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一、现状概述
1.1 自然保护区概况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 2004 年 11 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 34
°48 ′~35 °00 ′,东经 112°48 ′~114°14′之间,属黄河的中下游地区,也在黄河冲积扇的脊轴上。河床普遍高于大堤,
形成“悬河”的景观。两岸大堤之间距离在 5~10km 之间,河槽宽 1~3km。保护区东西长 158.5km,南北宽最大跨度 23km ,
总面积 38007 hm2 。保护区北临焦作市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和新乡市的原阳县,西接洛阳市的偃师市,东靠开封市的郊区,
南沿郑州市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 5 个县(市、区)15 个乡镇 89 个行政村,其中巩义、荥阳段属黄河
中游地区,惠济、金水、中牟段属黄河下游地区。
1.1.1 自然地理概况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四季分明,年
平均气温 12.8-15.5℃,7 月最热,平均气温 27.3°C ;1 月最冷,平均气温 0.2°C 。年降雨量618~878mm,年均日照时间2292
小时,年平均无霜期 227 天,年平均降水 82.3 天。年平均自然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 616mm、1664mm,年平均相对湿度 68% 。
在冬春季,东北风、西北风盛行。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易发生水、旱、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区内河道
总长 158.5Km,比降为 1/5525。本河段黄河河床宽浅,沙洲密布,汊河较多,冲淤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很大,属典型的游荡
性河段,洪水多发性地段。
1.1.2 社会经济概况
保护区位于郑州市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自西向东分别与巩义市的康店、河洛两个乡、惠济区
的古荥、毛庄、花园口三个乡、金水区的姚桥乡、中牟县的万滩、雁鸣湖、狼城岗三个乡等 15 个乡(镇)97 个行政村相邻。
保护区内基本无居民,周边乡镇总人口 30.46 万人,共有 11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0.23 万人,以回族为主,少数民族
在居住上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征。
保护区周边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人均耕地 0.1 公顷,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水稻、蓬
菜等,另有部分群众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林业、第三产业,黄河大堤外有规模不等的鱼塘,保护区实验区内有零星
果园分布,周边经济相对富裕,国民生产总值 54.5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4.9 亿元,林业产值 0.1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3216
元,比所在区(县)农民人均收入高 354 元。近几年,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经济观念逐渐调整,经济林、鱼塘等不断增多。
1.1.3 用地现状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
为 38007 公顷,均在黄河大堤以内,全部属于
2
国有土地,权属单一。其中林地面积 2055 hm ,
2
占总面积的5.4%;农地 7352 hm ,占总面积
2 2
的 19.3%;滩地 1.9 万 hm ,水域 9500 hm ,
占总面积的25% ;其它土地(鱼塘、莲池)100
2
hm ,约占 0.26% 。
保护区内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两类,其中河
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河床、低河漫滩)、泛洪平原湿地(二滩),
主要分布在主河道和防洪堤之间;沼泽湿地包括草本沼泽和灌丛沼
泽,主要分布在二滩、老滩和背河低洼地。植物群落资源丰富,主要
有芦苇群落、蒲草群落、莲群落、莎草群落、浮萍、各种藻类群落等。
由于天然冲刷和人为破坏,保护区内已无天然林存在,现有植
被主要是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及果园等。黄河大堤上、路边、农田边
上广泛种植防护林,起到防洪、护堤、护路、防风固沙等作用,目前
主要树种为杨树、旱柳、榆树、刺槐等。主要果树为苹果、梨、桃、
葡萄、枣、杏等,在老滩的村庄周围多有栽培,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大
的趋势。
1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主要草本群落有沙蓬群落、虫实群落、白茅群落、沙引草群落、碱蓬群落、柽柳群落等。
当地农田主要分布在老滩,二滩在非汛期也有较多种植,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绿豆、花生、高粱、西瓜等。
其中金水区和中牟县的大堤外有水稻。
1.2 保护功能及保护对象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鸟类迁徙三大通道中线的重要地
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有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
殖,位置十分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
分标准》(GB/T14529-93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属“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类型”以及“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类”中的“野生动物、
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以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
及珍稀动植物为保护对象。保护区有大片河漫滩地,形
成典型的河流生态系统。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
鹳、白鹳、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
白头鹤、丹顶鹤、白鹤 10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
白鹈鹕、白额雁、大天鹅、白琵鹭、黄嘴白鹭、鸢、红
隼、灰鹤、水獭等 33 种,物种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具
有极好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根据已有的调查,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 80 科
284 属 598 种,约占全省植物总数的 11.6%,其中野
大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历次有关调查
和历史资料记载,郑州黄河湿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217 种,其中鸟类 169 种、兽类 21 种、两栖类 10 种、
爬行类 17 种。2003 年 3 月 28 日,在巩义市双槐树
滩区,一次观察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 78 只,是
河南省一次发现大鸨数量最多的记录。
1.3 现状评价
1.3.1 生态自然质量评价
(1)典型性和代表性
该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性体现在两处:首先是本保护区有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水鸟资源,保护和科研价值
极大;其次保护区属于典型河流湿地,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湿地系统。
(2 )区域位置的独特性
保护区所在的黄河中游和下游过渡地段,地里位置独特,同时又是候鸟迁徙中线的重要节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候鸟迁
徙提供良好的越冬和繁殖地,区域位置重要。
另一方面本保护区将河南西部的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开封柳园口省级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加
有利于对于湿地的保护研究,
(3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示了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近年来土地资源紧张,人为干扰加重的压力下,如果本保
护区受到破坏,那么典型的黄河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将遭到破坏,其保护价值将降低,同时加重水土流失,威胁黄
河中下游用水安全,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2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本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中部生态脆弱地区,若遭破坏将影响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从而威胁郑州市乃至区域生态
安全。
(5 )保护区面积的有效性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 38007 公顷,为一东西方向长方形,保护区连接着周围的其他湿地保护区,扩大了有效保
护面积,加之黄河大堤两侧有成片的防护林,可以将其看做一个生物墙,不仅满足当地生物物种的需要,而且为鸟类提供迁
徙、越冬的提供场所,也有利于整体的保护和管理。
(6 )生物多样性丰富
黄河进入黄淮平原后,形成大面积的湿地,淤积、冲刷、改道等不断发生,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的特点,野生
动植物资源较丰富,尤其是湿地鸟类资源丰富。
1.3.2 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
(1)管理条件评价
①管理体制:2006 年 3 月 20 日,经郑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处级全
额事业单位,隶属郑州市林业局,下设 5 个管理站和 10 个保护点,分别隶属于涉及到的县(市、区)林业局(农委),形成
中心、站、点的三级管理体系。并依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建立和健全了护林防火、野外巡护、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
度,基本能满足保护区保护、科研和执法等工作开展的需要。聘用巡护员开展巡护活动,有效的保护了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
源。
②管理队伍: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编制 66 人,其中“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领导 3 人、
办公室 2 人、保护管理科 2 人、科研科 2 人、财务科 2 人、派出所 5 人、生产经营科 2 人、环志站 2 人、保护管理站 28 人、
保护管理点 18 人。保护区人员配备具备一定广度,涵盖了保护区工作的主要方面。
③基础设施与设备:保护区没有固定资产,黄河老滩的生产道路是所在地方群众投资兴建的,可以用于保护区保护和管
理,但需要购置交通设备。保护区均在当地无线通讯网络覆盖范围,固定电话可从保护区周边村落连接。保护区管理中心办
公用房已经建设完毕,但是绝大部分管护站、管护点尚无办公用房,保护和科研设施仪器等需要添置。因此,保护区基础设
施与设备薄弱,距自然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④边界及土地权属:保护区边界清楚,土地所有权均为国有,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
(2 )管理措施评价
①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郑州黄河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共同合作的有效机制,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协调各部门的权
益关系。林业、水利、黄河管理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负其责,监督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关的工作。
②严格制度建设:在保护区建立以前,郑州市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湿地主管部门就对郑州黄河
湿地实行严格保护,根据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案件查处制度、保护管理制
度、森林火灾扑救预案、病虫害防治检疫制度等,有效地促进了黄河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③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郑州黄河湿地,必须转变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传统的资
源环境观,如: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变“人定胜天”的观念;要转变“以粮为纲”的观念,实行多种经营,着力调整湿地农
业经济结构;要转变“以土为本”的观念,实行退田还湿等。同时,教育群众逐步树立新的资源环境观。充分运用各种传媒
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支持环保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开展与湿地保护相关的活动,特别是加强群众性的湿地保护
科普活动。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
④建立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经济政策:在不改变当地湿地功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
坚持谁治理谁收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重视和投入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制定鼓励节约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和在经济发
展中优先注意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在投资、信贷、项目立项、技术帮助等方面解决政策引导问题。
(3 )管理成效评价
①管理机构评价:保护区所在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湿地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思想素质较好,业
务能力较强,管理效率较高,在郑州黄河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实践中,推动湿地保护的发展,与其他部门齐抓共管,谋求自
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将成为保护区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力量。
②保护工作评价:保护区以“抓管理、建体制、保资源、增效益”为总体目标,特别是借国家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的大好
3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机遇,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使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保护区通过加强不
定期巡护和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湿地的不法行为,使资源威胁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护区内基本实现了无
盗伐林木、无乱捕滥猎、无重大森林病虫害的目标,乱占湿地的情况也有所好转。近年来,大量大鸨、大天鹅等国家和省级
重点保护鸟类在郑州黄河湿地越冬,如 2003 年 3 月 27 日在惠济区花园口镇八堡村河道一次观测到1 群苍鹭约 400 余只;2003
年 3 月 28 日在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滩一次观测到1 群大鸨 78 只。
③科研工作评价:完成的与郑州黄河湿地有关的科研成果和项目有:《河南省湿地资源调查保护及利用技术研究》、《黄
河鲤鱼品系调查与研究》、《河南省湿地资源监测系统“3S ”软件研究与应用》、《河南湿地水鸟专项调查》、《黄河鲤鱼的生物
学和移殖驯化研究》等,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出版了《河南鱼类志》、《河南珍稀野生动物》、《河南湿地》、《河南黄
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等专著。在黄河湿地规划方面,2001~2002 年,荷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委员会小
项目基金资助的《黄河中游湿地生态区保护规划》将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至郑州花园口、郑州金水区与中牟县县界至万滩的两
段湿地划为优先保护地区。在湿地资源调查方面,2003 年完成区内动植物、水文等自然环境和周围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工作。
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基本摸清生物本底资源,完成了《郑州黄河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河南黄河湿地生态景观高效
利用模式研究等科研项目正在进行。这些科研项目、资源调查、论文论著的完成,为保护区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④宣教工作评价:主要采取办黑板报、散发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
护区内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做到使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家喻户晓,当
地党委、政府加大了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但是,保护区还应努力建设系统化的宣传体系,配备先进的宣教基础设施和配套
设备,提高宣教工作的科技含量,把宣传工作向更大范围扩展,在提高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同时,吸
引更多的力量参与保护区建设。
1.3.3 保护区经济评价
保护区建成后每年省财政拨付了少量保护经费,但没有基建资金。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科学研究经费,制约了保
护区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保护区将来可以依靠多种经营和生态科普旅游获得部分保护和科研经费,但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
事业,保护经费主要还要靠政府财政支持。
1.3.4 保护价值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郑州黄河湿地位于黄河的中游地段,湿地内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及多样的植被类型。据调查,
郑州黄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湿地、灌丛、农田等;区内有维管束植物 80 科 284 属 598 种(含 4 个变种),约占全省
植物总种数的 14.6%,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218 种,兽类 21 种,鸟类 169 种,两栖、爬行类 28 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
物有黑鹤、大鸨、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鹤、大天鹅、白琵鹭、普通慧、水獭等 33 种。另外,黄河湿地还为迁徙鸟类
提供了停歇地和觅食场所,为此,开展对郑州黄河湿地的保护,对提高水利枢纽的功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物
种多样性、涵养水源、防洪排涝、调节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州黄河湿地周边人口多,环境压力大,
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黄河的依赖性
极强,湿地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的威胁大。目
前,河流南北两岸大量嫩滩地被沿边农民开垦
种植,大量的湿地遭受人为破坏。如果不加强
该段湿地的保护工作,其生态环境很容易遭到
破坏。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为
此,早日着手保护,将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保护好今天的郑州黄河湿地,就是保护了
未来发展的资源。
1.4 保护区功能区划
1.4.1 指导思想和区划原则
功能区划主要是对保护区内部进行功能分区,以保证合理保护、利用好保护区资源。
(1) 指导思想
4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保护本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拯救濒危湿地野生动植物,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普及湿地科学知
识为主,适当发展多种经营和旅游活动,以提高保护区经济活力,使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区划原则
①有利于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以珍稀水禽为主的各类保护对象创造良好的生存、生长、繁衍和
发展的环境。
②有利于突出湿地自然环境与资源价值及特点,将自然保护区最有价值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划入核心区。
③保护区周围与内部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发展,不会对保护对象的永久存在构成威胁。区划同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
需求。
④有明显的标志和界线,一般以自然地势分界,采用以自然区划为主,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其分区应力求规
整,具有整体性和适应性。
⑤要充分发挥保护区多功能、高效益的作用,有利于保护区多种经营工作的开展。
1.4.2 区划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LY/T5126 -04 )等的规定,结合本保护区自然生
态条件、生物群落特征、重点保护对象、湿地生态环境和珍稀水禽保护、经营目的,以及保护区社会经济长远发展需求进行
区划,将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4.3 功能区划分
2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38007hm ,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
2 2 2
积 9209hm ,缓冲区2617hm ,实验区26181 hm 。
(1)核心区边界划分主要利用2002~2006 年卫片,根据建立的湿地判读标志确定边界线,面积 9209 hm2 ,占保护区面积
的24.2% 。根据保护对象在保护区的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划分八块核心区。
2
①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至巩义市河洛镇神北村,面积 1310 hm 。
2
②西起巩义市河洛镇神北村,东至巩义市河洛镇金沟村,面积 885 hm 。
2
③西起荥阳市薛村行政村鹿坡自然村,东至荥阳市王村镇石横沟北,面积 645 hm 。
2
④西起荥阳市北邙乡官庄峪自然村,东至荥阳市广武镇王沟村,面积 863 hm 。
2
⑤西起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桥村,东至惠济区花园口镇花园口村,面积 960 hm 。
2
⑥西起惠济区花园口镇南月堤村,东至惠济区花园口申庄村,面积 240 hm 。
2
⑦西起金水区姚桥乡来潼寨村,东至中牟县万滩乡三刘寨村,面积 1026 hm 。
2
⑧西起中牟县雁鸣湖乡辛寨村,东至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面积 3280 hm 。
2
(2 )缓冲区面积2617 hm ,占保护区面积的 6.9%,大部分面积位于核心区边缘与实验区交接处。从西到东把八个核心
区保护起来。
2
①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至巩义市河洛镇神北村,面积 610 hm 。
2
②西起巩义市河洛镇神北村,东至巩义市河洛镇金沟村,面积 480 hm 。
2
③西起荥阳市薛村行政村鹿坡自然村,东至荥阳市王村镇石横沟北,面积 243 hm 。
2
④西起荥阳市北邙乡官庄峪自然村,东至荥阳市广武镇王沟村,面积 204 hm 。
2
⑤西起惠济区古荥镇黄河桥村,东至惠济区花园口镇花园口村,面积 235 hm 。
2
⑥西起惠济区花园口镇南月堤村,东至惠济区花园口申庄村,面积 113 hm 。
2
⑦西起金水区姚桥乡来潼寨村,东至中牟县万滩乡三刘寨村,面积 220 hm 。
2
⑧西起中牟县雁鸣湖乡辛寨村,东至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面积 512 hm 。
2
(3 )实验区面积26181 hm ,占保护区面积的 68.9%,位于缓冲区的边沿。西起巩义市康店镇曹柏坡,东至中牟县狼城
岗乡东狼城岗村。该区自西向东经过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
5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1.5 总体布局
从保护区实际出发,为便于管理,将保护区总体上划为保护区域和经营区域。
1.5.1 保护区域
保护区域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主要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野生自然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该区域珍稀濒危物
种分布集中,是重点保护区域。核心区的保护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核心区除保护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巡护、定位观察研
究和定期资源调查外,禁止其他人为活动。因科研教育目的,确需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学习、标本采集的,应事
先向保护区提出申请和计划,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1.5.2 经营区域
经营区域范围控制在实验区内,主要是探索持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模式,实验区内可从事以下活动:
(1)科学考察、教学实习、标本采集以及设立定位观测点、实验地等。
(2 )繁殖、培育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探索和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3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演替规律的研究,探索提高湿地生产力的途径。
(4 )开展科普性参观、生态旅游、夏令营等活动,对游人进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6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二、规划总则
2.1 项目来源与背景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中游和下游的过渡河段,是黄河冲积扇的脊轴,紧邻郑州市区。该处湿地面积广阔,
是我国中部地区河流湿地最具代表性的湿地之一;区内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是我国中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最为丰富
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更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地区湿地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拟进行本次规划,使河南省内黄河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监测黄河湿地生
境变化,加大省内黄河湿地管理力度,提高黄河湿地知名度,为我国其他地区黄河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先进经验。
2004 年 11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 年 3 月郑州市政府成立黄河湿地自然
保护区管理中心。2007 年 3 月,河南省林业厅批准由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的《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2007 年 12 月,郑州市委、市政府把黄河湿地保护作为打造生态郑州,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与森林生态城、
生态水系并列为生态郑州建设的三大工程,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2.2 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
用”的方针,以生态学、岛屿生态学、生态演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思想为指导,
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拯救珍稀濒危生物物种、促进进展演替为核心,搞好生态监测和
科研教育工作,使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达到良性发展;从黄河流域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以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优化水质、补充地下水、防治洪涝灾害、保证黄河补给为重点,加大河流水域管理力度,使黄河更加造福于
两岸人民;从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观点出发,以寻求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点为目的,合理利用保护区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保护区自养能力;从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出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
加强保护区管护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逐步实现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协调保护区周边社区人民的社会经济需求与自
然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生产、生活关系,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综合效益,实现保护区和
周边社区的共同发展,把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多样、管理科学、运营高效,在国内有极大
影响,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自然保护区。
2.3 规划原则与依据
2.3.1 规划原则
(1)优先保护、突出重点。一切建设项目均应有利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拯救濒危和稀有物种,有利
于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建设项目不得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环境,不得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2 )分类建设、分区管理。根据黄河湿地保护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基本建设项 目。在保护区内部划分功能
区,实行分区保护与管理,严格管理保护区域,基本建设与资源利用项目适度集中在经营区域。
(3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保护区域实际情况,在对自然保护区类型与性质、建设目标、功能规划、建设任务与
重点、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进行中长期系统规划与总体部署的基础上,本着先保护后利用,先基础设施后生活设施顺序,分
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建设。
(4 )适度利用,持续开发。正确处理社区进步与保护事业发展,自然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利用资源优势适度开展
经营活动,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扶持社区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区域内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
发展。
(5 )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工程建设应依靠科技,确保质量,逐步提高,遵循自然规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建设水
平符合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重复建设,避免浪费。
(6 )社区参与,强化管理。积极进行保护区重要性的普及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自觉加入自然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行列。
2.3.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7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 )《关于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11)《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2)《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3)《河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
(1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大纲》
(15)《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16)《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17)《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豫政文[2004]215 号)
(19)《河南省林业厅关于筹建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有关问题的意见》(豫政文[2004]105 号)
(20 )《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21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007 年)
(22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3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4 )《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4.1 规划范围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范围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部分,总长度 158.5km,跨度 23km,
总面积 38007hm2 ,西起洛阳偃师市边界,东至开封市郊,北临焦作市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南沿郑州市的巩义市、荥阳
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县。
2.4.2 规划期限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制定的规划期限为2007—2010 年,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能严格按照
此规划期限执行。因此《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中将规划期限定为:2008-2013 年,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 2008-2010 年,第二阶段为 2011-2013 年。
2.5 保护区性质、类型与保护对象
2.5.1 保护区性质
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事业单位,副处级建制,隶属于郑州市林业局,主要开展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和
珍稀水禽的保护工作。
2.5.2 保护区类型
根据国家林业局 2004 年 7 月 26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林业行业管理
的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大类别六种类型,据此划分标准,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类别”的“湿地
8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自然保护区。
2.5.3 保护对象
(1)黄河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2 )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及栖息地,如黑鹳、白鹳、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头鹤、
丹顶鹤白鹤等;
(3 )列入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的候鸟及其栖息地;
(4 )重要水生动植物资源,如芦苇、黄河鲤鱼、鳗鲡、铜鱼等;
(5 )典型自然景观;
2.6 规划目标
2.6.1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立保护区根本目的的简明表述,是保护区价值观的表达,也是保护区全体工作人员的永恒追求,因此确定
保护区总体目标要紧紧围绕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管理需要,坚持从严控制各类开发建设工作,坚持基
础设施建设简约、实用并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坚持社区参与管理和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原则,本规划将总体目标
定为:
全面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抓住全社会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的契机,依靠法律保障,实现自然保护区范围界定;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发展生物资源,扩大种群数量,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科学研究能力;广泛发动宣传,多方筹措
资金,加强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和增加现代化设备;积极开展多方交流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机制,
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理顺管理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和技术合作,正确处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
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同时,顺应现代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适度开发,多种经营,以黄河湿地自然风光为
依托,以黄河流域古老文化为特色,建设山水相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的生态旅游圣地,到规划期末,把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
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建设和管理科学有序、能充分发挥多项功能、具有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国内一
流,国际知名的自然保护区。
2.6.2 分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 (即第一阶段2008 年-2010 年为起步阶段)
I 、完成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定,完成保护区界碑和标桩的设置,全面停止核心区内生产活动。
II 、搞好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站、停车场、巡逻艇码头、给排水设施、电力电信设施、安全设施、嘹望塔及管护
站);完成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购置保护工作所必须的设备设施。
III、开展湿地环境恢复、珍稀品为物种救护和繁育、生态培育、植被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使保护区内种群数量
稳步增加。
IV 、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湿地态环境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心、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等);确定各类监测
样地、样线,拓宽研究领域。
V 、适应科研和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启动湿地博物馆、水产养殖区、观鸟台等生态旅游项目。
VI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周边群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降低人为干扰和破坏。
(2 )中期目标 (即第二阶段2011 年-2013 年为巩固发展阶段)
I 、基础设施、防护应急设施全面完善。
II 、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自然植被和自然景观得到明显恢复。
III 、充分进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开展各类型湿地的系统功能和演替规律研究。
IV、保护区管理机制全面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V 、生态旅游项目发展健康,经营活动丰富多样,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相处融洽,生产生活条件有较明显改善。
(3 )远期目标 (2013 年之后,为成熟发展阶段)
9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保护区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和恢复,系统功能更加优化,生态环境优良,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扩大;保护区
管理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设黄河湿地高层学术论坛等科学文化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项目;社区居民达到小康生活水
平,建成实现生效益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国内一流自然保护区。
2.7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由于黄河流域连续8年不断流,受黄河断流破坏的二百多平方公里河道湿地得到一定修复,郑州黄河湿地正在稳定
发育,水生动植物、湿地植物也得了一定恢复,黄河不断流还保证了鱼类产卵育幼期的生态环境用水,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黄河湿地面积不断缩小、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其中有自然的原因,更有人为的因素。
2.7.1 内部因素
上游来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
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降低,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
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
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
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
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中下游地区的缺水状况。
由于历史的原因,保护区内一些滩区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营状况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由于滩
区涉及河务、土地、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轻生态,也给保护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一些单位和个人甚至在保护区挖沙取土,将湿地滩涂当作建设用地经营。而由于法律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林业主管部门和湿
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对一些违法开垦活动也无能为力。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荒山、滩涂应该归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管辖,如果没有该级人民政府授权林业部门或者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违法开垦活动很难得到制止。
长期不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黄河湿地灌草植被严重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蚀加剧,土壤局部出现沙化,土壤盐渍
化面积扩大,动植物种群和数量锐减,生态平衡失调。
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郑州市农业局已经委托河南农业大学编制了《郑州黄河滩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该规划所确定的奶牛养殖区基本上和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定的实验区重合。在滩区建奶牛小区饲养奶牛,容易造
成水土流失,牛的污染物流入水体易造成污染,对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有巨大的潜在威胁。
2.7.2外部因素
河流湿地由于其狭长的特性,已经和理想的保护区形状相去甚远。而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在编制总体规划的时
候,为了照顾已经批准并实施的其它规划,在设立功能区划时做了一些让步,形成了目前一个保护区有8块分散的核心区的
现状。这些让步从维护政府规划的权威性,减少和其它部门和行业的摩擦,有利于保护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的角度看,无疑
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让步在规避某些矛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狭长的、分散的功能分区,会造成“孤岛”效应。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是非常敏感的,人进它退,生存环境被人为割裂
开来后,这些动物被局限在某一个环境中,久而久之会产生近亲繁殖等不利于其种群繁衍的因素。而这种狭长的保护区形状
本身也不利于动植物保护,因为宽度不够,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目前,黄河郑州段上有大量公路、铁路桥和浮桥。但是,这些交通设施在支持国家建设、方便社区居民的同时,所产生
的噪声、废弃物污染等也对保护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郑州至武陟的黄河浮桥附近,以浮桥为代表的位于或临近保护
区的建筑、旅游活动等已经对保护区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异质性高,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野生动物觅食、栖息、繁殖。然而,由于部分社会
人士不健康的饮食文化观念和对野味的追求,导致了偷猎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沿黄农家饭店私下里收购、销售国家重点保护
10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鸟类现象突出。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在黄河滩涂开垦种植农作物和牧草,而为了避免湿地鸟类取食粮食和草籽,一些开垦者
竟在草籽里掺上毒药,致使大批野生动物被毒死。
由于近年来降水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发生变化;同时滩区群众修建的生产堤,人为缩窄了行洪河
道,致使泥沙常年淤积主河槽,部分河段“二级悬河”不断加剧,一旦发生较大洪水,由于河道的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势
必发生横河、斜河、滚河等重大的河势变化,洪水顶托堤防和顺堤行洪,将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有冲决黄河大堤的危险。
2.7.3政策因素
在黄河湿地河南段中,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较晚。湿地保护区规划编制时间已经滞后于该区域其它行业规划,
为了和其它规划相协调,郑州黄河湿地在制定保护措施时往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从而对自然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
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管理中心缺乏对保护区内土地的所有权,而湿地保护业务职能也分散于保护区管理中心、流域管理机构
等,如何协调与沿途各区县人民政府以及流域管理机构的关系,也是保护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部分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在发展地
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市场等压力下,往往很难抑制开发的冲动。随着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一些建设
项目也将目光盯向了湿地滩涂,在个别地方出现了把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
2.7.4社会经济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由于水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加上缺
乏有效监督,许多城镇和工矿企业,特别是一些没有能力实现达标排放的小型企业,将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废污水
排入河里,加上黄河流域的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黄河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目前黄河水污染的程度,已居全国七
大江河的第一位。据预测,黄河水污染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估计到201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超过65亿吨。黄
河水体遭到污染,已导致许多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黄河原有鱼类150多种,到20世纪末已有1/3的
种群灭绝。河南境内的洛河鲤鱼、伊河鲂鱼素享盛名,有“洛鲤河鲂,贵似牛羊”之说,现今都已基本灭绝。
2.7.5可获得资源因素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较晚,很多管护基础设施和保护经费仍然缺口很大;同时,保护区内从事湿地研究的
人员偏少,人才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受经费和人才方面的限制,保护区至今没有开展全面系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本底调查,缺乏野生
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本底数据,对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受威胁状况和濒危程度等缺乏全面深入的
认识,导致保护管理工作科学依据不足,制约了对一些重要物种的种群动态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深入研究。
11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三、总体结构与规划布局
3.1 总体结构(附总体结构图)
规划的保护区呈现多核环绕式结构。
多核指的是保护区中有多个核心区,由于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为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水禽为主要内容,
而湿地水禽栖息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呈集群或分散状态,群体之间距离较远,若人为的将多群连为一体作为核心区,
势必加大保护管理难度,增加经费开支;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及主河道辫状滚动,湿地的植被、地形、环境等发生相应变化,
作为保护对象的水禽也将随之相应移动,会出现某些核心区因无保护对象而失去保护价值,而区划的非核心区由于出现大量
保护对象而需要调整为核心区。因此,在设计时,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并兼顾实际工作需要,将较多保护对象
分布的区域定为核心区并以生态廊道相连接。缓冲区和实验区呈环状围绕在各核心区的周围,保证最佳的生态环境,以各个
小的核心区为中心,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功能空间结构,为未来的湿地进一步发展预留充足的拓展空间。
3.1.1 核心区
利用 2002-2006 年卫星图片,根据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对象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依据湿地判读标志确定分
2
界线,核心区由八块典型地段共同组成,总面积9209hm ,占保护区面积的24.2%。
核心区内实行封闭恢复,巡护管理人员要对此区进行重点监管,禁止游人及非保护区管理人员进入,科研监测人员确实
因需要进入时须经过保护区管理中心批准,在巡管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
3.1.2 缓冲区
2
缓冲区成带状围绕于核心区的边缘,总面积2617hm ,占保护区面积的6.9%。缓冲区的存在为核心区向实验区过渡提供
了中间区域,起到进一步防止实验区内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核心区生态环境的作用。科研监测活动多在此区内进行。
3.1.3 实验区
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边缘,西起巩义市康店镇曹柏坡,东至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是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
区中占地面积最广阔的区域,面积26181hm2 ,占保护区面积的68.9%。该区承担了保护区内所有生产、建设功能,保护区基
础设施(包括管护站、停车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管网等)及旅游景点开发全部位于实验区。
3.2 规划布局
3.2.1 规划核心理念——生态设计,保护开发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生
物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控功能,如促淤造陆、降解污染、蓄水
调洪、补给地下水、保持区域水平衡等,从而为人类的持续发展、经济振
兴、休闲旅游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场所。河南黄河湿地面积广大、类型
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社会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人
口增加,环境污染加剧,湿地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正确地保护
和开发黄河湿地,使其在恢复自身生态功能的同时达到与社会功能的协调
发展,本次规划时考虑的前提与核心。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设计,在保护中进行开发,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是自然保护区长远发展的技术纲领,是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等一系
列工作的理论依据。因此,本规划力求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的统一,实现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3.2.2 总体布局
保护区面积广阔,东西跨度达 158.5km,跨越郑州市下属的五个县(市、区)。保护区的发展与周边社区关系密切,在
功能上除了要优先保证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外,还需要多种功能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规划在布局上采用了综观
整体,分类布局的概念。
12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1)生态功能布局规划
根据郑州黄河湿地总体成绵长的线性分布的特殊构造,地形的起伏多变以及河流水域的动态性,为了突出生态效益,加
强保护,便于管理,本规划将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分成了生态涵养带、生态景观带和生态修复带三个不同的生态功
能带。
I、生态涵养带
西起巩义市康店镇曹柏坡,东至荥阳市牛口峪,地处黄河郑州段上部,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
生态涵养带内包含有三个核心区,是珍稀濒危物种大鸨的主要栖息地及水禽分布相对集中的重点保护区域。涵养带主要
承担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自然资源以及涵养郑州市水源的功能,核心区内实行封闭保护,除了必要的植被恢复措
施外,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该区的影响。
II、生态景观带
西起荥阳市牛口峪,东至黄河二桥,总面积 200 多平方公里。该区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过
渡地带,西望秦川,东连齐鲁,北抵京津,南达湘鄂,扼东西之要冲,控南北之咽喉。地质结构独特,地理位置优越,区位
优势明显。
规划的生态景观带中包含了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湿地公园、郑州黄河地质公园、花园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已建成的或拟建、在建的游览胜地,是观光游览、发展多种经营的主要区域,在满足游客亲近自然,感受黄河湿地风情的同
时,也应开展科普性参观,对游人进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生态景观带内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游乐设施,实行多
种经营,不仅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也增加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达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生态景观带内包含的三个核心区实行封闭式保护,所有的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均要尽量远离核心区。
III、生态修复带
西起黄河二桥,东至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
生态修复带位于保护区尾段,带内包含两个面积较大的核心区,但是这两个核心区人为破坏十分严重,基本上被开垦为
农田使用。为了尽快恢复保护区湿地生态的面貌,规划在带内进行一定的人工恢复活动。主要承担科学研究、生态监测和野
生动植物繁育野化的功能。带内的两个核心区在实行退耕修复后同样进行封闭式管理,最大程度恢复其自然原生状态。
(2)景观功能布局规划——“散点分布,一脉相承”(附景区分布图)
I、八大 “散点”
本规划设计了“河图洛书”、“远古寻梦”、“清流宛龙”、“赤色悲歌”、“绿野新踪”、“幻海归处”、“科技之光”、“农业新
貌”八大主题景区。景区以生态景观带为主,成点状散布于黄河南岸,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和文化内涵。
II、“一脉相承”
本规划设计在实验区河边滩湿地内划出狭长走廊,布设以湿地文化和湿地生态为主的小型景观,以栈桥步道串接各主题
景观区,使保护区景观效果形成一个沿黄河河岸的统一整体。
(3)经营功能布局规划——“双星伴月”
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是个矛盾而
统一的整体,为了方便保护区的协调管理,达到以生态发
展经济,以经济支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规划设计了“双
星”式的经济增长点,三点一线,以线带面,促进保护区
及周边社区的共同发展。
I、一星:生态公益林
保护区紧邻邙山山系,地处黄土高原尾端,是郑州市
重要的水源地,大力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
固沙林、护岸林等,丰富树种配置,以维持生态平衡、保
13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国土保安为主,森林旅游、生态林业为辅,实现综合管理、多种经营,为社区居民提供新的经济增
长点。
II、二星:生态农业园
保护区东部中牟段内湿地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大都被开垦为农业用地。除核心区和实验区必须
全部强制退耕,封闭修复以外,为缓和与周边社区居民的矛盾,本规划在保护区东端实验区内划出一定面积,建设生态农业
园。以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在提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人民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的,按照生
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发展生态农、林、牧、副、渔业,带动周边社区稳步发展,改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III、一月:生态旅游
保护区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每年吸引大量游人至此观光游玩。本规划对郑州黄河湿
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调查,以实现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为目标,合理设计、科学规划,突出生态旅游应该为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
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的意义。
14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四、基础设施规划
4.1 道路交通设施
4.1.1 对外交通规划
(1)郑州市交通概况
郑州是河南省及中原地区公路网的中心,是全国公路交通的主枢纽之一;郑州又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境
内有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其中郑州、郑州东、郑州北分别为客、货编组特等站,在全国铁路运输网中占据极为重要
的地位。郑州便捷的交通为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区位优势。
(2)保护区交通概况
保护区位于黄河滩边,地势较平坦,管理中心至各管理站均有道路相通(图),管理中心和管理站之间不需新设道路。
但考虑到保护点到管护区巡护的需要,规划修巡护步道 20km,巡护步道断面宽为2.5m,按照普通乡村道路标准修建,路
面以沙石硬化。道路不设专职养护人员,步道所在保护管理站、点自责养护,因自然灾害造成道路冲毁等由管理中心统一
组织维修。
4.1.2 瞭望管护规划
瞭望管护是保护区管护工作的重要形式,应在视野开阔、交通便捷的地方修建瞭望塔。根据保护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普
通光学望远镜有效视距,规划修建瞭望塔 7 座,具体位置见瞭望塔分布图。
瞭望塔应该适应防火瞭望、日常巡护、科研观测等需要,建筑体量不宜太大,一般以不超过 30m2 为宜。在建筑风格
方面应该贴合自然环境需要,一般以木质结构为主,对于建筑高度较高的瞭望塔,从安全方面考虑,内部建筑结构可以采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观不得以玻璃幕墙、大理石等装饰。
4.1.3 水上巡护规划
保护区内在非汛期期间有浮桥横跨河道,且水位达不到通船要求,故在非汛期主要通过道路和瞭望塔进行巡护。而汛
期来临时,河道水位上涨,浮桥被收起,保护区内的巡护工作可采取陆上与水上巡护相结合的措施。
4.2 电力电讯规划
4.2.1 用电负荷预测
规划期随着保护区发展和旅游人数的增长,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都将有较大增长。本规划采用各类建设用地用电负荷密
度法进行预测,有关用电指标如下:办公楼、管理站等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用电按 300 kW/ha/ 日计,其它建设用地用电按
30 kW/ha/ 日计,采用同时系数0.65 计。则预测到规划近期保护区电力负荷为 100.33kW,远期负荷 134.45kW (见表4-1 )。
表 4-1 保护区用电负荷预测表
规划用地面积(ha ) 负荷指标 用电负荷量(KW )
建设用地类别
近期 远期 (KW/ha ) 近期 远期
公共建筑和公用工程设
施用地 0.505 0.68 300 151.5 204
其它用地 0.095 0.095 30 2.85 2.85
合计 0.6 0.775 154.35 206.85
用电同时系数 0.65 100.33 134.45
4.2.2 电网规划
保护区内的旅游景区根据景观的需要,电力线应当采取埋地式敷设;非旅游景区则根据生态保护的需要,电力线应当
架空。合理配置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缩短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增加进户线的供电能力,提高线路末端电压,从而保证
供电的可靠性。各管理站、管理点的电力来源依据就近原则,沿路架空电力线,并入附近的市、县、镇电网。
管理中心建设配电房一座,输电线 2Km,变压器 1 台;5 个保护管理站共需建设输电线 5Km,变压器 5 台,柴油发电
机5部。保护管理点共需输电线10Km,购置供电设备。
4.2.3 生态电力发展规划
在保护区内阳光充足的地点设置太阳能电板,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产生的电能并入保护区电网,为保护区提供
15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生态电能。
4.2.4 电讯工程规划
(1)电信业务规划
电信业务除传统的市话、农话、长话外,要积极扩大传真、图文数据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等各项业务,发展多媒体
及宽带网络新型业务,要扩大并覆盖全域。通信光纤要铺设到管理中心和金水区综合性管理站,其它管护站、点采用电信
ADSL宽带接入,满足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确保保护区内有线电话、宽带普及率达到100%。移动通信信号也需要覆
盖整个保护区。另外在保护区管理中心建设无线电台发射设备一套,作为各级管护机构和人员通讯、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
(2)电信线路规划
根据保护区的生态保护需要,电信线 (6 -12 孔电信管道,具体孔数依据电信部门专业规划确定)应架空。管理中
心、各管理站、管理点的电信线路依据就近原则,从沿途电信接入点就近接入,并入附近的市、县、镇电信网。电信线路
采用架空线。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电信线路尽可能和电力线路共用电线杆等设备。
保护区管理中心、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共需安装普通固定电话41部,保密电话2部,手机11部,车载电台6
部,对讲机33部,发射台1处。
4.3 给排水工程规划
4.3.1 给排水现状
给水: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村 5 个保护管理站,以及马裕沟、沙鱼沟和西羊庄等 10 个保护管理
点均靠近城区,主要通过自来水供水,而保护区管理中心和其余的管理站(点)由于远离城区,主要靠地下水供给。
排水:保护区的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就近排入河流。保护区现状没有排水管道。
4.3.2 给水量预测
保护区内用水量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有关指标,并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保护区用水指标框算如
下: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含公建和市政用水):350升/人·日。
消防用水及未预见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计算。
保护区内各管理站、点工作人员以66人计,则保护区用水需日供水25.4t左右。
4.3.3 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近期各管理站、管理点用水主要由地下水供水。中远期各管理站及靠近市区、城镇,具备自来水供水条件的管护
点就近接入市政自来水管网;位置相对偏僻,不具备自来水供水条件的管护点采用地下水供水。原则上,南北向道路给水
管敷设在路的东面,东西向道路给水管敷设在路的南面。
为管理站、管护点提供地下水的各水井,其水质必须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检测,达到饮用水水质要求。
4.3.4 排水管网规划
规划保护区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保护区管理中心和各管护站的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各管理点由于工
作人员少,污水产生量相对较小,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可以采用人工湿地自净化技术处理后就近排入河道,
科研监测中心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必须设置专门的收集设备,统一送环保部门指定的回收单位进行处理,不得
排入市政排污管网,更不得直接排入周边河道。
(1)污水排放要求
保护区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经生态自净化处理排放的尾水水质要达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水
体以上标准。
(2)排污管网规划
污水管道通常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污水干管的管径为400mm,污水支管为300mm。污水管以重力流为主体,根
据地形条件,在适宜地区设置污水提升泵站。管理中心、各管理站排污管线依据就近原则,沿路埋地敷设排水管,并入其
附近的市、县、镇排水管网(图)。
16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3)排雨管网规划
管理中心和各管理站雨水管沿路敷设,按其重力自流就近排入水体。雨水口可以设在道路的两侧,由横管汇入雨水管,
雨水口间距一般不大于 30m 。雨水管直径为 600mm 。由于现状无排水管道,保护区内的道路可近期先完善排水暗沟,明
沟需加盖,至远期逐步改为管道。雨水流入黄河。各管理点雨水自然状态下直接进入生态系统,不另做安排。
4.4 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为了让保护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现状,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规划管理中心装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1套、5个保护管理站装广播电视接收设备5套、保护管理点装广播电视接收设备10套。无法接收电
视信号的检查哨卡配备电视信号地面接收系统4套,加强各检查哨卡的电视信号接收能力,满足检查哨卡的日常需要。
(1)采暖设备
管理中心需锅炉1个,保护管理站需锅炉5个,保护点用采暖炉20个。
(2)绿化美化
管理中心和 5 个保护管理站绿化美化 lhm2 。
4.5 消防设施规划
4.5.1 消防通道规划
保护区内的防火通道主要用于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辆和扑救人员进入火灾区的通道,保护区内的公路,铁路以及水路都
是良好的消防通道。保护区内各保护站点所在地均有高速相连;上游丘陵地带有众多乡村道路可以作为巡视线路使用,下
游两岸大堤建有防洪公路,至汛期来临则可通航,乘船穿越整个保护区。
4.5.2 防火隔离带规划
防火隔离带由道路隔离带、水系隔离带和生物隔离带组成。保护区内各级道路纵横,黄河水系贯穿东西,是良好的天
然防火道,在黄河内滩地最窄处可设置生物隔离带。防火隔离带能对火灾起防止、隔离作用,可避免大面积火灾的发生和
蔓延。黄河滩区秋冬枯草较多,群众有烧荒习惯,极易发生火灾,实施生物防火比较困难,只有开设防火隔离带,阻隔滩
区火势蔓延。防火隔离带建设采用以下 3 种具体形式:一是结合巡护步道建设开设防火隔离带;二是适当在滩区采用割草
或割灌的方法,达到防止、隔离火灾的目的;三是在保护区内种植生物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带宽 20m,总长 50km 。
4.5.3 防火瞭望塔规划
整个保护区成狭长状,长约 158.5km, 瞭望塔的目视范围应覆盖整个保护区。可在黄河河道的拐点、山岭高处、近管
理站处并结合候鸟观测台大致均匀地设置 7 个瞭望塔,实行全方位瞭望,及时发现火情和动态监测火场位置、面积大小和
火势蔓延方向,为指挥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利用防火瞭望塔瞭望和观鸟台瞭望相结合,并结合日常巡护等措施对保护区
内火情严密观察。 瞭望塔除开展防火瞭望工作外,同时兼具保护湿地和水禽的瞭望作用。
4.5.4 防火车辆及器材规划
保护区管理中心配置有车载电台的防火指挥车 l 辆(管理中心防火用车和保护用车合用 1 辆车),瞭望塔配置高倍望
远镜等配套设备;管理中心及各保护管理站配备风力灭火机等其它防火专用设备,努力实现扑火装备现代化。
4.6 资源管护设施
4.6.1 保护区管理中心和管理站址规划
郑州黄河湿地区域狭长,管理中心、站址选择本着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便于宏观控制措施实
施,交通方便,有较好的内外衔接条件,场地适宜,靠近城镇,便于安排职工及家属生活,尽量靠近水源、电源,不占或
少占农地等原则。检查哨卡设在人和车辆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处。
管理中心:保护区管理中心址选在郑州市北郊,紧邻保护区,靠近郑州市区,对外便于联络的地点,拟征地 40 亩。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