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
部脱贫,农村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的历史性成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了所有贫困的相关问题。为了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已经脱贫的人口返贫,处于贫困边缘的人口致贫,要将主要目
标转向贫困动态监测,即贫困脆弱性的研究。既可以巩固当前的脱贫效果,还可以
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稳定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因此从贫困脆弱性的视角出发,
研究政府转移支付与家庭未来返贫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足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从贫困脆弱性、政府转移支付以及贫
困动态性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理论机制。其次利用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数据,通过对城乡,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进行分
析,运用VEP方法测算各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接着借助基准回归模型和倾向
得分匹配法来研究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结果显
示:
第一:农村、西南部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最高,且各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随着相对贫困标准线的提高而提高。随着贫困线标准的提升,那些原本没有陷入贫
困或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家庭在受到风险冲击之后很容易再次陷入贫困。贫困与贫困
脆弱性存在交叉关系。第二:获得政府转移支付的家庭大多分布在非贫困家庭中,
竟占获得政府转移支付家庭的90%左右。说明我国的政府转移支付在对象识别上存
在着严重偏差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近年来政府转移支付对象的覆盖面有所扩大,
部分转移支付并不直接面向贫困群体。或部分转移支付虽然直接面向地区贫困群体,
但未能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群体。第三:总体上政府转移支付对于贫困脆弱性为
显著的正向作用,即政府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没有能对各家庭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的
改善作用,反而显著增加了各样本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风险与可能性。可能造成该
现象的原因有:(1)缺乏有效的目标定位,存在瞄准偏误现象。(2)破坏劳动力
市场,滋生福利依赖效应。(3)补助形式单一,过度预防储蓄。
基于测度结果提出建议如下:第一,针对不同的家庭贫困脆弱情况,制定相应
的政策。第二,完善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精准实施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第三,激
发内生动力促进发展,避免福利依赖效应。第四,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向生产和公共
服务领域资金。
关键词:政府转移支付;家庭返贫;贫困脆弱性;瞄准偏误;福利依赖
ABSTRACT
Theyear2020isthedecisiveyearinChinasbattleagainstpoverty.
Chinahasrealizedthegoalandtaskofliftingallruralpoorpeopleoutof
povertyunderthecurrentstandardsandremovingallruralpoorcounties
fromthehat.AlthoughChinahasrealizedthehistoricachievementof
comprehensivelyeliminatingabsolutepoverty,thisdoesnotmeanthatall
poverty-relatedproblemshavebeencompletelysolved.Inorderto
consolidateandexpandtheresultsofpovertyeradication,preventthe
populationthathasbeenliftedoutofpovertyfromreturningtopoverty,and
thepopulationontheedgeofpovertyfrombecomingpoor,itisnecessaryto
shiftthemaingoaltothemonitoringofpovertydynamics,thestudyof
povertyvulnerability.Itcannotonlyconsolidatethecurrenteffectof
povertyeradication,butalsopredict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and
stabilizingpovertyeradicationwithoutreturningtopovertyisthereal
povertyeradication.Therefore,fromtheperspectiveofpovertyvulnerability,
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
transfersandthefuturereturnofhouseholdstopoverty.
Basedonthefundamentalgoalofrealizingcommonprosperityin
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theoreticalmechanismofgovernmenttransfer
paymentsonpovertyvulnerabilityfromtherelevanttheoriesofpoverty
vulnerability,governmenttransferpaymentsandpovertydynamics.
Secondly,usingthedataofChinaFamilyTrackingSurvey(CFPS)(2020),it
analyzesthedivisionofurbanandruralareas,east,middleandwestregions,
andappliestheVEPmethodtomeasurethepovertyvulnerabilityofeach
samplehousehold,andthenusesthebenchmarkregressionmodelandthe
propensityscorematchingmethodtostudytheimpactofgovernment
transfersonthevulnerabilityofpovertyandanalyzethecauses.Theresults
ofthestudyshowthat:
First:thepovertyvulnerabilityofthesamplehouseholdsintherural,
southwesternpartofthecountryisthehighest,andthepovertyvulnerability
ofeachsamplehouseholdincreaseswiththeincreaseoftherelativepoverty
criterionline.Asthestandardpovertylineincreases,householdsthatwere
notinpovertyorlivingontheedgeofpovertyarevulnerabletofallingback
intopovertyafterariskshock.Thereisacross-sectionalrelationship
betweenpovertyandpovertyvulnerability.Second:Mostofthehouseholds
receivinggovernmenttransfersaredistributedamongnon-poorhouseholds,
goingsofarastoaccountforabout90%ofthehouseholdsreceiving
governmenttransfers.Thisindicatesthatthereisaseriousproblemofbias
inthetargetidentificationofgovernmenttransfersinChina.Thepossible
reasonforthisisthatinrecentyearsthecoverageofgovernmenttransfer
recipientshasexpanded,andsomeofthetransfersarenotdirectlyoriented
topoorgroups.Orpartofthetransferpayments,althoughdirectlytargeting
theregionalpoorgroups,failtoaccuratelyidentifytherealpoorgroups.
Third:Theoverallpositiveeffectofgovernmenttransfersonpoverty
vulnerabilityissignificant,i.e.,governmenttransfersdonotpositively
improvethevulnerabilityofhouseholds,butrathersignificantlyincreasethe
riskandlikelihoodofhouseholdsfallingintopovertyinthefuture.Possible
reasonsforthisphenomenoninclude(1)lackofeffectivetargetingand
targetingbias.(2)Disruptionofthelabormarketandbreedingofwelfare
dependencyeffects.(3)Asingleformofsubsidyandexcessivesavings
prevention.
Basedonthemeasurementresults,thefollowingrecommendationsare
made:First,formulatecorrespondingpoliciesfordifferenthousehold
povertyvulnerabilitysituations.Second,improvethepovertyvulnerability
identificationmechanismandaccuratelyimplementgovernmenttransfer
policies.Third,stimulateendogenousmotivationtopromotedevelopment
andavoidwelfaredependencyeffects.Fourth,Increasinggovernment
transferstoproductionandpublicservices.
Keywords:Governmenttransfers;returnofhouseholdstopoverty;poverty
vulnerability;targetingbias;welfaredependence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3
1.2研究内容5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5
1.3.1研究方法5
1.3.2技术路线图6
1.4文献综述8
1.4.1关于贫困脆弱性的研究8
1.4.2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研究11
1.4.3文献简要评述13
1.5创新和不足13
1.5.1可能的创新13
1.5.2存在的不足14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机制15
2.1相关概念界定15
2.1.1贫困脆弱性15
2.1.2政府转移支付15
2.1.3贫困动态性16
2.1.4返贫16
2.2理论基础16
2.2.1瞄准偏误16
2.2.2福利依赖17
2.2.3全面小康时代防贫17
2.3政府转移支付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理论机制18
2.3.1政府转移支付减小家庭贫困脆弱性18
2.3.2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家庭贫困脆弱性19
I
第3章贫困脆弱性的统计测度20
3.1贫困脆弱性的测度方法20
3.1.1测度方法介绍20
3.1.2贫困线和脆弱性阙值的确定21
3.2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21
3.2.1变量选取21
3.2.2数据来源和筛选23
3.3变量描述性统计24
3.3.1总样本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24
3.3.2城乡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5
3.3.3区域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6
3.4贫困脆弱性测度27
3.4.1样本家庭贫困脆弱性分析27
3.4.2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关系30
3.5本章小结33
第4章政府转移支付影响贫困脆弱性的实证分析35
4.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35
4.1.1变量选取35
4.1.2数据来源和筛选35
4.1.3实证模型构建35
4.2政府转移支付获得分析37
4.3基准回归分析38
4.3.1多重共线性检验38
4.3.2基准结果分析39
4.3.3稳健性检验44
4.4倾向得分匹配分析45
4.4.1倾向得分估计分45
4.4.2平衡性检验46
4.4.3倾向得分匹配结果分析49
II
4.5原因分析55
4.6本章小结57
第5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8
5.1研究结论58
5.1.1农村和西南部地区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58
5.1.2相对贫困和贫困脆弱性存在交叉关系58
5.1.3政府转移支付对象识别不精确,显著增加家庭贫困脆弱性58
5.2政策建议59
5.2.1针对不同的家庭贫困脆弱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59
5.2.2完善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精准实施政府转移支付政策60
5.2.3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发展,避免福利依赖效应60
5.2.4.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向生产和公共服务领域资金61
参考文献62
III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1.1防止规模性返贫
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挑战,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都
产生了巨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独特的
精准扶贫道路,经历了从1978年至1985年的农村扶贫、1986年至2000年的扶贫
攻坚、2001年至2012年的全面扶贫、2013年至2020年的精准扶贫这四个阶段。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工作置于重要的位置,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方式,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截止2020年,中国实现了8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
成功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成为历史上减贫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成就之一。尤
其是在精准扶贫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脱贫效果显著。
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已成功帮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全国范
围内的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同时12.8万个贫困村也均顺利退出贫困序列。
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消除了绝对贫困,也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尽管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但是贫困问题的终结和
消失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了所有贫困相关问题。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
2020220
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年月日,
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要
建立实施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202010
早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年月,十
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出精准防控返贫风险,从根源上阻断其产生。2021年5月,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
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
树牢底线思维,持续压实责任,继续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消除风险。2023年2月
乡村振兴局一号文件着重指出,务必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并为此提
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以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等,以确保
脱贫成果得以巩固,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织密
1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织牢防止致贫返贫的防护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4年中央一号文
件指出要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快推动
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
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衔接并轨。
1.1.1.2贫困脆弱性为制定返贫政策提供预警
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乡村,精准施策,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重大胜利,成功实现了全面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脱贫攻坚的重大
胜利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契机,也需要坚持综合性的政策实
施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共同富裕和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后脱贫时代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也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本质要求。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全面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这是历史性、
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然而,为了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确实需
要转移到阻止返贫上来。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要严守大规模农户返贫红线,进
一步提高贫困稳定性,缓解农村贫困脆弱性。
由于现有的扶贫政策常常是以贫困线为标准,对于处于贫困线上下的人群,他
们在面临教育、养老、疾病等风险冲击时,容易再次陷入贫困,并可能出现返贫现
象。因此,对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应由传统的事后静态研究延伸到前瞻性的事前动
态研究,及时预估家庭在未来遭遇风险后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关注该人群的贫困脆
弱性问题。将重心转向防贫监测并测算分析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水平,预估家庭未来
遭遇风险后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政府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应对贫困返还和边
缘人口致贫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持续性。
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贫困家庭应对风险,避免再次陷入贫困,推动共同富裕目标
的实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需精准度量贫困脆弱性,识别易返贫人群,
提前施策,阻断返贫风险。
1.1.1.3政府转移支付是重要扶贫措施
政府转移支付是我国采取的重要扶贫措施,它能够为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的物质
生存保障,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工具。作为我国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政府转移
支付能够直接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提升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减轻外部风险的影
响,从而有效缓解贫困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致力于减少贫困人口,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20年底,中国成功实现了消除绝
对贫困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如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发展
2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扶贫、推进教育医疗扶贫等。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建基础设施,提供职业培
训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提高收入水平,还关
乎贫困人口综合发展,特别是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政府还重视长效机制的建
立,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脱贫成果的稳定性。2020年的收官意味着
贫困人口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他们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机会。而对于
整个国家来说,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里程碑,也向世
界展示了中国推动减贫事业的坚定决心和成功经验。尽管脱贫攻坚已取得显著成就,
但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包括一些贫困人口的特殊困难和突发的灾害风险。因此,中
国政府将继续实施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推动更加全面的发展,实现
共同富裕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扶贫领域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是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和特困救助类项目支付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这对于稳定推进我国
的反贫困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从
2015“”
年,习总书记就强调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减贫保障兜底的作用。并且我国政府
在扶贫工作上加大投入,扶贫资金逐年上涨。2021年,中央财政部下拨了1561亿
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相较于2020年增加了1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预
202211
防大规模返贫现象,并推动脱贫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年月,财政部提前
下达2023年衔接资金1485亿元,支持地方政府将相应资金编入本级预算,旨在提
前谋划2023年巩固衔接工作,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成就,这一举措充
分展示了政府对脱贫攻坚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态度坚决,对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共同
富裕目标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新时期缓解家庭相对贫困提供科学路径具
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政府转移支付不仅发挥了对当前贫困群体的扶贫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
可能陷入贫困和返贫的家庭发挥了防贫的作用,有效降低了此类家庭再次陷入贫困
的可能性。这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脱贫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贫困人口的长期
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也为新时期如何治理家庭相对贫困以及阻止返贫提
供科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政府转移支付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
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缩小居民收
入和区域财力差距,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意义。
1.1.2研究意义
解决绝对贫困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而在实现绝对贫困的目标之后,应
3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该将重心转向相对贫困的缓解与治理。相对贫困的缓解不仅要考虑当前的贫困程度,
还需要关注贫困的动态变化和贫困脆弱性。传统的贫困脆弱性通常是静态的,主要
关注贫困的状态和程度。然而,跨期的拓展和动态的贫困测度更为细致的研究贫困
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并提供前瞻性的预测。而且,预测贫困脆弱性可以为政府部门
在制定反贫困措施时提供预警,帮助其更早的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贫困风险。这将有
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和解决方向,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
全面实现。
1.1.2.1理论意义
完善和拓展了贫困脆弱性的含义及测度。运用VEP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将不
确定性考虑进来,加深对贫困的理解。对不同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帮助是被那些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容易陷入贫困的家庭,更全面的评估家庭在
这些不确定因素下陷入贫困的概率。
完善和拓展了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当前,国内学者对政府转移
支付在减贫方面的作用已经有所研究,但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对城市家庭
的减贫效应探究相对较少。同时,关于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在政策实施上的效果
差异研究也显得不足。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人口群体
中的影响,更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其在城乡以及不同区域的减贫差异,从而更有针对
性地制定和调整政策措施。
1.1.2.2现实意义
脱贫攻坚的胜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为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奠定了基石。虽然绝对贫困已消除,我国扶贫工作仍面临挑战,返贫现象仍
有发生。很多贫困地区的不利因素使得脱贫群体存在返贫风险。因此,有效防范返
贫成为未来扶贫工作的核心任务,确保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才是真脱贫。为此,对
返贫致贫风险进行预警,成为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政府转移支付的目标不仅在于
解决当期贫困,更是要增强贫困家庭抵御贫困的能力。因此,研究政府转移支付对
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我国扶贫政策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作用。这有助于优化政策,提
高贫困人口的福利保障,推动脱贫攻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推动城乡发
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研究内容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提出问题方法与数据说明贫困脆弱性的统计测度政府
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论建议,具体从以下五章来展开叙述。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
技术路线图,然后根据参考文献,分别对贫困脆弱性的测度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分
析,政府转移支付减贫效应进行分析并进行概念的界定,最后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构建论文的研究框架,以此来明确研究中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机制。先分别对贫困脆弱性、政府转移支付、贫困动
态性以及返贫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次阐述瞄准偏误、福利依赖和全面小康时代
防贫的理论;然后对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进行梳理分析,分别从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贫困脆弱性和政府转移支付减小贫困脆弱性进行阐述。
第三章,贫困脆弱性的统计测算。首先介绍贫困脆弱性的测算方法,设定贫困
线和脆弱性阙值。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定义的1.90美元/人/天和2.15美元/人/天两条
贫困线标准测度贫困脆弱性。其次把样本通过家庭所在居住地性质分为农村和城镇,
通过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北部。之后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
(VEP)方法计算各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然后通过设定的阙值,从而具体分析
各样本家庭中贫困脆弱性占比,判断未来是否会陷入贫困;并分析相对贫困与贫困
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原因分析。
第四章,政府转移支付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先分析样本家庭获取政府
转移支付情况,然后基于第三章得出的贫困脆弱性数值,运用基准回归和倾向得分
匹配模型,针对政府转移支付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其中
控制变量从户主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来进行选取,得出相关结论与对策,并进行原
因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总结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结论,
并根据结论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研究方法
1.3.1.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贫困脆弱性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进行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对
主要观点及方法进行梳理和提炼,从而掌握国内外对贫困脆弱性研究的基础理论及
5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研究趋势,为本文开展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实证分析研究打下良好的框架
结构基础。
1.3.1.2描述统计分析法
本文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法,对各样本家庭贫困脆弱性差异以及政府转移支付对
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两方面来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各样本家庭之间的差异。
1.3.1.3预期贫困脆弱性(VEP)
通过测算个人或家庭在t时刻的相关变量,可以预估在t+1时刻陷入贫困的可
能性。这种预估属于事前估计,即在贫困实际发生之前便进行估计,因此具备较强
的前瞻性。基于这种贫困脆弱性的预测结果,我们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
预防未知风险冲击,从而减少家庭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和伤害。
1.3.1.4PSM
倾向得分匹配()
为了消除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来估计政府
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首先通过计算得出倾向值得分;然后根据得到的倾
向值,选择恰当的的匹配方法,克服由于样本选择偏误造成的选择性偏差,以此来
进一步分析政府转移支付对各样本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差异性。
1.3.2技术路线图
本文研究将分为理论研究、贫困及脆弱性分析、政府转移支付的效应评估以及
结论建议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对不同样本地区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算,贫困特征进
行研究,然后将脆弱性与相对贫困的关系进行分析,接着进一步实验检验政府转移
支付对不同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
6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文献综述文献分析法
贫困脆弱性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
理论分析
VEP法
CFPS数据库变量筛选、数据整合
描述性统计分析
贫困脆弱性统计测度
相对贫困与贫困脆
基准回归分析
弱性关系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
倾向得分匹配
影响分析原因分析
稳健性检验
城乡差异分析区域差异分析
政策及建议
图1-1技术路线图
7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1.4文献综述
1.4.1关于贫困脆弱性的研究
随着贫困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化,对研究视角从静态逐渐转转向动态,从事后分
析转变为事前预测。这一背景下,贫困脆弱性凭借其独特的事前预测特性,成为贫
困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脆弱性”最初在物理学中引入,用于描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
现象。随后,该概念在灾害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引入
贫困领域。在贫困研究中,脆弱性被用来描述个体、群体或社区面临贫困风险以及
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贫困脆弱性的定义、测量和分析成为研究的重点,旨在理解
贫困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1.4.1.1贫困脆弱性的定义
贫困脆弱性的定义最早是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所中提出
的,将贫困脆弱性定义为“一个人或者家庭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其生活水平下降的
”
可能性或者易受到负面影响的程度。强调了贫困脆弱性与不利冲击之间的关联。
Alwang.siege和Jorgensen(2001)对于贫困脆弱性的理解是,家庭未来的生活福
利降低,外部风险冲击的特性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家庭内部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
[1]ChristiaensenSubbarao(2001)
应对策略,共同决定了家庭脆弱性的程度大小。对
贫困脆弱性的理解是:家庭受到风险冲击而风险应对能力弱,经过时间的推移,使
2
[]
福利水平遭受损失的概率。而韩峥(2004)首次提出以脆弱性为切入点开展扶贫
工作。通过讨论脆弱性的概念,指出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也是返贫的重要原
[3]
因之一。Jamal(2009)提出研究贫困脆弱性的问题不仅要关注个人和家庭的收支,
4
[]
而且要重视所面临的风险。杨龙和汪三贵(2015)认为,脆弱性是指农户未来陷
入贫困的可能性,它能够一定程度上测量贫困农户未来的贫困状态,从而更有效的
[5]
区分结构性贫困户和暂时性贫困户,也能将农户指标的波动状态包含其中。国外
学者PatrickSWard(2016)将贫困脆弱性界定为家庭收入未来少于事先设定的贫困线
水平的可能性,且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分布的参数,尤其是预期的收入水
[6]
平及方差。
1.4.1.2贫困脆弱性的测度方法
(2010)VEPVEU
李丽、白雪梅表明虽然和的概念都涉及到风险及其福利结果,
且二者均基于预期的福利水平来计算脆弱性,但在家庭效用函数尚未清晰且现有数
据维度无法全面反映家庭偏好及消费波动性的情况下,VEU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仍
8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
面临挑战。杨文等(2012)运用VEU模型测度并分解了我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
VER[8]VER
而方法能够反映人们对风险的响应能力。综合对比之下,体现的是家
[9]
庭解决已出现的风险的能力,属于事后测度。此外,叶初升等学者(2014)运用
预期贫困的脆弱性理论进行测度时,首先步骤是按照巴哈拉估计持久收入的估计方
法,构建一个一般线性函数作为分析框架。接着基于当前家庭的贫困状况及未来可
能面临的高贫困脆弱性风险,将家庭细致分类为四个不同的群组。最后借鉴
Chaudhuri的分解方法,对家庭的脆弱性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更精确地揭示不同家庭
[10]2022VEP
在风险面前的脆弱程度及其成因。杜朝运、赵溪桥()借助测度发现:
18.82%的临界贫困家庭具有50%以上的返贫概率,54.85%的临界贫困家庭具有50%
11
[]
以上的脱离临界贫困的可能性。李翠锦等(2022)基于青岛市入户调查数据,运
用VEP方法,从贫困脆弱性视角,研究了农户保险的防返贫效应,结果表明保费
[12]
支出增加与多样化保险能够显著降低脱贫农户的返贫可能性。钱力、王花(2022)
基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VEP测量模型度量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研究发现农户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不断降低;农户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地区
[13]
异质性。陈杰等(2023)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理论框架下,利用三阶段可
行广义最小二乘法(3FGLS)发现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能够
[14]
有效降低相对贫困脆弱性。
VEP和VEU是直接估计总的脆弱性,而VER只是对脆弱性的高低做出判断,
属于事后测度。根本不同在于VEU用效用的变动来体现福利水平的损失从而推断
贫困脆弱性,而VEP方法中用收入、消费函数的估计来推断贫困脆弱性。并且VEP
方法是在充分考虑了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特征后对未来贫困概率的估计,同时对数据
15
[]
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研究中应用较多。
1.4.1.3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黎洁、邰秀军(2009)采用分层模型方法对Chaudhuri提出的贫困脆弱性度量模
型进行了优化。在确立村庄和家庭变量后,基于陕西省周至县四个山区乡镇的问卷
调查,深入探讨影响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波动
[16]
的成因。张栋浩,尹志超(2018)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发现金融
普惠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改善金融普惠状况将有助于降低农
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金融普惠能有效提升农村家庭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而缓解风
[17]
险性问题,对降低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效应。刘子宁,郑伟(2019)利用CHARLS
全国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资产度量下的个体贫困脆弱性受到医疗保险参与和保障水
9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平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健康异质性,且医疗保险在减贫方面的作用因个体健康
[18]2020
状况而异。吴和成等()研究发现:女性户主善于规避家庭绝对贫困,男性
户主则在相对贫困方面更具应对优势,孩子抚养和家庭心理问题成为加剧贫困脆弱
19
[]
性重要因素,婚姻与成员教育的均衡提高的抑制效应显著。和月月,周常春(2020)
“--”
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家庭整体
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社会资本、水资源紧缺度及荒漠化程度等变
20
[]
量均会加剧贫困脆弱性的产生。王增文等(2021)研究发现户主年龄、家庭规模、
家庭成员数、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及区域虚拟变量会显著性地影响到家庭的贫困脆
弱性及贫困状态,而养老保险(或退休金)收入、医疗费用报销额度、困难补助等
社会政策性收入代理变量对于持久性贫困及其脆弱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效能较弱,这
表明社会政策对于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有弱有效性,在提高家庭脱贫质量方面的作
[21]
用是有限的。高健、丁静(2021)研究发现,中国贫困线标准下,新农合大病保
险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发生率,降幅达7.28%。在考虑不同贫困
[22]2022
概率阈值及政策实施效果滞后性等因素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张榆琴等()
研究发现,金融借贷能显著降低农户家庭返贫风险,但借贷渠道不同,其返贫防范
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仅非正规金融借贷与未来返贫概率存在“U”型关系。异
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借贷能明显降低非创业、弱社会资本、乡村、西部地区农户家
[23]
庭未来返贫概率。谢琼瑜等(2023)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数据,从暴露风险、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维度构建中国老年人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贫困暴露风险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为慢性病、房屋结构和
居住方式;妇女人口、农村人口和经济支持是影响老年人贫困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24
[]
制约老年人应对贫困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住房资产、土地资产和社交活动。
2023
虎昭言等()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计算宁夏农村育龄期妇女相对健康
贫困脆弱性指数,通过归并最小绝对离差法估计模型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表明:个人特征、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健康经济负担都能在不同程度
[25]2023
上影响农村育龄期妇女的健康的贫困脆弱性。徐晓红,甘洁宇()基于
CHARLS2018数据,分析基本医疗保障对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
本医疗保障对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健康异质性但无显著的地区异质性,降低
自付医疗支出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和减少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概率是基本医
[26]
疗保障降低居民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李胜旗,廖前豪(2023)研究发现,已
婚女性参与劳动能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贫困
10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脆弱性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地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家
[27]
庭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仍具有稳健性。
1.4.1.4贫困线与脆弱线的选取
对于贫困脆弱性进行计算的时候,可能会由于不同的相对贫困线和脆弱性选取,
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学者们对于其选择也是不尽相同。一些学者选择世界银行
[28]
发布的贫困线作为贫困标准。斯丽娟(2019)、肖攀等(2020)采用世界银行每
29
[]
人每天2美元贫困标准计算贫困线,同时,采用29%贫困阈值标准。何昊、白永
2021[30](50%)1.93.1
秀()常用脆弱线为标准,采用美元和美元作为相对贫困线
进行测算贫困脆弱性。对于脆弱线的选取,大多数学者都是选择29%,50%,75%
进行来进行研究分析。脆弱线是确定农户家庭在未来是否会陷入贫困的临界值,若
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测量结果大于该临界值,则认为该家庭是脆弱的[31][32][33]。
1.4.2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研究
1.4.2.1政府转移支付相关概念
1990“
联合国《年国民账户制度修订案》给出了关于转移支付的广泛的定义:转
移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
34
[]
移。转移的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
从财政学的视角来看,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向其下属单位或私人无偿地提
[35]
供资金,旨在增加其收入,这实质上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府转移支
付具有三大显著特征:首先是无偿性,即资金转移无需回报;其次,它属于税收的
转移,体现了税收的重新分配;最后,转移支付的载体多样,包括货币、实物以及
商品服务。政府转移支付的目标不仅局限于缓解当前的贫困状况,更着眼于增强贫
36
[]
困家庭抵御贫困的能力,实现长期稳定的脱贫。于振津(2015)指出所谓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差异,旨在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
[37]
化,通过财政资金的转移或平衡来达到这一目标。赵清辉(2016)指出政府转移
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一项重要的举措,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来协调地区间的均衡,
保证社会的公平。但是在我国分税改革后,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结
构不合理、计算复杂、政府事权财权不明确等,因此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刻不容
38
[]
缓,政府支付制度的改革更加促进制度的公平与合理。冯长艳(2017)指出政府
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
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包括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
39
[]
补助,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即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直接补助。
11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转移支付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
付,即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旨在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这是收
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而扶贫阶段政府转移支付的形式有:全福利性质的基本救助,
紧急性的政府救助和其他类型的政府救助。本文研究的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面向
居民和家庭的转移支付,即政府无偿单方面支付给居民或家庭的钱款,通常以低保、
苦难补助、五保户和特困户补助、抚恤金救济金、赈灾款等政府补助为主。此外,
农产品价格补贴和退耕还林补助等农业补助也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是
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重要制度措施。
1.4.2.2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
很多学者对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进行研究,但是却有了不同的结论。一
,2014
部分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支付没有减贫的效果。比如樊丽明解垩()提出公共转
[40]
移支付对慢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脆弱性没有任何影响。徐超等(2017)借助
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采取倾向值匹配(PSM)方法,结果表明:低保制度对贫
[41]
困脆弱性并未产生明显的改善效果,反而有可能增加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
[42]
孙伯驰,段志民(2020)提出低保制度并没有产生减贫的效果。肖攀等(2020)利
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实证研究发现,在1.9美元/天的
贫困线下,政府转移支付对我国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没有改善效果,反而进一步增
[43]
加贫困脆弱性程度。焦忠炜等(2023)等研究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则会提升
贫困脆弱性;获得公共转移支付的家庭可能会减少其劳动时间,导致贫困脆弱性增
[44]2023
大。陈志等()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贫困农户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
关关系,即政府补贴的增加会显著缓解贫困农户的脆弱性;政府补贴与脱贫农户脆
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政府补贴的增加会显著加剧脱贫农户的脆弱性;
[45]
政府补贴会通过降低脱贫农户自主创收的积极性来加剧其脆弱性。
也有学者得出了关于中国政府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的不同结论。Gross和
Notowidigdo(2011)研究发现,样本中超过五成的家庭均是由于家庭成员患有重大
[46]2015
疾病而重新陷入贫困。医疗保险越多因病致贫的风险就会越低。苏春红等()
指出政府转移支付中的五保户补助、无保障老人补助、低保、特困户补助以及退耕
还林补助等类型,对贫困人口的定位精准,减贫效果显著,且对外的溢出效应相对
[47]2016,
较小。李实等()认为前中国公共转移性收入发挥了一定的减贫效果使得贫
[48]
困发生率下降了4.26个百分点。王立勇等(2019)研究发现:我国精准扶贫政
策对农村贫困居民具有明显的减贫效果,精准扶贫政策明显提高了家庭人均纯收入,
12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且效果具有持续性。张鹏(2020)指出公共转移支付能够缓解
[49]2021
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肖建华等()基于多维贫困家庭对教育和健康需求
[50]
收入弹性的视角,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长期贫困状态的家庭的减贫效果显著。
仲夏辉(2017)运用CHARLS统计的2011年和2013年调查数据,通过PSM实证
分析,验证了低保制度对家庭陷入贫困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现行的最低生
[51]
活保障制度对城镇和乡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张栋(2020)发
现最低生活保障能显著改善我国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且具有区域和城乡差异:农村
[52]
的减贫效果大于城镇;西部地区的减贫效果大于东部、中部地区。
1.4.3文献简要评述
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视角正由静态
逐渐转向动态,更加重视前瞻性的分析。尽管学者们已就贫困脆弱性的定义、测量
手段、相对贫困线和脆弱线的确定,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梳
理相关文献后发现,多数研究仍聚焦于宏观层面,特别是国家政策因素的分析。从
政府转移支付这一微观视角进行研究的数量还不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
析。况且,鉴于我国独特的国情和复杂的贫困状况,具体研究我国政府转移支付对
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政府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于学者们采用的数据不同。往往得
出的结论也不同。本文将以贫困脆弱性作为切入点,在对贫困脆弱性测度的基础上,
分析我国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可揭示这一关键扶贫政策工具在长期
减贫方面的成效。从脆弱性角度出发,探讨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
作用,不仅有助于评估政策效果,还基于事前预测的贫困脆弱性分析,为未来政府
转移支付政策设计提供精准高效的指导,对防止返贫至关重要。
1.5创新和不足
1.5.1可能的创新
第一,2020年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年度,利用该年度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
更准确地评估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人口返贫的影响,且结果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实
用性,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建议。较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2018
年或之前的数据,无法全面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的最终阶段和成果。通过分析2020
年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转移支付在脱贫攻坚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判断政府
转移支付对贫困人口的经济保障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往研究在某种
13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程度上缺乏可参考性,因为它们基于过去的数据并未涵盖脱贫攻坚的最终阶段。因
此,利用202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提供更全面的结论和洞
察。
第二,以往学者对于政府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地区,而很
少把关注点放到城市。其次学者对于区域的界定基本是在东中西部,而中国西南地
区因为历史、人口、地理环境等原因,贫困较集中并呈连片式发展,中国西南地区
的贫困人口也较多,生态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等,都长期影
响了中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攻坚区域,
并且2021年在全国832个脱贫县中,大部分都集中于我国的中西部区域。所以本
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东、中、西南、西北、东北部。
1.5.2存在的不足
第一,当前可获取的CFPS数据最新截止至2020年,导致无法分析2022年后
的数据,这一数据局限性影响了研究的时效性。
第二,由于本文与其他学者在关于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影响变量以及测度方法
的选用方面存在不一致之处,相应地,结果可能也会存在差异,致使本文结果的精
度、有效性以及结论的普及性方面存在不足。
14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机制
本章将先从介绍贫困脆弱性、政府转移支付、贫困动态性的理论基础入手,根
据第一章关于贫困脆弱性、政府转移支付减贫相关文献的介绍,了解当前已有研究
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其次阐述瞄准偏误、福利依赖和全面小康时代返贫的理论;再
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理论机制分析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影响
的作用。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贫困脆弱性
“”“
贫困脆弱性这一概念是由世界银行首先提出来的,其定义是:个人或家庭由
于遭遇一种或多种风险,导致财富损失或生活质量下降到某一社会广泛认可的水平
53
[]
以下的可能性”。贫困脆弱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关注个体或家庭的经
济状况,还考虑到了其所处的社会和环境背景。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贫困脆弱人群
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贫困
不仅以收入为主要衡量标准,还需考虑自然灾害、疾病等外部冲击引发的贫困脆弱
性。它要求从多个角度收集研究对象周围的自然,社会等因素信息,并通过综合这
些信息来计算贫困脆弱性数值。这一数值能够更全面地阐述研究对象的发展预期和
抵御风险的能力。本文也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使用VEP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来测算
样本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2.1.2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涉及财力资源的横向和纵向流动,各级政府根据事权与财权,合
理规划和合理分配财政收入。作为我国关键的减贫手段,政府转移支付主要有两类:
一是针对贫困家庭的补贴,涵盖特困户、低保、五保户补助及救济金等;另一类则
是其它非专门反贫困的补贴,如退耕还林和农业补助等。这有助于保障低收入人群
的基本生活,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社会风险,实现资源再分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
次会议提出,将提高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意味着转移支付政
策将进入大规模推进实施的阶段。这表明政府将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来实现共同富
裕的目标,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帮助解决贫困问题,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社
会公正。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推动社会的均衡发展。本文将家庭追踪调查问卷当中的政府转移支付(过去12个
15
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月,您家是否收到过政府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发放的各类补助,如低保、退耕还林补
助、农业补助(包括粮食直补、农机补助等)、五保户补助、特困户补助、工伤人
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救济金、赈灾款)的问答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研究。
2.1.3贫困动态性
贫困动态性是指贫困人口在贫困和非贫困之间不断变化的过程。就是在较长时
期内,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使得贫困线改变,致使家庭进入或退出贫困的轨迹。
彭继权(2019)指出动态贫困不断追踪贫困人口的贫困延续、贫困的进入与退出,
54
[]
把它所呈现的成果划分为从不贫穷、暂时贫困、慢性贫困。这种动态性可能是由
于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贫困动态性的研究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贫困的本质和原因,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扶贫政策。减贫
与再贫划分是贫困动态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将贫困动态性分为两个方向,
即减贫和再贫。因此,从贫困的动态角度来看,当前的生活水平虽对未来的生活状
况有显著影响,但非决定性因素。本文所研究的贫困脆弱性正是这一动态性的体现。
2.1.4返贫
贫困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表现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的源
匮乏,需要国家努力解决。然而,随着贫困工作的不断深入,返贫现象愈发明显。
返贫的本质在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较高,易再次陷入贫困。学术界因此持续关注返
贫现象,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定义。广义上的返贫不仅包括已经脱离贫困的人
口由于某些因素再次陷入贫困状态,而且还包括从未处于贫困状态家庭陷入贫困的
情形。狭义的返贫则仅包含广义返贫中的第一种情形。本文应用的是广义的返贫。
2.2理论基础
2.2.1瞄准偏误
瞄准偏误通常指的是在扶贫或其他资源分配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信息不
对称、政策执行不力、人为因素等)导致资源未能准确投向真正需要的人群或地区。
这种偏误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返贫则是指已经脱贫的人口由于各种原因再次陷入贫困状态。返贫的原因可能多种
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疾病、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当瞄准偏误存在时,
那些原本就处于贫困边缘的人群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一旦遭遇外部冲击,他
们更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因此,瞄准偏误可能会增加返贫的风险,即瞄准精度是识
[55]
别和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影响瞄准偏误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信息不完全在贫困
16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瞄准过程中普遍存在。家庭收入具有种类多、不稳定、难以货币化的特点,政策执
行者难以对农户家计信息做出充分了解,从而降低了农村低保的瞄准精度。第二,
社区内精英会利用权力优势俘获本应由贫困家庭享受的救助资源,这种精英俘获效
56
[]
应在类似农村低保的现金救助项目中尤为严重。第三,当出台其他的减贫政策时,
这些新的减贫政策可能对农村低保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同样会诱发农村低
[57]
保瞄准偏误。
2.2.2福利依赖
2070“”,
在世纪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然而
福利国家的建设并未因此停滞。这导致政府公共财政收入难以承受日益增长的福利
费用,使得“增收节支”成为福利制度改革的核心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利依赖”
“
这一现象逐渐显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来描述福利
依赖”。本文所探讨的“福利依赖”指的是某些家庭中处于劳动年龄且具备劳动能力的
成员,他们缺乏工作的意愿和行动,不愿意投入生产和自主创业,长期依赖最低生
“”
活保障体系的救助金来维持生计。福利依赖作为社会保障系统运行产生的慢性疾
病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福利依赖”群体只消耗公共财政而不创造社会价值,造成
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延缓社会进步;“福利依赖”会造成政策“养懒汉”“搭便车”
“”
等现象,影响社会公平,引发社会自食其力者的不满,造成社会动荡;福利依赖
人群长期受阻后可能会产生懒散、怠慢的价值观,甚至可能形成“福利依赖”文化并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