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已经完成了援疆“接力棒”交接,将继续为新疆浇灌“富裕之花”。在过去的援疆工作中,江苏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采访了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李占超,听他讲述“苏伊一家亲”的接力故事。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李占超
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一批8个援疆省市之一,从1997年开始负责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及直属11个县市,其中,第一至第三批还曾援助过伊犁下辖的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全国援疆省市增加到19个,江苏省增加了援助克州3个县。目前,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负责对口支援伊犁州本级及直属11个县市。
“自1997年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江苏共向伊犁州选派援疆干部人才11批,2700多人次。”李占超介绍,无论是选派的干部人才数量,每年投入的援助资金,还是支援任务完成质量,均处于全国19个援疆省市前列,为受援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占超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共计划安排援建项目共计515个,安排援疆资金总计100.798亿元,较“十三五”增长8个百分点以上。目前,2021年、2022年分别安排援疆项目353个、307个(均含上年度接续项目),两年援疆资金均下达20.16亿元。
在江苏援疆工作中,“组团式”援疆成为人才充分涌流的妙招。李占超介绍,成立“组团式”援疆工作领导小组,配套出台考核评价办法、工作规则、职责分工等,有效推进工作落实。深化“以校包系”“以院包科”帮扶模式,组织江苏高水平职业院校与伊犁职业院校、江苏学校与伊犁中小学、江苏医疗机构与伊犁医院的重点科室结对共建。并向重点领域拓展“小组团”援疆模式,邀请国内顶尖设计建设团队指导伊犁州公共文化载体改造提升。
帮助伊犁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需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需求,契合当地优势产业结构。李占超说,江苏援疆队伍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围绕纺织、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深化苏伊产业合作,打造特色园区。新批复设立南通、盐城2家江苏援疆产业园,目前已累计达到9家。伊宁县南通工作组倾力打造的“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区”已成为全疆织机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品牌效应最好的专业织造园区,已引入企业20余家,实现就业5000余人。
如何才能让新疆独有的优势资源“活起来”?李占超介绍,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援疆队伍支持伊犁打造重点景区。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团队编制那拉提镇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策划建设哈茵赛·拈花湾民俗村、那拉提·金陵山庄二期项目,规划设计那拉提·拈花湾旅游小镇、六星街音乐庭院等项目。并与同程网、江苏交广网等合作开展旅游宣传,组织参加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推介会,组织自媒体网红直播推介赋能,让更多人来新疆打卡游玩。
看到当地百姓找到合适的工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援疆干部们的心才渐渐踏实了下来。李占超介绍,通过援疆项目的实施,带动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超2万人。“通过打造现代化就业实训基地。对接自治州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支持每所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建设1个现代化就业实训基地。同时积极创造新疆人民赴苏就业岗位,建立健全苏伊两地企业用工信息共享平台,让新疆民族群众及时了解江苏企业用工情况。”
今年4月,李占超和团队刚到伊犁,就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各方调研,为伊犁发展“把脉问诊”。他说,伊犁这个地方资源丰富,空间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距离市场较远和科研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江苏的资源优势,结合伊犁需求引进科研院所,柔性引进人才,帮助地方解决科研难题,同时引进江苏企业和伊犁企业进行对接。”
目前,2023年度援疆项目计划已下达,江苏选派援疆干部人才队伍356人,计划实施项目302个、援助资金20.16亿元。
援疆队伍为伊犁产业发展绘制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李占超介绍,支持伊犁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能够支撑伊犁优势产业的企业。
同时,在援疆“输血”的同时培育伊犁本地企业的造血能力。李占超告诉记者,通过精准的人才选派,支持地方的发展,提升营商环境,以及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苏伊牵手,共建美好未来。李占超说:“为进一步加深苏伊的经济合作,采取“1+N”的园区共建模式,即一个援疆的产业园和江苏的一个主要产业园,加上几个附带的产业园深入合作,把江苏的产能和企业的优势转移到新疆,形成双方在科研、市场、营销渠道上的紧密合作。”
“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拉近苏伊两地的发展距离,贴近苏伊两地群众的感情,使得我们两地能够有共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占超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王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