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精选9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精选9篇)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感兴趣。
2、认识沉↓与浮↑的标记,学说单词沉、浮。
活动准备:常见的水果若干贴有标记的箩筐塑料杯两个。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1)出示水果,幼儿辨认名称。
(2)设疑:如果把水果宝宝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2、实验观察(1)介绍材料:两个装满清水的塑料杯、贴有标记的箩筐(2)重点介绍沉↓与浮↑的标记。
(3)实验观察:将某种水果切一块下来放到杯子里,幼儿观察水果去哪里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学说单词沉、浮。
3、水果分家(1)出示有标记的箩筐,教师介绍规则。
(2)引导幼儿根据水果的沉浮现象将水果放在不同的箩筐。
活动反思:研究了一些时间的水果,作为科学活动今天还是第一次。
为了便于每个孩子都能看清楚,我将座位安排成半圆形。
在实验过程中,我利用两个透明的水杯,分别展示沉与浮的实验迹象,因此也让幼儿大饱眼福,对探索性的实验操作也相当的感兴趣。
其中,我还渗透了让孩子们学说“浮起来”、“沉下去”,并通过利用肢体动作的展示加深对沉与浮的理解。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也是吃的乐此不疲。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水果的品种上还可以增加一点,第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沉与浮》含反思篇2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幼儿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4.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盐、水、课件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幼儿回答各种答案)2.请幼儿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二.教学过程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幼儿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幼儿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大班沉与浮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大班沉与浮的优秀教案大班沉与浮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沉与浮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沉与浮的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体验物体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根据沉浮现象将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各种操作材料: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图画)叙述,在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有些鱼在大海里游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这些小鱼都伤心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些游客来游玩,把好多废旧垃圾丢到了水里。
这些垃圾严重污染了水里的环境,使小鱼生命受到了威胁。
2、"你们想知道人们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物品吗?(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3、师:环境遭到破坏,小鱼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小朋友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就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去帮助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好吗?4、可是,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捞队分成两队才行,一队去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去打捞水底的垃圾。
你们说好吗?5、猜测活动,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观察)6、操作活动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篇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第()小组实验一: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第()小组实验二: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减小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第()小组实验三: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增大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篇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兰溪市城南小学童建辉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习交流和成果共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观察研究活动的过程,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推测——发现——否定——再否定”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经历一个对原有认知进行自我否定、修正的活动过程。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二、材料准备①天平、杯子、瓶盖、轻重不一的乒乓球3只。
(教师用)②泡沫、苹果、铁钉、石头、大头针、牙签、蜡烛、橡皮.③大小一样,轻重不一的瓶每组3只;轻重相同,大小不一的瓶子3只。
装水的盆子每组1只。
三、教学活动过程利用课间时间进行掰手腕游戏,目的引导学生当两个物体,进行比较时,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①出示杯子,老师这里有只杯子,杯子里放了一样物体,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在不使杯子倒下的情况下,把杯子里的东西取出来?②那其他物体放在水中会不会也像乒乓球一样呢??③揭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④出示瓶盖,你认为把它放在水里会是沉还是浮呢?(分别放在水面和放入水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去研究今天的内容比较科学合理?2、合作研究一:?①你认为做今天的研究需要些什么材料呢?出示8种材料,请观察并推测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将推测的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一中。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优秀4篇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优秀4篇《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优秀4篇1活动目标: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
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
活动过程:(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看一看我这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头和泡沫板放到水里会怎样呢?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
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2、了解活动记录单。
教师出示幼儿操作记录单:你们见过这样的表格吗?表上的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些会沉?哪些会浮?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
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
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
(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2、两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
(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
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
12改变物体沉和浮(精品含有Flash视频)
鱼为什么在水中能自由的沉浮?
潜水艇为什么能自由地沉浮?
答:潜水艇有水仓,
排水后重量变小就 上浮,进水后重量 变大就下沉。
3.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1)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浮在水 面上,因为铁比水重。( × ) (2)物体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 √ ) (3)改变物体形状使本来下沉的物体 上浮,则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大。 ( √ ) (4)篮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不管用什 么办法都不能让它沉入水底。 ( × )
现象
沉
浮
改变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我的结论是:
活动记录
我们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类(符合的打√) 材料 我的方法
改变物 体重量
改变物体 与泥 玻璃瓶 鸡蛋
说出“死海不死”的道理 答:死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盐,比一般的水重。人在 水中受到的浮力很大,即 使不会游泳,也不会淹死。
学习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
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 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 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 的应用。
答:把橡皮泥捏 成碗型,口朝上 轻轻放入水中。
怎样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
6.探究改变沉浮的方法——改变液体。 (1)准备:一个鸡蛋、一杯清水、盐。 (2)步骤: A:把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在水中的 沉浮情况。 B:向水中不断加盐,待盐溶解后观察现象。 名称 水 盐水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沉与浮
∵木块漂浮
∴F浮=G物=1.2N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F浮=G物
V排=
F浮
液g
1.2N 103kg/ cm3 10N
/ kg
1.2104 m3
120cm3
V露=V物-V排=200cm3:120cm3=80cm3
专题四 漂浮
1、密度计在水和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哪一个大? 放在煤油中液面在密度计的刻线A点,放在水中水 面在密度计A点的上方还是下方?
2、地球上有一个死海,在那里人可以躺在海面上 看报。假定人的平均密度与纯水的密度相当,要使 浸入海水中的人有三分之一的体积浮出水面,那么 死海海水的密度约是多少?
3、有一杯水,水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块全部融 化后,杯中水面的位置将?
{实验与思考}
(A)
漂浮
(B)
悬浮
(C)
下沉
(D)
上浮
F浮 >G 物
物体上浮
F浮 =G 物
物体悬浮或漂浮
F浮 <G 物 物体下沉
练习
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 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多少? 解:F浮= G - F
=1N- 0.87N
=0.13N
解:F浮=G排=2N 2、一物体浸入水中排开了1000cm3水,求受的浮力多大?
解:v排=1000cm3=10-3m3
ρ m排= 液V排=1x103kg/m3x10-3m3=1kg
F浮=G排= m排g=1kgx10N/kg=10N
3、质量为540g的铝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当它浸没在
酒精,所受的浮力?(ρ铝=2.7g/cm3
改变物体沉浮实验
1.该实验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可不涉及具体的浮力大小的比较。
备
注
该实验还可以用一空玻璃瓶来做,可通过瓶中有空气(盖子)与无空气作比较,但据此不易看出与体积的联系,可提示此装置在水中占据的水的空间来作比较,进而引入到与体积的关系上。
小学科学实验详解
实验名称
改变物体沉浮实验
实验类别
演示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
橡皮泥、水槽、水、铝片、牙膏皮等。
实
验
步
骤
实验一: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
1.将一团橡皮泥放在水中,观察它的沉与浮。
2.将该团橡皮泥做成船形,再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态。
3.思考观察到的现象(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
实验二: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以牙膏皮作实验,观开撑成筒状,再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态。
4.思考:在此过程中,牙膏皮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5.讨论交流。
6.再以铝片做实验验证所得出的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记录人:
实验目的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步骤
实验一: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2、将实验材料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二:把中间夹有木条、纸片的两个玻璃片捆紧,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及结论
1.现象:水能沿着等材料上升;水不能沿着等材料上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物体的浮和沉
实验时间
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
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目的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
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
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
班级:
组号:
材料准备
水、烧杯、胶头滴管、曲别针、一枚硬币
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目的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
实验一:硬币装水
把一枚硬币平放在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往硬币上滴水,边滴边观察,直到水流下来为止,记录有多少滴水。
实验二:杯子吞针
用科学实验探索物体的浮沉
用科学实验探索物体的浮沉物体的浮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索物体浮沉的原理、条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介绍几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来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
实验一:浮力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或水槽)、水、各种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如小球、塑料玩具、木块等)步骤:1. 将容器填满水,确保容器中不会有气泡;2. 将各种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分别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观察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物体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沉在水底。
这是因为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它就会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就会上浮。
实验二:改变物体密度的影响材料:一个密闭的容器(如瓶子或塑料袋)、水、盐、苏打粉步骤:1. 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2. 将盐逐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3. 取另一个容器,加入相同量的水;4. 将苏打粉加入水中,搅拌直到苏打粉完全溶解;5. 将物体逐个放入两个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观察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含有盐的水中,物体的浮沉情况可能与不含盐的水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盐增加了水的密度,使得物体的浮力变小,导致一些本来会浮在普通水中的物体现在会沉入含盐水中。
实验三:改变物体形状的影响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或水槽)、水、各种相同材料但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塑料玩具、木块等)步骤:1. 将容器填满水,确保容器中不会有气泡;2. 将各种不同形状但相同材料的物体分别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观察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尽管这些物体具有相同的材料,但它们的形状会影响它们的浮沉情况。
通常来说,形状更为扁平的物体会更容易浮在水面上,而呈圆球状的物体则更容易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扁平物体在水中的受力更均匀,浮力相对较大,而球状物体则容易集中重力,浮力较小。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浮沉现象与物体的密度、形状和外界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改变浮和沉》实验反思
《改变浮和沉》实验反思《改变浮和沉》实验反思范文在学习《改变浮和沉》一课探究改变水的比重来改变浮和沉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我选用的材料是土豆块,而不是鸡蛋,这样做一是土豆块更容易准备,二是盛放土豆块的杯子可以小一些,需要的水量不是太多,因此使用的食盐也就大为减少,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溶化食盐所需要的时间。
不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至少不应当视而不见或是浮光掠影带而过,而且如果能够将这些意外巧妙地运用起来,就可以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现象一:当向水里面不断加入食盐并进行搅拌时,深入水底的土豆块开始逐渐上浮,但仍然有一些土豆块沉没在水底。
虽然这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为浮上来的土豆而感到欢欣鼓舞,因此也就忽略了沉入水底的'那些,但我仍然没有庭这个非常有利的科学思考机会,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盐水有的土豆块上浮而有的土豆块下沉呢?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即使是同样一个土豆上切割下来的土豆块的比重并不是均匀的,有的部分比重大一些,有的部分比重小一些。
现象二:当水底出现食盐颗粒时,仍然有土豆块沉在水底。
水底出现了食盐颗粒,表明盐水浓度达到了饱和状态,也就是说这里无论再往里面放入多少食盐,盐水的浓度也不会增大了,那么沉入水底的土豆块也就不会浮上来。
不过,这时仍然有办法增大盐水的浓度,可以将水加热来提高水温,这时能够让水里的食盐继续溶解。
现象三:过一段时间,浮在水面上的土豆块又会沉入水底。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外进行探究。
因为土豆块处于盐水当中,里面的水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会向杯子里面渗出,渗出的结果也就使得土豆的比重增大,大到一定程度也就让土豆块又沉入了水底。
相比之下,这样的科学小实验的确是增加了许多思维含量,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出来,那么我们的科学学习一定会增加许多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0篇)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0篇)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设计意图: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
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
活动目标: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
重点: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难度: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1.教师用具: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2.幼儿学具: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活动过程: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
2.提问: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3.进行猜测记录。
二.验证猜测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幼儿探索: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
四.活动延伸教师:刚才我们对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进行了改变,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成功改变它们的沉浮状态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试试看吧!反思:新理念的科学课程是以培育同学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三班级科学课以训练孩子们的观看力量入手,观看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熟悉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础。
《改变浮和沉》课件
01
改变物体浮沉的方 法
通过改变物体密度
空心法
通过在物体内部挖空,降低物体的密 度,使物体上浮。例如,船只和热气 球。
填充法
在物体内部填充密度小于物体的物质 ,降低物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例 如,潜水艇的蓄水舱。
的运输和装卸。
2. 潜水器设计
通过调节潜水器的浮力,实现 潜水器的上浮和下潜,进行水
下探测和作业。
3. 热气球升空
利用加热空气产生密度变化, 使热气球升空,实现空中观测
和航拍等应用。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实验:改变物体的浮沉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容器、一些小石头、一些食盐、水 。
实验:改变物体的浮沉
实验步骤
1. 在透明容器中加入水,将小石头放入容器中,观察小石头的浮沉状态 。
2. 在水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观察小石头的浮沉状态变化。
实验:改变物体的浮沉
3.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如何改变物体的 浮沉状态。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一个量筒、水。
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记录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01
3. 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并与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
0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金属 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证明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 确性。
小学科学公开课《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公开课(改变浮和沉)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1.(改变浮和沉)一课,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并富有肯定的趣味性、挑战性。
2.了解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甚至说还有肯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浮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
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开展。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依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测和假设;能够采纳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愿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学环节教学反思在教学(改变浮和沉)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并富有肯定的趣味性、挑战性。
对于学生来说,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甚至说还有肯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浮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
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开展。
一、满足孩子的心愿我通过观察现象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外表上看到,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象。
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三个典型实验
2019年12月Vol . 37 N o . 24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採尧物体浮沉条件的三个典型卖验陈正国(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江苏盐城224114)摘要:物体浮沉条件实验,根据原理,典型的有三个,其中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使物体上浮或下沉,器材的 准备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做了尝试,并有一些想法,恭请同仁、领导、专家赐教.关键词:浮沉条件;原理;排开液体的体积;想法文章编号:1008 -4134(2019)24 -0028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B1浮沉条件实验的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浸没在液 体中的物体:当& >Q ,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当 <6物,物体下沉,最后沉底;当/=G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实验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能 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物体的上浮、下沉或悬浮.依据/排g ,G 物=m 物g ,通过:改变液体的 密度;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物体的质 量就可以改变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这 就决定了此实验有三个[1].2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K st)实验的尝试这个实验,通过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来 改变浮力的大小从而改变物体在液体里的浮、 沉•这里让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发 生变化,操作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恳 请同仁、领导、专家提宝贵意见.器材:如图1所示,气球一只,里 面放配重物体(如一个50g 的钩码),用塑料管连接到注射器上,接口处用 橡皮筋扎紧,烧杯一只、水适量.装置图及操作步骤如下:(1 )如图2a 所7K ,气球内气体已 图1抽出,Ff l f =较小,气球内有配重的物体,较大,由厂浮=P 液1'W , ^物=,得心< ,气球沉在水底.(2) 如图2b 所示,将注射器内空气压入气球,气球VV 变大,&变大,当& = 时,气球在水中悬浮.(3) 如图2c 所示,继续将注射器内空气压入气球,4再变大,F 浮变大,此时>C 物,气球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上列实验,向气球里压人空气,或从气球里抽出图2空气,即可看到浸没在水里的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发 生变化,导致浮力变化,也就看到了气球在水里上浮、 下沉和悬浮、漂浮、沉底的全过程.3改变液体密度和改变物体质量实验的简介改变液体密度实验:鸡蛋放入清水中,沉在水底. 在水中加人食盐并搅拌,盐水的密度变大,可以看到 鸡蛋上浮;再加清水后,鸡蛋下沉.这就实现了改变液 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改变物体质量实验,中学物塑;^管 J U理实验室配备了现成的实验器|. /橡皮^材:潜水艇模型.也可以参看图 ^ f3进行自制,利用注射器压入或__[*| ■ •抽出玻璃瓶中的空气,使玻璃瓶中的水排出或进入,这就改变了m图3玻璃瓶与水的总质量使重 力变大或变小,可以看到玻璃瓶上浮或下沉.这就 实现了改变物体受到的重力,使物体上浮或下沉.4想法实验一定要做.有的教师往往用PPT 或Flash 动画代替做实验,笔者认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验”,鲜活的动画效果固然很好,但往往还是不如真实的实验.假如“实验+动画”,那效果就更好了.实验最根本的是考虑效果.当<G ^物体下沉,最后沉底实验此处物体浮沉条件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能让学生观察到了实验的动态效果.在保证效ffif 管水作者简介:陈正国(I 960 -),男,江苏盐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28 •中学物理 Vol.37 N o.242019年12月令剎教具和趣味卖验为引领的教学整体设讨—以苏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为例王秀玲1卞萍2(1.灌南县初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5〇0; 2.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在常态教学中,教师不愿意自制教具,因为费时费力;在公开课或赛课活动中又极力自制教具,想要把课上 得更精彩•关于趣味实验,教师通常也缺少深度的挖掘,大多流于形式.本文尝试从笔者执教的江苏省优秀课一等奖课 堂实例“内能热传递”入手,谈一谈自制教具和趣味实验为主的教学整体设计.关键词:自制教具;趣味实验;整体设计文章编号:1008 -4134(2019)24 -0029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151自制教具与趣味实验的现状1.1教师不愿意参与制作的原因分析对于自制教具,很多教师不愿意参与制作,这是 有客观原因的.首先,由于政府对教育投人的加大,比如江苏先后经历了“四配套”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创建,极大地解决了学校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其次,网络 购物平台的普及,很多实验器材和创新小实验在网络 上简单易得,省时省力,教师觉得也没有必要再去自 制教具.最后,在一些大型的自制教具或创新实验比 赛中,厂家跟进很快,教师自制的教具在没有得到授 权的情况下,很快转化成产品并市场化,挫伤了教师自制教具的积极性.1.2教师又极力需要自制教具的原因对于自制教具,有些时候教师却又是非常愿意制 作的,比如说在他们参加一些大型公开课或赛课活动 的时候•来找我们做一些教具,不但要“自制的”,还要 有“新意的”,最好是“别人没见过的这说明教师们都非常认可自制教具的教育价值,但如果自制教具只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些“噱头”或“点缀”,这显然是不 对的.关于“自制教具系列化”的问题,我们已经在系 列论文中做过一些阐述,提出了一些观点,如“自制教 具系列化——以物理学史为核心的教具及实验开基金项目••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12 -ZA15);“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与学生趣味实验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12-ZA26).作者简介:王秀玲(1977-),女,江苏灌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学名师,研究方向:自制教具与实验教学;卞萍(1969 -),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研究与管理.果的前提下,许多实验可以不拘泥于教科书.如当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实验,鸡蛋可以换成一个 不宜破损、长年能用、密度比水略大的物体,找不到,就自制.又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用易拉罐加热 的方法做,效果是很不错的,但加热装置比较复杂,而 用矿泉水瓶倒热水做,就方便多了.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把实验做全.如,此处物体浮沉条件的知识结构如下:F if<~物F i?=P液17排尽^物二爪物豸^ \\①p液②K排③m物故应做三个实验.类似的,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可能因素是三个,实际的是两个,则应该把三个实验都做了 •再如,液体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外,还与液体的种类,故应该用控制变量法[2]做四个实验.参考文献:[1] 蒲文笔,陆寅恒.探究物理实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 进作用——以“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课为例[J].新教育(海南),2017(16) :34 - 35.[2] 田苗•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 12) :40 -41.[3] 吕世峰,迟贵,于立甲.物体浮沉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1989(5):30-31.[4] 万如玥,劳娜,张万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反思 [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06) :76 -77.(收稿日期:2019-08 -17)• 29 .。
探究科学:深入学习《沉浮的变化》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
探究科学:深入学习《沉浮的变化》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
一、教案内容和结构介绍《沉浮的变化》这份大班科学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科学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探究物体的沉浮规律,加深对科学实验的体验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2.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设计得非常清晰,分为“热身阶段”、“示范实验阶段”、“互动探究阶段”和“反思点拨阶段”四个部分。
(1)热身阶段先通过教具、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沉浮的概念和现象有个简单的了解,引导他们的好奇心。
(2)示范实验阶段老师会利用废物利用等形式,为孩子们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验,尽量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实验。
比如,让孩子们在清洁用品瓶内加水、加少量食盐,观察盐的重量对沉浮的影响。
在实验中,老师会适当提问,带领孩子们进行探询。
(3)互动探究阶段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感受沉浮变化。
例如,让孩子们分别在杯子中投入不同大小的木块,看看哪个木块会沉下来。
或者让孩子们体验用纸张将小书包浮在水面上,再给小书包加上书本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4)反思点拨阶段在本阶段,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回顾刚才的实验过程,自我检查探究中有没有疑问或者新的发现、体验。
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同时,根据孩子们实验结果,系统地总结归纳什么因素影响物体沉浮,帮助孩子们探究根本规律。
3.教案评价整个教案设计很有新意,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和切身体验。
实验的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有趣,新奇,能够深入探究物体沉降现象的原因和探讨沉浮的变化规律,探讨和总结科学规律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了他们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发展。
二、学前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学前研究工作,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探究需求,科学教育适宜的教具和示范实验,以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学前研究中,老师要深入了解教案的课程准备,准备好教具、实验物资和科学实验示范制作,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
【实验】浮沉子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加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篇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 下载提示
- 文本预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