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档案,定格古城之美 - 深圳网站优化推广公司
首页>漳州
标题图
3D档案,定格古城之美
2023-08-03 10:12 福建日报

漳州古城俯瞰图

漳州古城夜景

日前,漳州古城罗厝巷1-2号罗厝、徐厝巷7号徐氏家庙等10处具有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被确定为漳州市中心城区第五批历史建筑,并完成授牌。至此,漳州已认定中心城区65处历史建筑。

认定历史建筑是手段,保护传承才是目的。今年以来,漳州持续采用先进测绘技术,为历史建筑建立“3D数字档案”,以便更好地保护建筑细节和风貌特点,为人们留住乡愁。目前,漳州古城内拥有“3D数字档案”的历史建筑有24处。

向阳剧场三维单体化模型

科技赋能 建立数字档案

芳华横路28-30号为两层外廊式建筑,是民国时期典型的沿街“上住下店”式民居,外墙灰塑精美,内部木雕古朴。建筑立面有不少传统建筑元素,如二层露台的琉璃宝瓶栏杆,闽南红砖砌筑的立柱,传统六离门、雕刻石门臼、插檩檐口、侧面砖砌纹乌烟墙等装饰构件。

“你知道门口石阶的长度是多少吗?”漳州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量员刘明星向记者展示,不需要到现场测量,只要在屏幕上用鼠标“拉”一根线,就得到准确数据:3.6米。轻轻滚动鼠标,屏幕上的廊式建筑随之放大、旋转,屋顶的瓦片清晰可数。

“虽然和照片很像,但这不是照片,是建模。我们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全景摄影等数字化技术,对建筑实现地空720度信息全覆盖,准确记录了建筑的外立面和内部结构的现状三维空间信息,也包括建筑的内部布局、细节构建、门窗雕花等,精度可达毫米级别。同时,我们也记录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木构造、砼构造等。”刘明星说,数字化档案相当于在电脑里重新建造了一幢古建筑模型,更直观,也更精细准确。古建筑一旦受到损坏,无需四处翻阅资料,工匠可以通过查看数字档案进行1∶1修复还原。

以往,数字建档基本采用设备加人工测量的方式,存在交叉接触,可能损坏建筑物。目前,这套技术已升级为“无人机建模+三维激光扫描”,效率高、精度高、完整度高。以一座三开间两进的典型祠堂为例,现场数据采集时间约3个小时,效率数倍于传统测绘方式,可最大限度降低对建筑的干扰。

“3D数字档案”不仅有利于记录建筑的细节和价值要素,而且更容易发现历史建筑尤其是传统民居存在的结构变形隐患,如墙体的倾斜角度、柱子的歪闪情况、梁架的挠曲程度等,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与日常维护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工作人员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等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

活化运用 带来最新体验

“这些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历史建筑意义重大。有了‘3D数字档案’,哪怕是产权人也不能对这些历史建筑随意拆除、破坏。”漳州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郑金水表示,按计划,今年,漳州市还有10多处历史建筑将建立“3D数字档案”。

“3D数字档案”不仅让文保建筑保护与修缮有了资料支撑,游客和居民也可以获取可指引、可观赏、可分享的全方位信息。以微信公众号“漳州纪念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为例,市民打开公众号,在“红楼风采”中选择芝山红楼VR,展示在市民眼前的是360度全景现场。墙上的照片、文字,游客点击即可放大观看,在全面展示的基础上保证了内容的清晰度。在该公众号内,市民还可以点选另一处红色景点——“省委旧址”VR,进行参观游览。

在完成数字化三维扫描与基础建档的基础上,漳州市充分挖掘历史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它们“活”在当下,发挥历史建筑的社会价值。

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正是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典范之一。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民国年代的捷泰布行,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台湾路128号。古色古香的两层小院落矗立,白墙红砖,恬静安谧。走进博物馆,电子互动猜谜展区、灯谜文物展区、灯谜史展示区等令人目不暇接。“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是‘中华灯谜第一馆’,是公益性质的博物馆,每年接待近1.4万人次游客。”芗城区文化馆馆长陈秋红介绍。

“传统民居建筑可看作构成古城结构的‘基本细胞’,我们利用全景摄影技术,对有代表性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展示。”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洪维椿表示,“3D数字档案”不仅可以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保护好,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还能为不同服务人群提供不同的利用方式,让群众更好地利用文化遗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