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与心脏重症病房赵侃教授团队运用国内领先技术,成功为两位高龄老人植入了3.0T磁共振兼容大容量电池双腔起搏器,开启了心律失常起搏治疗的新时代。该起搏器打破了传统局限,可消除植入后的磁共振扫描限制,且使用寿命长,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便捷、更安全的后续诊断、治疗保障,切实提升了患者的植入体验。
77岁的王大爷和84岁的李大爷长期遭受头晕、乏力的困扰,吃不好、站不稳,经常摔跤,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近日慕名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向赵侃教授求医问诊,寻求解决办法。经检查和评估后,两位患者被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赵侃教授团队考虑到病人年龄偏大,综合分析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未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MRI)的潜在需求,核磁共振检查(MRI)是国际上公认的针对软组织、内脏器官检查的金指标,如果患者安装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后再进行核磁检查,除了会引起铁磁性元件的损害,造成起搏器工作异常,甚至会出现参数紊乱、电极过热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在与病人家属详细商讨分析后,决定为患者安装3.0T磁共振兼容大容量电池双腔起搏器。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赵侃主任团队顺利为两位高龄患者植入了ENDURITY MRI™起搏器。术后患者心脏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症状明显改善。
核磁共振检查(MRI)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植入传统起搏器患者的禁忌证,主要是因为核磁检查时会产生高强度的静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磁场可能会造成起搏器振动或移位,导致元器件受损或故障,导线头端一旦温度升高,会出现异常电刺激,导致心肌受损、心律失常。而ENDURITY MRI™起搏器是经过材料科学家、临床医学工程师和临床医师的共同努力,改进了起搏系统的材料,并且为起搏器的电极和脉冲发生器分别设计了特殊的抗磁装置,使得整套起搏系统可以在特定场强(通常为1.5T--3.0T)的磁共振中正常工作。
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与心脏重症病房赵侃教授介绍,这种新型ENDURITY MRI™起搏器体积小、轻薄,使用期能达到10-12年,可减少更换次数,降低感染风险;无扫描部位和体位限制,无患者年龄限制,无MRI扫描时长限制,可以实现全身无限制磁共振兼容;安全提供卓越的成像质量,同等情况下扫描产生的热量更低,更安全,更耐受,患者体验更加舒适;能够减少因更换起搏器和囊袋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感染风险;ENDURITY MRI™强大的AT/AF诊断功能可以有效地较早通报房颤事件,保障患者安全。
赵侃教授说,在我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多为65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的大多数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又因其它疾病需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比如卒中、前列腺癌、骨关节炎、肝肾疾病、结直肠癌等。运用新型“抗核磁 全自动 超大电池容量”心脏双腔起搏器真正打破了传统心脏起搏器的软肋,让高龄患者能够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也消除了患者和医生在植入器械上的后顾之忧,希望此项新技术的大力推进与普及,真正使医学研究“新”成果转化为更多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福祉。
百年市一院将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坚守为民初心,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攻坚克难,全力为患者解决实际难题,不断满足患者心血管疾病诊疗保障需求,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裴振萍 李晓晖 安晨菲)
ENDURITY MRI™ 双腔起搏器
图 1 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Ⅲ--AVB
图 患者术后心电图改变:双腔起搏器 VDD起搏模式
图 赵侃团队ENDURITY MRI™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中
图 ENDURITY MRI™ 双腔起搏器术后DSA影像
【专家简介】
赵侃,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与心脏重症病房主任,学科带头人。
赵侃教授从1988年至2021年始终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和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32年,迄今累计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0000余例,总成功率95%,并创下32年内无心脏介入相关并发症的佳绩。他多次出国访问、讲学,是国内、省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心血管介入专家。目前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专著1部、发表文章30余篇。他1990年完成东北地区首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1991年完成东北地区首例永久性双腔起搏器置入术;1992年完成省内首例冠脉支架血管成形术;1994年完成东北地区首例经皮心腔内激光成形术;1997年完成东北地区首例经皮颈、椎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2000年完成东北地区首例左室室速的射频消融术;2006年完成国内首例终末期心衰患者三腔除颤起搏器置入术(CRT-D);2007年--完成东北地区首例非全麻状态下主动脉夹层的覆膜支架成形术。
赵侃任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急诊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哈尔滨急诊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高质耗材评审组高评委,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审议组高评委,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心血管介入考试主任考官,黑龙江省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组副主任委员、评估专家,黑龙江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组特约专家,中华免疫学会终身会员,黑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刊编委,中国医药中国医药卫生编委,中国医药论坛编委,医学创新编委,哈尔滨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组特约专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