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近馆管理员业务培训
* * 海盐县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业务培训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陆云峰 一、图书 二、图书馆 三、图书馆学 四、数字图书馆 图书的概念 图书是一种信息载体,它记载着一定的知识和数据,是图书著者发出的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是:“由出版社、出版商出版的,不少于49页的印刷品,并具有特定的书名,标有国际标准号(ISBN),有定价和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现代社会的进步,图书的形态也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了,而出现了电子出版物、光盘、磁盘、磁带、缩微胶片、影印等多种载体形式;且记载的容量也大大增加了。 统称“信息”。 图书的构成: 封面、书脊、扉页、正文前的文字(目录、序、前言、引言、凡例、编辑出版说明)、正文、注释、正文后的文字(跋、后记、附录、参考文献)、版权页、插页、插图和图表。 版权页 又叫“版权记录页”或“版本说明页”,是记录一般印在前扉页的背面或后扉页,是供读者、发行者了解、查询该书出版情况的。版权记录的项目有: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开本、印张、印数、书号、分类号、定价等信息。也是从事图书分类工作人员进行该书分类的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生哲理枕边书/柯钧编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4 ISBN7-80195-052-6 I. 人… Ⅱ.柯… Ⅲ.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Ⅳ.B821—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16395号 (一)什么是图书馆? 1、图书馆一词,本源于拉丁文“libraria”,含义为藏书之所。事实上,最初形式的图书馆就是一个文献的集合体。文献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条件。文献交流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加速了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增殖,促使出版、发行、收藏、保管、传播、利用文献的社会机构相应产生,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机构,它随着文献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文献信息交流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图书馆保存和积累了人类从古至今极其丰富的文献典籍,成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和智力资源中心,是如今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终身学习的场所。它以文献交流和传递科学情报的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科学研究活动,对人类的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英百科全书》:“图书馆意思是很多书收藏在一起,这些书是为了阅读、研究或参考用的。” 法国《大拉鲁斯百科全书》:“图书馆的任务是保存用各种不同文字写成的、用多种方式表达的人类思想资料,图书馆收藏各种类别的、组织起来的图书资料,这些资料用于学习、研究或一般情报。” 我国的《辞海》:“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图书馆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 在我国图书馆界,目前比较通行的提法是: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科学教育机构。 2、中国近代图书馆 19世纪末叶,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初期的公共图书馆,多由藏书楼演变而来。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以一己之力筹建古越藏书楼,于1904年正式开放。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成立。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当时最大的私立图书馆“东方图书馆”。 (三)图书馆的职能:(公共图书馆) ⑴保存人类文化遗产;⑵进行社会教育;⑶传递科学情 报;⑷开发智力资源;⑸开展文化娱乐。 (二)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一是文献信息资源(信息、知识;文献;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二是用户;三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馆长和馆员);四是图书馆的加工方法和现代技术;五是图书馆的建筑与设备。 (四)图书馆员 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应当是有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中小学图书馆的计划和管理,他们应有尽可能充足的工作人员的支持,与整个学校的其他成员共同工作,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建立联系。图书馆要设专职管理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五)图书馆的两大主要基本职责(或工作任务): 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 1、藏书建设 任何一个图书馆建立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建立自己的藏书。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书,也就不成其图书馆了。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社会上的文献资料经过图书馆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后,变成图书馆的藏书(也称“馆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就有明显的区别了),然后再向服务对象(读者)借阅流通、传递使用。因些,“图书馆藏书”就是指图书馆收集到的和管理着的全部图书、报刊以及其它载体形态的文献资料的总和。 资料收集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藏书建设的原则: ⑴目的性原则;⑵系统性原则;⑶分工协调原则;⑷剔旧原则 藏书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流程,即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采购、验收、登录、分类、编目、目录组织、技术加工、入藏、剔旧等程序。 藏书建设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分类、编目,最麻烦的工作就是入藏,即排架和整架 1)采购,就是收(搜)集,也称“藏书补充”。方式多样,归纳为: 购 入(订购、选购、邮购、复制、下载等) 非购入(呈缴、接收、调拨、征集等) 2)验收 具体的说,验收就是检查单据和实物是否相符,是否有倒装缺页的情况出现,然后在书名页和固定页打上馆藏章和登录号。 3)登录 图书登录有两种,即个别登录和总括登录。 个别登录是以册为单位逐本登记,项目包括打号、登记书名、责任者、出版者、版次、出版时间等等。 总括登记是按照每批图包括单据帐号、总册数、总金额、各大类图书种数、册数等登入总括登记表。(如果图书馆已经实行自动化管理,此步骤可由计算机代为完成。规范、科学的管理系统应该有此功能。) 4)分类 分类就是为了对藏书进行科学的管理。目的:能使管理员和服务对象(读者)在浩如烟海的馆藏中快速、准确、方便地找到所要的文献。 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它特征,把图书馆的藏书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在组织起来的一种方法。 5)编目 图书馆编目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把馆藏图书著录成各种款目,并用不同的标目,按多种方法排列组织,实现多途径检索,以满足读者对图书文献的需求。也就是说,在编制图书目录的过程中,对图书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称之为图书著录,简称著录。著录的结果就是款目。再将款目进行标目,让其成为符合某检索需要的目录,就是编目。 图书馆要编制图书目录,主要供管理和检索使用。 6)图书的加工 在完成了对图书的分类之后,就进入了“加工”工作流程。 加工的内容是:编号、盖章、写(贴)书标、登记等。 编号:凡进入图书馆的藏书都要打上财产号。(现在不做) 盖章:凡进入图书馆的藏书都要盖上藏书图章。要求:图章要盖端正;要盖在书页的适当的空白处;不得损伤该书的字迹和设计的图案、画面等。 贴书标:要贴在书脊的适当位置(一般离“地脚”1厘米处)。要求:整齐、索书号要尽量能看得到。 贴条形码 7)入藏 图书的排架:①固定排架法、②自然排架法③财产排架法④书型排架法⑤分类排架法⑥专题排架法……多种方法,采用何种方法好,要各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图书的保护:①防火、②防潮、③防高温、④防尘、⑤防菌、⑥防虫、⑦防盗、⑧防鼠。 还要防止人为的损坏(乱涂、乱画、撕扯等)。 8)剔旧 剔旧,就是为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利用率而将过时老化无用和破损不能使用的图书从书架上拿走、退出流通的一项图书馆常规工作。图书馆应制定出剔旧的原则、范围、程序和方法,忌随意性。 2、读者服务 用户服务工作,也称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导航等,以及用户发展、用户研究、用户培训工作。此外,还包括各类信息工作,如科技查新、专利查新、定题信息服务等。 中小学图书馆应以全开架借阅和半开架借阅为主,要开展好外借、阅览、宣传推荐服务工作,并发挥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作用。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