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是近5年来出现的当之无愧的发展“新赛道”。近年来,我市紧跟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依托在绍临杭这一区位优势,持续推进“杭绍同城”纵深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围绕打造“融杭品质城,都市金南翼”这一总目标,全面融入绍兴网络大城市建设布局,努力成为绍兴大城市“金南翼”。
接下来,跟着小编来看看这几年,我市在这条发展赛道上的奔跑轨迹。
出行同网:贯穿融杭大通途
日前,S217萧山-磐安公路店口高架路段正在紧张施工。“我们项目的总体进度已达70%,预计可以提前一至两个月完工。”该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郭阳说,该线路的通车,将提升我市北部区域到杭州城区的道路出行条件,实现诸暨与整个杭州都市圈的互联互通。
在“一环九射”高速网建设中,前年,杭金衢高速拓宽工程和杭州绕城公路西复线已圆满完工。“去年10月中旬,柯诸高速完成土地预审及规划选址审批,今年将进入正式施工阶段。这条高速全长39.27公里,有了它和绍诸高速,诸暨至绍兴(上海)方向通道能力将大大提高,也结束了我市经济重镇店口不通高速的历史。”我市交通局规划科科长梅晨辉说。
同时,诸义高速目前也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审查,该条高速建成后,将有效疏解杭金衢高速的交通压力,加强诸暨和义乌之间的社会经济联动;通过诸永高速的“四改八”扩建,将大大提升绕城高速东段的通道能力。
还有个利好消息是,从去年起,我市就积极对接省交通厅、杭州市交通局及相关区县,争取合肥至温州的合温高速能经过马剑镇并设互通口。这个互通口的设立,将开辟市域西部融杭新通道,有效带动山区乡镇的资源引流能力,助力当地发展,成为我市加速完成“镇镇联高速”目标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与此同时,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杭绍同城”交通建设项目,包括G235国道建设、S211绍大线外迁、诸暨至萧山浦阳公路等,进一步加强融杭大通道动能;店口综合港区工程、姚公埠作业区、江藻作业区、枫桥作业区等水运码头工程,助力诸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提高客货出海便利化水平等。据悉,下一步,我市还将谋划诸嵊高速、诸建高速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杭诸市域铁路、杭绍市域铁路等轨道项目,加快融入长三角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科创同域:G60创新港聚势能
日前,我市科技城建管办工作人员正抓紧论证G60诸暨创新港建设规划。自2021年6月起,我市以G60创新港、海归小镇建设为引领,按照“一年快启动、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打造长三角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地、新兴产业的新高地。该项目选址于应店街镇域,规划为 “一镇一谷三园”,其中“一镇”指的是未来小镇,“一谷”指的是科创云谷,三园则指的是智慧汽车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和前沿科技产业园。
就在刚过去的2021年,我市的数智安防产业园、路空一体研究院的杭州专家站、海亮生物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实验室科研平台等一系列重点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围绕产业链部署了多个高质量产业创新研究院,使得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技术供给力不断增强。同时,围绕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也持续加大。目前,我市已与安徽芜湖的通航产业联盟接洽,并达成了合作意向,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杭州城西、宁波甬江、绍兴科创大走廊的平台协作,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供养,去年8月,我市欧美同学会正式成立,并启动了“10+1”海归小镇申建工作。同时,我市科技局还借助沪杭商会、行业协会等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创业创新大赛、高峰论坛等活动,持续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等,以人才加项目助力“杭绍同城”。
多地同孵:“独岛”向“群岛”转变
日前,在陶朱街道文种南路的一处厂房里,新入驻的英创新材料(绍兴)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这家公司正是“诸暨岛”新招引的高新企业之一。2021年12月,企业就整体搬迁到了诸暨,预测今年年产值能达到5000万以上。
自2017年我市在杭州、诸暨两地兴建“诸暨岛杭州港”以来,短短5年间,已引进了80余家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成为区域联动创新的“桥头堡”。
在以高端人才领衔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为招引目标的“诸暨岛杭州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陆续入驻的80多家企业中,包含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对这些企业,我市积极制定配套政策,还在精准服务体系下制定了准入、退出、考核等机制。以健康的培育循环机制,承接杭州都市圈创新孵化成果,建设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它已成为我市最具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地和高新产业服务平台。
近三年来,“诸暨岛杭州港”招引的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达23.8亿元,集聚高端人才、硕博士100余名,入驻企业累计申请、授权知识产权1200余项,有力的推动了诸暨的发展。不仅如此,自2019年以来,我市复制推广“诸暨岛”模式,先后建立了上海诸暨岛、深圳诸暨岛、西安诸暨岛,希望实现从“独岛”向“群岛”的转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服务驿站’的设立,吸引更多各地的高端项目与人才来诸暨投资兴业,助力诸暨经济发展。”对此,我市开发委党委委员、人才科技处处长陈辉说。
文旅同频:都市康养大花园
近日,绍兴市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我市西施故里举行。我市共5个项目参加集中开工,总投资95亿元,包括投资50亿元的西施故里“一江两岸”文化旅游项目,投资10亿元的枫桥古镇开发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市文旅“杭绍同城”注入更强动能。
文旅融杭的前提,是对本地文旅资源的深度发掘。近年来,我市依托五泄景区、西施故里、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山水人文资源,以及“枫桥经验”发源地等红色研学资源,以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康养大花园为定位,深化“西施故里·好美诸暨”品牌建设。
双城同享:民生福祉心相连
教育方面,我市不断深化与沪杭中小学校、高校合作,以基础教育交流合作、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高等教育同享做强为导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互通。2020年底,我市陶朱街道明德小学牵手浙江外国语学院,挂牌成为“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这也是诸暨首个高校附属学校。去年,我市浣纱幼教集团、浣东小学教育集团等9所学校又与杭州、绍兴学校合作办学。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4所学校分别与杭州、绍兴学校签约成为结对共建学校。
营造高效透明政务环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是“杭绍同城”的奋斗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更具吸引力的土地、人才等招引政策,全面推行外商投资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一窗办理”,实现外资同等享受涉企项目政策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便利,打造包容开放的投资环境。同时,加大对沪杭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柔性引才力度,建立常态化“项目+人才”模式,搭建精准引育合作载体,实现人才服务项目对接和业务贯通。去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2.0应用推广,截至到2021年底,已有1481个事项完成“全省通办”改造,实现率98.09%。截至目前,我市已与贵州省榕江县、江西省永丰县等9个县市区开展跨省通办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1个,落实专员专办,121项我市可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面实现“跨省通办”。
出行、教育、政务服务,都是百姓民生关注的高频词。对此,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杭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助推校院合作2.0版。进一步加强我市与沪杭中小学、高校合作等,推动教育跨区域同城共享。”
美丽同绘:绿色健康生活圈
日前,全省2021年度美丽河湖考评结果出炉,我市申报创建的枫溪江、安华水库、冠山溪、浦阳江西江、浦阳江东江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美丽河湖,省级美丽河湖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杭绍同城”战略实施以来,我市聚焦杭绍一体化发展,不断推动区域合作共治,致力守护碧水清流。近年来,我市以浦阳江治理工程为基础,完善浦阳江流域(诸暨—萧山)水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每半年开展一次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建立主要水域断面水质监测、渣土倾倒巡查整治、重大关键节点联防联控等机制。聚焦浦阳江两岸景观提升,串联楼塔古镇、河上老街、白塔湖湿地公园、山下湖珍珠小镇等生态文化节点,联合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共塑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开展杭甬运河(西小江)流域共治,扎实推进杭甬运河西小江美丽河道整治建设工程,精心打造沿江绿道。
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五年来,我市拿下了一份份国家级荣誉,随着人居环境不断向好,近年来我市还成功举办了诸如西施马拉松、环法挑战赛、CBA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极大地带动了体育及其周边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市在长三角地区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开拓与沪杭多地的优质资源共享。在医疗方面,我市持续加强与沪杭各大医院的合作。截至目前,我市8家市级医院均与杭州的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平均每天在我市工作的医疗专家达21名,同时,引进京、沪、杭等地区名医工作室93家,惠及我市市民30余万人次。此外,全市26家公立医疗机构均已实现跨省异地结算,市内外居民就医便捷度得到大大提升。同时,我市持续深化与在杭医学院校合作,如市人民医院与杭州树兰医院开展协作,市中医医院与杭州市一医院组建医联体等。
“‘杭绍同城’是我市‘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深杭绍一体化合作,建设杭绍绿色美丽都市圈,着力在推动‘杭绍同城’上实现新突破。”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