力塘后, 水股在水垫中碰撞和掺混,大量的动能被水流的强烈紊动剪切作用而消耗,提高了水垫的 消能率[19]。某工程表孔宽尾墩(底孔挑流)消力塘联合运用模型如图1-5所示[20]。
宽尾墩消能首先应用于在潘家口工程[21], 该工程中,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河床中部, HYPERLINK /view/958538.htm 溢
HYPERLINK /view/958538.htm 流坝设18个表孔, 其中左边3孔采用了宽尾墩消能方式。后又推广到安康[22]、五强溪[23]、 岩滩[24]等数十座工程中。目前,宽尾墩与消力塘、宽尾墩与戽式消力塘、宽尾墩与台阶 式溢洪道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宽尾墩的体型也有多种形式,有X型、Y型以及不对称型等。
照片1-5 某工程表孔宽尾墩(底孔挑流)消力塘联合运用模型
Photo.1-5 Combined model of surface hole with flaring gate pier
窄缝挑坎消能设施
窄缝挑坎消能设施在国外于五十年代开始研究,我国开始于七十年代[25],这是一种 适合狭窄河谷、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的新型消能工。葡萄牙于1954 年首先在卡勃利 尔( Cabril) 枢纽中的泄洪洞出口末端采用窄缝式消能工,继后在卡斯特罗多博德( Castalo do Bale) 坝面滑雪道采用。60~ 70年代, 西班牙的许多工程以及法国、伊朗和南斯拉夫也 采用过这种形式[26]。比较典型的是西班牙的阿尔门德拉双曲拱坝( A.mendra) [26] ,坝高 202m,坝两岸狭谷陡峭、河床窄、流量大,溢洪道的布置成为整个枢纽设计中的主要矛 盾。溢洪道位于大坝的左侧,由两条独立的泄水道组成,进口宽度为15m, 高12. 5m,用弧 门控制流量, 中间隔墩厚4m,泄水道为滑雪式溢洪道,采用窄缝消能。溢洪道从闸门以 下开始沿程均匀收缩, 在190m长的范围收缩到末端宽5m,然后再突然急剧收缩到2.5m。 挑坎出口单宽流量约600 m3/s·m,出坎流速40m/ s 以上。工程于1970年建成, 曾在1976 年 进行过原型观测, 后又在室内进行模型试验, 室内外情况基本一致, 消能效果良好。
1989年投入运行的我国东江水电站右岸溢洪道是国内第一座采用窄缝挑坎的工程,坝
高157m,溢洪道宽度为10m,经两次收缩,第一次由10m收缩到7.5m,第二次由7.5m缩窄
为2.5m,窄缝与溢洪道的宽度比为b/B=1/4,挑角均为0度,坎末高程均为194.0m。坎的平 面位置一前一后,相距约20m,坎上单宽流量为600 m3/s·m。其纵向扩散水舌的入水长 度约为等宽水舌入水的长度的4 倍。水舌掺气充分, 破碎严重,入水后形成的横向和纵向 旋滚相互掺混,扩大了强掺混区,水面波动减小,消能率大大提高[26]。随后龙羊峡水电[27] 站溢洪道采用了垭口式窄缝挑坎、东风水电站大坝[28]为双曲拱坝,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 坝[29]、水布垭面板堆石坝[30] 和漫湾水电站[31]也相继采用。
窄缝挑坎消能是下泄水流在窄缝挑坎的作用下沿纵向和竖向扩散、掺气,加强了空中 的消能效果,如图1-7所示。水舌扩散减小了进入下游河床的单位面积上的动能,水舌的 大量掺气和扩散不仅改变了水流的密度,而且大大减轻了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据文献[26] 报道,窄缝式消能工的下游冲刷显著小于等宽挑坎下游相应冲刷最大深度。国内已建工程 采用窄缝式消能工, 其冲刷深度比等宽挑坎一般减小30% ~ 40%,如水布垭减小40% 左 右,东江减小60%,龙羊峡减小36%~ 48%。
窄缝出口断面可分为矩形、梯形、Y形、垭口形和不对称形式(如图1-8所示)。
窄缝挑坎
水舌
图1-7 漫湾厂房顶溢流窄缝挑坎[22]
Fig.1-7 The slit-type bucket with overflow on Man-wan hydropower station[22]
图1-8 窄缝挑坎体型示意图[31]
Fig.1-8 Sketch of slit-type bucket[31]
大型分流墩消能设施
大型分流齿墩消能设施最早是由南非的D.F.Robert提出的,1936年D.F.Robert为解决南 非的罗斯科普坝(Loskop) 及瓦阿拜克坝(Vaalbank)[32]的消能问题,采用了一种有效而经 济的分流齿墩的消能方式,此种消能设施是由设在溢流陡坡面上的分流齿墩、挑流鼻坎和 通气管组成,如图1-9所示。
分流齿墩的作用是将通过分流齿墩下泄的水流沿纵向和竖向扩散,以及水流与墩体的 碰撞分割作用达到消能的目的;挑流鼻坎的作用是将两个齿墩之间的水流挑入下游河床, 水流在空中挑射时与空气接触可以消除一部分能量;通气管的主要作用是给分流齿墩掺 气,防止分流齿墩空蚀破坏。此后在津巴布韦、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一些重力坝和拱坝 的泄洪消能方式中也得到了利用。七十年代又在Hendrik Verwoerd坝、P.K Le roux坝上应 用,应用的坝型有拱坝也有重力坝、坝高在27 ~107m之间;分流齿墩前单宽流量为7.l ~76 m3/s·m;堰顶水头为1.8 ~10m,设墩处最大水头限制在20m以内[33]。
图 1-9 分流齿墩示意图[32]
Fig.1-9 Sketch of dentoid baffle pier[3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适应高水头大单宽流量泄洪的需求,一种更大的分流齿墩— 大尺寸分流梳齿墩被提了出来,如巴西伊纳索太腊坝、西班牙的赛迪洛坝均采用大型分流 齿墩,其中伊纳索太腊坝的分流齿墩最大高度达22.42m[34]。大型分流梳齿墩的体型如图 1-10所示。
图 1-10 大型分流齿墩
Fig. 1-10 Large-scale dentoid baffle pier
大型分流梳齿墩的特点是设置在溢流陡坡面上,墩子高度大。其作用是水流通过分流 梳齿墩时,分流梳齿墩将很厚的实体水舌分割开来,将部分贴壁水流改为挑射水流,水流 纵向扩散大,消能效果好,模型试验表明可显著的减小消力塘的深度和长度,消力塘的扬 压力值由大于10m降低到只有数米,出消力塘的水流平静均匀[35]。然而,巴西伊纳索太腊 坝的大型分流梳齿墩在正常水位泄洪后,检查发现,所有分流梳齿墩周围的混凝土表面都 发生了空蚀,运用几年后,经过更高水位的泄洪,有几孔的空蚀坑深度达0.7m。在1974 年以后,CESP采用许多高强度材料和不锈钢板来修复这些空蚀坑,但仍未能防止空蚀破 坏,后来,在分流梳齿墩的上游加设掺气挑坎给分流梳齿墩掺气才解决了空蚀问题[34]。
利用大型分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