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撑汇报材料
农村信用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撑的汇报材料
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21试点省(区、市)中第一家挂牌的省级联社,***信用联社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改革,强化经营管理,狠抓业务发展,严格控制风险,坚持服务“三农”,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一年多来,全省农信社戮力同心,发挥金融支持合力,以“远景蓝图”规划,以“示范工程”领航,以改革积聚力量,以“创新”增添活力,为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以实际为切入点,坚定定位目标,规划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确定“行动纲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农信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更是“三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新农村建设与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完全一致,更是农信社发挥作用、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省联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从全省发展的大局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作为全省农信社“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业务拓展的行动纲领。省政府办公厅已对此正式发文予以转发。 在今后的五年,全省农信社将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合理配置农信社信贷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品种,拓展业务领域,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增加信贷投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满足农民有效贷款需求,缓解农村地区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以此为目标,省联社着力创建支农金融服务平台,指导全省农信社实施好“五大工程”: 农民致富信贷支持是第一工程。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结合本地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主打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致富信贷支持活动。今后五年新增农户贷款余额要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150亿元以上,贷款支持的农户达到800万户左右。 全民创业信贷支持是第二工程。把支持县域全民创业作为农信社自身业务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创新贷款品种,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农民自我创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城镇居民创业给予贷款支持,逐步解决民间创业的贷款难问题。 中小企业信贷促进为第三工程。认真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措施,创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机制,改进服务手段和方式,加大对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贷款需求较大的优质企业,积极探索社团贷款的方式,培育优质客户群体。 农业产业化信贷促进为第四工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农村市场建设信贷支持为第五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试点企业特别是农产品经营和流通企业,支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广“商家乐”等多种贷款方式,促进农村三产发展。 同时,为保证“金融服务计划”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省联社积极和有关方面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农信社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省商务厅密切协作,重点扶持农产品出口基地县建设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二三产业的信贷投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各自资源和业务优势,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与省担保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创新贷款担保机制,加大对各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突破口,确定宁国市联社等10家联社为小企业贷款试点单位,大力开展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向全省农信社推开,提升贷款营销水平,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功能;省联社充分发挥自身的金融优势,重点通过推进信用乡镇和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实行信贷倾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以改革为动力源,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及机制转换,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支“铁军” 用制度改革来规范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农信社经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内控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为尽快扭转农信社管理混乱的局面,省联社将建章立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认真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省和其他银行的经验,结合安徽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处置、大额贷款报备、员工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稽核检查、采购管理、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案件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狠抓制度执行力和责任追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强管理,为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各类风险提供了保证。 用产权制度改革来加快商业运营步伐。按照坚持标准、分批进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70家统一法人联社完成了筹建和开业,占全部联社的84%,基本完成了组织形式改革的任务。农村银行组建取得积极进展,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和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开业,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获准筹建,铜陵市郊区、霍山县、青阳县、贵池区等农村银行已筹建待批。各行、社按照法人治理的要求,明确产权关系,积极探索完善“三会一层”制度,初步形成了合理分工、通力协作、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治理结构。 用激活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来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对包括省联社机关在内的全系统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和干部聘任制;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将员工收入与行、社等级和经营绩效挂钩,根据不同岗位和承担的职责以及工作业绩来确定员工报酬,加大收入分配的正向激励。全省已有家行、社进行了“双考”,共分流人员1583人,其中,待岗702人,内退653人,辞退333人;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了 名县级机构领导班子成员,新录用了 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举办了信贷、财务、科技、稽核、安保等各级各类培训班 次,已培训 人,对提高员工素质起到了较好作用。 以“示范工程”领航,合理配置农信社金融资源,以点带面,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结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新农村“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精神,在深入调研和慎重选择的基础上,省联社确定了广德县新杭镇和东亭乡高峰村为联系帮扶村镇。 成立组织。省农信社将实施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与示范村镇帮扶工程紧密结合,并于XX年3月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好新农村建设和示范村镇联系帮扶工作。 选派干部驻点帮扶。为进一步开展好示范村联系帮扶工作,选派工作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新杭镇驻点工作。驻点干部根据帮扶村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帮扶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把对示范村镇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向帮扶点捐资。省联社为广德县新杭镇和东亭乡高峰村组织帮扶资金20万元,表达了对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的深情厚意,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一是抓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通过扩大贷款授信面并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投放额度,注重培育专业户致富能力,引导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二是做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服务工作,加快培育新的优质客户,对优秀企业,实行信贷扶持优先、利率优惠等政策;三是对产品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优良、有市场前景、资金需要量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整合农信社资源,予以重点支持。截至目前,对帮扶村镇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余额累计达16838万元,贷款户数为4198户,其中企业为135家。 农信社的强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帮扶村镇的发展,使得新杭镇和高峰村已成为全县镇村级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力推动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点带面,探索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推动联系帮扶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深入发展。省联社从联系帮扶点工作中总结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围绕村镇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整体推进金融支农服务进程,在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努力。 以创新激发活力,靠优质的信贷服务,靠良好的贷款品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创新是金融机构的活力之源。在省联社的指导和推动下,各县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制定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案,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做法、新品牌,切实抓好“金融服务计划”的组织实施。绩溪县联社在适宜大面积种植山核桃的荆州乡开展“户户联保”,提高农民融资能力;五河县联社为农民开设“绿色通道”,贷户凭相关证件,可在营业柜台直接办理存单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桐城市联社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一乡(镇)一品”特色农业,两年累计发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20亿元;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创办了“金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