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国际贸易论文范文:探究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word版下载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 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 日本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对于中国 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sitc四位数项下的7类产品分类数据,基 于一般加权模型、技术加权模型和范数模型,计算了中国与日本之间 四种类型的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得出产业内贸易 优化程度指数;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v
2、ec模型,旨在检验 相关因素对中国与日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积 极的影响。关键词:日本;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优化;向量误差修正模 型:a收稿 fl 期:2013-01-06作者简介:丁一兵(1973-),男,武汉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博上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刘璐 (1987-),女,辽宁营口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世界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从以往的由h本 向其它东亚国家提供资金和资本品,其它国家生产最终产品并销往美 国等外部市场模式,逐渐转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其它东亚国家向中国提 供资本品和零部件,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
3、最终产品销往美国等外部 市场的新“三角贸易”模式。生产过程的垂直专业化将中国逐步带 入到区域乞产网络之中,东亚内部国际半产分割程度不断加深,使得 成品与零部件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随着东亚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对中国和日本间产业内贸易的 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显得极为必要。中国与h本间 的产业内贸易扩张是否推动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是否意味着 中国与日本间水平分工程度提高,是否反映了中国与日本间经济结构 不断趋同,这需要人们在对上述产业内贸易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基础 上进行更加细致地考察。首先,本文将中国与fi本间的产业内贸易区分为中国“出口成 品-进口成品”、“出口零部件-进口零部
4、件”、“出口成品-进口零 部件”及“出口零部件-进口成品”四类,并将制造业产品分为中低 技术、中高技术、高技术三类,在此细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与 日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程度指数,以此确认中国与日本之间制 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其结构特征的演变,以求考察中国与h本的 产业内贸易是否存在结构性的优化升级,以及这种优化升级能否始终 持续。其次,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相关因素对中国与口本之 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积极影响。这对于明确认识中 国在中日两国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当前东亚分工模式对中国经济 结构升级的作用,探讨东亚经济合作的条件,探索中国对外贸易与国 内生产结构的进一
5、步优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基于三种模型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考察产业内贸易的结构特征,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细分具有重要 作用。athukorala和yamashita (2006)重点考察了东亚国家国际生 产分割情况,发现制造业零部件贸易的增长远大于制造业总的贸易增 长。张伯伟、胡学文(2011)认为东亚内部的零部件贸易是区域内产 品岀口的内在动力,东亚区域生产分工网络不断加深。张会清、唐海 燕(2011)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部门,认为零部件及中间产品的岀口推 动了技术的进步。总体看来,现有文献对于中国和口本之间产业内贸 易、特别是零部件与中间产品贸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相关范 文由写,但专门
6、针对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变化的考察并不多。由 于现有相关文献在分类策略上相对比较粗略,在测算策略上主要仍运 用传统手段。如果要对中国与日本间产业内贸易的性质、结构特征的 演变得到更加清晰地认识,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地拓展。丁一兵: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013/09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选取的是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中的第7类产品的四位 数数据,对于产业内贸易的测算主要基于gluble&lloyd所提出的产 业内贸易指数。本文要考察的是口本和中国之间发生的产业内贸易 的具体类型,也就是要考察成品和零部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体来
7、说包括四种类型:(1)h本向中国出口零部件进口成品的产业内贸易;(2)日本向中国岀口成品、同时也进口成品的产业内贸易;(3)日 本向中国出口成品、进口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4) 口本向中国出口 零部件的同时进口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因此,需要将所得到的数据 进行成品和零部件的划分,划分策略主要参考athukorala (2003) 。1. 一般加权模型。应用传统的gl指数,计算日本与中国之间 的四种类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为:ximt=l-x-mimtx+mi(1)其中m二1, 2, 3, 4,分别代表上述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这 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由低到高,代表产业内贸易的优化升级。
8、 i代表不同的三位数编码,即不同的产品,i取值从1到41,代表共 41种产品。经过以上计算后得出41种不同产品的四种类型产业内贸 易指数。为了便于分析7类产品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的总体情况,需要 将这41类不同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指标。因此, 采用加权平均的策略,分别计算每类产品下的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 量,在每种类型总的产业内贸易量中所占比重作为权数,具体公式为:本文在公式(3)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分 别比较日本与中国之间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的变动情况。图1用来 反映日本和中国之间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加权指数变动情况,其中 sit表示口本向中国“出口零部件-进口
9、制成品”,也就是口本在中 国进行加工装配后将制成品再出口的过程。s21表示h本向中国“出 口制成品-进口制成品”,这代表了比较高级化的一种产业内贸易。 s3t表示日本向中国“出口制成品-进口零部件” °s4t表示日本向中 国“出口零部件-进口零部件”,用以衡量零部件贸易的发展水平。 sit类型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要明显高于其它三种类型,这说明日本和 中国之间的贸易模式仍然是加工贸易占主导,其次是s4l类型即零部 件贸易,在2004年之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随后出现明显的下 降。图1日本和中国之间产业内贸易加权指数资料来源:联合国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库(trade, un. org),经作
10、者计算整理后得出。2. 技术加权模型。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日本和 中国之间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需要在成品和零部件划分的基础上, 对产品进行技术等级的划分。因此,本文将三位数分类产品分为中低 技术、中高技术、高技术三个层次,在此划分技术层次的基础上分 别给这三个层次的产品附以不同的取值(用tk表示),以代表其因为 技术等级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将tk作为另一权数,对上文的产业内 贸易指数进行技术含量加权,加权后的公式为:s' imt=s41i=ltkximtwimt(4)其中tk根据分类产品所属技术等级赋值,即中低技术、中高技 术、高技术分别赋值1, 2, 3o图2由四个图标组成
11、,分别表示中低 技术水平、中高技术水平、高技术水平以及技术加权后的产业内贸易 指数变动情况。图2 (1)中h本和中国之间中低技术水平的成晶产 业内贸易水平很低,s' it呈下降趋势,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 升趋势。图2 (2)中的中高技术水平的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变化 情况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图2 (3)中,s' it和 s41t整体上高于s' 2t和s' 3to所以,日本与中国之间针对高技术 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在中国组装后出口以及零部件贸易方 面,这与前两种技术条件下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高技术水平的零部 件产业内贸易占据了主要地位,其发
12、展程度远远高于成品产业内贸易 水平,成品产业内贸易下降的幅度超过了零部件产业内贸易。s? imt 表示将技术等级及各种类型的贸易占比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后的产业 内贸易指数,既体现了四种类型产业内贸易重要性的不同,也体现了 中低技术、中高技术以及高技术这三种相关技术等级的差异。从图2(4)可以看出技术加权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形态,与高技术水平的 产业内贸易指数形态非常相似。日本和中国之间的零部件产业内贸易 及加工贸易发展程度较高,这更加印证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模式 更倾向于加工贸易,二者在东亚区域内部的分工地位还存在一定差 距。图2日本和中国之间四种技术水平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资料来源:联合国对外贸易
13、统计数据库(trade, iml 2 3下一 页中口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 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 于日本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org),经作者计算整理后得出。总体看来,fi本与中国在中低技术水平的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上 总体水平较低。日本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更多地表现为中高技术水平 的成品产业内贸易。对于高技术水平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来说,日本和 中国之间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且这种分工模式所导致的贸易模式 开始出现转变。对于高级术水平上的成品产业内贸易,日本与中国之 间的发展程度比较低,说明中日之间生产技
14、术差异比较明显。3. 范数模型。按照athukorala的分类策略,7类产品共分成41类了产品,每类产品项下可计算得出四种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为了便于观察而将这41类子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整合,用一 个综合指数来代表这41类产品的成品和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 况,进而考察fi本和中国之间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参考口雪梅、赵 松山(1995)对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研究策略,引入“范数”而修正后 的范数既能反映地区间产业结构,又能够测度不同空间产业结构的差 异程度,修正后的范数为:其中m为地区数,n为产业部门数,x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出占该地区总产出的比重,wi为不同的产业所占的权重,该修正后
15、的 范数对于描述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它能 够准确反映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因此,可以借鉴该范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正,用以反映口本和中国之间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的 优化程度。权重有四个,即wz imt, wimt, qmt, tk,分别表示每 类产品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量占该类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每类 产品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量占7类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每种类 型的产业内贸易量占7类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技术权重。此外, 将产业内贸易指数ximt的计算进行了修改,分母使用的是进岀口的 总量,用x' imt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其中t表示年份,k表示7类产品的进
16、出口总额。tk代表三种 不同的技术等级,分别为中低技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分别对应赋 值1, 2, 3o m取值1, 2, 3, 4,分别对应表示“出口零部件-进口 成品”、“出口成品-进口成品”、“出口成品-进口零部件”以及 “出口零部件-进口零部件”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rm表示对四种 类型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程度的赋值,用以表明该四种类型的产业内贸 易优化程度市低到高。本文修正得出的能够反映日本和中国之间产业 内贸易结构优化程度的综合指数为:资料来源:联合国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库(tradeunorg),经作者计算整理后得岀。从图3中可以看出口本与中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表现为不 断优化升级的趋
17、势,但白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开始出现停滞。中日 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仍然表现为垂直分工模式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中国的加工贸易角色仍然主导总体贸易状况。一方面表现为向中国进 行产业转移,将其生产过程中的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另一方面则表 现为存在技术差异的中间产品即零部件的贸易。虽然中口之间加工贸 易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占主导,但是早期零部件贸易规模的大幅提升还 是推动了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但是,近些年来中日零部 件贸易的增长势头也已放缓。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的东亚新“三角贸易”生产网络推动了 东亚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生产结构与经 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研究发现
18、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产业内分工有趋 于固化的态势,这种趋于固化的分工模式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 整。另外,这种趋于固化的产业内分工模式说明中国仍然处在垂直分 工的较低水平,这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收益会产生影响。东亚经 济体之间在生产、分工以及经济结构上更趋于水平,会对东亚区域经 济合作包括贸易、货币等领域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但这种趋于固化 且仍然体现为垂直分工特征的产业内贸易模式,不利于东亚区域合作 的开展和推进。二、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影响因素分析1 理论回顾。在实证研究方面,很多学者已经对产业内贸易的 影响因素做了细致而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以产业内贸易指数或 总量贸易作为被解释变量,
19、考察产业内贸易结构变动的研究较为少 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选取大多集中在以下几种指标。第一,人均收入水平代表两国居民对于差异化产品的需求程度 (linder, 1961;张彬、孙孟,2009),贸易伙伴国居民的需求决定 了本国的出口优势。helpman和krugman (1985)认为人均gdp的差 异反映了两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性,以及对差别化产品的需求程 度,balassa (1966b)指出f叽代表了差别化产品的出口量,fukao(2003)认为fdi加速了东亚地区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william、 richard和tochkov (2010)以fdi净流入占gdp的比重,反映亚洲
20、 岀口导向的fdi和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其研究发现外国公司利用 中国优势进行生产,将产品出口回本国,其结论是fdi的净流入能够 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笫二,zhang和zhou (2005)将高技术品出口量占岀口总量的 比重及制造业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作为影响因素,认为中国 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上升有利于推动中国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对中 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有着积极的正向效应。因为制造业 产品更容易出现产品差异化,也更易于参与到国际生产分割中去,产 业内贸易更易于发生在制造业部门。由于以往文献对于产业内贸易影 响因素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本文使用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
21、指数作为 被解释变量而进行考察,其0的就是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相关因素, 对于中国与fi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演变的影响。2模型设定。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本文选取相关解释变量, 对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模型的基 本设定形式为:注:表中所给为各检验统计量的p值。s表示原序列,ds表示 一阶差分后序列;a表示接受原假设,r表示拒绝原假设。*表示 1%显著性水平,*表示10%显著性水平。经过上述单位根的检验发现pp检验的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均为一阶单整过程,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考察变量间长期均衡关 系的策略,若通过了协整检验,则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 衡关系,
22、其方程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原 方程进行回归,此时的回归结果是较精确的。(2) 协整分析。本文应用johansen提出的一种以var模型为 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策略,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 检验包含两种检验策略,一个是特征根迹检验,另个是最大特征值 检验。当统计值小于临界相关值时接受原假设,相反则拒绝原假设。 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策略,得到相应的统计量值和p值,结果汇 总于表3,根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存在四个协整关系。(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o为了进一步考察中日之间产业 内贸易结构的升级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对短期波 动
23、的影响,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进行分析。由以上协 整分析可得如下误差修正关系,即反映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 程:受样本容量的约束,vec模型无法估计出一阶差分项滞后项的系 数,也即无法分析各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模型仅估计出能够反映长 期均衡关系的一阶滞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所以,在本文构建的vec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仅受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4结论。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均gdp的差异对中h之间 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指数有着正向的影响,但并不显著。人均收入 水平相近的国家其居民的消费偏好相似,更易于发生水平型产业内贸 易。相反,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越大,越有利于垂直型产业内
24、贸易的发 展。因此,两国人均gdp的差异对产业内贸易的实际影响取决于以上 两种情况的综合效应。本文在构造用于反映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 优化程度指数时,将两国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赋予较高等级的权 重,用来反映中口间机械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化发展趋势。从本 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中日之间人均gdp的差异,在20世纪90年代 之前对两国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起到了拉动作用,随着日本 对中国fdi的不断增加,中日两国之间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水平型产 业内贸易发展迅猛,两国人均gdp差异的扩大则不利于此种类型的产 业内贸易发展,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趋于停滞。以往的研究表明fdi对零部件
25、贸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本 文的回归结果再次证明了3下一页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 中h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 于日本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这样的观点。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生产,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 力,对中国的加工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本文的被解释变 量综合指数的设计中将零部件贸易作为最高级形式的一种产业内贸 易,fdi对被解释变量的显著正向作用更加说明中国fdi的流入有利 于中国参与东亚区域内生产分工,并推动了中国与东亚国家产业内贸 易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不断升级。另外,解释变量lnh
26、ex和lnrhex对st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中国以往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处于生产分工环 节的最底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的进步以 及由加工装配贸易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中国正在不断地增 加其生产环节的技术水平,逐渐从原来单纯加工组装发展为从事简单 的零部件生产活动,这说明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在不断上升。因此,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对产业内贸易有着显 著的正向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增加能够推动中国产业内贸易结构 的升级。四、结论及启迪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产业内贸 易结构表现为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但自20世
27、纪90年代上半期开始 出现停滞。(2)人均gdp的差异对中日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有 着负向的影响,缩小两国人均gdp的羞异对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优化 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3)日本向中国fdi的输入有利于中国参与东 亚区域内生产分工,并推动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从低级形式向高 级形式不断升级。(4)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对产业内贸易有着 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增加能够推动中国产业内贸易结 构的升级。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得出以下启迪:(1)中国应配合积 极的政策措施继续引导日本以及东亚其它国家对中国水平型fdi的 不断流入,充分利用fdi流入推动中国的贸易转型与升级,同时制约 fd
28、i向垂直型发展。(2)中国应积极推动高技术产品产业的发展,同 时注重本国高技术产业部门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3)中 国应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贸 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注释: 相关范文由写同时中国也逐渐成为这种新“三角贸易”的 枢纽。参见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 (9). sitc 7类产品为机械及运输设备,本文用以代表制造业产业。 传统gl指数计算公式:gl二1-x-mx+m。(4) athukorala, p. , “product fragmentation and trad
29、e patterns in east asia” , working paper no. 2003/21. athukorala 是在sitc五位数的基础上对成品和零部件进行区分,本文借鉴其划 分策略,以sitc四位数为研究对象进行成品和零部件的划分。 lail, s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nfactured exports, 1985-1998v , qe1i working paper series-qehwps44, 2000 对传统gl指数的计算策略进行修正,分母采用进
30、出口总量 贸易额,其目的是使得后文进行加权平均时度量统一。参考文献:1 白雪梅,赵松山浅议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的测度指标j 江苏统计,1995 (12)2 陈静,somnath sen,胡昭玲,白雪飞东亚零部件贸易的 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一一基于引力模型的测算:1992-2000j.世界 经济,2009 (7).3 高越,李荣林分割生产与产业内贸易j.世界经济,2008(5) 4 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 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 (5)5 张伯伟,胡学文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动态演变j.世界经 济研究,2011 (3).6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
31、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 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 (5).7 athukorala, p. , "product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patterns in east asia” , working paper no. 2003/21, 2003.8 athukorala, p. and yamashita, n. , product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tegration: east asia in a global context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
32、nce, 20069 balassa , b. , 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10 grubel h. and lloyd, p. ,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5_11
33、 hummels, d. , ishii, j. and yi, k.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 (1): 75-9612 lail, s. , the tech no 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 1985-1998 qeh working paper series-qehwps44, 2000.13 sanyal, k. and jones, r. the theory of trade in middle produc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2, 72 (1): 16-3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园林绿化工程劳务分包合同集锦
- 2024年标准版知识产权归属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供应链金融担保服务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带咖啡厅公寓预售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度标准土方回填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国际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2篇
- 2024年度供应链金融担保协议书规范范本2篇
- 2024年度健身设备采购合同的设备种类与采购数量3篇
- 2024年标准股权转让与债务负责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汽车底盘系统保养与维修服务合同3篇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花生油换热器的设计
- 国开2023春计算机组网技术形考任务二参考答案
- 五年级上册英语人教PEP版课件书面表达
- 中国常用汉字大全
- PPT: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开具红字发票情况说明
- 2022 年奥赛希望杯二年级培训 100题含答案
- 水利工程建设汇报材料(通用3篇)
- 10篇罪犯矫治个案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艾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