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视频剪辑 王佳文
通讯员 范颖 宁琼
夏日的湖北利川,田间地头生机勃勃,以黄连、大黄、黄精、贝母为代表的各种道地中草药正蓬勃生长。
近年来,利川市聚力“华中药库”核心区建设充分利用道地药材主产地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结构调优、产业升级,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迈上了“药、医、康、养、游”统筹发展的崛起之路。
擦亮底色,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大自然情有独钟,赋予利川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让这里成为华中药库皇冠上的明珠。
利川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自唐代开始,就是以道地黄连等为主的中药材产区,资源丰富、品质上乘。《湖北利川药用植物志》收载品种165科、1139种,约占《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1146种的10.2%。全市可形成商品的中药材达250余种,中草药占全国临床或制药利用的中草药资源22%以上,目前种植中药材品种主要有黄连、大黄、黄精、当归、党参、贝母、首乌、厚朴等30多个品种。
蓬勃生长的大黄
这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州40周年以来,利川抢抓恩施州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康养、旅游和研发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利川市先后出台《中共利川市委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兴市步伐的意见》《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整合市财政、农业、林业、发改、科经等部门所涉中药材产业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市已培育道地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件(利川黄连、利川山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件(利川黄连、利川山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件(利川大黄、利川黄连),“利川黄连”为湖北省“十大楚药”,“利川大黄”为湖北省“五大特色药”。
利川是有名的“黄连之乡”,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省道地中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利川黄连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之首,市场份额约占全国黄连市场的60%以上。目前,正推进全产业链深加工,农业产值即将突破9亿元,综合产值有望超过15亿元。
在元堡乡,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和科普园特色产业基地正式投入运行,利川大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药旅融合焕发新生机。
在苏马荡,投资1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基地项目持续推进,着力打造中药科研繁育基地中医药研发中心、中医药文化公园、中医药康养小镇。
香连药业“香连片”行销海内外,已列为国家应急药品储备品种。正紧跟大健康产业发展,立足药品生产经营,进军健康食品、医疗器械产业。
鄂达生物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正加快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可观光的“数字化黄精深加工产业园”。
元堡乡现代中药材产业园
药材好,药才好。如今,在广袤的利川大地上,25万余亩中药材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作为利川农业主导产业,已延伸至加工、生产、研发、康养、旅游等下游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川中医药全产业链。
做足特色,打造华中药库优势基地
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的7月,元堡勤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祥云驻扎安徽亳州药材交易市场,了解最新行情。
“今年的价格太好了,干大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一倍多!”电话那头龙祥云有些激动,作为利川大黄协会会长,龙祥云手里掌握的不仅是大黄交易信息,更是3000多名父老乡亲的衣食来源。
大黄加工基地
以勤隆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点带面,元堡乡将大黄作为“一乡一业”主导产业,聘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编制《马蹄大黄发展总体规划》、制定马蹄大黄种植技术规程。元堡乡人民政府按照“公司+品牌+合作社+农户”模式,协调勤隆合作社流转土地3600亩建设示范基地,实行“三提供一回收”(提供种苗、技术、肥料、回收产品)的产业模式,带动农户3000多户,建立大黄产业基地3.8万亩。有效利用萧山对口帮扶建设的6000平方米大黄加工园,2022年实现产值5931万元。
近年来,利川强力推进市场培育,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从事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市场主体达260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香连药业)、高新技术企业5家,获得GMP认证中医企业2家(香连药业、湖北恒元药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
提升成色,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夏日里,谋道镇团结村,碧空万里,青山如笑。连片的黄连大棚绵延天际,不见首尾。
棚内,数十位戴着草帽的连农正弯腰除草。一位中年妇女直起腰来,脸上笑意盈盈地介绍:“徐老板就是我们的‘财神爷’,我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20元呢!老人小孩也都照顾好了。”她叫饶启英,箭竹溪金凤村3组村民,三年前就开始在基地务工。她口中的徐老板是利川黄连协会会长,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泽刚。
1983年,刚满18岁的徐泽刚高中毕业回家后,出于好奇,在自家屋旁栽种了两厘地的黄连。5年后,这黄连的价格涨到了12元一斤,这在鸡蛋5分钱一个的时代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偶然尝试变成了一生的事业。
40年来,徐泽刚扎根黄连地,探索的“稻连轮作”模式高产技术,获十五项国家专利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被评为国家林草专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没有产业,老百姓的荷包就鼓不起来!”徐泽刚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2017年,他成立的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近300户,核心基地3200亩,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基地5万余亩。2016年3月,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8年,箭竹溪黄连高产栽培示范基地被吸纳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之一,还被授予“湖北省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可以说,这40年是我个人的创业史,也是利川黄连产业的发展史。”徐泽刚一脸自豪。
从2017年起,徐泽刚开始致力于黄连花茶的研究。“一亩黄连,可采收200斤黄连花,每斤收购价10元,一亩黄连每年可为连农增收2000元,加上黄连叶,黄连须等附加值,每亩黄连可以增收2万元。”徐泽刚对这个由老变新的“亿元产业”充满信心。
增强亮色,促进康养药旅融合发展
一株本草,富了百姓,也靓了乡村。在元堡红椿,今年4月落成的现代中药材科普园成了避暑“候鸟”的新晋打卡点。
“在这里,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还可以带孩子了解中药材种植的科普知识,很有意义。”在红椿民宿避暑的邵女士感叹道。
利川大黄是利川市道地中药材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元堡乡则是利川大黄的主产区之一。作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乡镇,元堡乡药旅产业正迅速崛起。
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红椿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建成了红椿村中药材科普基地。基地占地16亩,以道地药材为主,花、药、路、亭配套建设花园农业。培育了马蹄大黄、利川黄连、多花黄精等20余种中药材。
“我们将创新开拓种植、观赏、研学、康养新路径,不断丰富游百草药园、看风土人情、住康养民宿、品养生药膳新内涵,全力打造药旅融合的全新产业链条。”元堡乡党委书记向阳说。
深挖药库发展潜力,变资源为资产;延长产业链,变药材为“药财”;三产融合,变园区为景区。在利川,中医药产业链的延展发展,兴了企业、富了农民,一个“老”产业正在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