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公开涉及鞋底以及鞋。
背景技术:2.以往,已知有具有设于中底内的板的鞋。例如,在美国专利第9833038号说明书中,公开有具备上中底部件、下中底部件以及板的鞋底构造。上中底部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贯通孔。下中底部件具有相接于上中底部件的下表面的上表面、以及从该上表面隆起并且位于上中底部件的贯通孔内的隆起部。隆起部具有与上中底部件的上表面共面的上表面。板相接于上中底部件的上表面和隆起部的上表面。板粘接于隆起部的上表面,不粘接于上中底部件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3.在用于伴随着行进等动作的运动用的鞋中,要求减少触地时的冲击,以及抑制蹬出时的中底的过度变形。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兼具触地时的冲击的降低、以及蹬出时的中底主体的过度变形的抑制的鞋底以及鞋。
5.该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鞋底具备:中底主体;由弹性体构成并配置于所述中底主体内的弹性部;以及按压所述弹性部的按压部件,所述中底主体具有收容所述弹性部的收容部,所述弹性部在以该弹性部的体积比无负载状态下的体积小的方式被压缩的压缩状态下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无负载状态是相对于该弹性部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所述按压部件具有比所述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的弹性率高的弹性率,并且,按压所述弹性部以使得所述弹性部维持所述压缩状态,所述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的弹性率比所述中底主体的弹性率大。
6.此外,该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鞋具备所述鞋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所述鞋底并位于所述鞋底的上方的鞋帮。
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在与附图关联而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以下详细的说明中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鞋的剖面图。
9.图2是表示鞋底的一部分与鞋的穿着者的脚的骨骼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10.图3是基于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11.图4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概略地表示按压部件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12.图5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概略地表示按压部件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13.图6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概略地表示中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14.图7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概略地表示弹性部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15.图8是概略地表示弹性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16.图9是概略地表示弹性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17.图10是概略地表示弹性部的变形例的所示的俯视图。
18.图11是概略地表示弹性部的变形例的所示的俯视图。
19.图12是概略地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鞋的鞋底的剖面图。
20.图13是表示在图12所示的鞋底中,弹性部被按压部件按压前的状态的剖面图。
21.图14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概略地表示中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22.图15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概略地表示中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23.图16是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鞋的鞋底的剖面图。
24.图17是基于图16所示的xvii-xvii线的剖面图。
25.图18是表示从图17取下了中底的状态的剖面图。
26.图19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表示中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27.图20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表示中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28.图21是与脚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剖面,是表示中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29.图22是表示从图20取下了按压部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30.图23是表示鞋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关于该公开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编号。以下的说明中,使用脚长度方向、脚宽度方向、前方以及后方等词语。这些表示方向的词语,表示从穿着放置于地面等平面的鞋1的穿着者的视点观察的方向。例如,前方指的是脚尖侧,后方指的是脚后跟侧。此外,内侧指的是脚宽度方向上的脚的内侧(脚的第一趾侧),外侧指的是脚宽度方向上的脚的外侧。
32.(第一实施方式)
33.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鞋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鞋1,例如,能够应用为运动鞋、步行鞋(walking shoes),鞋1的用途不限。
34.如图1所示,鞋1具备鞋底10以及鞋帮20。
35.鞋帮20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鞋底10,与鞋底10共同形成收容穿着者的脚的空间。
36.如图1以及图3所示,鞋底10具有外底100、中底200以及按压部件300。
37.外底100构成了触地部。外底100由橡胶等构成。
38.中底200设于外底100上。在该中底200上配置有鞋帮20。即,中底200设于鞋帮20与外底100之间。如图2所示,中底200具有前脚区域r1、中脚区域r2以及后脚区域r3。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右脚用的鞋底10的一部分,但左脚用的鞋底具有与右脚用的鞋底10左右对称的形状、或者大致按照其形状的形状。
39.前脚区域r1是沿着鞋底10的厚度方向与鞋1的穿着者的前脚部重叠的区域。前脚部是穿着者的脚中位于鞋1的长度方向、即脚长度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前部的部位。前脚区域r1是位于相对于鞋1的全长从鞋1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0%~30%左右的范围的区域。
40.脚长度方向是与鞋中心平行的方向。另外,鞋中心sc并不限于鞋1的中心线,也可以是与将鞋1的标准的穿着者的跟骨的中心与第一趾以及第二趾间连结的直线对应的线。
41.中脚区域r2是沿着鞋底10的厚度方向与鞋1的穿着者的中脚部重叠的区域。中脚部是穿着者的脚中位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部位。中脚区域r2是位于相对于鞋1的全长从鞋1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30%~80%左右的范围的区域。
42.后脚区域r3是沿着鞋底10的厚度方向与鞋1的穿着者的后脚部重叠的区域。后脚部是穿着者的脚中位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后部的部位。后脚区域r3是位于相对于鞋1的全长从鞋1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80%~100%左右的范围的区域。
43.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中底200具有中底主体210以及弹性部250。
44.中底主体210由树脂制的泡沫材等形成。中底主体210具有下侧中底201以及上侧中底202。
45.下侧中底201设于外底100上。即,下侧中底201的下表面被外底100覆盖。另外,下侧中底201的下表面可以仅一部分被外底100覆盖,也可以整个区域被外底100覆盖。
46.上侧中底202连接于下侧中底201上。上侧中底202也可以具有比下侧中底201的刚性高的刚性,也可以具有与下侧中底201的刚性相同的刚性。
47.中底主体210具有收容弹性部250的收容部2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收容部212形成于下侧中底201。下侧中底201具有与上侧中底202对置的上表面201s,收容部212具有朝向下侧中底201的上表面201s开口的形状。收容部212具有从下侧中底201的上表面201s朝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另外,收容部212也可以形成为跨越下侧中底201以及上侧中底202的形状。
48.弹性部250配置于中底主体210内。具体而言,弹性部250收容于收容部212。弹性部250由弹性体构成。弹性部250可以由与下侧中底201或者上侧中底202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与其不同的材料形成。
49.弹性部250在以该弹性部250的体积比无负载状态下的体积小的方式被压缩的压缩状态下收容于收容部212内,所述无负载状态是相对于该弹性部250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弹性率比中底主体210的弹性率大。
50.这里,无负载状态是指,穿着者没有穿着鞋1的状态(来自穿着者的脚的负载未作用于弹性部250的状态),并且弹性部250未被后述的按压部件300按压的状态。
51.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弹性部250配置于沿着脚长度方向跨越mp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跖趾关节)的位置。具体而言,中底主体210具有支承鞋1的
穿着者的脚的mp关节的mp关节支承区域215,弹性部250设于mp关节支承区域215。mp关节支承区域215形成为跨越前脚区域r1以及中脚区域r2的范围。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长度l1设定为相对于鞋1的全长的10%~70%左右。从中底主体210的前端部至弹性部250的前端部的距离,设定为相对于鞋1的全长的10%~30%左右。
52.弹性部250具有支承面250s。支承面250s由弹性部250的上表面构成。支承面250s经由上侧中底202、鞋垫(省略图示)等,间接地支承穿着者的脚。支承面250s从收容部212露出。
53.按压部件300是按压弹性部250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300形成为板状。但是,如果能够按压弹性部250,按压部件300也可以由线等构成。
54.按压部件300设于中底主体21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300配置于中底主体210内。更详细地说,按压部件300配置于下侧中底201与上侧中底202之间。中底主体210具有收容按压部件300的空间。其空间具有与按压部件3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按压部件300粘接于下侧中底201以及上侧中底202的至少一方。
55.如图2所示,按压部件300具有在俯视时比支承面250s的外形大的外形。按压部件300配置为覆盖支承面250s的整个区域。按压部件300从上方按压弹性部250。另外,在按压部件300由线构成的情况下,该线向收容部212的固定位置在俯视时位于弹性部250的外侧即可。
56.如图1所示,以弹性部250为基准,在配置有按压部件300的一侧的相反侧(下侧)配置有外底100。外底100具有支承部102,该支承部102以弹性部250为基准,从配置有按压部件300的一侧的相反侧支承弹性部250。支承部102可以形成为沿着厚度方向与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整个区域重叠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沿着厚度方向与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一部分重叠的形状。外底100具有比所述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弹性率高的弹性率。
57.按压部件300具有比所述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弹性率高的弹性率。按压部件300按压弹性部250使得弹性部250维持所述压缩状态。按压部件300具有特别地抑制蹬出时的中底主体210的过度变形的功能。
58.按压部件300由纤维增强树脂、非纤维增强树脂构成。作为用于纤维增强树脂的纤维,可列举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迪尼玛(dyneema)纤维、撒龙(zylon)纤维以及硼纤维等。作为非纤维增强树脂,可列举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tpa)等聚合物树脂。按压部件300优选由包含合成树脂和上述纤维的纤维增强塑料构成,更优选由包含合成树脂和碳纤维的碳纤维增强塑料构成。
59.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鞋底10中,弹性部250在压缩状态下收容于中底主体210的收容部212,并且,由于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弹性率比中底主体210的弹性率大,因此,在蹬出时,弹性部250抑制中底主体210的过度变形。此外,在触地时,以中底主体210主而发挥冲击缓冲性。
60.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61.(第一变形例)
62.如图4所示,按压部件300可以具有基座部310以及至少一个突出部312。
63.基座部310具有向下方按压弹性部250的按压面310s。按压面310s具有与支承面
250s以及下侧中底201的上表面201s对应的形状。
64.突出部312从按压面310s朝向弹性部250突出。突出部312具有沿着脚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更详细地说,突出部312优选形成为沿着脚长度方向具有相同的形状的肋状。脚宽度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突出部312的长度也可以形成为随着从按压面310s分离而逐渐地变小。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至少一个突出部312包含多个突出部312。各突出部312配置为沿着脚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也可以是沿着脚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
65.该方式中,由于通过突出部312抑制弹性部250向脚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膨胀,因此,弹性部250被有效地维持压缩状态。
66.(第二变形例)
67.如图5所示,按压部件300也可以具有基座部310以及一对约束壁330。基座部310的形状与第一变形例中的相同。基座部310的按压面310s与支承面250s粘接。
68.一对约束壁330从脚宽度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按压面310s的两端朝向下方延伸。一对约束壁330从脚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约束弹性部250。各约束壁330的内侧面不与弹性部250粘接。约束壁330优选例如呈肋状而沿着脚长度方向延伸。此外,约束壁330更加优选形成为包围弹性部250的周围的环状(在俯视时被四角形等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直线、曲线包围的封闭图形)。
69.该方式中,由于弹性部250从脚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被约束,因此,弹性部250被有效地维持压缩状态。此外,因为约束壁330的内侧面与弹性部250的侧面非粘接,因此,在施加负载时,弹性部250能够以顺畅地变形而进入约束壁330内的方式变形。
70.(第三变形例)
71.如图6所示,鞋底10还具有支承部件350。支承部件350以弹性部250为基准,配置于配置有按压部件300的一侧的相反侧(在图6的例为下侧),支承弹性部250。支承部件350与按压部件300共同夹持弹性部250。支承部件350也可以由与按压部件300相同的材料形成。支承部件350具有比所述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弹性率高的弹性率。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不在支承部件350的下方设置中底主体210。在这种情况下,外底100发挥支承部件的功能。
72.(第四变形例)
73.如图7所示,弹性部250也可以具有多个弹性要素251。各弹性要素251相互相接。各弹性要素251能够独立地沿着鞋底10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各弹性要素251也可以由相互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
74.该方式中,通过调整各弹性要素251的弹性率,能够进行弹性部250内的每个区域的弹性率的调整。此外,各弹性要素251能够独立地变形,施加了负载的部位能够适当地变形。
75.(第五变形例)
76.如图8所示,弹性部250也可以具有在脚宽度方向上的外脚侧(图8中的右侧)比内脚侧长地沿着脚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长度l2,例如设定为相对于鞋1的全长的10%~70%左右。如此,抑制以前脚部触地的类型的穿着者的蹬出时的中底主体的过度变形。
77.(第六变形例)如图9所示,弹性部250也可以配置于沿着厚度方向与跨越后脚区域r3以及中脚区域r2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弹性部250具有随着朝向脚长度方向上的前方而逐渐地朝向外脚侧并且脚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变小的形状。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长度l3,例如设定为相对于鞋1的全长的10%~70%左右。如此,抑制以脚后跟触地的类型的穿着者的蹬出时的中底主体的过度变形。
78.(第七变形例)如图10所示,弹性部250也可以配置于mp关节支承区域215中的偏向内脚侧的位置。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长度l4,例如设定为相对于鞋1的全长的10%~70%左右。如此,抑制以前脚部的靠内侧触地的类型的穿着者的蹬出时的中底主体的过度变形。此外,由于弹性部250的形成范围小,因此制造变得容易。
79.(第八变形例)如图11所示,弹性部250也可以配置于mp关节支承区域215中的脚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脚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的长度l5,例如设定为相对于鞋1的全长的10%~70%左右。如此,抑制以前脚部的靠中央触地的类型的穿着者的蹬出时的中底主体的过度变形。此外,由于弹性部250的形成范围小,因此制造变得容易。
80.(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12以及图13,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底10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不重复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变形例。
81.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250与中底主体210为相同的材料,并且以与中底主体210相连的方式,与中底主体210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弹性部250与下侧中底201为相同的材料,并且以与下侧中底201相连的方式与下侧中底201一体地形成。另外,在图12以及图1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厚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与下侧中底201之间的边界部。图12中,表示其边界部的双点划线呈直线状地延伸,但实际上,该双点划线形成为稍微向下凸出的弯曲形状。更严格来说,伴随着弹性部250的压缩,下侧中底201中的夹设于外底100与弹性部250之间的部位也被压缩,也存在边界线变形为与上述不同的形状的情况。
82.在图13中,示出了弹性部250被按压部件300按压前的状态,即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在图12中,示出了所述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如图13所示,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支承面250s,比下侧中底201的上表面201s更向上方突出。所述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支承面250s与下侧中底201的上表面201s共面。
83.也可以在下侧中底201与弹性部250之间的边界,设有切口s。如此,弹性部250容易在压缩状态下收纳于收容部212内。
84.该实施方式中,被通过切口s及切口s的上端部的面、以及通过切口s的下端部的面(厚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与下侧中底201之间的边界部)包围的区域相当于收容部212。
85.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86.(第九变形例)
87.如图14所示,在下侧中底201与弹性部250之间的边界,也可以设有槽部214。槽部214的宽度优选,随着从下侧中底201的上表面201s朝向下方而逐渐地变小。另外,槽部214的宽度的意思是,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外周面与下侧中底201之间的距离。该方式中,弹性部250也容易在压缩状态下收纳于收容部212内。
88.另外,在图1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厚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与下侧中底201之间的
边界部。
89.(第十变形例)
90.如图15所示,弹性部250也可以具有与脚宽度方向上的支承面250s的两端相连的端面252。端面252具有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随着从支承面250s朝向脚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逐渐地朝向下方的形状。
91.另外,在图1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厚度方向上的弹性部250与下侧中底201之间的边界部。
92.(第三实施方式)
93.接下来,参照图16~图18,对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鞋底10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不重复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变形例。
94.在本实施方式中,鞋底10具有中底200、按压部件300以及中底400。
95.中底200具有中底主体210以及弹性部250。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底主体210具有第一主体部203以及第二主体部204。
96.第一主体部203具有以从脚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至后端部的方式延伸的形状。第一主体部203的厚度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底主体210的厚度小。在该第一主体部203设有收容部212。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收容部212朝向第一主体部203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开口。即,收容部212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第一主体部203。
97.第二主体部204连接于脚长度方向上的第一主体部203的后部的下表面。第二主体部204配置于沿着厚度方向与穿着者的脚的脚后跟部重叠的位置。
98.弹性部250以所述压缩状态收容于收容部212。弹性部250可以由与第一主体部203或者第二主体部204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与它们不同的材料形成。弹性部250与第一主体部203分体地构成。
99.图17表示基于图16中的xvii-xvii线的剖面图,图18示出了从图17取下了中底400的状态。在图18中,示出了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如图18所示,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支承面250s位于比第一主体部203的上表面203s更靠上方的位置。
100.按压部件300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03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300构成了外底。按压部件300由树脂构成。按压部件300从下方按压弹性部250。如图16所示,按压部件300的后部配置于第一主体部203与第二主体部204之间。
101.中底400连接于中底200上。中底400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03的上表面,覆盖支承面250s。中底400优选粘接于支承面250s。中底400具有以弹性部250为基准,从配置有按压部件300的相反侧(上侧)支承弹性部250的支承部402。
102.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03.(第十一变形例)
104.如图19所示,第一主体部203也可以具有夹设于弹性部250与按压部件300之间的下夹设部217。
105.(第十二变形例)
106.如图20所示,第一主体部203也可以具有夹设于弹性部250与中底400之间的上夹设部218。
107.(第十三变形例)
108.如图21所示,第一主体部203具有夹设于弹性部250与中底400之间的上夹设部218,弹性部250与第一主体部203为相同的材料,并且以与上夹设部218相连的方式与第一主体部203一体地形成。另外,在图2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收容部212的外形中的弹性部250与上夹设部218之间的边界部。收容部212的定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109.图22示出了从图21取下了按压部件300的状态。图22示出了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如图22所示,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弹性部250的下表面250s2位于比第一主体部203的下表面203s2更靠下方的位置。在第一主体部203与弹性部250之间的边界,设有切口s。
110.(第十四变形例)
111.如图23所示,中底主体210也可以由单一的部件构成。该例子中,中底主体210的厚度比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中底主体210的厚度小。
112.按压部件300连接于中底主体210的下表面。该例子中,脚长度方向上的按压部件300的整个区域构成了触地部。
113.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为所有点的例示,应该被认为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由权利要求来示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114.[方式]
[0115]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述多个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是以下的方式的具体例。
[0116]
该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鞋底具备:中底主体;由弹性体构成并配置于所述中底主体内的弹性部;以及按压所述弹性部的按压部件,所述中底主体具有收容所述弹性部的收容部,所述弹性部在以该弹性部的体积比无负载状态下的体积小的方式被压缩的压缩状态下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无负载状态是相对于该弹性部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所述按压部件具有比所述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的弹性率高的弹性率,并且,按压所述弹性部使得所述弹性部维持所述压缩状态,所述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的弹性率比所述中底主体的弹性率大。
[0117]
该鞋底中,弹性部在压缩状态下收容于中底主体的收容部,并且,由于压缩状态下的弹性部的弹性率比中底主体的弹性率大,因此,在蹬出时,弹性部抑制中底主体的过度变形。此外,在触地时,以中底主体为主发挥冲击缓冲性。
[0118]
此外,所述中底主体具有上表面,所述收容部也可以具有朝向所述中底主体的所述上表面开口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弹性部也可以从所述收容部露出,并具有间接地支承穿着者的脚的支承面,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在固定于所述中底主体的所述上表面的状态下,按压所述支承面。
[0119]
该方式中,由于按压部件按压弹性部的支承面,因此,弹性部在压缩状态下收容于收容部内。
[0120]
此外,所述弹性部与所述中底主体为相同的材料,并且以与所述中底主体相连的方式,与所述中底主体一体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弹性部具有间接地支承穿着者的脚的支承面,所述无负载状态下的所述支承面,比所述中底主体的所述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
[0121]
该方式中,通过按压部件固定于中底主体的上表面,弹性部在压缩状态下收容于
收容部。
[0122]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弹性部也可以具有与脚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面的两端相连的端面。所述端面优选具有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随着从所述支承面朝向脚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逐渐地朝向下方的形状。
[0123]
该方式中,弹性部容易在压缩状态下收纳于收容部内。
[0124]
此外,优选在所述中底主体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边界设有切口。
[0125]
在该方式中,弹性部也容易在压缩状态下收纳于收容部内。
[0126]
此外,所述按压部件优选具有在俯视时比所述支承面的外形大的外形,配置为覆盖所述支承面的整个区域。
[0127]
该方式中,弹性部被均匀地压缩。
[0128]
此外,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具有向下方按压所述支承面的按压面。
[0129]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按压部件还可以具有从所述按压面朝向所述弹性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优选具有沿着脚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
[0130]
该方式中,由于通过突出部抑制弹性部向脚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膨胀,因此,弹性部被有效地维持压缩状态。
[0131]
此外,所述按压部件还可以具有从脚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按压面的两端朝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约束壁。所述一对约束壁优选从脚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约束所述弹性部。
[0132]
该方式中,由于弹性部从脚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被约束,因此,弹性部被有效地维持压缩状态。
[0133]
此外,所述弹性部也可以包含能够分别独立地沿着所述鞋底的厚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的多个弹性要素。
[0134]
该方式中,通过调整各弹性要素的弹性率,能够调整弹性部内的每个区域的弹性率。此外,各弹性要素能够独立地变形,施加了负载的部位能够适当地变形。
[0135]
此外,所述中底主体也可以具有支承鞋的穿着者的脚的mp关节的mp关节支承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弹性部优选设于所述mp关节支承区域。
[0136]
此外,所述按压部件优选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
[0137]
此外,该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鞋具备所述鞋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所述鞋底并位于所述鞋底的上方的鞋帮。
[0138]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为所有点的例示,应该被认为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来示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