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在业务中体现个人价值
过往面试你有没有被问到这个问题:“你讲的这些都是产品功能的升级,跟设计有什么关系”
作为UX设计师,很多人在讲述改版前后方案对比时,对于改版后方案,会引用业务功能层面的优化&升级,并以此证明设计的价值,类似下图的呈现方式:
但这样的论证对于衡量设计的价值,真的有说服力吗?
以往收到的面试作品集中,不乏这样的案例。每每追问一句,这更多是业务和功能层面带来的变动,设计在里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得到的答案大多不尽人意,甚至有些新人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设计能做的,仅仅是对业务的支持吗?都这个年代了,难道UX设计师本质上还是美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该如何找到设计的发力点,并在业务支持中体现个人的设计价值呢?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下面几个步骤,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角度。
作为设计师,对于业务背景和目标的了解是基本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挖掘,会让我们对所负责的业务建立更深刻的认知。
比如,我们可以从下面举例的一些维度来思考一下:
所以工作中当拿到需求后,如果我们能主动挖掘更深层次的背景和目标,站在更高、更多元的维度来思考,会对当前的工作有更全面的理解,设计方向的确定也会更加精准。 优秀设计师对业务的理解,绝不只限于产品文档。要站在更宏大视角下看待工作中的每一个需求,它们无论大小都充满着意义,都能在我们心里激发出足够的“使命感”。
在充分了解业务背景和目标后,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图来分析核心流程&业务逻辑,对于需求的功能框架及交互流程有更清晰、更完整的理解,可以增加对整体流程的“掌控感” 。
我们对于前期拿到的有效信息,不能只是简单对其整理和罗列,而是要通过洞察找到一些适合设计侧推动的问题或机会,并将其转化为设计发力点。 需要注意的是,重要但设计侧无法发力的信息,不是我们当下的重点。
通常在业务支持中,设计侧的发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功能搭建:
主要体现在美观度、易用性、实现成本几个角度。
关于美观度和易用性,对于设计师来说属于基本要求,虽然基础但极其重要,设计输出品质的高低,都取决于设计师的基本功。同样一个需求,功底深厚的设计师总会做的更加惊艳。所以这部分始终需要我们持续精进。
关于实现成本,依赖于我们的经验累积和思考总结。如方案构思中要充分考虑产品功能的普适性和拓展性,在输出时要保证规范的一致性,复杂模块的切图或动效输出也要从研发角度选择更易实现的方式。这部分属于设计师的隐性价值,不做也不会有影响,但是做得好就可以更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从而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还会在产研团队中大大提升设计师的专业度和信任感,更有利于长期协作。
3.2感知强化:
通过设计手段来放大/突出产品功能,并强化用户感知,这也是设计的重要价值体现。 可以从正向和负向两个角度入手:
增强正向牵引-通过设计手法强化利益点、关注点,牵引用户完成目标行为。
降低负向焦虑-通过突出展示关键信息(如安全、信任等方面),来降低用户负向焦虑,从而促使用户完成目标行为。
3.3效率提升:
可从两方面入手提升效率
信息&流程优化-通过发现关键流程中的问题&卡点并对其进行优化升级,来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常用方法有信息精简、信息聚合、信息后置等方式,实际工作中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方法。
用户行为优化-通过对用户的重要或常用行为提供快捷操作甚至行为预判,来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1.消息列表通常在导航栏存在“一键清除”快捷操作按钮,提升用户标记已读的效率;
2.短视频平台在刷到有趣特效视频时,通常带有“拍同款”快捷入口,方便用户即时进入创造并发布新内容;
3.在端外复制好地址文案并返回寄件页面时,会自动弹出地址识别结果弹窗,通过系统对用户行为的预判,提升信息录入效率。
对于如何衡量业务支持中设计的价值,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来衡量。具体方法相关教程有很多,再此不展开讲,只强调下需要注意的点:
定量分析:
1.找到关联性强的数据
我们要根据需要验证的不同内容,定义符合条件的关键行为,并确定与之对应的关键的指标,注意指标一定要具有强关联性。 如上线一个新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活动入口banner的CTR、最终转化率等关联性强的数据来验证方案有效性,而DAU、使用时长等指标则不能直接体现方案价值,不具备说服力,讲述方案价值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指标
2.控制变量
在验证方案中设计的价值时,要保证设计因素为单一变量,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典型方法是利用AB测试,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验证设计点对结果的影响,进而可以量化设计的价值;
如图示意,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是正确的,这里的单一变量只有按钮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而实验组2则不是单一变量,奖励策略、文案、按钮样式均不同,最终的数据无法量化到具体每个元素对应的影响和价值。
定性分析:
也可以从用户视角出发,来了解用户对于方案的反馈,进而确定是否满足用户诉求。同时,定性分析还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对于体验和情感层面的看法,这些对于设计价值的评估同样非常重要。
综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有效地验证设计在业务中的价值,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更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评估设计效果,进而为业务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对业务的支持是大多数设计师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如何在这样看似基础的工作中体现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试着从下面3点来阐述个人对于价值体现的理解:
1.优秀完成本职工作
如果我们能充分理解需求,方案产出与核心目标精准锚定,且专业水准过硬,那么就可以说我们优秀的完成了对业务的支持;
2.间接创造价值
如果我们在项目中可以依据经验,合理协调资源、规划排期、选用合适方案,进而节约了人力/时间/经济成本并提高开发效率,那么我们也为公司间接地创造了价值;
3.价值定位-催化剂
我们在明确业务所处阶段的基础上,找到设计价值定位及发力点。我把业务支持阶段的设计定义为“催化剂”(自身不是反应物,但能大幅提升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功能搭建的同时,我们的发力点围绕在强化感知和提高效率两方面:强化感知,提高用户的主观意愿;提高效率,优化产品的操作路径。 围绕这两点来发力,在各个场景链路中撒下“设计催化剂”,让关键数据指标加速提升,这也是设计在这个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最后,希望大家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明确自身定位,找到发力点并将专业能力发挥出来,虽然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我们对于实际业务的洞察和价值贡献,现阶段的GPT还是无法替代的,这点你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