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这么做。因为牺牲我的需要,满 为了维持住自己的行动动机,渐渐就为之叠加 其实如果讨好的对象只是自己重视的人倒 最好停止期待别人因为你为了满足他付出的时 推卸地负有为自己表达和争取,或者直接寻找 改变信念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自己的处 自主地想要讨好所有人,满足哪怕是毫不相干, 悦,更并不意味着毁灭性的危险。父母/权威/ 都会有点「讨好倾向」。我们要会在特定的时 如果你有什么感受和需要,那么你就不可 刻,想凭借我们对对方的了解,猜测出对方的 停止讨好,需要破除这些信念 身上。 个好人/好孩子」。 重要的是:满足一个人需要的第一责任人永远 厌我」的感觉折磨也是应该的,是有因有果, 07 04 05 方式自我满足的责任。 求助,这个责任也并不因此就落在了讨好者的 他人的不悦,本来就不一定是我造成的,努力 心情、想法,希望能做让对方开心的事儿,并 这些信念往往都是在他们孩童时期面对比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你自己有什么需要, 上了一层合理化防御,让自己相信。 的情绪、满足父母的期待。 受和需要。 些不合理信念:「别人不高兴就意味着我做错 己的感受和需要放在一边,尽全力去关注父母 才能生存下去的小朋友,父母/权威/他人的不 需要是重要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正当的。更 才招致了别人对我的讨厌。我被这种「别人讨 以自洽:确实是我做错了一些什么东西,然后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害怕被人讨厌 且为自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而由衷高兴。 关的负面情绪,意味着巨大的、威胁到自己生 讨好者们真的需要常常提醒自己,自己的 你。这是一条舍近求远、南辕北辙的弯路。 长大之后,这些孩子在人际互动中理所当然地 想要停止讨好,讨好者们必须破除以下这 社交恐惧|社恐内向|自卑讨好|心理咨询 足爸爸妈妈/大人的期待,确保他们高兴,才 也罢了。面对重视的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 任人,即使ta向讨好者明示暗示或直接开口 06 么也没做,只是在做我自己,却无端被别人讨 我当然可以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主动选择这 了」、「不满足别人的期待就意味着我不再是 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下,别人如果有什么需 说,养育者的负面情绪,尤其是直接和自己相 但是这种努力又是很艰难和痛苦的,孩子 最折磨讨好者的,是发现自己甚至会不由 境已经发生变化了:我已经不再是依赖着父母 厌了」带来的困惑和纠结。 要,那么ta自己才是满足自身需要的第一责 意味着我是个好孩子。不这么做是可耻的。」 较自恋、自我的父母时形成的。因为对孩子来 以后再不会打交道第二次的陌生人的要求。 延续着这样的无意识信念和行为方式。 很确定的,我下次也就知道怎么改,怎么让自 因为至少在这样的场景里,讨好型人格可 间精力金钱,就付出同等的资源来反过来满足 存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孩子必须把自 使他们高兴、满意,也从来不是我的义务。 是自己。这一条对自己、对他人都适应。 么做,前提是我能够看见并且平衡好自己的感 己的处境变好。这个感觉总要好过「我明明什
粉丝2.8万获赞41.7万
讨好型人格:其实并不是害怕被人讨厌。有很多人自称是「讨好型人格」。Ta 们会这样描述自己:我就是太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了,总是害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会被别人讨厌,所以在关系中谨小慎微,永远在委屈自己去满足讨好别人。
但是到头来,真心总是错付,别人要么根本没把我的付出放在心上,要么干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但在我看来,与其说讨好型人格是害怕别人讨厌自己,不如说讨好型人格是在试图通过自己主动的言行,掌控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让别人都喜欢自己。本质上这是一种全能控制的幻想。
#讨好型人格 #被讨厌的勇气 #知识领航者 #人际交往 #讨好
热榜推荐
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郭嘉昆亮相
13.8万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