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完整篇张伟权修改.doc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
福 州 海 马 饲 料 有 限 公 司
编写
福建马尾联合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 ,以精养和半精养为范例,通过问答形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成阶段的各项基本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内容包括:一.基础知识;二.养殖场地与设施;三.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四.虾苗放养;五.养成期管理 ;六.成虾收获等各个方面,共计83个题。其中养成期管理部分又重点介绍了饲料与对虾生长、池塘生态环境管理、对虾病害防治等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多项技术问题 。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通俗读物,可以作为养殖对虾的工具书。
代序
南美白对虾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广大养虾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养殖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2001年为止,全国育苗数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 50亿尾,年育苗能力估计不下300亿尾,养殖面积也已经由1997年的不足千亩猛增到60万亩左右,年产量节节上升。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已经遍及全国沿海各地,新的养虾模式不断涌现,小面积集约化养成生产的单产记录突破了2500公斤/亩。上述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对虾养殖已经进入了新的创业时期 。
尽管如此,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商品苗种的质量长期得不到保证、养虾池老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缺少强有力的行政规约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养殖对虾的质量开始下降。 椐统计,国内已经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已达28种,其中危害极大的TSV(桃拉症病毒)和WSSV(白点综合病毒)等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开始肆虐……。这些都是养殖生产中出现的危险信号。由此可见,大力提倡科学养虾 、增强养殖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等等,已是当务之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急虾农之所急,帅先研制成功并推出无公害“绿色饵料”供应市场需要,还积极邀集有关专家,不失时机地组织编写了这本形式新颖、内容详实、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专册为我国健康养殖对虾作出了新的贡献。
本手册能够顺利问世,还得益于参与写作的各位专家、教授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令人钦佩。
我国大规模对虾养殖生产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出现过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的全国性暴发虾病的沉痛教训。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严格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以促进健康养殖为己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事业,就一定会沿着可持续生产的康庄大道 ,勇往直前 。
2002年10月识于青岛
前言
对虾是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引起世界各国对对虾养殖的关注。
对虾养殖,在我国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份,20世纪八十年代曾经给水产养殖业创下辉煌的成就,极大地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带动了育苗、饵料生产、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可是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92年起,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沿海蔓延,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受损。为此广大水产工作者,一方面研究预防对虾病害发生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对虾养殖新的替代品种,於是原产中、南美洲,也是世界虾类养殖最高产量之一的南美白对虾引起人们重视,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引进、研究、开发,到九十年代后期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由于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出肉率高等特点,不论海水、低盐度海水以及“淡水”中养殖都有取得成功和高产的经验,很快成为对虾养殖的新热点,从97年养殖不足千亩,到2000年已发展33万亩。自此全国各类对虾养殖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对虾养殖业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热的掀起,也暴露出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盲目跟随、无序开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造成有限的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亲虾质量下降,繁殖育苗不正常,导致虾苗种质退化,生长速度减慢、体质弱、抗病力差,甚至潜伏有病原体;片面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引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恶化,病害频繁发生,对虾养殖经常受阻;市场上配合饲料质量良莠不齐、水产使用的药物五花八门,盲目滥用严重,结果是养殖成本增加,产品的品质下降,食品药残检测不过关,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滑。以上的问题从表面看有单一性,但实际上究其原因是相互关联、综合交叉而十分复杂的。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疾病流行来之快,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我们海马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是在八十年代对虾养殖发展的初期而相应最早崛起的合资企业。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生产多品种,多类型的综合性大型的饲料工业企业。我们生产的各种海马牌水产优质饲料深深地受到各地广大用户的信任和欢迎。在长期为顾客服务中,我们认识到当前要使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广泛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技术是当务之急。要把对虾养殖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优化环境的养殖系统,养殖过程要适度投放健康的虾苗,合理投喂优质高效的饲料,不使用化学制造的有毒、有残留、有副作用的药物,培养优良藻相,有益微生物相以及其他有利养殖生态功能的生物群落,尽量使水环境要素符合对虾生态要求,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阐述,我们决意编写《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一书,以问答式的形式,讲明南美白对虾养成阶段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养殖各环节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既有理论性,又有实用性,希望能够受到广大用户和读者的欢迎。
我们的编写得到了公司的科技顾问:张伟权、王克行、吴定虎、苏永全等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的热烈赞同和支持,并主动提出承担任务。本书的养成期管理的(一)饵料投喂与生长(除涉及介绍海马牌饲料问题)和(二)池塘生态环境管理由王克行教授撰写。(三)病害防治,由吴定虎高级工程师撰写,本书审阅修改由张伟权研究员等承担。本书在编写过程参阅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报道文献,受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列举,在此向有关的作者和出版社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着重阐述南美白对虾养成期精养、半精养中有关的技术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本书涉及的问题难免有局限性,我们祝愿大家以本书为借鉴、进一步推动对虾健康养殖更上一层楼,使对虾养殖业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目 录
一、基础知识
1、我国对虾类养殖发展概况和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
2、南美白对虾正式学名是什么,该虾种有何特点?
3、南美白对虾形态和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4、什么是对虾健康养殖,规范对虾健康养殖应包括哪些内容?
5、何谓HACCP计划,对虾养殖如何应对HACCP生产绿色无公害对虾食品?
6、对虾健康养殖中应做好哪些观测记录?
二、养殖场地与设施
7、养殖场地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8、养虾场的建设应包括哪些基本项目?
9、当前我国对虾养殖模式有几种?不同模式的养虾池结构有无不同?
10、高位池基本结构?它在对虾养殖中有何优势?
11、八十年代建造的旧虾池应如何改造才能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12、何谓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13、养殖场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应是怎样?
三、放苗前准备工作
14、放苗前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15、如何做好清池消毒?
16、常用清池消毒剂(生石灰、漂白粉、茶子饼)的药性如何?
17、什么是基础饵料生物,当前着重培养的基础饵料生物是什么?
18、如何做好进水培养浮游单胞藻类?
19、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中,池水如何兑淡?
四、虾苗的运输和放养
20、亲虾的优劣与虾苗质量有何关系?
21、选择虾苗应考虑哪些问题?如何测试其健康程度?
22、虾苗运输主要用什么方法,运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3、放苗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养殖模式可供参考的放苗密度是多少?
24、虾苗放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计算投苗初期成活率?
25、虾苗中间暂养有几种方式,如何管理?
五、养成期管理
(一)、生长与饲料投喂
26、蜕皮与生长有什么关系,怎样促使对虾正常生长?
27、怎样测量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根据什么判断对虾生长的快和慢?
28、怎样估测对虾的存池量?
29、南美白对虾各生长阶段对食物营养需求有何不同?
30、何谓饵料系数,影响饵料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31、什么是投饵系数?影响投饵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32、为什么说一定要选择优质配合饲料养虾?怎样选择优质饲料?
33、海马牌对虾配合饲料的特点是什么?
34、如何使用海马牌对虾饲料?
35、怎样掌握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投饵量?
36、为什么说要坚持少投勤喂,每日投几次饵合适?
37、对虾生长出现大小不齐,投饵时应注意什么?
38、怎样判断对虾吃饱、吃好?
39、对虾摄食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二)、池塘生态环境的管理
40、何谓池塘的生态环境,包括哪些因子?
41、怎样监测和控制水温?
42、何谓盐度,怎样测定和控制盐度?
43、何谓溶解氧,其消长原因是什么,怎样测定溶解氧?
44、何谓对虾浮头,有何预兆,怎样保证池塘中的溶解氧含量和抢救浮头?
45、何谓pH值,对对虾有什么影响,怎样调控?
46、池塘中氨氮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危害,怎样消除?
47、池塘硫化氢的来源和危害、怎样消除硫化氢?
48、水色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对虾和水质有什么影响?
49、何谓透明度,怎样测定和控制透明度?
50、对虾对池塘底质的理化性质的需求,怎样改造以满足虾类生存和生长?
51、污染的底质对对虾有什么影响,怎样控制和改良底质?
52、池塘内的水草和杂藻的利害关系,用什么办法清除?
53、池塘水为什么会发光,危害怎样,如何治理?
54、虾池内混进害鱼该怎么办?
55、增氧机的作用有哪些,怎样正确使用增氧机?
56、水质改良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怎样使用?
57、暴雨对南美白对虾有什么影响,应怎样对付暴雨的影响?
58、何谓应激反应,如何增强对虾的应激力?
59、为何要提倡养殖海水的循环利用,怎样进行海水的循环利用?
(三)病害防治
60、对虾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其相互关系怎样?
61、对虾发病从外观上观察有哪些症状?
62、怎样正确诊断虾病,重点检查哪些部位和查找发病原因?
63、对虾病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64、生产中如何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65、海马牌对虾饲料在预防虾病发生上有什么优势?
66、渔药的选择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67、虾病防治常用无公害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68、什么是水产品药物残留,怎样防止对虾药物残留?
69、养成期给药方法有几种,如何操作?
70、养殖池内投放“有益活菌制剂”有何益处,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71、对虾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72、白斑杆状病毒病的病因是什么,如何诊断与预防?
73、桃拉病毒病有什么症状,怎样诊断和预防?
74、烂眼病的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75、对虾附肢发红是什么病,怎样预防和治疗?
76、黑鳃综合症的症状怎样,如何防治?
77、对虾为什么会发生软壳病,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78、对虾为什么蜕不下壳,怎么防治?
79、痉挛病症状怎样,应如何防治?
80、蓝藻对白对虾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81、对虾肠炎病有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六、成虾收获
82、如何确定收虾的最佳时机,收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83、养殖对虾收获方法有哪几种?
实用附录
1、南美白对虾的外部形态图
2、我国常见养殖对虾新旧学名对照
3、对虾养殖技术规范(养成阶段)
4、渔业水质标准
5、海水养殖水质要求
6、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7、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8、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9、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10、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11、水产养殖生产日志
12、已知比重和水温求盐度表
13、海水波美度、比重和盐度换算
14、简易现场海水盐度测算法
15血凝法野外快速诊断虾病
16、越冬保温棚简易建造方法
参考文献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
基础知识
我国对虾类养殖发展概况和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
我国对虾养殖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末天津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已利用围堤、引潮等方法“养殖”对虾。早期的养殖方式叫“鱼塭”或称“港养”。这种养殖方式一般不清池,也不投饵,苗种靠自然纳潮引入,是一种“靠天吃饭”的粗养方式,产量完全得不到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于1959年首次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批中国对虾的幼苗。七十年代中期起,我国对虾养殖进入了快速飞跃的新阶段,不少新养殖虾种的人工育苗相继突破,可以用于养殖生产的对虾品种不断增加。到1991年为止,全国对虾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220.75万亩,年总产量达21.95万吨,主要养殖品种从只有中国对虾增加到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等四属六种。对虾养殖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但是由于当时对健康养虾的认识不足,加上环境保护不力等原因,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养殖对虾的质量明显下降,虾病开始在全国各地爆发,对虾养殖业遭遇了重大的打击,年总产量一度曾跌至10万吨以下。
为了快速摆脱上述困境,1988年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研究员从国外引进了世界优良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1),并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开发性研究试验,于1994年全面突破了越冬、养成和育苗生产难关,该项研究的成功为以后全面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奠定了基础。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抗逆能力强等很多优点,深得各地虾农的欢迎,我国自开发养殖以来发展迅猛,1997年养殖面积还不足千亩,2000年已发展到33万亩,当年总产量达6.6万吨。占全国各类对虾养殖总产量的30.27%,2001年又猛增至60万亩左右。南北方各地利用高密度饲养新技术,单产在1000公斤以上的屡见不鲜。自此,我国对虾养殖又进入了恢复发展阶段。2000年全国各类对虾养殖面积为335万亩,总产量22万吨,已经突破了国内养殖对虾年总产量的历史最高记录。
2、南美白对虾正式学名是什么,该虾种有何特点?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原先归属于对虾属(Genus Penaeus)、滨对虾亚属(Subgenus Litopenaeus),其学名全写为Penaeus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1997年分类学者Perez Farfante Kensley通过详尽的研究,已经将上述滨对虾亚属提升为属级,其正式学名随之而改为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旧学名Penaeus vannamei 废弃 。
南美白对虾,国内曾译名凡纳对虾,万氏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英语用名为white-leg shrimp(白脚虾),美国叫Pacitfic shrimp(太平洋白虾),有的地方则与
其它虾种混淆,泛称白虾(white shrimp)。该种与国内其它养殖对虾类相比,具有以下
-------------------------- ----------------------------
1)南美白对虾原学名是Penaeus vannamei Boon,1931。1997年动物分类学家Perez Farfante 和Kensley 将原对虾属下面的6个亚属调整为属。此处所列的各养殖对虾的新学名请参阅书末附录2。
特点(张伟权 1994):
(1)繁殖期长,祗要水温合适,全年皆可进行育苗生产;
(2)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小苗放养,也可以高密度精养,甚至还可以在驯化后的“淡水”环境下饲养;
(3)具有较强的抗发病能力;
(4)生长快,一般90天左右即可收成;
(5)养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个体很少有“两极分化”和互食现象;
(6)对食物的要求不甚严格,饲料中含有25-35%的蛋白质成份即可正常生长;
(7)健康的个体有较强的抗离水能力,可以干法活运;
(8)肉质鲜美,虾体含肉量较大,加工出肉率高达65%(中国对虾等出肉率一般在60%以内)。
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特别是养殖过程中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养殖界素有“顽强动物”的美称。是世界各地养虾业者竞养的对象,也是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上热销商品。
3、南美白对虾的形态和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成体最大体长可达23cm。甲壳较薄,半透明,全身不具斑纹,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健康个体的心区为暗黑色,步足常呈白垩色,故有“白脚虾”之称。本种对虾的额角较短,其尖端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额角上缘5-9齿,下缘2-4齿。头胸甲短,与腹躯之比约1:3。第一触角内、外鞭等长,皆极短小(约为第一触角柄长度的1/3)。与国内其它养殖对虾相比,南美白对虾的雌虾不具纳精囊(Thelycum)。
南美白对虾为暖水性虾种,主要分布于美洲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以厄瓜多尔附近海域比较集中。自然栖息区的生活条件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盐度28-34,水温25-32℃,pH值8.0±0.3。成虾多生活于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地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较长时间离水而不死。据报告(张伟权1994):体长2-7cm的健康幼虾,在湿毛巾包裹下(气温27℃,室内相对湿度80%以上),24小时后的成活率为100%;本种对盐度变化的允许范围为2-78(渐变幅度),可以在逐渐降低盐度的条件下驯化成“淡水”饲养。南美白对虾成虾对高温的忍受极限可达43.5℃(渐变幅度),但是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稍差,水温低于18℃时,其摄食活动会受影响,9℃以下时侧倒。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南美白对虾对抗低氧和耐饥饿能力也较为突出,其最低溶氧阈值为1.2mg/L,可以在完全停食的情况下存活30天左右。总的来说,本种对虾对盐度适应的能力要较国内其它养殖对虾要强,对高温方向变化适应能力明显大于低温。此外个体愈大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相对愈差。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类,在自然海区内,白天一般都静伏底部,不主动外出搜寻食物,夜间则活动频繁。人工养殖条件下,它们白天仍会摄食投喂的饲料。和其它对虾一样,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也必须有一定比率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营养不足或配比不合理,不仅会影响生长,还会导致疾病发生。作者等的研究发现,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对虾生长速度方面要比一日祗进1-2餐的快得多。李广丽等(2001)的实验提出,蛋白质含量42.37-44.12%时,南美白对虾幼虾的生长最快,饵料系数最低,对饵料的同化效率也较高。正常生长情况下,投饵量只占其体重的5%(湿重)。但是繁殖期间,特别是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通常为正常生长期3-5倍。
南美白对虾生长与始总是伴随着蜕皮进行的。蜕皮一般在晚上。据观察,仔虾幼体阶段,如果饵料供应充足,盐度和水温适宜(分别在28-32和28℃上下时),大约每30-40小时蜕皮一次,幼虾期每4-6天蜕皮一次,随着体长的增加,蜕皮间隔也会越来越长,中虾和15克以上的成虾两次蜕皮间隔约15-20天。此外南美白对虾对月周期比较敏感,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即月缺月圆时会有较多蜕皮。南美白对虾交配前不蜕皮。已知高盐度会遏制对虾蜕皮,低盐度和低温度刺激可增加蜕皮次数。养殖环境的变化(例如更换新鲜水)或药物刺激(例如茶籽饼)会刺激蜕皮。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在饲养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的100--180天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达40g,体长由1cm左右增加到14cm以上。南美白对虾雌虾的性腺自然成熟时间一般需要12个月以上,平均寿命至少超过32个月。
4、什么是对虾健康养殖,规范对虾健康养殖应包括哪些内容?
对虾健康养殖的内容包括优化和保护养殖环境、科学地进行养殖生产管理。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环保式的养殖系统,生产出无公害对虾食品,保证持续生产。规范对虾健康养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场地选择应尽量满足对虾的生态特点。要求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有淡水源;
养成池、蓄水池、废水处理池以及增氧设备等各项设施必须配套;
虾苗入池前池子必须清淤消毒;
使用优质有机肥料繁殖基础饵料生物,养殖期间定期使用水质保护剂和微生物制剂;
(5)选购健康虾苗,放苗密度要适中;
(6)加强日常管理。养成期内要多观测、勤管理,要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做好水环境因子调控;
虾病防治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的药物和中草药,不使用违禁药物,对虾收获前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抗生素;
(8)使用优质饲料(无公害绿色饲料),实行科学投饵;
(9)提倡循环用水。养虾用水要在蓄水池内消毒后再进入养成池,排出的废水要经过池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入天然水域。
5、何谓HACCP计划、对虾养殖如何应对HACCP生产绿色无公害对虾食品?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计划》,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护体系的核心。其宗旨是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HACCP最初是美国为太空人所需食品安全而定的,有七项内容:
祥尽、深入地分析各种可能带来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及其潜在危害(HA);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确定关键控制点各控制项目的指标限值;
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方法和频度;
确定关键控制点失控或偏差时的纠正措施;
确定验证HACCP体系是否正常有效的验证程序;
建立准确有效的记录及记录保存系统。
我国对虾养殖在八、九十年代曾经得到迅猛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跌入低谷。近几年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和开发,对虾养殖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养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向工厂化 、集约化靠拢,对药品的依赖性也日趋严重,药物残留问题日见突出。上述问题的出现,给我国产品顺利进入世界市场产生了阴影(特别是加入WTO后更为如此)。前不久我国家商检局已正式提出,水产品生产和出口必须在2000年以前执行HACCP 计划标准。农业部要求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首批公布了23项无公害水产品行业标准,对虾养殖就是其中之一(即《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NY/T5059-2001)),要求有关行业严格执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越来越严。因此今后水产养殖要求生产“绿色食品”(包括对虾养殖过程中要增加天然物质的成份、养殖水环境内使用有益微生物、投喂无公害的“绿色饲料”等),已经是必然趋势。最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绿色食品”有一个专门的定义,规定绿色食品为:遵循可持续发展,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动物性绿色食品与一般性食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养殖生产场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鱼、虾、蟹在饲养中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符合《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3)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渔药要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4)动物性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藏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食品动物包装准则》。
生产绿色食品是国内外食品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虾健康养殖必须沿着生产无公害绿色的食品方向发展。
6、对虾健康养殖中应做好哪些观测记录?
对虾健康养殖的目的,是为了使各项养殖生态条件能处于健康平衡状态。由于养殖生态因子间都有着交互作用,又是在动态变化之中,按照HACCP的7个原理,要进行危害分析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就必须及时掌握每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制定纠正措施,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如下的观测和记录,建立起自已的资料档案,内容包括:
(1)水环境因子监测:每日定时测量水温、盐度、溶解氧、 pH值、透明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测氨氮、亚硝酸氮和COD。随时掌握池内浮游、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化。注意监察底质污染程度;
(2)每日最少在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随时注意并排除池边隐患(例如蟹、鼠类洞穴)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观察池内对虾的行为和摄食状况,发现虾病要立刻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策,死虾要尽可能地清除出池并且作安全处理(气候发生突变时,更应加强巡池与检测);
(3)每隔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体长或者体重)。每次测量的尾数应大于50尾。估测池内存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作同步多点取样,但南美白对虾怕惊吓,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应尽可能从饵料台或缯网中取样);
(4)根据对虾个体大小和存池量,计算饲料投喂量。为了保证营养供给,同时又防止过多的饵料腐败后破坏池底环境,投饵量初步确定后要结合对虾当前所处的生理状况(例如蜕皮前后)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例如暴风雨前后)作适当调整。投饵量是否合适,最终还要根据对虾的实际摄食情况确定。通常的经验是,投饵后1.5至2个小时内,对虾饱胃率达85%左右,池底略剩残饵,说明所投的饲料数量比较合适(可以借此对投饵量进行最后调整)。
根据上述各项因子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投放药物),并做好记录保存。
二、养殖场地与设施
7、养殖场地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场址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到水质、地质条件,同时还必须兼顾到生物、气象、水文、交通、通讯、生活等各个方面,养虾场必须严格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也不应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1)水质条件
水是直接影响对虾生命活动的关键。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有海水养殖和淡化水养殖等多种,建场前必须对当地的水质进行分析,要求水源能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海水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2001的要求,淡水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
沿岸海水各项水质参数一般要求为:水温18-32℃;盐度(S )18-32;pH值7.6-8.5;氨氮(NH4+-N)0.02-0.04mg/L;亚硝酸氨(NO2--N)0.01-0.04mg/L;硝酸氮(NO3--N)0.1-0.2mg/L;磷(PO4-P)0.01-0.04mg/L;硫化物0.2mg/L以内;无机碳20mg/L以内;有机碳0.5mg/L以内;溶解氧(DO)5 mg/L 以上;化学耗氧(COD)3mg/L;透明度2m左右;农药和有毒金属离子的浓度应符合国家用水水质标准。此外还应考虑有充足干净的淡水源。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优劣,通常与施工难易,养虾池质量,以及进、排水系统等能否符合规范等密切相关。包括地形、地势、地貌、土层结构和土壤性质等诸多方面。
现在大多数养虾池的建造位置,已经由传统的潮间带上区(利用潮差纳放海水)转为沿岸高位坡地(通过提水养虾),有的还发展到内陆地区(“淡水”养虾)。但是不管采用那种养殖方式,建池时都必须考虑土壤的特性,包括:粒度(如泥、砂质泥、泥质砂、粉砂、细砂、粗砂、石砾等)、粘度、底质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渗水性、载重能力、酸碱度和植被土层等等。对池底的具体要求是:(A)含粘土量大于25%的地层厚度不小于1m;(B)池底1m以内不出现岩基或胶结层(滑动层);(C)地下水位不超过池底标位;(D)有一定硬度;(E)底土内有机质的含量不应超过5%。要严禁在烂泥淤积过深的地方建池。值得注意的是酸性或潜酸性土壤(土壤中含有大量硫酸铁)会影响对虾生长,一般不适用建池,有条件者可以在池底铺塑料地膜,后者可以隔离土壤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3)水文、气象条件
建造海水养虾池,应该了解海区的潮汐类型,潮流速度、潮差大小,最大和最小潮期出现的月份、波浪大小和沿岸流方向等。要避开浪击区,养虾池必须建造在安全高度以内 ;“淡水”池养殖,应了解淡水水源的季节变化,防止旱季缺水或者雨季遭受洪涝影响。
对虾养殖从开始到收获,都与气象密切相关,应考虑的气象因素有:年最低和最高气温,各月的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大小及集中的季节;当地蒸发量的大小和最大蒸发季节;风况(包括常年风向、风力、高风季节、有无台风等);全年雾日、雾季、温度、降霜期、寒流和日照长短等。其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大小会改变虾池盐度;日照长短和雾日多寡与池内基础饵料生物消长有关;气温与放苗、养成期长短及收获的迟早都有直接关系。南美白对虾无法忍受持续的低温,因此了解寒流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4)生物环境
了解养虾场附近及毗邻水域内生物的大体组成、分布,主要种类繁殖季节以及生物量的消长。这些类别包括捕食性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寄生生物、附着生物,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有条件的地方还需了解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乃至弧菌和总异养菌的数量。在赤潮生物经常大量出现的地方不适合发展对虾养殖;在水生植物特别是蔓延速度极快的沟草、浒苔等大量生长和分布范围尽量避免建场。蟹类携带有与虾类同样的白斑综合症病毒,潮间带建虾池应建防蟹的隔离墙。
(5)其它
建场要避开矿区、造纸、拆船、农药、化工等污染源,所建虾池也不应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电力、生活、通讯等条件。最好能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统一规划,有组织地进行。选择场址时,应征得有关部门许可,方可破土动工。
8、养虾场的建设应包括哪些基本项目?
养虾场的建设大体上可归纳为两个部分,即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
(1)主体工程
A.养虾池:面积大小视养殖模式而定,精养池一般以 5-10亩为好。
B.蓄水池:水容量为养成水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可兼作蓄水、沉淀、消毒、培养水色之用。
C.废水处理池:采用封闭式循环用水的养殖场,由养虾池排出的废水,要先流入废水处理池,经净化后再进入蓄水池;非循环用水的养殖场,废水也要经净化池处理后再排入海区。
D.进、排水系统:包括进、排水渠道和闸门。为保证用水质量和防止可能发生的虾病传染,进、排水渠道要严格分开。在养殖的密集区要注意防止水源串灌现象,高位养虾池也可从地下砂滤井中提水。
(2)配套设施
A.暂养池(中间培育池):加设虾苗中间暂养池的好处是:i. 有利于二次投放虾苗(即虾苗入养成池前)前的准确计数和选优汰劣;ii. 提高虾苗养成期成活率,方便养成期管理;iii.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成池内生物负载的压力,起到延缓池底“老化”的进程;iv.为养成池内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赢得时间;此外,利用带有保温设施的中间培育池(塑料大蓬),可以实现提早育苗生产的目的(北方地区尤为如此)。
B.过滤池:封闭式循环用水的对虾养殖场要配备过滤池。池内依次装有过滤用的砾石→粗砂→筛绢等,并且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群落(例如硝化细菌等)使其形成良好的微生态环境,起到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海水的作用。为了保证过滤池通透性能良好,必要时要附有反冲装置。
C.淡水源:可取地下水或河溪水。
D.保温棚:冬季养殖(越冬)或者春季提早中间培育的地方,可以考虑池顶加建塑料膜保温棚。
E.增氧设备:半精养、精养和高密度养殖池,应配有增氧设备。土池一般用增氧机、水泥池则可采用冲气泵或者鼓风机。
F.实验室:包括水质分析室、生物实验室等。
G.其它:电机房、车库、仓库、办公室和生活用房。
9、当前我国对虾养殖模式有几种?不同模式的养虾池结构有何不同?
按照人控条件分类,我国目前采用的对虾养殖模式可归纳为:半精养(包括单养、混养)、精养和超精养(工厂化养殖)三种。分述如下:
(1)半精养:为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模式。土池,面积较大,多为10-50亩(北方30亩左右,南方10亩左右),长方形或者方形,水深范围1.2—1.5.米。特点是放苗密度低,主要靠潮差进水,养殖期间通过换水来改善虾池水质。这种养殖方式在预防和切断虾病传染源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暴发虾病,产量不太稳定。近年来人们从改良养殖环境入手,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使半精养模式又现生机。新的半精养方式,要求虾塘面积为15-30亩,长方形,水深1.5米左右,配有增氧机(3-5亩配一台)、严格控制虾苗质量和投苗密度、抓好健康管理和综合防病措施、努力发挥微生态系的调控作用和使用优质饲料等。一般单产可达100-250公斤。
(2)精养:为人工集约化养虾模式,是目前我国南方沿海及台湾等地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虾方式。常见的像高位池养殖、循环水生态系养殖等。采用这种养殖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因此是国内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特点是投苗密度较大,一般放苗量5-10万尾,虾塘面积5-15亩,圆形或方形(四角弧形),水深2-2.5米,池内每1-2亩配增氧机一台,培养优良的藻相和有益微生物菌相,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等。要求养虾池的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齐全,并且有较高的水环境监察和水质调控能力,单产可达500-1000公斤。
(3)超精养:又称工厂化养虾。虾池面积200-2000平方米,多为圆型或跑道式水泥池。特点是放养密度大,养殖过程中采用常流水,用冲气泵或鼓风机增氧,能够自动投饵、控温、排污。产量高,但成本也高。风险较大 。
本《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专册,着重介绍半精养和精养模式中有关的养殖技术 。
10、高位池的基本构造?它在对虾养殖中有何优势?
“高位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水产养殖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虾池。这种虾池的特点是将潮间带建池的传统转变为在潮上带或者沿岸陆地上建池,并且依靠动力提水的方式向虾池供水。大型的养虾场在高潮区都设有潮差式蓄水池以保证用水;小型养虾场一般只在潮间带挖砂滤井取水。
高位池一般为圆形或者方形(方形池的四角砌成弧形),面积通常为4-5亩,池体高2米以上,可容水深度2m左右,池壁可以用水泥铺砌,也可以在整个池子的内壁铺上一层塑料膜,后一种方法可以隔离土质对池水的不良影响,还便于池体的清淤消毒。高位池的池底多为锅底状,有中央排污孔通向池外,另一种高位池的池底不设中央排污孔,仅设一层塑料膜(膜上压有30cm厚的砂层)。这两种结构的池底可以通过增氧机的作用,带动水体转动,把池内的对虾粪便、残饵及其它有机碎屑集中到中央位置,再通过排污孔道或者吸水泵排出池外,使池底经常保持良好的栖息环境 。由于高位池不受潮汐、海浪的影响。用水方便,水质容易控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引入淡水,随时满足养殖的需要,加上这种结构的养虾池的面积较小,池水较深(相对容纳量大)、充氧条件好,排污彻底,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因此可以高密度精养 ,如果管理得当,亩产量可以达到500公斤或者更高。
11、八十年代建造的旧虾池应如何改造才能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1993年以前,我国用于对虾养殖的池体面积就有200余万亩以上。这些虾池多数是利用沿海滩涂、盐碱地“堵海造田”而成的。区密集程度高,规模很大,有的甚至有“万亩连片”之称。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上述养虾场的设计多采用大进、大排的开放型养殖模式,从养虾业自身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有较多缺点 。
80年代所建的虾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都在30-200余亩不等,或者更大,水深通常不超出1.2米。上述养虾池经过多年养殖后,绝大多数已经“老化”。普遍表现为,池底淤泥沉积过多,养虾池容水能力变小(池水深度变浅),池体内外污染比较严重,对虾发病机率高,管理难度增大,产品质量差等,须要进行改造。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老虾池改造的大体做法应该包括:(1)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改良底质条件和调整池底倾斜度,使池水能顺利地通过排水闸彻底排净;(2)巩固加高池堤,使养虾池水深能达到1.5米;(3)在池子中部设置筑隔堤,把原有的池体分割成三个部份:靠进水闸的一端为“蓄水池”,靠排水闸一端为“废水处理池”,中间部分为“对虾养成池”。其中蓄水池的容水量为养成池的1/3以上,底部埋有一条与废水处理池连接的排污管 (用阀控制排污口)。废水处理池的容水约为养成池水体的1/5。两者之间的池堤上建有一个排水闸,养虾池的废水可以通过该闸进入废水处理池。正常情况下蓄水池通过抽水泵向养虾池供应清洁海水,养虾废水则由虾池排入废水处理池;(4)由于这类养虾池多建在潮间带,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池堤上围置30-40cm高的光滑塑料膜或薄板建成的防蟹隔离墙。
经过以上改造,尽管养虾池实用面积减少了很多,但养殖条件得到了改善,合理化程度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将有所增加。
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若干养虾池组成一个“养殖区”,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生态系养殖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有的池子专养对虾,有的养殖符合要求的鱼类,而另一些则可以养殖贝类或海藻类(各池串联,各种生物可进行单养),海水在整个养殖区系统中循环使用。还可以结合利用生物净化技术等调控水质。做到既能有效地预防对虾疾病发生,提高对虾产量,又能减缓虾塘老化进程,同时还能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一举三得。
12、何谓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最近几年来,人们为了防止致病体通过水源进入养虾池,以及杜绝排放养殖池废水污染水域环境,曾经采取了多种技术防护措施。封闭式对虾养殖即为其中之一。对虾封闭式养殖的特点是,要求养虾场贮备有足够的用水,整个养殖过程中虾池只进水不向外排水。但是由于投喂饵料和对虾排泄物积累等原因,养虾池水质条件会逐渐变劣,而单靠一般的水质调控手段,想要做到完全不换水养虾的技术难度很大。为了解决此项矛盾,人们把注意力引向了“水体自然净化”方面,全封闭循环式对虾养殖应运而生。
对虾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是在封闭式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措施。其特点是,养虾池换水时排出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过滤处理后,再循环回收到养虾池中使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减小蓄水池容量,避免污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使养殖更加科学合理化。
目前国内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封闭式循环海水类型大体上有两种(都在高位池中采用)。一种是由广东省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循环水生态精养对虾新模式》(赵宗云 2001)。该模式除养虾池外,还另有沉淀池、过滤池和曝气池。并有一口淡水井。养虾池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曝气后再回复到养虾池使用。必要时还可以引入淡水调节养虾池池水的盐度。椐报导,当年南美白对虾单产达到1500公斤 ;另一种是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创建的《池塘全封闭循环水高效养虾模式》(陈学豪 2001)。该模式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即养虾池(占面积40%)、沉淀—养贝池(占面积50%)和微生物过滤装置(占面积10%)。沉淀—养贝池“U”型,水深80-100cm,水面比养虾池塘低60-80cm;微生物过滤装置是设在养虾池和沉淀—养贝池之间建造的一个分别高于“U“形池和养虾池、面积40-50m2、池深1.5米的水泥池(内填石子、粗砂等过滤层)。养虾池排出的污水流入“U”型池的一端,经沉淀和贝类滤食后,再由“U”型池另一端抽入微生物过滤装置,然后再流入养虾池。养殖期间也可用淡水(一般是井水)调节盐度和虾池水位。当年该系统养殖南美白对虾也取得了1040公斤/亩的高产。
13、养虾场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应是怎样?
健康养殖对虾,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水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随着国内第二次养虾热潮的掀起,南美白对虾已经由过去的海水养殖,迅速地发展到了“淡水”和海淡水混合养殖等多种形式,其水源也由传统的沿岸海水外,扩展到了江河、湖泊和井水。但是不管采用那种方法,为了健康养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养殖用水在进入虾池前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反之,由虾池内流出的废水也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出。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养虾场时,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用水流程。根据各地养虾成功的经验和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当前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包括非循环用水和循环用水),大体包括三种类型:
(1)开放式:进水——→蓄水池——→养虾池——→(废水处理)——→排出
(2)半封闭式:养虾池——→废水处理——→排出
↑ ↓
→蓄水池←———过滤池
(3)封闭式:养虾池→水处理池(包括理化和生物净化处理)
↑ ↓
→蓄水池
其中,以半封闭和全封闭式最为理想。
三、放苗前准备工作
14、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放苗前准备工作包括:
(1)根据养虾池的条件和自身的技术水平,确定养殖模式、放养密度和相应的养殖技术方案。
(2)选定要使用的对虾配合饲料,便于今后饲料厂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购置或检修增氧机、抽水机(泵)、发电机等各种机电设备。
(3)根据需要配备水质分析和生物监察仪器。
养成期环境监测的内容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水色、有毒金属离子浓度、池内总异养细菌数、弧菌数、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和基础饵料生物的组成及消长情况,池底群落组成和颜色变化、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势及硫化氢浓度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配齐各类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对虾的生物学测定,如体长、体重、摄食情况、饱胃程度、存池量估计、对虾健康状态等,是掌握对虾生长趋势所必须的,也应配置相应的器具给予定期测定。
(4)检查养虾池进、排水闸和各种网具有无破损,渠道是否畅通。
(5)进行养虾池清池消毒。
(6)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和水色。
(7)“淡水”养殖要预先对池水作兑配处理。
15、如何做好清池消毒
清池消毒是虾苗入池前消灭池内敌害生物(包括捕食性鱼类、竞争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等)和改良池底环境的一项基本措施。内容有清淤和药物除害两个方面。养虾池养完一造虾后,一定要清淤消毒后方可重新使用。因为养过虾的池塘,池中的淤泥大量沉积,不但使池子变浅,降低容水量,而且淤泥中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能消耗水中溶解氧,还能产生像硫化氢、氨氮等大量有毒物质。淤泥中通常还有捕食性鱼类,虾类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时,又会导致虾病发生和流行,因此必须彻底的清淤除害。具体做法是:
收完虾后,应立即排尽池水,封闭并曝晒池体(包括蓄水池,废水处理池)。土池底晒到龟裂为止。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淤泥铲净并运走,同时整修池堤。为了杀菌和改良池底土质,最好在池底各处均匀撒布生石灰,并且用拖拉机翻耕,然后平整和压实池底,这种方法叫“干法清池”。如果当年冬季不再养虾,则可以先放干池水后曝晒池底,用拖拉机将底土翻耕(促进底层有机物氧化和干杀鱼类等敌害生物),待来年养虾前再撒播石灰(泰国有些地方采用搬走旧土,运回新土铺底的办法清淤)。如果养虾池底部为砂土,或者底水无法排尽,那末只能采用“进水翻耙、反复冲洗”的办法。要注意清淤时排出废水要经过消毒处理,不要使它们污染水域环境。
上述步骤完毕后,接着对养虾池(还有蓄水池等)进行一次彻底的药物消毒,目的是进一步杀灭敌害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养虾池药物消毒一般在放苗前15-30天内进行(蓄水池可再提前)。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茶子饼等。其用量可根据敌害生物的情况和土壤的酸碱性酌情使用。通常生石灰为75-150公斤/亩,漂白粉80-100PPM。方法是先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加水拌和,再均匀地撒布于池底各处,然后进水20-30cm,再浸泡2天左右,期间还要对池壁经常不断泼洒消毒水。上述消毒过程中还必须同时对生产用的网具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完毕后排干池水,在闸门上按装好进水网具(进水网为60-80目),再反复进水冲洗2-3次,使药效彻底消失。鱼害严重的地方,在上述消毒后,可以再进水施放茶子饼20-30PPM(先经浸泡),这时的池水就不用再排出。
另外,与漂白粉性质相似的还有漂白精、次氯酸钾/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只要调整适当的用药量,使用起来也可以起到漂白粉同样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消毒剂种类繁多,应以高效、低毒、无残留,低成本酌情选用。
16、常用清池消毒剂(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的药性如何?
生石灰又称氧化钙(CaO),为碱性消毒剂,遇水后形成氢氧化钙[Ca(OH)2 ],同时释放大量热能。氢氧化钙又名消石灰,能快速溶解细胞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从而杀死池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等。氢氧化钙遇到二氧化碳(CO2)会变成碳酸钙(CaCO3),后者又叫熟石灰或农用石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水质缓冲剂,能够双向调节水体pH值,防止水向碱性或酸性方向发展。 石灰能与某些金属如铜、磷、铁等结合,从而减弱它们在水体中的毒性影响。因此养殖池内使用生石灰可以起到杀菌、防病、调节水质酸碱度,降解重金属毒性,促进有机质矿化,改良池底等功效。尽管如此,生石灰在使用时要考虑底质和原池水的酸碱度。酸性底质投放量可适当增加,而碱性底质投放量不宜过大。
漂白粉又称氯化石灰。为次氯酸钙[Ca(ClO)2]、氯化钙(CaCl2)和氢氧化钙三者的混合物,属卤素类消毒剂。其有效氯含量为25%左右,低于15%则不适用于消毒。漂白粉遇水后,产生出次氯酸(HClO)和次氯酸根离子(ClO—)。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能对细胞原浆蛋白产生氯胺化和氧化反应,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由于漂白粉入水后水溶液内还含有氢氧化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调节 pH值的作用。漂白粉性状不稳定,失效快,适用于急用虾池的消毒,能杀灭细菌、寄生虫、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消毒水体经2-3天后排干,池子再日晒几天后注入新水,清池效果会更好。使用漂白粉消毒要考虑某些理化因子的影响:(1)pH值越高,杀菌效果越差;(2)水温越高效果越差;(3)漂白粉中的氯能与氨、亚硝酸铁、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盐类以及溶解有机质,甚至各类微小型生物发生作用而降低药力。另外漂白粉的活性氯对对虾有毒害作用,目前精养南美白对虾一般不采用漂白粉进行水体带虾消毒。
茶籽饼又名茶粕,是山茶科植物油茶果实榨油后的副产品,其有效成份叫皂角甙或称皂素,含量10-15%。茶籽饼是一种溶血性的鱼类毒杀剂,能杀死一切鱼类(越是凶猛性鱼类的毒杀效果越明显),但对虾类的毒性却很小(致毒浓度要比鱼类大40-50倍),对浮游生物也一样,因此是一种很好的清除鱼害的药物,可以用来在池内带虾清鱼。这种药物价格低,作用快,毒性滞留期短,对人体无害,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除此外3-5PPM能促使对虾蜕皮,其渣粕还能起肥料的作用。使用茶籽饼要先烘脆,然后磨碎和用淡水浸泡(使皂素充分溶出)再按需要量作全池泼洒,渣粕也可一同撒入水中。茶籽饼的毒杀能力还因水体盐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海水盐度越高,药液的毒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要根据水体的盐度,适当控制其用量。
17、什么是基础饵料生物,当前着重培养的基础饵料生物是什么?
基础饵料生物,是指养虾池内自然生长以及人工移植后繁衍的各类可供对虾饵料的生物的总称。养虾池在放苗前提早繁育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它对维持池内生态平衡,改善水质环境,减少底质污染,降低养虾成本,促使对虾生长都有重大作用。基础饵料生物可分为浮游和底栖两大类,前者包括浮游单胞藻类、轮虫、箭虫、挠足类、各类无脊椎动物幼虫等;后者包括底栖硅藻,各种多毛类、端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等。其中浮游和底栖单胞藻类,虽然对虾无法直接取食,但却是其它饵料生物的摄食对象。单胞藻类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减弱有毒金属离子的毒性,扮演着调节水质的作用,还能利用它们调节海水透明度,起到遮荫和抑制底栖丝藻的繁殖。因此是目前养虾池中不可忽视的繁殖对象。由于精养、半精养生产中,养虾池进水使用的网目都比较小(60-80目),小型藻类会随水纳入,可以借此在池内培养、繁殖它们,做好水色管理。有时侯,为了改善养殖环境还可以在池内植移光合细菌,但这种做法显然已经不属于基础饵料生物的范围了。
值得指出的是,虾、蟹幼体以及其它小形甲壳动物(例如挠足类、介形虫、糠虾等)和另一些小形动物(仔鱼、软体动物等),以往认为是养殖对虾的优良饵料生物,却很可能也是目前对虾病毒的携带者,盲目移入池内,有时会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弄清它们是否是对虾致死性病毒携带者之前,原则上不提倡将动物性基础饵料生物带入养虾池。
18、如何做好进水培养浮游单胞藻类?
养虾池清池后,通过60-80目闸网进水,接着要做好池水消毒和施肥培养单胞藻类。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进水可能带入的致病细菌、病毒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同时也为繁殖浮游生物创造有利条件。于培养繁殖浮游生物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一定的浓度和水色,因此上述工作一般要在放苗前10-15天前进行。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不少海域受富营养化的影响,海水中单胞藻类组成和比例有很大变化,有时候有毒赤潮种类(如裸甲藻等)会占优势,它们是养虾池内的敌害生物,因此首次进水时,一定要提前做好水域内生物组成的检测 。
首次进水不宜太深,为40cm左右,然后进行消毒。消毒用的药物应挑选广谱、高效、而对浮游植物损害较轻的,常用的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用量通常多在0.3-0.5PPM范围(也可根据药品说明投药)。
池水经消毒后2-3天,即可施肥繁殖单胞藻类,必要时也可人工移植一部分优良的藻种(例如硅藻),促使池水快速出现良好的水色和保持一定的透明度(这种做法叫“做水”或者“造水”)。
施肥主要是氮(N)、磷(P)肥。不同种类单胞藻的生长繁殖速度,与水体内氮、磷比例有密切关系。磷的比例大时,容易引发有毒甲藻的繁殖,因此用量不宜过大。常用N:P的比例为10:1或3-5 :1。
施肥用的肥料有化肥(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和有机肥(鸡、羊、猪、牛等家畜的粪便)等。通常有机肥多作基肥使用,这种肥料的肥效比较长久,但一定要经过充分发酵才能使用。无机肥通常作追肥用。有的地方,为了加快单胞藻繁殖,一开始就混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也可以或直接用化肥,但是肥效较短。首次有机肥用量多在40-80公斤/亩之间;无机肥中尿素的投放量一般为1-1.5公斤/亩,过磷酸钙0.3-0.5公斤/亩,或者复合肥3公斤/亩(追肥用无机肥的用量减半)。除了上面提到的普通肥料外,目前市面上还有单胞藻类“生长素”等专制肥料出售(成分为无机肥料加多种元素,经合理配比而成),也可以用来繁殖单胞藻类 。
有条件的地方,在施肥繁殖单胞藻类同时,池内还应该移植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分解池底有机废物,抑制有害细菌生长繁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用。另椐陈秀男等报告(2000),台湾曾采用过将米糠、豆粕、鱼粉水和有益微生物混合,充分拌和曝气发酵3-7天,以此作为培养绿藻的“造水”的原料(每公顷原料的用量为:米糠200公斤,豆粕200公斤、鱼粉20公斤),据说效果很好。
池内施肥要合理,盲目滥施不仅浪费肥料而且会造成不良后果。施肥量以水体肥瘦程度灵活掌握,要少而勤,遵循“白天施、晚上不施;晴天施、阴天下雨不施;水色浅施,水色浓不施”的原则。
环境因子中温度、盐度、水深与浮游生物生长有关,通常盐度稍低(20左右),水深70cm上下时藻类的生长最好。浅水和高温、高盐会改变浮游生物的正常组成,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首次施肥后(此时水深为40cm左右),要视浮游单胞藻类生长情况,再逐渐加水、追肥,直到水深70cm左右为止。大约经过7-10天的“造水”后,池水的颜色、透明度就会发生改变。
繁殖单胞藻类,要使池水的颜色呈现黄绿色、浅褐色、褐色,透明度以30-40cm为宜。褐色通常标志硅藻类为优势种群,绿色标志水体以绿藻类为主,这两种都是好水。但甲藻类大量繁殖时也能使海水变成褐色,后者则不是好水,通过镜检可以鉴别。
19、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中池水如何兑淡?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是利用其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经过驯化后可以在低盐度环境下生活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养虾方式,近年来在各地流行很广。南美白对虾原是海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种,苗种培育必需在海水内进行。如果将上述条件下培育出来的虾苗直接移入淡水中,由于盐度相差过大,会立即导致虾苗死亡。为了保证它们能够在“淡水”内正常地生活和生长,通常的办法是进行淡水驯化。具体做法是:先将虾苗移入原盐度的海水中,再逐渐掺入淡水降低盐度,一直到虾苗能够完全适应为止。上述降盐的过程越长,效果越好,对虾也越安全。
采用“淡水”养殖的地方,多数是离海较远的内陆池塘或小型湖泊,无法纳入大量天然海水,主要是用海水素、海水精、卤水及海盐等混合盐类加淡水兑配成人工海水,为了减少其用量,节约养虾成本,应该争取与育苗场合作, 购买经过淡化处理后的虾苗。否则就必须将运回的虾苗先放在小水体内暂养;或者在淡水养虾池内用塑料薄膜隔离出一部分作为暂养池。在暂养池内配制好人工海水后,进行消毒、施肥和培养单胞藻类,直到池水有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后,再将需要驯化的虾苗放入。
上述情况下,海水兑淡与中间暂养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如果暂养池的盐度在17‰以上,兑淡速度每天可下降4‰;盐度在17‰以下时,每天下降2‰。特别要注意,越接近低盐度,下降的速度越要放慢。此外还必须注意,购买苗种前,育苗场淡化工作做得越彻底,对养殖者来说,就越能缩短养殖周期和节约养虾成本。如果育苗场不能配合淡化或只能做有限的淡化,那么就要求养殖者了解该育苗场育苗后期的最低盐度水平,以便于提前兑配相同盐度的人工海水。
如上所述,南美白对虾原来是海水中生长的品种,转为淡水养殖时,除了会面临渗透压和酸碱度变化带来的压力外,水体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也会有所不同,而后者(包括钠、钾、钙、镁、铁、铜、硒、锌等),有的是甲壳组成的重要成份,有的是某些蛋白质的组成物,还参与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有的则是酶来源的重要催化剂。因此它们是必不可缺的,在淡水养殖中必须考虑这些物质的补充。有报道使用海盐也可养虾,但成活率多数较低,因此在兑淡时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类。例如,在用海盐兑淡时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镁、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钙(马文俊,2001);而有的则加入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硝酸钾、磷酸氢钙、尿素等(李美真等,2001),用来调整盐度和pH值。
值得提出的是,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需要用海水素、卤水等混合盐类,这种做法最终是否会导致大量国土资源盐碱化,或者浪费淡水资源,目前还有争议。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虾苗应该先在育苗场完成淡水驯化后,再移植到内陆淡水湖泊池塘中饲养为上策。
四、虾苗的运输与放养
20、亲虾的优劣与虾苗质量有何关系?
亲虾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繁殖后代的质量,与健康养殖的成败也切切相关。因此选购虾苗时必须对亲体的质量有所了解,包括繁殖用亲体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有无病毒史)、原饲养环境、亲虾年龄和个体大小等等。
南美白对虾的生殖期一般认为可以超过3年(37周月),但是虾龄过长(超过24周月),性腺已经老化,过短(不足10周月)则性腺尚未完全成熟,这两种虾龄都不宜作繁殖用亲虾。人工条件下繁殖用亲虾的适宜虾龄最好在1-2周年内(即12-24周月)。
与同龄个体相比,亲虾个体越大说明它们的生长条件越好,这样的个体相对怀卵量也越大,所产卵粒的数目就越多。繁殖用的亲虾要求雌虾不大于10尾/斤(体长约17cm)。雄虾不大于13尾/斤(体长约15cm)。
健康的亲虾,身体呈亮青灰色,全身晶莹剔透,心脏呈暗黑色,心跳有力,肢体无伤,全身无病灶,身体不散发出异臭味,游泳速度很快,有明确的方向性,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手握时挣扎感极强,不易捕捉,繁殖期内食欲旺盛,肠胃饱满,大便量多,静息时头胸部高仰,自洁能力强。不健康的个体则往往与此相反,后者是不能留作亲虾繁育后代的。
迄今的研究已经证明,患有病毒症的亲体可以将病原体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因此用于繁殖的亲虾要特别注意病毒检测,一旦证实个体带有病毒,就必需坚决舍弃,决不能留作亲虾。
此外尚需注意:(1)南美白对虾雌虾的卵巢可以反复成熟并产卵,但是产卵的频数太大会使亲虾的体质下降,所产的卵粒质量也会比初产时明显地差,因此从外地进购亲虾时必须将已经多次产过卵的亲虾剔除。(2)雄虾的精荚是储存在第五步足基部的精荚囊内的,正常情况下精荚为乳白色,左右各一,要求越饱满越好。但南美白对虾雄虾的精荚很容易黑化,带有黑化精荚的个体不能作为亲虾。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亲繁殖会导致对虾种质退化。表现为:对食物的同化能力变弱,生长速度变慢,个体大小参差不齐,抗病力下降等等。因此除了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外,要求能定期地在不同地域的亲本间进行回交,从中再挑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对养殖环境的抗逆性强、有较强的免疫能力个体留种,使南美白对虾的优良种质得以复壮。
21、选择虾苗应考虑哪些问题?如何测试其健康程度?
放养健康、优质的虾苗是南美白对虾养殖高产稳产的基础。而体弱、带病的劣质虾苗,随时都有暴发疾病的潜在危险,这种虾苗的养成成活率低,难以达到高产目的。选择虾苗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对售苗企业的资质、技术实力、商业信誉等进行咨询;
(2)了解苗种生产是否规范(生产全过程都使用抗生素或者超高温(水温超过32℃)培育的苗种最好不用);
(3)了解繁殖用亲虾的质量状况,包括:大小、年龄、健康状况(包括发病史)、产卵次数和是否近亲繁殖等;
(4)要求商品苗的个体均匀、躯体粗壮、体长不小于0.8㎝、无畸形、反应灵敏、 体色透亮、体表光洁、食欲旺盛、眼柄开叉角度越大越好,有较强的抗流水游泳能力;
(5)对拟购虾苗进行“抗离水”试验和“温差”测试确定虾苗的健康程度。
A、虾苗抗离水试验如何做?(张伟权,1992)
ⅰ.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
ⅱ.将它们放在拧干的湿毛巾内包埋10分钟;
ⅲ.取出虾苗并将它们放回装有原育苗池水的容器中;
ⅳ.观察其存活情况:如果虾苗全部存活则是优质苗,存活率越低,该批虾苗的质量越差。
B、温差测试法如下:用烧杯取育苗池海水适量,降温至5℃左右,然后将需要测试的虾苗若干,放入上述冷却水中,虾苗会在几秒钟内昏迷沉底,接着把虾苗捞出,再放回原育苗池的正常海水中观察其恢复情况,如果是健康虾苗会马上恢复活力,不健康的虾苗则会死亡或恢复较慢。
值得提出的是,为了方便养殖管理和达到稳产高产,购买虾苗时应掌握有关部门对其病毒检测证明,最好购买SPF苗种。但是国内目前尚未生产此种商品,必要时可以从国外进口。为了确保安全,进口苗都必须送交有关防疫部门作病毒检测。
22、虾苗运输主要用什么方法,运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虾苗运输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用聚乙烯薄膜袋(俗称氧气袋)。装苗数量依运输时间、气温、虾苗大小等而定。一个容量为20升的塑料袋,内装1/3的清洁海水,充氧2/3,短途运输(车运,旅途少于8小时,不喂食)每袋可装体长0.8㎝的虾苗2-3万尾。长途运输都采用空运。为了增加装苗数量,降低运输成本,虾苗规格以0.5㎝左右为宜。
运输途中应注意遮荫,避免让阳光直射氧气袋,要尽可能地避开中午高温时段运苗; 因故停车时发动机不能熄火。适量的颠簸对水体内充氧有利。
为防止长途运输中虾苗相互残食,在运输袋中可投放少量洁净的卤虫无节幼体(这种情况下要降低虾苗的装载量)。如果水温过高,还应考虑用冰袋降温(到25℃ 以下)。
23、放苗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养殖模式可供参考的放苗密度是多少?
养虾池内放苗密度的大小与所选择的养殖模式有关(包括虾池条件、养殖配套设施、 技术水平、拟养成对虾规格、饲料供应能力以及苗种质量等诸多因子),决不可不顾养殖条件而随意加大放苗数量。众所周知,高密度养殖的对虾生长速度较慢、也容易得病,斤虾的成本较高,特别在虾价低迷的年景内,产量虽高,但产值却比期望的要小得多,结果往往会“丰产不丰收”。
为了减轻环境拥挤带来的弊端,高密度养殖时要求养殖场设施完善,要有很高的人控条件和日常管理能力。南美白对虾放苗密度与养殖模式的关系参照下表 (仅供参考):
模
模
式
项
目
粗养
(包括混养)
半精养
精养
工厂化养殖
放苗密度
(万尾/亩)
0.5-1.5
1-3
5-10
15-25
可能达到产量
(公斤/亩.造)
50-100
100-250
500-1000
1000-2000
24、虾苗放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计算投苗初期成活率?
放苗前养成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虾池水位应达到100㎝以上;(2)水色为黄绿色、褐绿色或者绿色;(4)透明度在40㎝左右;(4)池内基础饵料生物丰富;(5)天气晴朗,养殖池水温连续三天达到22℃以上;(6)养成池与育苗池的盐度差不超过5度;(7)养成池的pH值在7.8—8.6之间。
虾苗放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大风、暴雨和中午高温时不宜放苗;(2) 正式放苗前,将装有虾苗的氧气袋漂浮于虾池水面30分钟左右,使袋内外水温一致,然后打开虾苗袋,向袋内缓缓加水,直到水满外溢,再慢慢地将虾苗倒入水中;(3)放苗地点应选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4)为了保证入池虾苗的安全,应该先取少量虾苗放入池水中观察是否出现异常行为(例如狂泳、窜跳、圈泳、沉底、瘁死等),确认水质良好后再将虾苗放养。
估算投苗初期成活率的办法通常是在池中设置1-2个40目网箱(1m×1m×1m高),网箱内所放的虾苗密度应与池中放苗密度相同,每日投给适量饲料,10天后计数并且计算成活率(一般情况下,网箱内的虾苗成活率要比池中的低10℅左右)。可以据此为确定投饵量提供依据。
25、虾苗中间暂养有几种方式,如何管理?
中间暂养又称中间培育,指将育苗池内生产的虾苗(体长0。6-0。8cm)在户外特定的小型养虾池内培养,至体长达到3㎝左右时,再转入养成池继续饲养的过程。常见的中间培育池有三种形式:i.覆有塑料顶棚的保暖型中间培育池;ii. 利用养成池一隅围筑而成的露天式暂养池iii. 在养成池中部用塑料彩条布或者40目筛绢网围建而成的分散型暂养池等。
中间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养成池的1/5-1/10,水深1.0-1.2M,放苗密度30万尾/亩左右,池内配置有增氧设备(要特别注意池底充氧)和进排水设施,培育时间为30天左右。
中间暂养的管理与养成期大致相同,主要内容有:(1)放苗前池体彻底清淤、消毒,并且培养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2)虾苗入中间培育池前,要提前将池内的温、盐度调节到与育苗池相接近;(3)暂养过程中要重点做好水质调控,创造良好的虾苗生长环境。通常的做法有,池内适量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例如光合细菌)和水环境保护剂(例如复方麦饭石水质净化剂等)。控制池水透明度和“造水”,使前者为30-40㎝,后者呈黄绿色、绿色或者褐绿色,pH值为7.8-8.6,溶解氧要求大于5.0㎎/L;(4)合理使用优质的对虾配合饲料(如“海马”牌幼虾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如卤虫无节幼体)。尽可能满足虾苗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抗发病能力。饲料要求每天投喂5-6次,要勤投少喂,防止因投饵过量而引起水质恶化;(5)当虾苗长至2.5-3.0㎝ 时要及时收苗,按需要重新计数后转入养成池。收苗宜选在夜间或清晨进行。
五、养成期管理
(一)生长与饲料投喂
26、蜕皮与生长有什么关系,怎样促使对虾正常生长?
甲壳是虾蟹类的外骨骼,具有支撑肌肉、维持体形和保护虾体的作用。当体内组织生长和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甲壳类需要脱皮(壳)才能生长。对虾和其它甲壳动物一样,属于阶梯式生长的类群,其特点是一旦蜕皮,身体就快速增长,而蜕皮后至下一次蜕皮前(蜕皮间期),身体的大小几乎很少会有变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蜕皮即意味着生长。或者说,对虾如果要生长,就必须依靠蜕皮来摆脱甲壳对身体的限制。
对虾蜕皮一般都在晚上,蜕皮开始前,整个动物的肌肉处于活动状态,头胸部明显膨大,腹部常作屈伸。蜕皮过程中,全身肌肉强烈收缩,腹部前端向腹面下倾,头胸甲和腹部背面连接处的外骨骼破裂,在周身肌肉剧烈地震颤、腹足的拍击和尾肢的互相折叠等一系列动作的配合下,对虾整个身体通过头胸甲处的裂隙迅速向后方抽出,完成了新旧壳的分离。
对虾每次蜕皮时,其体长的百分比增加随身体的大小而变化。例如体长10-11cm 前的幼虾期,每次蜕皮后体长增加的百分比大,而成虾期(体长11cm以后)增长的百分比就小,而蜕皮间期却随对虾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对虾蜕皮常常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温度升高,蜕皮周期缩短;盐度过高时( 超过55 ‰ ),对虾一般不蜕皮;低氧能使蜕皮推迟。虾类蜕壳是体内组织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必然结果,因此营养条件的好坏是决定对虾的蜕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例如,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多数对虾会推延蜕皮。勉强蜕皮的对虾,体长和体重却并不增加,有的甚至还会出现负生长,或者因蜕皮不下而导致死亡。有时侯药物刺激也能有效地促使对虾蜕皮,但是投药前必须要有良好的营养保证才捕捉出现意外。同理,笔者也不赞同随意滥用虾蟹蜕壳素来达到促使对虾蜕皮的目的,因为只有从根本上满足虾类的营养需求,使用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让对虾吃得饱,吃得好,对虾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蜕壳.
27.怎样测量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根据什么判断对虾生长的快和慢?
定期地测量对虾体长和体重是判断对虾生长快慢的依据,也是决定投饵量的一个因素。所以养殖过程中, 应每5或10天测量一次对虾的体长和体重。体长测量包括全长、生物学体长和头胸甲长度等。其中,全长是指额角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这种测量法的客观性较差,一般在体长测量中都不采用。生物学长度是指由眼柄基部到尾节末端的直线长度。这种测量方法的误差相对地较小,因此是国内一直采用的测量方法。对虾头胸甲长度测量是国外常用的一种反应对虾生长状态的一种方法,但国内并未推广。除了体长测量法之外,对虾生长还可以用体重来表示。体重是指对虾湿重,方法是将待测对虾用湿巾吸去体表的多余水分后,用精确度为0.1克的小天平(扭力天平)称重 。但是生产中多是随机取样50-100尾,放入网袋滴去水分(以不滴水为止)后,称取总重, 去掉网袋重,再求出平均体重。
对虾体长、体重的变化是判断生长好坏的主要依据。正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仔、幼虾阶段(体长10-11cm),体长增长速度较快,体重增长则相对较慢。11cm以后,体重绝对值的增长较快,而体长增长的速度则相对减慢。北方放苗初期, 由于水温较低,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平均每日体长生长0.5-1.0mm,中期水温适宜每日生长1.0-1.8mm不等,后期(水温下降)体长增长速度又开始变慢,平均每日生长1.0-0.6mm。而在南方生长适温期长,通常养殖90天便能达到商品规格(平均体长可达12cm,体重25克)。即平均每天体长增长1.3mm,体重增长0.27g, 。
28、怎样估测对虾的存池量?
不同养殖期的池存量估测方法不同。i. 虾苗放养初期的池存量估测,可以用网箱法。即在待测的养虾池内放入一个筛绢制成的网箱,箱内投放100-200尾虾苗,每日投给适量的卤虫或配合饲料,3-5天后测定其尾数,计算出网箱内虾苗的成活率,再根据养成池有效水面积,折算出对虾的存池尾数;ii..体长2-3cm的虾苗,可用平板小拉网(用20目的筛网制成2-3米长,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拉网),由两人下水,平推一段距离后(记下拉网的距离),计点所捕的虾苗数目,再根据拉行面积与虾池面积之比乘以逃逸系数(这里所指逃逸系数是经验数),折算出全池虾苗数目。iii..养殖后期体长8cm以上的白对虾,可用旋网(投网)同步、定点取样(在虾塘四边及池塘中部各取四网),然后 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虾存池量(尾数)= K×捕到的对虾总数×虾池面积/(网口的平均面积×撒网次数)---------------------------------------------------------------------(A)
公式(A)内的K为逃逸系数,其值随池水深度及网眼大小而异,在网眼基本上不会漏虾的情况下,水深1米时其值为1.5左右,水深2米为2。
另一方法是采用定量拖网法,即将长方形的底拖网, 从池子的一端平稳地拖向另一端 ,计算网获对虾的数量,再根据拖网距离(以面积表示)与全池面积之比(要乘上逃逸系数)计算出全池对虾数目,逃逸系数可取1.2-1.5。
对虾池存量估计最准确的方法当推定量标志法(或称示踪法,张伟权,1986)。该方法的具体做法是:i.先从池内不同位置处定量捕捞一部分对虾(譬如500尾),ii..用剪刀剪去一侧尾肢外肢的一部分(均剪同一侧 ),iii..将手术后的对虾放回原池内,经过1-2天后再在池塘的不同位置处用旋网回捕一批对虾,iv..数清网获虾的总数以及其中所含标志对虾(剪尾虾)的数目比,v..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出全池虾的尾数:
全池虾的尾数=回捕虾总数×池内标志虾总数/回捕的标志虾尾数-------------------(B)
例如:已知池内标记对虾500尾;2天后旋网回捕对虾共600尾(多网回捕对虾的总和),其中出现标记对虾3尾。 将上述数字代入公式(B),得
(X)=600×500)/ 3 =300,000 / 3=100,000(尾)。即现有池内的对虾总数为10万尾。
需要说明的是,示踪法的准确度是随着标志虾的数量以及重捕虾数量的增多而提高的。从统计学角度考虑, 标志虾的数量应占全池对虾的1%左右,重捕的标志虾应是标志虾总数的10%左右,这样准确度就可很高。
29、南美白对虾各生长阶段对食物营养需求有何不同?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包括仔虾期、幼虾期和成虾期三个阶段。从形态解剖的角度来看,仔虾期个体的体长大致在0.4cm—4cm范围内,性腺尚未萌动,雌雄难辨。额角的齿式和鳃的数目也尚未稳定;幼虾期的特点是,体长多在4cm—12cm 之间,性腺开始萌动(发育),雄虾的交接器官出现雏形(位置在第五步足分肢的内侧),两性差异越来越加明显;成虾期体长都在12cm 以上(营养不良情况下除外),两性生殖腺的发育速度加快,第二性征明显有别,雄虾的精荚外视可见,雌虾的卵巢发育也逐渐进入1—4期。
不同发育阶段的南美白对虾对营养需求是不一样的。仔虾期是继幼体之后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的阶段,要求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较高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养殖过程中应多投喂活卤虫、淡水枝角类(鱼虫子)或投蛋白质含量在43% 以上的优质配合饲料,海马牌1号料能满足此项要术;幼虾期随着生长,消化能力和适应性逐渐增强,食性范围扩大,对蛋白质的需求下降,通常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达35% 左右即可满足基本的营养需要。由此可见,南美白对虾幼虾初期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髙,后期可适当降低。
有关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需求量,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差较大,Andrews等(1972)研究指出,南美白对虾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28-32%。据张伟权(1994)介绍: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分别为:体长2.0-4.5cm的35%,4.5-9.0cm的25%,体长9-12cm的为20%。宋盛宪(2001)提出对虾各生长阶段(按体重)蛋白质需求量分别是:0.5克以下的为45%,0.5-3.0克为40%,3.0-15克为38%,15-40克为36%。而李广丽等(2001)研究指出,平均体重为0.46克(体长约3cm)的南美白对虾,其饵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范围为42.37-44.12%。在此范围内对虾的生长最快,饵料系数也最低,效益最高。作者认为,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很可能与养殖模式和试验条件有关。一般而言, 粗养和早期的半精养池塘内,对虾的密度都不高,养虾池内有较多的天然饵料可以补充营养(池内基础饵料生物发生作用),用低蛋白饲料便可养成。而以人工饵料为主的精养和工厂化养殖,对虾的密度往往很高,就需含蛋白质较高的全价饲料对虾才能正常生长。另据Smith(1985)报导, 在低盐度(半咸水、“淡水”)的养殖环境中,南美白对虾体内的能量来源倾向于同化蛋白质而非脂肪获得。在高盐度(海水)环境中,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较低,特别是对豆饼中蛋白质的消化较差,这些都可能是白对虾养殖生产中需要较高蛋白质饲料的若干依据。
30、何谓饵料系数,影响饵料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上常简单地把投饵量与对虾产量之比称为饵料系数,这是不确切的。饵料系数(F)又称增肉系数,是指被摄食的饲料量与对虾净增重量之比值,即:
F = (R1-R2)/(G1+G2-G0)
上述公式内,F为饵料系数,R1为投饵量,R2为残饵量,G0为实验开始时对虾总体重,G1为实验过程中死亡虾的重量,G2为实验结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