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区里建设忙 郸城大地好“丰”景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松 文/图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2月25日,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砌排涝沟渠、铺设地埋滴灌管道、安装指针式喷淋设备、建设数字农田指挥中心;产业集聚区金丹科技、巨鑫生物等企业科研生产同步进行,高精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8平方公里农高区核心区一派繁忙,绿油油的麦田铺向天边,1490平方公里的郸城大地呈现好“丰”景。
记者获悉,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布局的步伐。2022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包括周口在内的5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周口国家农高区是全省首个“国字号”农高区。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河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加快推进农高区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乡村全面振兴典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全面把握建好农高区的全局意义和战略意图,着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并用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展现郸城担当。”郸城县委书记李全林说,“目前,农高区‘六横九纵’路网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和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省农科院郸城分院、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先后落地;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正在按照全国标杆标准进行建设,预计今年3月底全部建成。”
郸城县作为农高区核心区,建设步伐丝毫不敢懈怠,县委书记李全林、县长董鸿带队多方考察学习,聚焦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四区一基地”目标,引进千喜鹤、同福、想念食品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诚邀许为钢院士以及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农大及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专家谋篇布局献良策,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力争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示范。
“我们这都是高规格设计,智慧化管理,按照‘六化’、‘六统一’及‘田、土、林、路、水、电、技、气、管’九字建设标准,科学设计、精准施工。仅浇灌模式就有7种: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固定式、卷盘式、伸缩式、管灌式、滴灌式。由中科院设计实施大数据物联网,自动防治病虫害、自动检测土地地力缺项、自动提醒氮磷钾缺失,无人机收种管、无需上人工,确保增产增收,预计每亩增加粮食产量100多公斤,亩增加收入300多元。”在数字农田指挥中心建设现场,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史艳华欣慰地说。
“俺在农高区流转管理土地1000多亩,全部都是智慧化管理、机械化作业,1个人管几百亩地很轻松。”于培康是郸城县种植大户,也是农高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像他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高区建设的关键之一。农高区建设好更要用得好、管得好,像于掊康一样,王雷、盖会章等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从播种到收割,植物生长的每一项数据全程都能看得到、监测得到,加以智慧化管理,每一道环节都装上了智慧的大脑,让农业生产获得‘推背感’,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如何把会种田变成“慧”种田,在农高区数字农田指挥中心建设现场,建设者杨杰坚定地说。
走访郸城大地,这里小麦、玉米、甘薯三大产业形成了“研发—基地—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规模以上企业达79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9个、省级研发平台20个、创新创业平台4个、公共科研平台5个;5000亩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270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3100亩的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奋斗创造奇迹。郸城县县长董鸿在今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郸城县粮食总产连年保持在24亿斤以上,今年突破24.3亿斤。将以建设国家农高区为抓手,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平台支撑,扎实开展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春耕生产壮美图景铺展在郸城县的沃野田畴,“中原粮仓”豫东大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