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 一章 总 论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项目 概况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报告 编制的 依据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编制 内容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结论 与建议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二章 业 主基本 情况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企业 概况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技术 负责方 简介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三章 项 目背景 和建 设的必 要性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项目 背景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项目 建设的 必要性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四章 项 目市场 分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市场 前景分 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市场 现状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营销 策略、 方案、 模式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产品 方案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五章 项 目建设 条件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项目 位置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项目 建设条 件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六章 项 目建设 内容 及规模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建设 规模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建设 内容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七章 技 术方案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设计 原则及 指导思 想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总图 布置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土地 整理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道路 设计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五、给排 水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六、电力 、电信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七、绿化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八、方案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八章 项 目资源 供应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林业 资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土地 资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劳力 资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苗木 供应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九章 环 境保护 和节 能措施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环境 保护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节能 措施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章 劳 动安全 卫生 与消防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消防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防火 预案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安全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防治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一章 项 目的管 理及 实施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组织 机构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项目 的监督 和评价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二章 项 目实施 进度 计划与 招投标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项目 实施进 度计划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招投 标方案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三章 投资估算 和资 金筹措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投资 估算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资金 筹措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四章 财务评价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评估 依据、 原则和 方法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基础 数据选 取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收入 及税金 估算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盈利 能力分 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五、偿债 能力分 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五章 不确定性 分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六章 项 目风险 分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途径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资源 风险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自然 风险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四、市场 风险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五、防范 风险措 施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七章 社会效益 评价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社会 影响分 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互适 性分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三、社会 风险分 析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第 十八章 项 目结论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一、主要 研究结 论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二、建 议 错误!未 定义 书签。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兰 州 市 红 古 区
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肃省城乡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 00 九年八月
1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
目
项目建设地点 : 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
项目主管部门 : 兰州市红古区民政局
项目性质 : 新建
报告编制单位 : 甘肃省城乡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 王世把
编制人员 : 朱 颖 主任建筑师 工程师
高丽华 主任工程师 工程师
张重良 工程师
乔玉平 工程师
张 静 注册咨询工程师
2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一、总论 1
一、 项目概述 1
二、 编制依据 1
三、 项目建设必要性 2
1. 符合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趋势 2
二、项目概况 4
1、地理位置 4
2 .建设规模与建设目标 4
3 .主要建设条件 5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三、供需预测 7
(一)红古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现状 7
(二)红古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需求 7
(一)建设规模 8
(二)建设内容 8
五、项目选址 9
(一)场址现状 9
1.地点与地理位置 9
2 .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9
3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9
2 .气候条件 10
3 .自然资源及经济结构 11
4 、行政区划 13
5 .社会经济环境 13
6 .交通和通讯条件 16
7 .公共设施条件 17
8 .施工条件 18
六、建设方案设计 18
(一)工程设计范围 18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8
(三)总平面布置 19
1.设计依据 19
2 .场地概述 19
3 .总平面布置 19
4 .竖向设计 19
5 .交通组织 20
(四)建筑设计 20
1.设计依据 20
2 .建筑设计 20
3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21
4 .建筑节能 22
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结构设计 23
1. 工程概况 23
2. 自然条件和地震参数 23
3. 地质概况 23
4. 设计依据 24
5. 设计标准 24
6. 结构选型 25
7. 基础选型 25
8. 建筑用料 25
(六)给排水设计 25
1. 设计依据 25
2.工程概况 26
3. 设计范围 26
4.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26
5 .建筑物室内给水排水 29
6. 消火栓系统: 30
7.卫生防疫措施 31
(七)暖通设计 31
1. 设计依据 31
2. 设计内容 32
3. 基础参数 32
4 .维护结构热工性能 32
5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采暖系统 32
6. 通风 33
(八)电气设计 33
1. 设计依据 33
2.设计范围 33
3.变、配电系统 34
4.配电系统 34
5.照明系统 35
6. 防雷、接地 36
7. 通信系统 37
8. 有线电视系统 37
9.综合布线系统 37
10.保安监控系统 37
七、节能节水措施 38
(一)节能措施 38
1.建筑节能措施 38
2 .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39
3 .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39
4 .加强能源管理提高利用率 39
(二)节水措施 40
八、环境影响评价 40
(一)环境现状 40
6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40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41
3.声环境现状 41
(二 )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1
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41
2 .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42
九、卫生与消防 44
(一)消防 44
(二)安全保护 44
(三) 卫生 46
十、组织机构 46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47
(一)实施进度 47
(二)资金使用计划 48
1.项目投招标的实施 48
2 .工程管理 49
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
(一)投资估算 50
1.编制依据 50
2 .编制范围 50
3 .编制原则及方法 51
4 .投资估算 52
7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资金筹措 52
十三、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2
(一)社会效益 52
十四、结论及建议 53
(一)结论 53
(二)建议 53
附图
附件
8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 项 目概述
1. 项目名称: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项目
2 . 建设地点: 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大通路
3 . 建设内容: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
2 2
4 . 建设规模: 用地面积 6969.80m , 建筑面积约 2922.84m ,
5 . 建设单位: 红古区民政局
6 . 资金筹措: 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及自筹
7 . 项目投资 ( 估算 ) :项目总投资为 504.47 万元
二、 编制依据
1.红古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红古区民政局修建综合福利院的立
项批复》。
2 .红古区民政局关于“ 编制红古区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
楼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3. 《兰州市红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 ;
4. 《红古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 .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试用版);
7. 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法规和设计标准
8.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 项 目建设必要性
1. 符合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趋势
红古区是兰州市的远郊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南部,甘青两省
的交界处。 总面积567 . 66平方公里。 现辖1乡3镇3个街道办事
处,38个行政村,18个社区。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炭、石油、
天然气、页岩、石英石等矿产,素有“八宝川”之称;水力资源充沛,
大通河、湟水河穿越全境,是全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优势明显的县区
之一;工业基础雄厚,有兰铝公司、窑街煤电公司、方大碳素、大通
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省、 市大中型企业 17 家,形成了以煤炭、 电力、
硅系列、电解铝、碳素制品、建材等为主的能源、建材、冶金产业集
群,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生产记得和全国主要的碳素生产基地。随着
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居住人口逐年增加,目前该区人口
已达 14.3 万余人。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 预计远期人口可达 18.7 万人,
根据省市关于切实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的意见精神和《红古区民政事业
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红古区紧密结合区上规模型社会福利设施滞
后的实际,超前谋划,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政策,规划筹建
一处集老年人供养、儿童福利抚养、社会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等社会救助功
能于一体的“区综合性社会福利院” ,是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
高文明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政府重视,关注民生
区局党委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 2008 年为“关注民生
2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此项目的建设正是这种决策的具体体现。
3. 改善老年居住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红古地区的老龄程度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老有所养问题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区虽然总人口只有
14.8 万人,但 60 岁以上老人已达到 16400 多人, 占到全区总人口的 11%,
而且每年都以 3 %的速度递增。据调查统计,全区现有农村五保户 88 户 99
人,城市孤寡老人 28 人,独居的老年家庭 200 户左右,无人抚养的孤儿 23
名,每年有遗弃儿童 10 名左右,流浪乞讨人员 30 人左右。由于 90%以上
的家庭子女均忙于事业,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根本无暇照顾老人,特别是
一些丧偶老人,他们虽然经济宽余,吃喝不愁,但终日与寂寞和孤单相伴,
内心十分苦闷, 85 %以上的老人渴望一种既热闹又安详的集体生活。加之
驻区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这些群体的增长与相
邻县区相比比例明显偏高,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现有的社会福利资源严重
短缺,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客观上给社会福利事业的发
展造成较大挑战。再者,目前该区的敬老院规模和水平不符合城市发展的
需要,该区原来仅有的一所区社会福利院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滞后,
占地面积仅2 . 1亩,设计床位 20 张,现入住人员 4 人,且部分房屋出现了
严重的裂缝现象;同时,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按照省、部要求的社会
养老机构床位数应每千人配置 10 张的标准衡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
住需求,给正常的供养工作造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
晚年生活。
基于以上情况的考虑,兴建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综合福利院势在必
3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行。这样既能解决三无人员、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的老有所养问题,切实体
现党和政府关心民生、关怀老年人,特别是社会困难弱势群体的务实精神;
又能解除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满足广大老龄朋友集体休闲、娱乐、保健
的所需所求,有效保证老年人供养这一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切实起
到社会福利机构的窗口作用,推动我区老年人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
发展。
二、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红古区海石湾,拟建用地位于海石湾大通路,场
地北侧为兰炭集团仟仁公司,西侧为供销联社用房(二层餐厅) ,东侧为兰
2
炭集团家属区的临时自行车棚,南侧为大通路,建设用地约 6969.80m ,建
筑场地基本平整,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达到建设需求。
2 .建设规模与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
以建设生态环境、 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和活动休闲空间为目标,
紧密结合敬老院自身特点,展现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与人文结
合的院区。营造全社会尊重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2 )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 6969.80 ㎡ (约10.455 亩),总建筑面积 2922.84 ㎡,
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占地面积 1461.42 ㎡。
3 .主要建设条件
(1)社会进步条件
近年来,红古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分析红古区的人口变动情况,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表现为稳
中有降,第二阶段人口数量增加速度较快。第一阶段,表现为迁出人口逐
年增加,机械增长呈负增长趋势。第二阶段综合增长逐年增加。人口增加
的主要原因在于,区环境改造成效较大,房地产开发已经起步,政府招商
引资力度加大,这些原因既留住了人,同时也引进了人。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人口的老龄化也趋势人们关注老有所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进行本项目的
建设,顺应了社会的需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体现
了社会进步对老年人事业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2 )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项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具备良好的外部建设条件和环境,
该福利院拥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
础。
(3 )公共设施条件
项目场址周边给排水、供热、供电、电信等市政设施齐全,城市主干
道环绕周边,项目完工后易于迅速投入运行。
(4 )经济发展基础
5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辖区内有兰州炭素有限公司、窑街煤电公司、四冶西北公司等大型国
营企业 3 家,有镇办炭素制品厂、空心砖厂、上海石铁合金厂、电极糊厂、
水泥厂,下海石福利炭素厂等 6 家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其它企事业单位
77 家,非公有制企业 288 家; 50 公里范围内有西北铁合金厂、连城铝厂、
黄河铝业集团公司、民和镁厂等大型企业;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蛇
纹岩、钳土、页岩、石英石、金、镁、铬、水电等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煤
炭、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地方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海石湾镇
素有“八宝川”的龙头和“甘肃冶金谷”之称。
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热、邮电、通信、商贸、金融保险、文化
娱乐等城市配套建设已形成规模,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已发挥作用。有中型
火车站 1 个、铁运货场 2 个、330 千伏变电站 1 座,自来水厂 3 个,连片供
热网 10 个,货运、供水、供电、供暖均可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生产生活需
要。电话已实现市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可直播国内、国际长途电话;
移动电话及 DDN 数字数据网已并入全国大网, 良好的通讯条件, 为海石各
项事业,特别是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条件。 2007 年工农业
总产值 49685 万元,是兰州市 “十强镇”。其中:乡镇企业产值 48395 万元,
农业产值 129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209 元。
5 )投资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在硬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区委、区改府狠下功夫,努力加强软环境
质量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包括一站式服务、公示制、首问负责
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投诉受理制,强化了政府服务意识,提高
政府服务水平,提高执法透明度,实行了联合办公制度和代办制度,重大
6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实行主要领导跟踪服务制度,同时,为进一步吸引广大投资者来红古
区发展项目,红古区特制定了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
办制度,保证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6 )施工条件
建设场地地形平坦,周边开阔,给排水、供电等市政设施已提前完成,
城市主干道路环绕周边,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四通一平条件已具备,地材
充足,而且价格便宜,因此施工条件良好。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6969.80 ㎡(约 10.455亩)
总建筑面积: 2922.84 ㎡
建筑占地面积: 1461.42 ㎡
总投资额: 504.47 万元
三、供需预测
(一)红古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现状
红古区现有一所区福利院,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滞后,占地面积
仅 2.1 亩,设计床位 20 张,现入住人员 4 人,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现象。
(二)红古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红古地区的老龄程度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老有所养的问题已经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红古区总人口 14.8
7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人, 60 岁以上的老人达到 16400 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11%,且每年都
以 3%的速度递增。据调查统计,全区现有农村五保户 88 户 99 人,无人抚
养的孤儿 23 人,每年遗弃的儿童有 10 人左右,流浪乞讨人员 30 人左右。
且由于 90%以上的家庭子女均忙于事业,快节奏的工作使他们无暇顾及老
人,特别是一些丧偶的老人,整日与孤独为伴,内心十分苦闷。大部分老
人都渴望有一个既热闹又安详的生活环境,而集体生活正是这种生活方式,
因此建设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综合福利院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又能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按照省、部要求的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应每千人配备 10 张床,结合红
古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近期修建 95 张床位标准的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
四、建设规模
(一)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 6969.80 ㎡(约10.455 亩),总建筑面积 2922.84 ㎡,
建筑占地面积 1461.42 ㎡。
(二)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建设一栋二层的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该楼
一层主要为门厅、餐厅、厨房、库房、消毒室、值班室、办公室、阅览室、
活动室、客房、淋浴间、洗衣房等用房。二层主要办公室、客房、淋浴间、
洗衣房、男、女卫生间等用房。
8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项目选址
(一)场址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海石湾镇是红古区政府所在地,是举世闻名的马门溪龙化石出土地,
是一座刚刚兴起的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卫星城,它地处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
两大省会城市中间,各距 110km,109 国道、兰青铁路横穿全境,是连接青
藏的交通要道和咽喉。位于东经 102.49-102.55,北纬 36.19-36.23。
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位于红古区海石湾镇南区,拟建用地位
于海石湾大通路, 场地北侧为兰炭集团仟仁公司, 西侧为供销联社用房 (二
层餐厅),东侧为兰炭集团家属区的临时自行车棚,南侧为大通路,建筑场
地基本平整,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达到建设需求。
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2 ,土地权属归红古区民政局所有, 权属明
该项目用地面积约为 6969.80m
确无争议。
(二)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红古区地处祁连山东余脉与西倾山余脉之间,两山夹一川,沿大通河、
湟水流向呈东西狭长河谷带状地形。地形北高南低,并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中部自西至东为平川,条田成垅,自流灌溉;
9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部交界为河谷地带。海拔 1592m 至 2464m。
(1)工程地质
建设场地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
单。参考周边相邻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报告,该场地自上而下可分为 4 层,
依次为:
1)杂填土层:稍湿,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
2 )黄土状粉土层:稍湿,稍密,土质较均匀,具Ⅱ级自重湿陷性。
3 )细砂层: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含少量泥土。
4 )卵石层:深灰色,中密, 卵石含量占 55~60%,一般粒径 20~100mm,
砂、土填充,母岩成分多为变质岩。
(2 )水文地质
黄河两大支流大通河、湟水河在这里交汇后穿境而过,全长 57km ,年
3
流量为 46 亿 m 。地下水主要为河谷盆地潜水,分布于河谷和山前盆地中,
含水层为冲积、洪积砂砾卵石层,含水丰富。
2 .气候条件
该地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半季风气候。地势平缓,四季分明,光照
充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8.3 °C。年均降雨量 359.3mm,蒸发量 1449.6mm。
相对无霜期 172d,绝对无霜期 130d。年平均气温 7.1~9.1℃,年日照数在
2610~2350h 之间,年降雨量 290~360mm。
10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自然资源及经济结构
全区自然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较大,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一强、
两大、四优势”的特征。 “一强”即经济强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
第 9 位,全市第 4 位。“两大”:一是工业大区。 2003 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
13.01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 57.6%,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位居
全省第 6 位,全市第 2 位。二是农副产品生产大区。是兰州市的蔬菜和农
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产量 30 多万吨,占全市 130 万吨的工/ 3 ;瓜果产
量 38526.5 吨,占全市的 19.43%;牛奶产量 7073.6 吨,占全市的 12%;鲜
蛋总产量 900 吨,占全市的 6.55%。 “四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红古地
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优
势。区内 109 国道、兰海高速公路、甘青铁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 l 小时即
可到达兰州处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跃带上。二是资源优势。
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
3
有“八宝川”之美称。享堂峡蛇纹岩贮量 3750 万 m ,窑街、海石煤田探明
地质贮量 4 亿 t 以上,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全国主要炭素生产基
地,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先导,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地
方建材以及陶瓷系列为群体的“冶金谷” 。区内水力资源充沛,年径流量达
46 .04 亿 m3 ,水能资源估算为 30.57 万 KW ,是全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
优势明显的少数县区之一。 辖区内建有一座 330kv、五座 200kv 变电站, 窑
街劣质煤热电厂、沿大通河、湟水河 4 个梯级水电站和即将兴建的兰铝 90
万 kw 自备电厂等充沛的电力资源,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红古工业基础雄厚,有窑街煤电公司、兰炭公司、
11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通河水泥有限公司等省、市大中型企业 10 多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
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陶瓷等为主的能源、建材、化工、冶
金工业产业; 农业灌溉条件好, 川区 7.8 万亩水浇地是发展城郊农业的精华
之地,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兴建了花庄乳业、宏伟、维特尔等五大龙头
企业和科教兴农、农业高新技术等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蔬菜、
瓜果、乳制品、牧草、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兰州最大的“菜园子”
和全省五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红古区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蛇纹岩、坩土、页岩、石英
石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八宝川” 。区内现已建成窑街煤电公司、兰州炭素
集团公司、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通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 12 家大中
型企业,其中,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
司。
红古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分布在两条河谷地带的优质耕地有 7.2 万亩 ,
境内的谷丰渠、湟惠渠、海石渠、二渠四条灌渠形成了完善的自流灌溉体
系,覆盖全区绝大多数耕地。位于川区北部的坪台地总面积 9.75 万亩,可
开发利用面积 6.19 万亩 ,现已开发 3.5 万亩。红古区农业已基本形成以精细
蔬菜、高效养殖、优质果品、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这里已
经被确立为甘肃省 5 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兰州市最大的副食品基地、奶源基地和果品基地。已建成宏伟、维特尔、
介实、陇华、绿源五大专业从事瓜果蔬菜贮运、保鲜、加工的龙头企业和
平安、水车湾两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红古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已通过
认证,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 2003 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评定中名列第
一。总投资 2 亿元的花庄乳业生物科技园和兰州好为尔奶源基地正在兴建
12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西北最大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和宝山台国家级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已初
具规模。
4 、行政区划
红古区辖 3 个街道办事处、 3 个镇、 1 个乡, 18 个社区居委会、 38 个
村委会。窑街街道 辖窑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居委会,红山、
大砂、上街 3 个村委会。下窑街道 辖下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
居委会。矿区街道 辖下窑、山根、下街、滩子村委会。红古乡 辖红古
第一社区居委会,旋子、王家口、米家台、薛家、水车湾、红古、新建、
新庄 8 个村委会。海石湾镇 辖海石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
区居委会,海石、下海石、虎头崖 3 个村委会。花庄镇辖花庄第一、第二
社区居委会,王家庄、洞子、北山、柳家、青土坡、河嘴、花庄、苏家寺、
湟兴 9 个村委会。平安镇辖平安第一、第二社区居委会,平安、若连、上
滩、中和、张家寺、夹滩、复兴、仁和、岗子、河湾、新安 11 个村委会。
5 .社会经济环境
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省会兰州市的远郊区,也是著名的马门溪
龙的故乡。红古区历史悠久。秦时属陇西郡,汉朝属浩门、令居、允街三
县地;唐朝时属广武县, 1960年 4 月 27 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兰州市设
立红古区。 经过 44 年的不断建设, 红古区已发展成为集煤炭、 冶金、水泥、
炭素,农业等多种产业并举的小康区。现辖有 3 镇 1 乡 2 个街道办事处,
区政府驻地 1989 年 7 月由原窑街镇迁址海石湾镇,已成为全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全区人口 14.3 万(含流动人口),城镇化率 65.82%。全区
有回、满、东乡、藏、土、壮、蒙古和朝鲜等 18 个少数民族。红古区交通
13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
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2007 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 13.2%,达到 22.59 亿元,全地区财政
收入达到 1.99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4439 万元,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980 元和 4113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 5.36 ‰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
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
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
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
企业 300 多家,形成了以 12 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
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
2007 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11.73亿元。目前,总投资 75 亿元的兰州铝业
股份有限公司 26 万 t 电解铝、 10 万 t 炭素、 4 ×20 万 kw 火力发电厂和总投
资 43 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
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制定了建设“一带两基地三环四板块”经济
群的总体思路:一带就是依托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
市场、信息等辐射,努力打造红古川经济隆起带。两基地就是好效益、高
14
兰州市红古区综合福利院老年护理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达、运输便利;国道 109 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
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工作基础优势。 1997 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
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全国消灭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